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食話:廣西第一個桂圓中華老字號

2020-12-23 南國文化傳媒

廣西第一個桂圓中華老字號

文|排骨

民間有這樣一句話:廣西桂圓數玉林,玉林桂圓數博白,博白桂圓數三灘。

1988年出版的《廣西傳統食品》一書記載,博白縣是廣西桂圓的主要產區,素有「中國桂圓之鄉」的美譽。早在唐代初期,博白民間就盛行曬烤桂圓肉;至今,桂圓加工仍是博白農民一項重要家庭經濟收入。

申請到了中華老字號

博白人黃江興在廣西桂圓行業第一個申請到了中華老字號。2月7日下午,黃江興把筆者帶到了他的「老巢」——三灘鎮守育村雞濟湖屯。在黃江興家門前,赫然矗立著12棵有幾百歲的桂圓樹。黃江興身高169釐米,伸開雙臂,也得要三個黃江興才能合抱一棵桂圓樹。這些老齡桂圓樹並不老態龍鍾,均能開花結果,每株桂圓樹的年產量可達到1000公斤以上。近些日子天氣轉暖,老桂圓樹冒出了花須。

這12棵桂圓樹是黃江興的祖上留下的。黃江興說,以前他家門口有幾百棵這樣的老樹,但很多老樹都老死了。村裡人提議砍掉剩下的12棵老樹,在原地培植新的樹苗,黃江興捨不得,拒絕了別人的好意。黃江興至今依然記得村裡幹部對他的叮囑:「桂圓老樹是個寶,一定要好好保護!」

上世紀80年代末,黃江興開始琢磨申請中華老字號的事情,他參加了廣西第一批中華老字號的申請,但因名額有限,沒有通過。經過幾年等待,他才得到機會,拿到了廣西桂圓行業內第一個中華老字號。

「那時候申請中華老字號,程序簡單,要求也不高,只要在當地有一定名氣,加工歷史50年以上,年加工規模20萬元以上,往上面交個材料就可以了。」黃江興說,現在要想申請中華老字號,需要符合更高的要求。

1999年,黃江興迎來另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那就是以三灘鎮鎮名命名的桂圓商標批了下來,也促使他開始向有機桂圓進軍。2007年,黃江興得到農業部批准,開始發展有機桂圓的加工。有機桂圓需要3年的轉換期,即一株桂圓樹按照有機食品的標準培育3年之後,才能成為真正的有機桂圓。在3年轉換期間,只能使用轉換期的有機食品標誌。「離轉換期到期的日子已經不遠了。」黃江興說,就是2009年10月。

據自治區農業廳的有關專家介紹,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這3種食品是標準逐步嚴格的產品,有機食品的標準最高。  

博白桂圓曾為他人做嫁衣

廣西桂圓產區分布較廣,主要分布在玉林、貴港、崇左、南寧、百色等地,各地均有較好品質的桂圓上市。其中博白的生曬桂圓肉以其乾爽成粒、肉似果狀、色澤金黃、味清甜可口、營養豐富而飲譽海內外,1993年在曼谷「中國優質農產品及科技成果設備展覽會」上被評為銀獎。

博白縣農業局提供的資料顯示,該縣近年每年參與桂圓生產、加工等流程的人數達10萬人左右,年產桂圓肉數千噸,遠銷日本、美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早在1991年,博白被農業部授予了「桂圓之鄉」的稱號。博白著名的桂圓加工大鎮三灘鎮,幾乎家家建有加工桂圓的烤房,不少家庭配有大型烘乾機。

作為「中國桂圓之鄉」,博白目前的桂圓加工大多是家庭小作坊,散布在村屯戶落,未能形成搏擊市場的強大合力。很長一段時間內,博白桂圓竟沒有一個自己的商標和品牌,只能靠物美價廉去爭取市場一席之地。而廣東等外地一些客商將博白桂圓精心包裝,搖身一變成為自己的產品,身價倍增,讓博白人頗有「為他人做嫁衣」的苦楚。不過,近年來這種情況有了變化,博白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有關負責人透露,博白桂圓已出現了規模化的加工企業,博白縣廣源食品公司是該縣第一家獲得「QS」(即食品生產許可證)標誌的桂圓加工企業,其產品暢銷國內外。

