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學士,因對對子討朱元璋歡心,被封為吏部侍郎

2021-01-18 仙居觀察

中國傳統文化豐富多彩,不僅有唐詩宋詞元曲,還有對對子。據說乾隆帝一生作詩4萬多首,可以說非常高產的詩人。乾隆不僅詩寫得多,還喜歡對對子。

有一次乾隆帝南巡到江蘇通州市,突然想到河北也有一個通州,覺得很好玩,對身邊的大臣道:「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大臣們一臉茫然:「啥!」這時候旁邊的一個侍從看到街上的許多當鋪靈機一動:「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

乾隆帝一聽,龍顏大悅,給這個小侍從升了官。由此可見,乾隆帝還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皇帝。不過歷史上除了乾隆帝喜歡對對子之外,還有一個皇帝也喜歡對對子,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讀者朋友們也許會覺得奇怪了,朱元璋不就一個農民家的放牛娃嗎?書都沒念過,怎麼就會對對子了?文人間的風流雅事和他有關係嗎?

這麼想可就錯了?朱元璋雖然是農家的一個放牛娃出身,可是他小的時候也是受過教育的,不然以後怎麼能日理萬機當了皇上呢?原來朱元璋小的時候,因為無所事事,經常去附近皇覺寺玩。寺廟中的長老覺得朱元璋聰明伶俐,便教了他許多知識,所以朱元璋也是受過教育的,讀者朋友們可不要再誤解了。

說起來朱元璋和寺廟和尚的緣分也是挺大的,年幼的時候在寺廟裡接受教育,年長的時候在寺廟做和尚,後來做了雲遊僧人硬是被他打下了個大明江山。這不,朱元璋當上了皇帝,還是對寺廟有著特殊的感情。

原來朱元璋當皇帝的時候,怕手下的大臣報喜不報憂,經常和侍衛微服私訪。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很熟悉?沒錯,乾隆帝微服私訪就是和朱元璋學的。不過朱元璋微服私訪可不是為了玩,一是為了尋找有才能的人,二是看看有沒有貪官汙吏顛倒黑白,三是看看這大明天下的百姓生活的怎麼樣。

機緣巧合之下,朱元璋居然來到了一座深山古剎,寺名多寶寺。步入大殿,看著四周都寫著多寶如來佛號,就賣弄了一下自己的文學造詣,對身邊的侍從說:「寺名多寶,有許多多寶如來。」這時候,在皇帝身邊的一個學士江懷素,看到皇帝興致很高,為了拍皇帝馬屁,也做了一個對子:「國號大明,無更大大明皇帝。」還別說,對對子對的挺好的,堪稱絕對,朱元璋龍顏大悅,提拔江懷素學士做了吏部侍郎。

這是什麼樣的概念?學士在古代就是個秘書官,給皇帝提提筆寫寫文章的,而吏部侍郎相當於現在的副部長了。江懷素學士只因為對對子,讓朱元璋龍顏大悅,一下子連升三級,當了吏部侍郎,也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歷史上還有很多關於朱元璋對對子的事,讀者朋友們如果有興趣,可以搜索更多關於朱元璋對對子的故事,保管讓大家捧腹大笑。

