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網紅」老年食堂,每天早上要賣出1000個肉包

2020-12-28 騰訊網

「這裡的肉饅頭老好吃額!價格便宜,肉質勁道,吃得放心!」一位老伯一邊吃著手裡的饅頭,一邊連聲點讚稱好!

昨天(11日)早上6點半,甘泉路街道章家巷老年食堂門口就排起了隊。鮮肉大包1.8元,香菇大包1.5元、蘿蔔絲包1.5元、花卷0.8元、淡饅頭0.8元、燒麥1.2元、椒鹽餅1.5元……價目表上掛了15種早點,品種豐富,物美價廉。

食堂師傅忙得熱火朝天,買到早點的居民喜氣洋洋!從延長西路門口進小區,還要走200米才能找到老年食堂,儘管如此,人氣依然十足,堪稱是藏在巷子裡的「網紅」。

10個肉包、5個花卷、5個饅頭,這是馮老伯一早的收穫。「一共只要26元,等了不到十分鐘買到了!」馮老伯就住在章家巷,帶著外孫來買早點,「家裡平時有5個人。這些點心不僅早上可以吃,也可以當午餐,很方便!」

張阿姨是住在隔壁涇惠路上小區的居民,每隔幾天她都會走到老年食堂買早餐。昨天她買了4個肉包和4個饅頭。她為自己設計了「一條龍」線路:買完早點,就坐在隔壁房間慢慢吃,然後再去邊上社區衛生中心配藥。

這背後是食堂師傅們的辛苦付出。在廚房,室內霧氣繚繞,白色人影忙碌晃動,香氣四溢。點心師傅陳前榮告訴記者,自己和其他幾位師傅一般是2點半到崗。揉面、發麵,現拌新鮮的各色餡兒,再手工做各色面點。每天第一籠出的是饅頭、然後是花卷,第一籠肉包大概在5點半蒸好。

「肉包一天要蒸50籠,一籠20個,就是1000個肉包。菜包和蘿蔔絲包加起來是一天差不多400個。牛肉煎包、生煎加在一起,一天差不多也要賣出去400個。」 陳前榮介紹,每天6點半到7點半是尖峰時間,來買早餐的居民最多。

章家巷老年食堂從投入運行至今已經12個年頭,作為上海第一家全年無休的老年食堂,無論颳風下雨,嚴寒酷暑,甚至是春節假日,始終堅持365天,天天準時為老人送上飯菜。而加做早餐則是從2015年開始。做早餐需要增加人手和開銷,食堂只是維持微利,對此,負責人毛建農的回答是:辛辛苦苦做事,實實在在用料,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以最受歡迎的肉包為例,一隻熱氣騰騰的肉包子,使用愛森肉做餡子,肉餡有調羹那麼大一塊,只賣1.8元一隻。毛建農介紹,包子肉餡是40到45克,麵皮是65克,大小基本保持一致。

另外一款人氣產品是椒鹽餅。椒鹽餅一層一層裹著油酥,咬一口直掉渣,吃到嘴中之後能夠感受到椒鹽餅外酥裡軟,絲毫不甜膩,口感很好。從今年4月1日起,老年食堂在原先10多種早點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牛肉煎包、生煎饅頭和鍋貼等上海傳統點心。為此,食堂還舉辦了新早點品嘗會,邀請社區老人參加。

此外,毛建農為了讓老年食堂的點心吃出上海老味道,請來了上海一些名特優食品廠和國企食堂的點心老師傅,上門指導,傳授經驗,保持老味道的特色。逢年過節,點心師傅們還要製作民俗風味的食品,清明節做青團,端午節包粽子,中秋節烤鮮肉月餅,過年蒸八寶飯。