桂圓裡的老故事

黃江興家族祖祖輩輩都做桂圓,故事可以信手拈來。

解放前,黃江興的爺爺是一擔一擔地挑著桂圓,步行走到廣東省的廣州、湛江一帶賣的,賣了桂圓之後,買鹽挑回博白,做一陣子鹽生意。擔子沒有空著回來,就能讓黃江興的爺爺多做一單生意。家裡加工那麼多的桂圓,不可能憑藉一個人來挑賣,因此黃江興的爺爺每次去廣東,都是組織四五人出行,相當於一個「擔擔隊」。到廣東走一個來回,所要的時間是二十來天。他們使用的擔子不是竹編的籮筐,而是大陶缸,陶缸外壁纏繞草繩,陶缸內底部放置桂圓,桂圓之上鋪一層吸水紙,紙上用生石灰覆蓋。如此小心翼翼地對待桂圓,主要目的是讓桂圓保鮮,可安然保存一年左右。

黃江興的父親也是這樣繼承祖業的。在黃江興腦子裡,現在依然能呈現祖輩、父輩走廣東的線路圖:從三灘出發,過博白英橋,下廣東塘蓬、石嶺、廉江、遂溪,到湛江,然後從湛江出發,經化州縣、茂名市直至廣州。返回也依這條路線。明眼人一看,這條路線實際上繞了一個大彎才到廣州。如果走博白、玉林、容縣、廣州的路線,就很近。當時黃江興的祖輩、父輩為何不這樣走呢?黃江興說,這是因為這條近路要經過容縣一座大山,山裡有很多山賊,逼著他的父親、爺爺選擇了沿海路線的遠路。

桂圓加工沿用傳統做法

博白當地流傳一種極為傳統的桂圓加工方法,即在加工桂圓之前,先把新鮮桂圓煮熟。黃江興說,這種做法的目的是延長加工時間,在沒有冷庫的年代,剛摘下來的桂圓一兩天就開始變質腐爛,新鮮桂圓煮過之後,能多保存幾天。

在桂圓加工旺季,當地人要請大量臨時工挑果肉,即從新鮮桂圓裡取出果肉。挑果肉是個技術活,要求手不能碰到果肉。因此,當地人挑果肉都使用一種特殊工具——果挑。左手捏緊桂圓,右手執果挑破開桂圓外殼及果肉,果挑伸入肉內旋轉大半圈,輕輕一挑,果核彈出,再取果肉。「以前的果挑是全銅做的,現在改為不鏽鋼。」黃江興說,在他家裡,目前還保存有多個銅製果挑。

現在博白人加工桂圓的方法,在傳統的基礎上有了一些改進。比如烤溫高低決定著桂圓的品質,以前烤桂圓沒有溫度計,只能憑藉經驗,如今安置有溫度計,隨時可以掌握烤爐的溫度。一般來說,烤爐溫度控制在50~60攝氏度之間為宜。

