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招工難,年輕人都去哪就業了?

2020-12-23 深度社評

現如今工廠的確遇上了招工難的情況,現在很多年輕人選擇在外面風吹雨打的送外賣和送快遞都不願意進廠,要知道,以前大家想進廠都難,都需要託關係才可以進廠,現在工廠招工難、年輕人為什麼不願意進廠,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人口下降因素

80年代之前我國並沒有將計劃生育立為基本國策,政府甚至還鼓勵生育。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一家生四五個很正常,現在30多歲以上的大多都有四、五兄弟姐妹。經濟建設還沒有起來的時期,各地嚴重缺少就業機會,導致大量的富餘勞動力得不到釋放。

一直到後來改革開放大搞經濟建設,長三角、珠三角片區大量的勞動密集型企業需要務工人員。不需要技術,不需要學歷(初中最多高中即可),一個月的收入比家鄉高多了,窮怕了的人遇上了希望,當然吃得苦耐得煩。哪怕工廠環境再惡劣,勞動強度再大,這都不是問題。由於之前數年各地積壓了太多的富餘勞動力,導致普工市場供不應求,一聽說哪裡招工,大包小包的務工人員下火車連夜排隊真不是個事。而此時外出務工的人員被稱為第一代農民工,這段時期持續到國內經濟開始轉型和人口下降為止。

翻開國內最近20年人口增長數據會發現,總體人口增長率是呈逐年下降趨勢的,從1999年的8.2‰到去年的3.8‰。最近20年往小了說少出生幾千萬人口,往大了說少出生1.2個億!1999年我國人口12.58億,當年的自然增長率是8.18‰,如果一直維持這個增長率,則20年後人口是14.81億。而截止到去年底我國內地總人口為13.95億,顯然人口總體少出生幾千萬這是無疑的,這幾千萬勞動力加入到就業市場,只要十分之一進廠,用工荒也就不會這麼明顯了。

二、社會發展變化

一方面是緣於人口增長放緩的趨勢,另一方面也是時代在發展,第一代甚至第二代的務工人員因年齡關係已退出就業市場。從大環境來看,國內也在進行經濟轉型,從之前的世界廉價工廠,一億雙襪子換飛機的時代變成了以工業製造,高新技術與信息技術為主的時代。電商的興起、外賣、快遞、滴滴,以及隨後的自媒體等等也豐富了就業市場,經濟的多樣化促使年輕人有了更多更好的選擇。所以單純的勞動強度大且缺乏自由的工廠崗位早已失去了往日吸引力。社會發展至今,地區之間的經濟差異已逐步減小,特別是在無技術含量的普工待遇上,即便一線城市和家鄉區別也在不斷縮小。在深圳拿4000,在家鄉拿3000,區別並不是很大。去深圳找工作也就逐漸對無技術無學歷的年輕人失去了吸引力。而這部分人恰恰是工廠崗位需求的最大群體。

三、教育提升

現在的教育多樣化(電大、函授、網絡、技能培訓班等等)與大學擴招,讓更多的年輕人獲得了學歷或技能,在就業時當然有了更多的選擇,接受各類高等教育的年輕人越來越多。最近10年約1.23億年輕人接受過各種學歷教育,這部分人出來後顯然不會選擇從事勞動密集型工作。相互抵消之下,選擇進工廠的人也就越發顯少了。

四、待遇和勞動強度問題

工廠普工普遍面臨上班時間長、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惡劣、工資待遇差還有各級管理人員隨意支配以及粗暴對待員工等情況。現在工廠上班模式一般分為日夜班和長白班(晚加班)兩種模式,無論是哪種模式,勞動強度大,一班至少11小時左右。工資收入結構為基本工資+加班所得,所以加班就成了增加收入的唯一途徑。即使強如深圳,其最低工資標準也僅為2200元。以每天上班11小時,每周只休息一天來算,工資也就4000出頭,並且絕大部分工廠沒有給普工繳納公積金。一頓操作猛如虎,一月工資2500,差不多就是這種描述。如此高強度的勞力付出和收入嚴重不成比例,找得到人才怪。