疫情期間,居民要吃早點,老年食堂又推出了電話預訂業務,5個一袋起訂,方便居民。

作者:張曉鳴

圖:張伊辰

編輯:王宛藝

責任編輯:蔣竹雲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女兒家」皇親苑老年食堂開業,還沒開售就坐滿,一中午賣出80份...
    「這家新開的老年食堂開業啦,這下我吃飯更方便了,走走過來就可以吃飯了!」住在皇親苑社區倉柱弄的朱根榮老人開心地走進剛建成開業的天水街道「女兒家」皇親苑社區老年食堂。朱根榮是一位獨居老人,幾年前因摔了一跤,造成行走不便,走路很慢。
  • 榴槤包,大肉包……吃了長沙25家包子店的良心測評(值得收藏)
    新搬來兩三個月的幼兒園,每周三全校的早餐也包給這家了。最好吃的是肉包,特色的還有辣椒肉包、糯米卷。地址:韶山南路林科大正門旁邊,出校門右拐,第一個岔路口。16丨杭州小籠包全店只有一款鮮肉小籠包,老面做的皮,味道鮮美。
  • 長沙「老年食堂」遍地開花!三菜一湯只收8元,社區「優老食堂」菜品...
    廖女士說,她就住在烈士公園北門附近,平時自己買菜做飯,至少要花兩小時,加之一個人也吃不完,剩菜倒掉也浪費。一番考察和體驗之後,這樣的老年食堂既乾淨又放心,讓她覺得很方便。跟廖女士一樣,今年65歲的周女士,也是長沙東風路街道的常住居民,平時和老伴一起去烈士公園鍛鍊,有了老年食堂,他們可以省去做飯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
  • 上海大肉包研究,這些肉包你都吃過嗎?
    所有的包子都是現做現蒸,肉包和菜包每人限購20個。包子皮薄餡大調味正點,咬上去香甜十足。每天早上買兩個德興館的肉饅頭當做早餐真的很靈!除了大肉包,他家的鍋貼和餛飩也深受好評。地址:淮海中路462號在物價飛漲的年代,這家店包子的價格一直保持在1.5元也是很親民了,最貴的招牌蛋黃肉包也就2元錢。
  • 長沙有名的百年包子鋪,1塊錢的肉包比手大,1天要賣50000個
    包子自古以來就是百姓最喜歡吃的一種美食,要說包子界裡面最出名的是什麼,那肯定還是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了,據說曾經靠著出色的味道和低廉的價格收穫了很多天津人的喜愛,再加上民眾和官方的大力宣傳,讓狗不理包子變成了中國第一代的網紅美食,很多人初次來津的時候就必定會去狗不理包子那買幾個包子來嘗嘗
  • 北幹街道工人路社區迎來首家老年食堂!
    前來食堂就餐的老大媽對這家「百老惠」餐廳可謂是讚不絕口。步入食堂正廳,老年餐廳寬敞而明亮,飯菜香陣陣襲來。放眼望去,在食堂的就餐區內,整齊地擺放著一排排餐桌椅。眼下正到了飯點,幾十位前來就餐的老人們靜靜地在餐桌旁等候。
  • 晉江安海80歲阿婆做豬油糕,13塊錢一個,一天賣出1000個
    晉江安海80歲阿婆做豬油糕,13塊錢一個,一天賣出1000個,這家小店很小,非常不起眼,80阿婆做了很多年了,現在她把做豬油糕的手藝傳給了兒媳婦。由於他家做豬油糕做了很多年,周圍的人都對這家店很了解,每天開門就有不少人來買,有人一次買很多帶回去慢慢吃。
  • 哈爾濱這家盒飯快餐店,沒網時就很紅了,一天光紅燒肉賣200斤
    現在的餐飲業更加多元化,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其中快餐業佔據半壁江山,每一家城市都有很紅的快餐店,哈爾濱這家盒飯,快餐店主營快餐,有人說他家是網紅店被網絡捧紅,實際上沒網的時候,這家店就已經很有名了,現在一天光紅燒肉都能賣出去200斤。
  • 肉包因《二哈和他的白貓師尊》退網回歸,卻遭惡意曲解,氣憤!
    人紅是非多,肉包受到了太多的污衊、謾罵,最後宣布,不在和任何人互動,專注於創作。當《二哈和他的白貓師尊》實體書上線的時候,很多粉絲就猜測,肉包會不會出來營業。終於在實體書開售沒多久,肉包終於出來和大家互動了,配合出版方的宣傳。
  • 南大食堂漲價調查:「除雞蛋和肉包外,沒有漲價」
    截圖自知乎事實上,此次食堂漲價的通知於9月14日下發,9月15日早上「悄無聲息地」正式施行。此次漲價的菜品涉及哪些?漲價的原因何在?又為什麼沒有公示?懷著種種疑問,新天地的記者們展開了此次調查。食堂菜價漲了嗎?關於「食堂菜品有沒有漲價」,後勤集團總經理回答:「除了雞蛋和肉包外,沒有漲價」。
