【易經的歷史】:一畫開天說伏羲

2021-02-20 易經的奧秘


一畫開天說伏羲

對於伏羲一畫開天創畫八卦的傳說,曾被一些人視為妄說,不為採信。

然而,伏羲創畫八卦畢竟是易經八卦可追溯的源頭。我們從伏羲創世神話中可以找到原始哲學的神話原型,並且能夠具體地看到從伏羲創世神話到易卦的演進軌跡。

關於神話伏羲氏的身世,《史綱評要》載:「帝生於成紀,以木德繼天而王,故姓風。有聖德,像日月之明,故日太昊。」《路史》載:「伏羲生於仇夷,長於成紀。」仇夷即仇池,成紀即天水。隴南既是秦人的發祥地,又是我國古代西部氐、羌等民族活動的核心。

相傳伏羲氏相貌奇特,神情異常,從小就聰慧英武,才智超群,長大後被推舉為部落首領。他領導部族辛勤勞作,

「斷竹,續竹,飛土,逐肉」,卻依舊食不果腹,饑寒交迫。

於是他帶領他的部落沿黃河遊牧東下,逐水而居,長途跋涉,歷盡艱辛,尋找人類生存的「天堂」。當到達宛丘(今河南淮陽)後,見這裡氣候適宜,土地平緩,水足草豐,植物繁多,動物充裕,且極少有兇猛野獸侵襲,這個部落便定居下來,從而結束了人類的遊牧狀態,在此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都城。

伏羲氏是中國從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過渡時期起著決定作用的一個代表性人物。伏羲氏生活在人類的蒙昧時代,他依靠自己的智慧,帶領先民們與大自然頑強抗爭,超越洪荒,創造了華夏遠古文明。

相傳伏羲氏受蜘蛛結網捕食的啟發,教人們用植物的纖維結網捕魚狩獵,使當時的生產力發展大大推進,勞動果實開始出現剩餘。

勞動的果實吃不完了,伏羲氏讓人們把吃不完的動物飼養起來,開創了我國畜牧業的先河。伏羲氏還從被野火燒死的動物肉的味道變好中受到啟發,並引導人們用火燒烤動物、吃熟食,從而使人類結束了茹毛飲血的蒙昧狀態。他所處的時代人類無名無姓,過著群婚雜居、人倫不分的生活,存在很多弊端,於是他定姓氏、制嫁娶,推動了人類的文明和進步,成為萬姓之根、人倫之源。

關於伏羲氏創八卦,後世有「仰觀天象,俯察地理,遠取諸物,近取諸身」的文字記載。相傳伏羲氏在蔡水即今天太吳陵前的蔡河一帶,通過對白龜的龜背紋理和蓍草草莖的觀察,開始「揲蓍畫卦」。後來,伏羲氏根據自然界的八種現象:天、地、水、火、山、雷、風、澤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用乾、坤、坎、離、艮、震、巽、兌八種符號相對應,創造了先天八卦,升起了中華文明的第一縷曙光。《尚書•序》記載:「古者伏羲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相傳伏羲氏在閒暇之餘,修煉修行,苦思宇宙的奧秘。他時常盤坐渭河岸邊的卦臺巔,仰觀日月星辰的變化,俯察山川風物的法則,不斷地反省自己所處的蒼茫世界的變化。

有一天,伏羲氏的眼前出現了一派美妙的幻境,一聲炸響之後,渭河對岸古木掩映的龍馬山火星飛濺、豁然中開,但見龍馬振翼飛出,悠悠然順河而下,直落河心分心石上,通體卦爻分明,閃閃發光。而這時的分心石亦幻化成立體太極,陰陽纏繞,光輝四射。

此情此景驟然震撼了伏羲的心胸,太極神圖深深映入他的意識之中,他頓時目光如炬,徹底洞穿了天人合一的密碼。原來天地萬物竟是如此的簡單明了,唯陰陽而巳。為了讓人們世世代代享受大自然的恩澤,他便將神聖的思想化作最為簡單的符號,以「一」表示陽,以「一一」表示陰,按四面八方排列而成了八卦。伏羲一畫開天,打開了人們理性思維的閘門,將困苦中掙扎的人們送上了幸福的彼岸,從而博得了人們永生永世的懷念和尊崇。

