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效焦距和等效光圈

2021-02-14 朔望

提要:感光元件尺寸是決定數位相機性能的重要因素,除影響畫質外,與鏡頭的視角和照片景深也有很大關係。根據感光元件尺寸,將鏡頭焦距乘以折合係數可得到等效於全幅相機的等效焦距,這已為許多攝影者熟知。同樣,代表鏡頭光圈的 f 值乘以這個係數就得到等效 f 值(等效光圈)。鏡頭視角取決於等效焦距,景深取決於等效光圈。另一方面,進入鏡頭的光強度則由實際光圈而不是等效光圈決定,所以曝光參數取決於實際光圈。

1)數位相機各種感光元件的尺寸

數位相機流行至今,一代代產品的升級更新令人目不暇接。就攝影器材而言,影響拍攝效果的因素很多。早年的關注焦點是有多少像素,足夠多的像素是提高圖像解析度的必要條件。在不長時間裡,像素數從百萬級提高到千萬級,對於絕大多數顯示和列印輸出已綽綽有餘。2千萬以上像素不僅在中高端單反/無反相機上不是問題,就是便攜相機和手機也能實現。另一方面,高端相機或拍攝效果優良的手機並不一定都追求極高的像素數,像素數目作為衡量相機質量的指標不再像早期那麼重要了。

除像素數外影響相機/手機拍攝質量的因素很多:鏡頭決定光學成像質量,感光元件(CMOS)決定畫質,圖像處理引擎影響輸出照片的視覺效果。

一般說來,尺寸大的感光元件有利於獲得優良的畫質,包括優異的影調表現力、適應大光比場景的大動態範圍、很強的高感抗噪性能。不過感光元件大了,相機尺寸也要大。要在大面積CMOS上生成優質影像,對鏡頭的要求自然很高。因此感光片的增大必然導致相機體積、重量、價格的大幅度提高。為滿足不同用戶需求,廠商提供各種規格的產品:從小巧輕便的卡片機到碩大而沉重的專業相機,他們的感光片尺寸相差甚遠,如下圖所示。

全幅CMOS的尺寸與135膠片相同,用於高端單反和無反相機。

APS-C又稱半幅,見於許多中端和入門級單反和部分微單相機,微單就是取消了反光鏡的可換鏡頭相機。

4/3規格是許多微單相機的選擇。

對角線1英寸的CMOS用於近年來出現的不少高端便攜相機。

1/1.7「~1/2.3"規格用於大多數卡片機和拍照性能優良的手機。一般手機則使用更小的規格,如1/3「。

高端便攜相機的1英寸CMOS比起前幾種感光元件要小很多,卻又比手機的CMOS大不少,畫質自然明顯優於手機。代表性型號有索尼黑卡五代、松下LX10、佳能G7X Mark II等,它們的大小和手機相當(面積更小,厚度和重量超過手機),可方便地放入口袋,因其便攜性和優良的畫質,常被單反用戶作為備機隨身攜帶。對於普通用戶,如果對圖像質量有所要求,也是值得推薦的。

所謂1英寸,對角線實際上只有16mm,而不是25.4mm,這是沿用過去攝像管感光元件的說法:標稱1英寸,其實是12.8mm×9.6mm,對角線16mm。更小規格的CMOS也按同樣比例小於標稱的1/1.7」和1/2.3」。

我們這裡不考慮畫質,僅討論不同尺寸的感光片對拍攝參數和拍攝效果的影響。2)等效焦距

對於焦距相同的鏡頭,相機CMOS的尺寸不同,有效的視野也就不同。如下圖中,半幅相機的視野範圍小於全幅相機,也就是有效視角較小,因此對於半幅相機而言,等效於使用了焦距較長的鏡頭

上圖參看《What is equivalence and why should I care?》一文

https://www.dpreview.com/articles/2666934640/what-is-equivalence-and-why-should-i-care/2

前面CMOS尺寸圖中的折合係數就是指鏡頭焦距折合為全幅相機的等效焦距應乘以的倍數,例如APS-C要乘以1.5(佳能乘以1.6),這個倍數正好是CMOS對角線長度之比。所以24mm的鏡頭用於感光片為APS-C規格的相機時,視角相當於全幅相機使用36mm鏡頭的效果。又如4/3規格,折合係數為2,焦距24mm的鏡頭視角相當於全幅的48mm。1英寸規格的折合係數是2.7,焦距24mm的鏡頭視角相當於全幅的64.8mm。感光片越小,折合係數越大。