編輯 | 夏巖

END

排骨,廣西全州縣石塘人,70後,報社記者。人在南寧,心在雲端。第一份工作是生產汽車配件。改行後主要寫、偶爾畫,喜歡讀些閒書。

相關焦點

  • 廣西民族音畫《八桂大歌》閃耀京城
    、柳州市傾力打造的廣西民族音畫《八桂大歌》在國家大劇院唱響。《八桂大歌》由總政歌舞團團長、《千手觀音》編導張繼剛傾心打造,全劇共分為「勞動篇」和「愛情篇」,以30多首具有濃鬱廣西民族風情的民歌為主,輔以舞蹈、民族器樂、民族服飾,讓節奏跌宕的歌聲與畫面完美組合,演繹和禮讚八桂大地上苗、瑤、侗、壯、京各族人民古往今來的風採。
  • 廣西,「桂」從何處來?「八桂」又在哪裡
    說起廣西的別稱「八桂」、簡稱「桂」,估計在你的腦海中,定會泛起這兩個詞:桂林,桂花。一個山水甲天下的地方,一個香飄滿人間的尤物。真的是因為這樣嗎?先秦時期,嶺南為百越之地,由於遠離中原,經濟、文化落後,被稱為「南蠻」。
  • 2019唱遊絲路 壯美廣西——廣西「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活動...
    ——廣西「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活動大直播 參評項目 電視新聞現場直播 「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8小時大直播,以「唱遊絲路 壯美廣西」為主題,並首次邀請青海衛視、寧夏衛視、重慶衛視、貴州衛視、雲南衛視等5家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省區市衛視主持人和嘉賓,聯合呈現廣西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各兄弟省區市的民族大團結、大融合、大發展的壯美畫卷。
  • 八桂食話:桂平養鱉出「神話」
    創造這一神話的廣西黃沙鱉,原產於左江、右江、邕江、鬱江、西江流域,其中桂平產的黃沙鱉較具代表性。尋鱉:人工養殖桂平領先筆者查閱桂平有關資料,關於黃沙鱉的文字很少,1991年出版的《桂平縣誌》根本沒有黃沙鱉的記錄。這也難怪,1988年,桂平市才出現第一個養殖黃沙鱉的人。
  • 千名臺灣同胞赴廣西歡度「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活動
    人民政協網南寧4月12日電 春末夏初,是廣西風和日麗、鳥語花香季節,更是木棉花開遍八桂大地的日子,每逢此時廣西都會舉辦「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活動,邀請包括臺灣在內的各民族朋友一起參加載歌載舞的節慶活動。
  • 食鮮笙重裝上市!7017山泉水,7味草本,10年陳,國酒大師,中華老字號...
    近日,中華老字號非遺、三百年致中和潛心多年研發的高端餐酒「食鮮笙」終亮相,作為名門新秀的食鮮笙,精準品牌定位——吃鮮吃生,不怕「N高」,聚焦鮮美生活,不遺餘力打造契合中國飲食的高端中華餐酒。
  • 八桂食話 II 吃菌正當時
    在這些食用菌中,廣西食用菌佔了主要市場份額。廣西食用菌何以搶手?筆者作了一番探訪。1、菌價下調讓市民得實惠南寧市五裡亭批發市場內的食用菌銷售,基本上是在夜色中進行的。「雖然廣西蘑菇受到了出口影響,但其它大部分食用菌產品受影響較小,特別是鮮銷類品種價格相對穩定。」廣西農業技術推廣總站有關負責人分析,我區食用菌生產優勢明顯,特別是冬種蘑菇,在北方無法正常出菇的隆冬季節,廣西雙孢蘑菇大量上市,以出菇早、菇形小、菇朵結實而適合家庭消費,深受歡迎,「以前,廣西蘑菇主要是罐頭加工原料,而今則變成以鮮銷為主的時令食品」。
  • 廣西藝術聯盟、八桂新視窗報導羅雪慧獲華語金曲獎「優秀新人獎」
    (圖為廣西知名明星歌手羅雪慧)廣西藝術聯盟、八桂新視窗聯合報導:((溫馨提示:晚上收聽最佳,酷狗、QQ音樂、網易雲音樂搜索即可)(圖為廣西知名明星歌手羅雪慧成名曲《被時間遺忘的女人》)「華語金曲獎」由華語文化國際有限公司榮譽出品,華語音樂工作者之協作推廣機構「全球華語音樂聯盟」主辦,立足中國南方,面向世界華人,推動音樂創意產業進步,弘揚中華文化,打造「華語樂壇的格萊美」。
  • 廣西一年四季最好吃的水果:黃金百香果,百種果香飄八桂
    廣西一年四季最好吃的水果:黃金百香果,百種果香飄八桂百香果又名雞蛋果,是市面上常見的水果之一,因其豐富多樣的吃法和極高的營養價值而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另外,百香果的原產地是巴西南部到阿根廷北部地區,目前已在全國範圍內擴散開來,而我國廣西作為著名的水果產地之一,也有廣泛的百香果種植。那麼廣西哪裡產的百香果最好呢?一起來簡單了解下吧。百香果營養十分的豐富,其含有人體所需17種胺基酸、多種維生素和類胡蘿蔔素, 其中包括非常豐富的天然維他命C。
  • 廣州2013中華老字號博覽會暨國際手信展舉辦時間