伏羲一畫開天,指出什麼是天、什麼是地、什麼是白天、什麼是黑夜,並根據春夏秋冬的變化,分出年月日時,創造了曆法。伏羲所創先天八卦,以揭示自然規律為主,它是伏羲文化的精髓,後經古聖先賢、歷代學者的研究、繼承、發展,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它是中國哲學的基礎。而哲學,又是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一般規律的抽象。因此,我們可以說伏羲先天八卦孕育了中華民族文化。

伏羲創造八卦後,又根據事物的形狀,像日、月、山、水等,刻書契,創造了中國最早的象形文字,結束了人類的結繩記事時代;伏羲之前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一片空白,沒有天地四時的概念,他用黃土摶成梨樣的泥團,用棍子紮上孔,發明了原始樂器——壎,興起了禮樂;他把他的發明創造推廣到各個部落,各部落都相繼迅速發展。於是,各部落主動歸服於伏羲部落。這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第一次大融合。

伏羲為了加強團結,增進合力,使大家有一個共同的標誌,他綜合各部落圖騰的特點,如馬的頭、鹿的角、蛇的身、魚的鱗、鷹的爪等,創立了各部落共同的圖騰——龍。從此,龍成了中華民族的象徵和共同的族徽,華夏子孫始稱龍的傳人,伏羲被稱為龍師人皇,淮陽被稱為龍都。伏羲氏死後,葬在宛丘城附近,即今天的太昊陵。

關於伏羲氏的名號,古籍中有許多寫法,除「伏羲」(《莊子•人間世》)之外,還有「伏戲」(《莊子•大宗師》)、「伏犧」(《法言問題》)、「包犧」(《易•繫辭下》)、「宓羲」(《漢書•古今人表》)、「皰犧」(《水經注•渭水》)、「慮羲」(《管子•封禪》)等。寫法不同,皆為同音相轉。《路史後紀一》云:「伏、慮、羲、戲,字義皆同,史傳或謂服牛乘馬,因號伏犧,取犧牲以充庖廚,因號庖犧最為鄙妄。按莊周等古書皆作慮戲,無作橫者。且伏羲古或用戲,而牛之字未有用戲者,況伏豈得為服,御字乎?故《世紀》云:『後世音繆,或謂伏羲或作慮羲,皆失其旨。」

《御覽》卷二引《三五歷記》:「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

「混沌」與「葫蘆」即是「盤古(瓠)」,「盤瓠」、「伏羲」同聲之轉,故「盤古」又是「伏羲」。且楚詩人屈原《九歌》中有「東皇太一」,聞一多釋為伏羲,足可證實伏羲是從原始神話中的創世神和原始哲學觀中的宇宙本原、起源發展而來。