感光片較小的相機當然也可以使用全幅鏡頭,但多餘的成像面積就浪費了。對單反和微單相機有專為較小感光片設計的鏡頭,尺寸和重量較小,價格也較低,因成像範圍較小,不能用於全幅相機。

3)等效景深

折合係數和等效焦距是比較熟悉的概念,現在再來考慮CMOS尺寸對景深的影響。代表光圈大小的 f 值定義如下:

f = 焦距/光圈直徑

若光圈直徑25mm,焦距100mm,f=100/25=4,我們就說光圈是 f/4。數字越小表示光圈越大。要得到同樣的視角,不同規格的相機要用不同焦距的鏡頭,例如4/3規格就要用實際焦距是100mm/2=50mm的鏡頭,於是f=50/25=2,所以實際光圈是f/2。

對於4/3相機,50mm鏡頭的等效焦距是100mm,因而它的等效光圈是 f/4:

等效 f = 等效焦距/光圈直徑

等效焦距決定視角,等效光圈(等效 f 值)決定景深。因此:

可見,決定景深的是等效 f 值,而不是實際 f 值。為具體說明這一點,下面列出幾種不同規格相機的例子,在相同等效焦距情況下,對於相同的等效光圈和相同的實際光圈分別計算景深。

情況一:相同的等效焦距和相同的等效光圈

上面表裡的景深是聚焦於3m處對象的情況,根據Depth of Field Calculator計算得到(http://www.dofmaster.com/dofjs.html)。若物距為1m,可算得四種相機的景深均為0.16m。注意,由於各種規格感光片大小不等,要鏡頭的等效焦距相等,實際焦距就不相等。取同樣的等效 f 值,實際 f 值就不等。四種情況下光圈的直徑相等,因為它等於等效焦距/等效f值。

分別用全幅單反尼康D750、半幅微單富士X-E1、1英寸便攜機松下LX10拍攝三張照片(手頭沒有4/3相機),對1m處的目標聚焦。以相近的等效焦距在同一位置拍攝同一場景(視野相同),並用相同的等效光圈。可見三張照片景深基本一致,前景和背景的虛化程度很接近,符合上表中計算結果。

D750,52mm,1/8s,f/8.0,ISO 200

這是前景:

這是後景:


X-E1,35(53)mm,1/40s,f/5.0(f/7.5),ISO 200

LX10,18.9(52)mm,1/40s,f/2.8(f/7.56),ISO 200

情況二:相同的等效焦距和相同的實際光圈

這是聚焦於3m的情況。若物距為1m,可算得景深分別為0.06m、0.09m、0.12m、0.16m。實際光圈相等,不同規格相機的等效光圈就不等,景深也就不等,感光片越小景深越大。這就是為什麼對於同樣光圈值,感光片大則背景虛化能力較強。

以下是三種相機用相近等效焦距和相同實際光圈在同樣位置拍攝的照片,可見景深有明顯差異,大尺寸感光片的景深小,前景和背景虛化程度大。

D750,52mm,1/80s,f/2.8,ISO 200

這是前景:

這是後景:

X-E1,35(53)mm,1/125s,f/2.8,ISO 200

LX10,18.9(52)mm,1/40s,f/2.8,ISO 200

4)關於曝光

實際焦距和實際光圈是鏡頭的固有參數,並不因感光片規格不同而變。改變的只是等效焦距和等效光圈,前者影響視角,後者影響景深。

從鏡頭進入的光強度(即感光片每平方毫米上照射到光的量)也不隨感光片尺寸而變,改變的只是感光片接受的總光量(因受光面積不同)。換句話說,影響曝光的光強度是由實際光圈決定的,而不是等效光圈。

用三種相機拍攝計算機屏幕,用相近的等效焦距、在光圈優先模式下設置同樣的實際光圈,取同樣的ISO,因而進入相機的光強度很接近。實拍中相機自動確定的快門速度相近,速度稍有差異是因為焦距和取景範圍存在誤差。

