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一驚一乍的是什麼原因?
1、正常的,不用擔心,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來自於「本能防禦『 不僅僅是新生的小寶寶,成人也一樣,突然的聲音和身體接觸會讓我們激靈一下,手會下意識地揮舞以保護自己,這緣於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抵禦大型食肉動物對我們的傷害,大自然將這種本能的防禦意識永遠地留在了每個人的意識中。
2、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全 小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完全,神經髓鞘還沒有完全形成,神經內的信息傳遞不夠準確和靈敏,常常會四散傳遞。受到外界聲音和碰撞刺激後,並不能像成人那樣在大腦皮層集中定位,而是使刺激同時波及由大腦控制的所有神經纖維上,使興奮「泛化『,因此引起胳膊和腿的動作和抖動。
3、離開母體的不安全感 寶寶還沒有完全適應離開母體,潛意識中的不安全感會藉由「一驚一乍『表達出來。
4、寶寶在睡覺時總一驚一乍,很多家長都擔心是缺鈣,其實這是驚跳反射。驚跳反射是一種生理反射,是因為寶寶的神經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善,當出現突如其來的刺激,比如響聲、強光、換尿布等,他們不能像大人一樣在大腦皮層進行集中定位,反而不可控制地傳遞到了四肢肌肉的神經感受器上,從而激發寶寶產生驚跳反射,出現四肢緊張顫抖,可能還會大哭。
家長不用擔心,這是寶寶的自我保護機製做出反應的一種表現。驚跳反射主要發生在低齡寶寶身上,一般到3、4個月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完善,驚跳就會好轉或者消失。
那麼什麼是驚嚇反射?
驚嚇反射是嬰兒早期非常重要的與生俱來的原始反射,幫助嬰兒防禦外來突襲。驚嚇反射在睡眠過程中的典型表現——驚醒,可以避免睡眠過程中受襲危及生命。
驚嚇反射在不同嬰兒的身上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其影響的高峰期會在嬰兒出生的頭1個月,然後在2個月後逐漸消退。
如果到嬰兒4個月時,該原始反射還沒有很好地消退,將對嬰兒此後的睡眠、運動、情緒、適應力等產生深遠影響。這種情況最好去諮詢醫生。
驚嚇反射對嬰兒有哪些影響?
嬰兒受到突然的光線、聲音或晃動刺激,除四肢會表現出突然緊張顫抖外,還易突然哭泣。
如果是在睡眠中,嬰兒較易驚醒,若哄睡及接覺的方式不當,則會進一步影響母嬰睡眠質量。
一般嬰兒4個月前的睡眠障礙,最可能的原因是驚嚇反射。
1、驚嚇反射會導致寶寶情緒波動
那些受驚嚇反射影響較大的嬰兒,可能表現為經常哭泣,若情緒波動較大,可能令看護人倍覺辛苦。
2、驚嚇反射會導致寶寶哭泣
當我們給寶寶換尿布的時候都有可能無意中激發他們的驚嚇反射而導致寶寶哭泣,會以為寶寶不喜歡躺下、俯趴、翻身或換尿布等,這樣可能導致寶寶失去很多運動機會。
這不僅影響寶寶的大運動發展,還會阻礙驚嚇反射的抑制和消退,同時也會影響到寶寶的感官發展。
3、驚嚇反射會影響嬰兒對新環境的適應
寶寶在新環境裡會表現得非常敏感、不安、哭泣等。
寶寶被經常被自己嚇醒該怎麼辦?
不妨嘗試給寶寶包襁褓。重點是把手臂包裹好,這樣寶寶會更有安全感。給寶寶穿裹住手臂的睡袋也可以起到同樣的作用。
不過如果周圍環境太熱,就不要做了。
另外,多帶寶寶出門曬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平時多給寶寶做做撫觸,讓寶寶練習俯趴,也有助於寶寶運動的發展和驚嚇反射的消退。
平時沒有必要刻意製造特別安靜的和黑暗環境,適當的聲音有助於寶寶視覺聽覺的發展和驚嚇反射的消退。不必為了寶寶而整日拉著窗簾,不敢大聲說話,甚至足不出戶。這些對寶寶都是有害無利的。
如果驚嚇反射過了四五個月仍未消失,最好去諮詢下醫生。可以把寶寶近期驚嚇反射的樣子拍成視頻給醫生看。
沒有驚嚇反射的表現行為正常嗎?
一些原始反射被用來作為檢測嬰兒神經系統發育是否正常的關鍵檢測指標,如果寶寶4個月前從未出現驚嚇反射,應該及時去專業醫院進行檢查。
值得注意的是,在過於安靜、昏暗的環境中,可能導致驚嚇反射沒有機會呈現,影響醫生判斷。3~4個月前常常出現驚嚇反射是其正在消退或抑制的過程呈現。
如果此時的你,正在孕期中
那麼就一定不要錯過如此精彩的課堂
來孕校,我們不見不散
涿州市醫院歡迎您!
產 一科門診:5521087
產二科門診:5521122
產三科門診:5521590
產科VIP:5521656
♥每周二手工製作課
♥每周四孕期球操課
♥每周六專家講座課
♥每月底醫院參觀+體驗分娩
您的孕期
來這裡,開始精彩起來~
涿州市醫院孕婦學校
給孕媽媽提供孕期及育兒知識的地方,滿足各個孕期——產後——育兒的知識需求,秉承公益活動,全程免費的辦學理念,降低巨大兒出生率,提高分娩率,幫助各階段辣媽健康科學的孕育寶寶!
6672766
涿州市醫院5號樓21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