  • 浦陽首個老年食堂今日正式啟用!這裡的老人怡然自樂!
    上午9點,靈山村怡然居(老年食堂)舉行啟用儀式。蕭山區民政局副局長葉臻剛,鎮人武部長馮華鋼、黨政辦主任謝銀火,靈山村書記許華仁等人出席啟用儀式。
  • 武漢網紅食堂空降福州,挑戰料理界性價比極限!
    福州新來了一家有夢想的大眾食堂不到一個月,就成了不少白領的私藏「每天都要好好吃飯一碗賣出了2160000份的和風牛肉飯就這一碗飯,上桌就是焦點。放料的小哥真的一點不手軟,分量滿昏,一人食也可以很盛大~- 一年四季都要點的壽喜鍋 -小七去日料店必點壽喜鍋,這家的size不小,鋪滿了整整一鍋。這種咕嚕咕嚕氤氳著熱鬧的人間美味,必須要和朋友一起share才行。
  • 每天賣出3000個車輪餅的網紅店終於開到了崇安寺!
    這家90%的人都打卡過的每天賣出3000個車輪餅的網紅店終於在崇安寺開分店了!從此打卡拔草不必往遠跑!市中心逛gai就能做到!↓ ↓ ↓老闆娘是個地地道道的臺灣人!說話帶著甜甜的臺灣口音,大家都很熟悉了吧!那小編告訴你個小秘密,她還有著「美魔女廚娘」的名號哦!
  • 全上海人都愛吃的這家包子店,火了以後竟說變就變!
    人在上海飄誰不吃「巴比包」火了14年的巴比饅頭在全國遍布2400家分店一年賣出7億個包包!最近大街小巷出現了一家家橙色的店鋪,遠看還以為是某個網紅奶茶店,再認真瞄一眼,原來是巴比饅頭!曾經看起來不怎麼時尚的巴比饅頭,如今搖身一變,全新的門面頗有網紅店的氣質。橙色的配色相當吸人眼球!
  • 柯橋「暖心食堂」讓老人「食無憂」
    84歲的高阿娥是個獨居老人,一直守著年久失修的老臺門,吃著清湯寡水的飯菜,但如今她的老臺門內兩間堂屋被改造成暖心食堂,不僅能吃上豐富可口的飯菜,每天還能熱熱鬧鬧的。據了解,由鄉賢宋如華創辦的金秋年華在線服務平臺在此辦起了金秋農莊愛心食堂,專門為村內80歲以上老人、殘疾人等提供免費的愛心午晚餐,食堂從4月13日開始投入使用,受到了村內老人的一致好評。
  • 北京大柵欄臺灣網紅「食堂」——李宜螢的小生意和大思維
    中新社北京10月3日電 題:北京大柵欄臺灣網紅「食堂」——李宜螢的小生意和大思維作者 李晗雪 劉舒凌「你見過老闆在門口跟客人講『拜託你下次再來』嗎?」在百年糧店改造成的北京前門豐食堂餐廳,老闆李宜螢笑著說起今年暑期顧客盈門的窘迫,「真的是店面太小,顧客太多」。
  • 濟南這家肉夾饃,早上5點出攤8點收攤,10塊錢一個一天賣出500個
    濟南的早餐非常豐富,像油條包子甜沫等等多得讓人無從選擇,濟南街頭有一家人氣很高的肉夾饃,他家的肉夾饃一個10塊錢,一天只賣三小時,卻能賣出去500個,而且出攤的時間很早,早上5點出攤,8點就收攤。按理說這個時間段能起得來吃早餐的人都是上了年紀的人,而10塊錢一個的肉夾饃價格很貴,老人都不捨得吃,這樣一分析的話,他家的生意應該不好,沒想到卻火得一塌糊塗,現在都成了網紅攤兒。
  • 每天二十幾個菜隨便點,社區食堂逐步恢復堂食
    洋涇社區食堂,是浦東首批恢復堂食的社區食堂之一。一大早,工作人員就已經開始準備各色菜餚。社區食堂負責人周緯棟告訴小布,為了滿足老百姓的需求,食堂每天的菜式品種保持在二十七八個左右,給周邊居民更多的選擇。10時30分,社區食堂開始營業,陸續有顧客前來,其中以老年人居多。
  • 黃磊的《深夜食堂》撲街了,而這家開在書店裡的深夜食堂,每天卻上演著無數個溫暖的故事!
    ▲圖:陸穗而這家店為何直取小說《刀鋒》之名?人一旦產生疑問,便有了躍躍欲試探索的樂趣。走到店裡迎面而來整齊排列的黃褐色的書架,層層疊疊的書籍密布,讓人心中也蕩漾起了一絲絲的歡喜。一家書店的存在,總是讓城市多了一些繽紛。
  • 又一老年食堂在蕭山這個村「開張」!
    一葷兩素一湯一飯、中午11點準時送上門、餐盒由志願者帶回食堂統一清洗消毒,瓜瀝鎮八裡橋村朱美英老人豎起大拇指,「90歲了,不用自己做飯,花3塊錢就能吃上村裡老年食堂這麼好的中飯,真好。」瓜瀝鎮八裡橋村老年食堂八裡香「孝膳坊」於昨日正式開始試運行,村裡老人們只要提前報名,每天就能吃到每人每餐10多元標準的熱飯菜。八裡橋村作為全鎮老年食堂建設的先行試點, 為進一步做好服務老人工作、幫助村裡老人們解決中餐問題,經過前期籌備,村裡建起了八裡香「孝膳坊」老年食堂,對老年食堂運營的服務隊伍、服務形式、服務對象都一一做了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