Nikon D810(全幅),56mm,ISO 200,f/2.8,1/60s

Fujifilm X-E1(半幅),35(53)mm,ISO 200,f/2.8,1/60s

Panasonic LX10(1英寸),18.3(50)mm,ISO200,f/2.8,1/50s

5)小結

相機的折合係數等於全幅相機和該相機的感光片對角線之比。

實際焦距乘以折合係數得到等效焦距,等效焦距決定視角。

實際光圈 f 值乘以折合係數得到等效光圈 f 值,等效光圈決定景深。

實際 f 值決定進入相機的光強,即感光片每平方毫米接受的光量。

大的感光片受光面積大,有利於控制噪點。

關注朔望公眾號:長按二維碼,選「識別圖中二維碼」;或點擊頂部題目下藍色「朔望」二字。

點擊「閱讀原文」瀏覽朔望的數碼工作室。

相關焦點

  • 什麼是等效焦距?
    上一篇文章咱們說了不同的焦距適合不同的題材。但是這個焦距說的就是等效焦距。就是我說了好幾遍的等效35mm焦距。這是怎麼回事兒呢?好多好多年前,有個叫奧斯卡·巴那克的小夥子,製作了一個用35mm寬兩邊打孔的電影膠片作為底片的相機。這種相機非常小巧便攜。一下子就風靡了全球。他設計的相機也就是著名的徠卡相機。
  • 等效焦距是什麼意思
    或是等效焦距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我們就為大家講講什麼是等效焦距。我們單說可換鏡頭的數位相機目前就有全畫幅、APS-C畫幅和M4/3畫幅等等,而這些畫幅的相機在實際焦距鏡頭下所拍攝的景物是不一樣的。,這是因為鏡頭在各個畫幅的相機上表現出的焦距不同,而等效焦距是以135膠捲大小為比例的,數位相機傳感器因成本分好幾種大小,形成不同的透視光線,造成了焦距的不同。
  • 攝影入門|(三)什麼是等效焦距?
    那我們今天我們來說說什麼是等效焦距?相機傳感器尺寸的不同會帶來另一個東西:等效焦距 ,如果針對非全畫幅相機那就要重新定義一下鏡頭的焦距,這個就是大家說的等效焦距。愛好攝影的朋友在剛接觸到鏡頭的時候有些分不清「實際焦距和等效焦距」到底有什麼區別,?那麼,今天給大家來講講等效焦距的知識,讓大家對鏡頭方面的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 【大象原創】基礎理論之等效焦距
    上一期講了不同的焦距適合不同的拍攝題材,那麼有小夥伴可能會想,我手上有一隻16-50mm的鏡頭,那我這個16mm是不是超廣角了,其實不是的,在我們的焦距裡面有一個東西叫做等效焦距
  • 攝影基礎理論教程第2課 等效焦距是什麼?
    說白了就是那年傳感器太貴,尤其是全畫幅傳感器(就是面積和原來的普通膠捲一張底片一樣大的傳感器)太貴,於是各個廠商開始將傳感器做小,以達到成本平衡的目的。所以後來很多廠商說我們這個傳感器小有什麼什麼好處,可以滿足大家攝影需要等等,其實都是扯淡。一開始就是為了向成本妥協。
  • 我動用了四臺無人機,只為給你講清楚「等效焦距」
    ▲買無人機時聽說過的FOV和買相機時聽說過的等效焦距
  • 全幅與半幅,鏡頭的轉換係數,相機的等效焦距都是什麼意思?
    以上即為APS-C畫幅和135全畫幅實際可視角度示意圖,在相同距離和相同的鏡頭的情況下,因為感光元件大小不同,所以成像畫面大小也不同。因為不管是全畫幅鏡頭還是半畫幅鏡頭,它們所標的焦距其實是一個絕對值,它是真實物理存在的東西。所以不管是把全畫幅或半畫幅鏡頭用在全畫幅還是半幅機身上,你都應該去乘以相應的係數。大家都知道,全畫幅的係數是1:1,我們鏡頭所標註的焦距其實都是以全畫幅相機作為絕對值的,這樣說起來就很容易理解了。
  • 攝影常識:等效焦距是什麼意思?改變的是什麼?許多新手都沒理解
    這一篇攝影文章要給大家分享一個重要的知識,是等效焦距的換算的方法和在實際使用中的差距。攝影新手常常會犯一個錯誤,他們覺得用同一顆鏡頭分別安裝在APS-C和全畫幅相機上,APS-C的實際焦距就變長了,真的是這樣嗎?
  • 【攝影器材】理解相機鏡頭:焦距與光圈
    鏡頭焦距*術語典型拍攝場景小於21 mm超大廣角建築21-35 mm廣角風景35-70 mm常規街道和紀實70-135 mm中長焦人像135-300+ mm長焦運動、鳥類和野生動物*注意:鏡頭焦距是指35mm等效相機焦距。如果使用卡片機或數碼 SLR 相機,那麼傳感器的尺寸可能不同。此外,鏡頭焦距也會影響其他多個因素。