伏羲的原型是宇宙本原和起始。隨著文明的演進,對歷史思考和探索越來越深入,這種對中國易經文化的思考和探究,具體說就是對文明事實的一種根源性的說明。

相關焦點

  • 「伏羲」並不是《易經》唯一的的作者
    《易經》又叫《周易》是我國古典文學裡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內容主要是佔卜,風水,星象和陰陽學說,據說成書於五千年前的「炎黃時期」也有學者認為成書於三千年前的商周時期,那麼《易經》的作者是誰呢?其實大多數人都認為是人文始祖「伏羲氏」相傳當初伏羲在黃河看到身背圖形的神獸龍馬,後又在洛水看到神龜背上駝著類似文字的圖形浮出水面,這讓伏羲大受啟發,經過冥思苦想之後便著出了《河圖洛書》又根據「河圖」和「洛書」推演出了陰陽八卦,而陰陽八卦便是《易經》最核心的組成部分,到了後世又被加入了「風水」等內容,所以說伏羲並不是《易經》唯一的作者,那麼剩下的部分又是誰寫的呢?
  • 伏羲與伏羲文化簡說
    傳說華胥氏踩雷神腳印,有感而孕生伏羲。傳說滾磨成親創世。傳說伏羲有神聖之德、日月之明,故稱太昊。太昊亦曰太皞、太皓,伏羲亦作伏犧、伏戲、炮犧、包羲、庖犧、庖羲、慮戲、慮羲、宓犧,另伏羲氏號稱雄皇氏,太昊伏羲的長相,《列子 黃帝篇》曰「庖犧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關於太昊伏羲氏世系《帝王世紀》云:「伏羲氏共十七主、歷一千二百六十年。」
  • 易經預測很難學?錯!邵雍曾留一方法,隨時可起卦,但應注意幾點
    中國的傳統文化《易經》匯集歷代先賢聖人智慧和心血,經歷了上古先天八卦伏羲聖人、中古周文王聖人,以及下古聖人孔子的創造發明、演繹和注釋,終成為了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由於,《易經》在生物學、社會學、天文學等現代科學的貢獻,早已得到國內外科學界和文化界首肯。中國的《易經》在國內外的影響可謂廣 泛而深遠。
  • 為什麼說中國歷史其實有六部《易經》
    之後,中國人類在社會不斷融合中一路創新,在不同歷史時期,針對不同社會條件先後形成的爻位關係編入了六部《易經》在歷史長河中成就了一條唯物的「易經」之道簡稱易道,支撐了中國文明的演化。漢代《周禮·春官宗伯》言「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
  • 易經8宮64卦最難記?死記硬背,不如牢記這3個規律,一點即通
    易經8宮64卦最難記,死記硬背,不如牢記這3個規律,一點即通上古時期,伏羲聖人一畫開天,創立了先天太極八卦圖。八卦者,分別是: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周易》說卦傳中解釋八卦時,稱: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這句話通俗地理解,就是:先天八卦之中天南地北,乾卦與坤卦相對應;艮卦與兌卦,分別於西北方和東南方,兩相對應;東北方的震卦與西南方的巽卦兩相對應;正西方的坎卦與正東方的離卦兩兩對應。
  • 歷史《易經》重要傳承人
    易經是我國五千年文明文化綱領,是我國文明傳承的根基,也是世界公認的人類文明智慧結晶,那麼易經從產生到傳承到今天都是那些先賢哲人引導的呢?伏羲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八卦,從而衍生了易經,《易·繫辭》記載伏羲發明八卦的如下,「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 被質疑6500年的《易經》其實是超科學?一位中國院士臨終前的告誡
    在古代,《易經》中的乾卦是儒家立派的根本,而道家則是以《易經》中的坤卦作為核心,甚至連古代謀士軍師必學的三十六計,也是源自《易經》這本奇書。我國著名的科學家楊振寧、李政道,兩人曾公開表示,他們之所以能夠獲得諾貝爾獎,《易經》這本書功不可沒。之所以很多人認為《易經》是封建迷信,很大程度源於其中的內容多數都是科學無法解釋的。
  • 《易經》有多傳神,看看這幾個歷史牛人就知道了
    相傳,伏羲發明八卦,衍生《易經》。又傳,《周易》之前有兩個版本的易經,分別是《連山經》和《歸藏經》。前者為神農所創,後者為皇帝所創。而《周易》,是周文王被囚禁期間,根據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繹出文王八卦和文王六十四卦。而後,孔子為《周易》加注易傳,世人稱易傳為「十翼」,是《周易》的導讀資料。
  • 讀完《易經》之後,我再也不去算命了
    讀書讀到最後,必定會讀《易經》,老祖先傳下來的書,怎麼能不讀?我說我讀懂《易經》了,馬上遭到很多人質疑和諷刺。實際上,剛接觸《易經》的時候,讀了不懂,也沒興趣。之後我念完兩三百本其他的書籍,再回過頭讀的時候,才開始讀懂,並且這個時候,我已經是個歷盡滄桑的中年人了。什麼風雨沒見過,小小諷刺算什麼?
  • 鄒城郭裡再現千年祭禮 拜謁始祖伏羲