隨著時代的發展,工廠不再是人們的唯一選擇,經濟的多樣化,現在人們的選擇也多,年輕人看著幾十年如一日、待遇低下的工廠望而止步,所以工廠招不到人也就不足為奇了。

相關焦點

  • 工廠出現招工難,現在的年輕人都跑向哪裡發展呢?
    網友諮詢:工廠出現招工難,現在的年輕人都跑向哪裡發展呢?很高興為你回答這個問題。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先給你講個朋友老牛的故事。在工廠時間長了,就會出現老牛這種情況,儘管你做了很多年,可是換家公司,你的經驗不一定適用;更重要的是,現在技術更新換代很快,過去積累的經驗,很有可能就不適用了,只得從頭學習。正如題主所說的,現在很多輸出勞動力的企業都在說,想去工廠工作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
  • 工廠招工難在哪裡?年輕人寧願學技術送外賣上工地也不願意進工廠
    相信很多朋友都很迷茫,沒學歷沒技術還能幹什麼?去工廠當然可以,就是工廠裡流水線環境太差,也不自由,工資太低了。小編看了下我們這裡有一個工廠招工,每天12小時,1小時12元,工資太低了,流水線工人又累又苦不自由,很多年輕人都不願意去,也沒發展前景。
  • 工廠招工難,是否考慮自身問題,打工仔說出了他經歷感受
    可以說廣深是第二個家,因為常年居住,但在這幾年,目睹了出現招工難現象,很多工廠公司企業都表示難招人,特別是年輕人難招,曾經視為進廠找老婆的希望,現在只剩下阿姨當道,希望破滅。加上當地租金年年漲,人們開始從心萌發出一種觀念,自己工作就是幫房東打工一樣,一年下來剩的錢沒多少。
  • 現狀:建築工人找活難,建築工地招工難,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實際上是建築工人找活難,建築工地招工難,這是為什麼呢?問題到底出在了哪裡?下面我們就來探究一下:1、現代農村的發展加速,在建築工人不用背井離鄉也能在在家鄉謀得一份職業。以前,很多偏遠農村沒有工業,也沒有第三產業,農民種地收入低,為了維持一家老少的生活開支,農民不得不外出打工。
  • 都說招人難?年輕人不進工廠都去哪裡了?
    想想2008年前,那時候的70後們要想進個像樣子的工廠,還得託熟人,請客送禮之類的,跟孫子似的。現在呢?反過來了,沒有年輕人再想進工廠當工人了,老闆們也牛不起來了,舔著臉好話說盡,連哄帶騙的,招人也難。
  • 廣東東莞18萬家工業企業就業用工話題備受關注——
    對於擁有18萬家工業企業的「製造之城」東莞來說,就業用工是年頭年尾常講常新的話題。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不僅許多企業的訂單遭遇了「過山車」式的波動,而且到底是「招工難」還是「找工難」,更叫人分不清楚。 「根據監測,東莞沒有發生集中規模性失業和缺工現象。」
  • 2020年就業形勢如何?年輕人是不是不好找工作?
    招工難的現象不是一天兩天了,也不是一年兩年了,而是持續比較長的時間了。甚至可以斷言,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大多數企業還是會存在招聘很難的現象。為什麼企業會感覺招聘很難呢?招聘單位本身存在的的一些固有問題制約了招聘的效率和效果,導致招聘單位遲遲招不到人員,從而有招工難的感覺。最明顯的情況就是招聘崗位的工資價位比較低,怎麼招都招不到人,這是大多數企業感覺招人難的直接感受,其實主要原因還是招聘單位開的工資低造成的。
  • 復工後工廠迎來招工難,年輕人不再進廠,中國製造業出路在哪裡?
    復工後工廠迎來招工難,年輕人不再進廠,中國製造業出路在哪兒?推薦語:最近兩年,大家或許都聽說過類似工廠陷入用工荒的報導,其實今年的用工荒情況也不容樂觀,工廠倒閉也更嚴重。一大批青年們從小縣城中走出來,紛紛南下到廣州深圳等改革前沿,進入工廠。在那個時候,進廠打工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很多年輕人也以此為榮。可是現在呢?年輕人對於進廠上班已經感到厭倦,甚至覺得進廠打工是一件「可恥」的事,之所以這些年來國內頻發工廠招工難現象,也是因為缺少年輕人「新鮮血液」所致。
  • 工廠頻現「招工難」,工資5000都請不來年輕人,問題出在哪裡?
    文/秋水對許多年輕人來說,工廠也是體現自我價值的地方。因為進廠門檻不高,即使沒有高學歷和豐富的工作經驗,也能在工廠找到工作。從某種意義上說,工廠為許多初入社會的年輕人提供了生活的地方。如今,製造業發展如日中天,但許多工廠依然處於工人短缺的狀態。從招聘市場來看,近年來,人才市場對技術工人的需求一直保持在1.5倍以上,高級技術人員甚至超過2倍。每年旺季都會出現各大工廠「搶人」現象。有「玻璃大王」之稱的曹德旺用四字來揭示現實:「進廠羞恥」。目前,國內各大製造企業都在遭受「招工難」、「無人用」的困擾。