  • 單反鏡頭焦距光圈與景深的關係
    景深通常由物距、鏡頭焦距,以及鏡頭的光圈 值所決定,(相對於焦距的光圈大小)。除了在近距離時,一般來說景深是由焦距(物體的放大率)以及透鏡的光圈值決定。固定光圈值時,焦距越大(增加放大率),不論是更靠近拍攝 物或是使用長焦距的鏡頭,都會減少景深的距離;焦距越小(減少放大率)時,則會增加景深。
  • 變壓器的等效電路及相量圖
    N1N2,繞組的感應電動勢E1E2,這就給分析變壓器的工作特性和繪製相量圖增加了困難。   (1)二次側電動勢和電壓的折算值   由於折算後的二次繞組和一次繞組有相同的匝數,根據電動勢與匝數成正比的關係可得:
  • 石英晶體的基本特性和等效電路
    在一般情況下,晶體機械振動的振幅是非常微小的,只有在外加交變電壓的頻率等於晶片的固有振蕩頻率時,振動的振幅和交變電流才突然增至最大,這種現象稱為壓電諧振,因此,石英晶體又稱為石英諧振器。二、等效電路石英晶體諧振器的符號和等效電路如圖Z0813(a)、(b)所示。
  • 關於焦距,我們需要知道些什麼?
    它的全畫幅等效焦距約15-30mm相比起「全畫幅」尺寸的傳感器(36x24mm),APS-C(24x16mm)以及M43(17x13mm)幅面的傳感器都更小,使用的成像範圍也更小,所以在使用較小幅面的傳感器進行成像時,對應的視角和取景範圍也會變小,這種效果等效於鏡頭的焦距變長了,比如變成原來的1.5倍(尼康DX)或者是1.6倍(佳能APS-C),M4/3幅面這種效果更明顯,焦距將翻倍。
  • 【心課堂】基礎篇——焦距、快門、ISO值
    而焦距的數字越大,則拍攝的範圍、角度越窄(或者說物體在畫面中顯得更大或者被拉得更近)。這個規律之所以好,是因為它幾乎應用於每個參數。不管是快門速度,還是我們待會要講的ISO值和光圈值(有的相機裡面ISO值只有整數檔的除外),甚至是我們之前講過的曝光補償。待會在講光圈的時候,我想你能更深切的感受到這個規律的優勢。
  • 廣義相對論中「引力和慣性力等效」為什麼如此重要?
    前面我們多次談到廣義相對論的一個等效原理:慣性力和引力等效,但是這句話很抽象,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凡是遇到你受到引力的場景,都可以等效轉化為你本身並未受到引力,只不過你所處參考系在引力反向上做加速運動舉個例子:當你坐在車裡面,突然踩一腳油門,你會發現有一個有一個虛擬力往後拉你,
  • 電路的等效化簡之星形-三角形變換法
    星形-三角形變換法與三角形-星形變換法原則上是等效的。為了簡化計算,可以把星形連接的電路變換成等效三角形,也可以把三角形連接的電路變換為等效星形。即電路等效化簡後,對電路未進行變換的部分沒有影響。也就是說,u,v,w三相之外的電路,各點之間的電壓或支路中的電流都不受影響。
  • 等效21mm 超廣角風景利器dp0上市
    SIGMA dp0 Quattro,搭載了專為Quattro傳感器所開發的高性能專用超廣角定焦鏡頭14mm F4(等效焦距為21mm),將傳感器性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為了實現最高水準的畫質,適馬不惜成本,採用了4枚FLD螢石級低色散鏡片和2枚SLD特殊低色散鏡片,以及2枚非球面鏡片。最大限度修正了超廣角鏡頭的倍率色差和畸變,將鏡頭的性能推向巔峰。
  • 「焦距」不是指鏡頭的長度,不要在搞錯了
    很多人不理解照片的視角和全畫幅的傳感器有什麼關係,先來說說全畫幅。這個對拍攝也有一定的影響,因為你使用焦距相同的鏡頭拍攝時,非全畫幅相機的拍攝視角要比全畫幅相機的拍攝視角小。那麼等效焦距是什麼呢?我們在聽別人介紹相機時可能經常會聽到等效焦距這個詞,等效焦距指的是鏡頭的焦距。它是在不同規格的鏡頭和相機進行比較的時候,提供一個標準的依據。當你把鏡頭裝在全畫幅相機上,那麼等效焦距就是就是鏡頭上標註的焦距;而你把鏡頭裝在非全畫幅相機上,那麼等效焦距就是鏡頭的實際焦距乘以焦距轉換係數得出的。當你用非全畫幅相機拍攝時,鏡頭的等效焦距是鏡頭上標註數值的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