    2013中華老字號博覽會暨國際手信展  展會名稱:2013中華老字號博覽會暨國際手信展  中華老字號統一標語:「韻承千載·魅力羊城」  展會時間:2013年9月26日至10月7日(合計12天)  展會地點: 廣州市廣百世貿流花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即舊交易會)室外  展會介紹  中華老字號博覽會將攜手廣百集團(FTC)及廣東省老字號共同舉辦,以弘揚嶺南傳統文化為宗旨,重點展示有特色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
  • 回望2020廣西:奮勇擔當 攻堅克難 八桂民政再譜發展新篇章
    在中國(廣西)大健康產業峰會上,廣西老年人宜居社區授牌。首屆「八桂慈善獎」頒獎典禮。成功舉辦中國第一個村民委員會——合寨村村民委員會成立40周年紀念活動。各地深入探索「一組兩會」屯級協商自治模式,健全村(居)民會議、村(居)民代表會議制度,推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和「一事一議」制度,不斷完善民主決策機制。
  • 八桂風雲譜華章
    氣象人觀雲測天,追風識雨,在八桂天地間書寫著一幕幕精彩與生動。  風雨洗禮,「一根繩索」仿佛在繾綣敘述著70年的八桂風雲。歲月的模樣,留存在一張張黑白或彩色的照片裡,敘述著昔年芳華,敘述著廣西氣象人忠於職守、擔當奉獻的故事。
  • 八桂食話 II 巴馬火麻:湯裡的「白雪公主」
    玉米、火麻同時播種落土,第一個月後,玉米的個子有三四十釐米高,火麻苗遠遠落後,只露出地面。兩個月後,只有20釐米高的火麻苗還是追趕不上高至50釐米的玉米。直到第3個月後,火麻才趕上玉米的身高,這時的玉米開花授粉,基本定型。就是從這時候起,火麻開始「欺負」玉米。
  • 內蒙古中華老字號產品,內蒙古老字號品牌名單
    中華老字號,是歷史悠久,擁有世代傳承的產品、技藝或服務,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取得社會廣泛認同,形成良好信譽的品牌。 截止至2020年,內蒙古共有7家「中華老字號」企業,你知道內蒙古中華老字號有哪些嗎?下面就告訴你內蒙古老字號品牌名單。
  • 八桂大地起春潮
    新華社北京12月8日電題:八桂大地起春潮——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廣西發展紀實  新華社記者王念、史競男、向志強  從甲天下的秀美山水,到醉遊人的民族風情;從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始發港,到有機銜接「一帶一路」的重要門戶;從「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靈渠,到「流金淌銀」的珠江—西江「黃金水道」……歷史與現實
  • 憑「醬油」闖出一片天地的中華老字號:福州民天
    中華老字號的收藏與體驗系列之(6):福州民天本文系靜思齋·於嶽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今天且不提古蹟,來換個口味。下面這張其貌不揚的「民天」商標便是其一,當我上網搜索的時候,發現這竟是一家貨真價實的中華老字號!於是興致頓時來了,提筆寫它幾句。
  • CBNData:中華餐飲老字號城市創新報告(附下載)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
    報告下載:添加199IT官方微信【i199it】,回復關鍵詞【中華餐飲老字號城市創新報告】即可古語說,人飢而食,渴而飲。中國有著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飲食不僅是中國人的日常,更與土地和記憶相連。
  • 消費者排隊進店消費 力挺橫濱中華街老字號中餐館
    人民網東京3月9日電 綜合日本《神奈川新聞》的報導,本月3日,位於日本神奈川縣橫濱中華街的一些餐館老字號收到了歧視誹謗華人的匿名信。而在事情發生後的第一個周末(7日),橫濱中華街的老字號餐館「海員閣」門口就排起了長隊,消費者等候進店品嘗招牌菜。
  • 反正不是吃餃子——這家中華老字號要搞事情!!
    稻香村是揚名四海的北京老字號,起源卻在南方。1773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在「蘇州稻香村茶食店」品食點心後,讚嘆為「食中雋品,美味不可多得」,御題匾額,名揚天下。1895年,北京稻香村在前門外觀音寺街開業,時稱「稻香村南貨店」,是京城生產經營南味食品的第一家。南店北開,前店後廠,吸引八方食客。 魯迅先生寓居北京的時候,便常來稻香村,日記中提及這裡不下十餘次。
  • 廣東老字號品牌有哪些?廣東中華老字號有哪些?廣東老字號名單
    每一個廣東老字號都是一個有關誠信、品質、拼搏和創新的商業傳奇,都是一代又一代人精益求精、艱苦奮鬥打造出來的金字招牌,糕點就去蓮香樓,喝茶約著陶陶居,醬料買上致美齋,涼茶認準王老吉,製藥想到何濟公......廣東老字號品牌大全,帶你見證千年嶺南輝煌商業成就。下文有千百順品牌營銷策劃公司為您介紹廣東中華老字號有哪些?廣東老字號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