  • 很多企業說招工難,一些人說找工作難,到底問題出在哪兒
    題主提的是兩個問題,一個是招工難,另一個是招工難。所以回答你這個問題,就需要兩個答案。我們先說一說招工難。現在不管是什麼行業,都出現了招工難。為什麼會出這出現這種情況?原因有以下幾種。大型招聘會現在企業招的都是,18周歲至35周歲以內年輕人。超過35周歲的中年人,基本上被拒之門外 ,這給打工仔增加了門檻。
  • 工廠招不到人,也留不住人,只因這幾點原因
    眾所周知,我國的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隨之出現的問題就是工廠員工出現斷層,年輕人不願進廠,老人即將退休,工廠崗位無人接替,製造業的未來在哪裡?在如今的製造工廠,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月底人力資源門口排滿長隊,這些人中有來有走,但還是離開的人居多。在製造業工廠中,員工離職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了。
  • 工廠頻繁出現「招工難」,5000月薪請不來年輕人,問題出在哪裡?
    文/小凡如果說什麼工作最好找的話,那麼所有人都會說是工廠。想來也是,畢竟工廠的門檻較低,即使你沒有學歷也可以進入,並且還可以在工廠裡學到很多的東西。可以說工廠為許多正處於青春迷茫期的年輕人們提供了一個容身之處。
  • 幫一人就業助全家脫貧 ——寧陝縣就業扶貧紀實
    見到楊永霞時,她正在新莊搬遷社區毛絨玩具廠做毛絨玩具,自從2019年5月搬入新莊安置小區,她便一直在工廠務工,離家近,上下班時間固定,多勞多得的薪酬制度讓楊永霞很滿意。楊永霞所在的新莊搬遷社區於2016年啟動建設,2018年分房到戶,2019年實際入住。新莊搬遷社區位於江口回族鎮新莊村210國道旁,距離集鎮3公裡。
  • 中國年輕人的「怪像」寧可送外賣,卻不肯進廠月薪過萬?怎麼這樣
    說到這想必很多人都能猜到是哪個行業了吧,沒錯就是我國的製造業現在面臨著勞動力短缺的情況,甚至是年輕人「不願意」進廠了。我國不少製造業工廠為了招工都開始提薪了,但依舊是一工難招月薪過萬年輕人也不心動。一些製造業工廠好不容易招到了一批人,但卻留不住人沒幾天人就走完了,招完一批換一批,工廠很是無奈。
  • 繼逃離北上廣後,又逃離工廠,我們能逃到哪去呢?
    昨日,中青評論發布了一文:《寧送外賣不去工廠 年輕人「拋棄」的究竟是什麼?》,今日被人民日報轉載。當代年輕人陷入一個生態怪圈為什麼說是一個生態怪圈呢?咱們先思考一個問題:工廠希望年輕人去參加實體經濟建設,但是工資待遇如何他們心裡是有數的。但是當代社會年輕人的處境卻是很尷尬,因為絕大多數工廠的男性青年們都已經到了適婚年齡。
  • 「用工荒」工廠還「留不住」人,寧招20元小時工,也不願給員工?
    在如今的製造工廠,我們經常能夠看到月底人力資源門口排滿長隊,有來有走,但是還是離開的人居多。在製造業工廠,員工的離職已經是稀疏平常的事情了。而高離職率給工廠帶來的是產品質量的不穩定,但是這一難題已經圍繞製造業數十年了。
  • 90後、00後的年輕人為什麼都不進陶瓷廠?
    想想08年前,那時候的70後們要想進個像樣子的工廠,還得託熟人找關係,請客送禮之類的,跟孫子似的。 現在呢?反過來了,沒有年輕人再想進工廠當工人了,老闆們也牛不起來了,舔著臉好話說盡,連哄帶騙的,招人也難。
  • 韓國年輕人的就業悲歌
    在韓國,年輕人拚了命想擠進財閥大公司為的未來鋪路,然而,成千上萬的年輕人縱使有光鮮的學歷,仍在這場戰爭中落敗,跌入沒有出口的地獄……一名身著朝鮮時代傳統服飾的舞者,準備上場表演。對韓國年輕人而言,就業市場的嚴峻讓他們宛如回到朝鮮時代,受封建體制所荼毒。
  • 臺當局自製「加油打氣歌」鼓勵年輕人就業,不太有精神……
    在車間內:在工廠裡:視頻的基調是「青春」、「活力」、「加油」、「打氣」,但展現出來是這樣的:這視頻,網友們怎麼看?網友們一看,就覺得不太可,沒有精神!連單詞都拼不對:這MV的水平,廣場舞大爺大媽都能把它按在地上摩擦(吊打):臺灣島內網友也吐槽,視頻的問題,臺灣當局是真沒看出來啊……據視頻網站頁面顯示,「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目前已將該視頻下架。
  • 深圳龍華:春節將至,新時代下臨時工、月薪8500,深受年輕人追捧
    但是在這幾年政策扶持下,部分產能落後的企業,正在漸漸的向東部轉移和內地搬遷,讓沿海部分企業出現招工難,用工荒。東莞這座世界工廠,一度之間出現了用工荒。深圳龍華市場,遍及著大大小小的中介。從最初到長期工。改變策略,轉成日結工。對於工廠來說,不需要承擔太多的責任。訂單暴增之時,開出高額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