    上午9時整,祭樂奏起,全場肅立,在肅穆莊重的八佾舞映襯下,擊鼓鳴鐘、恭讀祭文,「一畫開天,文明始創。福恩浩蕩,功德昭彰。取火謀生,興漁結網。德揚四海,威震八方……」祭文講述伏羲一畫開天,肇啟文明,點燃了中華民族的文明薪火,伏羲創曆法、教漁獵、馴家畜、烹食物、定婚嫁、造書契、制琴瑟、創八卦等故事,為中華民族的文明進步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來自社會各界的群眾以及專家學者們齊聚伏羲朝聖廣場,帶著求根溯源、拜謁祖先的敬仰之情共同在伏羲聖像前鞠躬行禮,由此拉開了祭祀活動的序幕。
  • 易經的起源和發展
    大醫學家孫思邈大醫學家孫思邈說:「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孫思邈:唐代醫藥學家、道士,被後人尊稱為「藥王」。)近年來,《易經》走向世界,被國外譽為「萬有概念寶庫」。在中國歷史中,研究《易經》而卓有成就的人都是經邦濟世的大人物。他們或為聖賢、帝王,或為名相名將,或為名醫、高僧,或為詩人思想家…們推動著中國乃至世界文明的發展。
  • 《易經》:什麼是卦?八卦是怎麼來的?
    《易經》這部經典很難讀懂,末學雖然很久之前就已經接觸,但也只是一知半解,所了解的可能連一點皮毛都算不上,但還是希望把自己學到的分享給大家,有一點算一點,現學現賣吧,大家多包涵,多指教!一談到「卦」這個字,大家很容易就想到那些街頭擺攤算卦的,好像很神秘的樣子。
  • 創世神:人文始祖伏羲
    在很多神話體系中創世神只有一位,但在咱們的神話故事中創世神有好幾位,而且相互之間還有著錯綜複雜的關係,前一期咱們說了盤古開天闢地的壯舉,這一期來說一說另一位有著創世傳說的大神,伏羲。伏羲女媧這對兄妹並沒有一開始就開天闢地,而是深知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兩人結為夫妻,生有四子,成為掌管四時之神,開闢大地。大地開闢出來了,天怎麼辦呢?不急,還有伏羲呢,伏羲參悟出陰陽八卦,以一畫開天,劃分乾坤,於是天地就成型了,這其實是伏羲一家人的創世故事。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裡,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佔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
  • 教垂萬世,澤被八方——參加公祭伏羲大典之感想
    落跡於古柏蒼蒼,古曲悠悠,分外莊嚴的伏羲廣場,行走在公祭大典的人海中,我的心被洗禮,情緒也被激越在歷史的隧道翻卷思飛……  天水,故名曰成紀,唐代迭名為秦州,後因「天河注水」的傳說而得名,位於甘肅省東南部,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人文始祖伏羲、女蝸和軒轅皇帝的故鄉,素有「羲軒桑梓」之美譽。據史料記載,伏羲,風姓,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
  • 古人說黃道主吉,黑道主兇共12日,怎麼查百無禁忌的黃道吉日?
    古人說「黃道主吉,黑道主兇」共12天,怎麼查每月的黃道吉日?從上古時期以來,勤勞智慧的古人就總結出了許多的生活常識和自然規律,並引用到具體生活中來。比如,聖人伏羲通天一畫開天,創造易經先天八卦後,又從易經八卦的幹支文化組合中受到啟發,還發明了可以捕魚的「網格」;「創世神」女媧娘娘在實踐中,不僅摶土造人,還受到上天的啟發,發明了婚姻制度,用婚配製度解決了人口世代繁衍的問題。
  • 恭賀孫晶會長王少英廳長就任第九屆伏羲大典中國易經論壇主席,開啟易學新時代!
    先生∕女士:       2020庚子年第九屆世界華人企家暨國際(中國)易道名家祭拜伏羲大典和中國(國際)易經高峰論壇組委會邀請參會、報名申請工作正式啟動!中國易經哲學學術與專業化規範化發展高峰論壇開幕式現場歷屆祭拜伏羲大典和中國易經論壇
  • 中華源,伏羲贊!這些詩詞歌賦照亮你的故事!
    凡一畫開天,八卦立極;寄命天地,觀象察跡;漁獵耕稼,結繩記事;婚嫁喪葬,皆據禮儀;琴瑟歌樂,俎豆祭祀;萬象盡刮,百俗肇起!嗚呼美哉,伏羲始祖;以龍紀官,乃中華之符號;以禮歸仁,乃九牧之魂靈;以文為結社,乃炎黃之基因;以樂為凝神,乃八垓之犀靈;以畫為開目,乃赤縣之涵心!開百代之業,奠萬世之基,以肇永久,立世界民族之林而不敗者,乃祖不世之功耳!
  • 伏羲八卦:為什麼通行全世界?
    易經為什麼很準?諸葛長青看到孔子在《易經》裡講解說: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
  • 被質疑3千年的《易經》,如今被西方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國考
    如果你用一句話來總結《易經》的道理,你會用什麼?不過還有一句話可以更好地說明這個問題,那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當時,伏羲畫了一個圖像,我們稱之為作一,一畫開天。一就是現在的太極。太極生陰陽。八卦和六十四卦都是從它衍生出來的。陰陽是宇宙萬物中最基本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