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宇浩
千年悠悠、清歌浩蕩,自綿延數千裡的京杭大運河傳來的水波之曲、槳帆之歌,在12月11日這晚,以詩一般悠揚的音樂語言,傳入了人們的心田。這條運河,是貫穿杭州的血脈與恆久的坐標,是見證了世事變遷的明澈眼眸,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優美動人的魅力。
12月11日晚,浙江交響樂團的大型原創系列交響樂作品《詩路行》的首部《詩路行·運河魂》在浙江音樂廳成功舉行了全球首演,這也是獻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響應「浙江省詩路文化帶」建設的專場交響樂音樂會。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
在這意義非凡的一年,由浙江交響樂團團長郭義江攜團部策劃、編創、演出的這部用心之作,旨在暢敘浙江運河故事,激揚文化自信,謳歌新時代風貌,而首演的成功呈現,傾情詮釋了樂團的這一目標。
音樂會現場,由樂團藝術總監張藝執棒,在演奏了由駐團作曲家鄔娜創作的作品《詩畫浙江》以及作曲家於京君創作的大型交響樂《祖國暢想曲》第二樂章<綠水青山>之後,《詩路行·運河魂》便如一幅色彩豐盈的畫卷般,徐徐鋪陳在人們眼前。
從悠遠而有著厚重感的序曲<春風萬裡拂綠岸>(由樂團作曲家王天明作曲)開始,緩緩流淌著的京杭大運河,仿佛一曲從春秋戰國時期走來的、沉澱著歷史的清歌,把人們帶入了對悠久歷史的遐想,傳唱著中華民族奔騰浩蕩的故事。
在隨後的第一樂章<運河號子·擊浪滿帆萬物流>(由樂團作曲家王天明作曲)裡,磅礴、緊湊的節奏展現了運河之上漕船首尾銜接,運河號子此起彼伏、兩岸人們緊張繁忙的場景,而在第二樂章<拱宸樂聲·絲竹歌聲更互發>(由作曲家孫建國作曲)中,舒緩優美的旋律,以充滿浙江民間情調的輕快節奏,描繪了從古至今運河沿岸繁華似錦的動人風光。
第三樂章 <天下糧倉·顆粒歸倉糧囤圓>、 第四樂章<運河之橋·長虹臥波渡經緯>、 第五樂章<河通達江海·千年新夢述華章>(由樂團作曲家鄔娜作曲),則以不同的角度,展現了運河的古今傳奇、動人風採:從古時的物質糧倉,到今日的精神糧倉,從南糧北輸的漕運通道,到滋養人文精神的世界遺產,豐衣足食一直是中國人民最樸素的願望,運河兩畔的人們是千千萬正為衝向小康社會「最後一公裡」而不懈努力的人們的縮影;大運河是流動的血脈,運河之上的橋梁則架起了溝通聯結、延續不斷的翅膀,溝通南北、貫聯古今,通向未來;千年古運河,是奔流千裡的水路,也是傳唱千年的文化之路、發展之路。
如今依然生生不息、綿延不絕的大運河,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致力於繪就的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文化圖景,也體現了包容開放、合作共贏的精神追求。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