相關焦點

  • 大明朝戶部侍郎郭桓被抓是否罪有應得?
    他具體出生年月不詳,系明朝初年大臣,官至戶部侍郎(副部)。因勾結其他官吏,私吞太平、鎮江等地的賦稅,故而最終「東窗事發」,沒有落一個好下場,史稱「郭桓案」。當然,明朝的貪官汙吏其實也有很多。只不過他命不好,伺候的是開國皇帝朱元璋,如果換成其他明朝皇帝,也不一定就能出事。
  • 明朝「錦衣衛指揮使」什麼級別?正三品官階,堪比兵部侍郎
    錦衣衛這一機構,最早是設立於朱元璋時期。當時的錦衣衛,其實更接近於皇家侍從、儀仗隊這類的角色,而不是搜集情報。他們會在皇帝出巡,或者祭祀,以及其他重大典禮上,隨同皇帝出行。也會在官員跟皇帝講課,貢士參加殿試,親王出行時負責保衛工作。到了朱元璋擔任皇帝的中後期,錦衣衛開始增加緝捕、刑獄的工作。
  • 明朝官員背後,永遠有著一雙朱元璋的眼睛
    明太祖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貧寒,少年時期給地主放過牛,做過和尚,討過飯,三年流浪生涯,他足跡遍布淮西各地,坎坷的經歷使得朱元璋開闊了視野,也積累了生存的經驗,練就了堅毅果敢的性格錢宰是吳越武肅王錢鏐的十四世孫,元朝至正年間考中進士,卻因父母年邁而放棄了仕途,在鄉間教書授徒。明朝建立後,錢宰被朝廷徵召,出任國子助教,後晉升博士,任職校書翰林,其《金陵形勝論》、《歷代帝王樂章》等著作深為皇帝賞識。
  • 科普:明朝的兵部尚書究竟是什麼級別?根本不是一品官!
    明朝兵部尚書,是明朝六部中兵部的最高級長官,別稱「大司馬」,負責掌管全國衛所軍官的選拔授予、訓練、車輛、武器管理等政令,為正二品。相當於當今的國防部長。明朝洪武元年,朱元璋設置兵部。洪武六年,增設兵部尚書和兵部侍郎各一人,並在總部、駕部、職方部這三個部門各設郎中、員外郎各一人、主事各兩人,隸屬中書省。洪武十三年(1380年),因胡惟庸案,明太祖朱元璋罷黜宰相與中書省,並仿照《周官》六卿之制,直屬六部,並各設尚書、侍郎各一名。每部分四屬部,每屬部設郎中、員外郎、主事各一人。次年,增試侍郎一人。洪武二十二年,改總部為選部。洪武二十九年,定為武選、職方、車駕、武庫四司,皆稱清吏司。
  • 明朝有個從元朝時期流傳下來的潛規則,朱元璋發現後,殺了幾萬人
    朱元璋時期,有震驚中外的四大案( 胡惟庸案、藍玉案、郭桓案、空印案),胡惟庸案和藍玉案的原因都是涉及到謀反;郭桓案是由於戶部侍郎郭桓等人,串通各省的官吏作弊,盜賣官糧,由於涉案金額巨大,被揭發後,朱元璋直接將六部的左右侍郎以下全部處死;那麼,空印案又是怎麼一回事呢,今天試著說說這個問題。
  • 明朝唯一非朱元璋直系的藩王,5歲養在宮中,10歲與皇子同時封王
    明朝的分封有個顯著特點,那就是不設異姓王(中山王徐達、黔寧王沐英等都是追封,不是真正的異姓王),25個藩王全部是朱家子孫。朱元璋共有26個兒子,除了太子朱標和早夭的皇二十六子朱楠,其中24個被封了藩王。25個藩王中唯一非太祖直系的是靖江王朱守謙。
  • 朱元璋收小乞丐為乾兒子,乞丐為報恩,竟讓後代保護明朝兩百多年
    沐英本就出生在一家貧困的家庭,恰逢元朝末年天下大亂,他父親在沐英很小的時候就病逝了,為了躲避戰亂,沐英跟著母親四處顛簸流離,沒成想在躲避的路上沐英的母親也病逝了,這下8歲的沐英成了孤兒,為了活命沐英四處流浪,東討一口吃的
  • 明朝朱元璋的鐵腕反腐
    明太祖朱元璋,字國瑞,小字重八,濠州鍾離人,明朝開國皇帝。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傳奇的皇帝,開局一個碗結局一個帝國,這樣的傳奇絲毫不遜於任何一本開掛小說。朱元璋不但在開國上十分霸氣,在治理貪腐上更是鐵腕強人!元朝末年貪腐橫行吏治腐敗,官員往往會巧立名目橫徵暴斂,致使百姓苦不堪言。
  • 清代六部中除了尚書、侍郎以外,還設有哪些官職?
    對於六部官員的設置情況,很多讀者很感興趣,曾私信筆者詢問,除了尚書、侍郎以外還有哪些官員?這個問題較為繁瑣,所以鋪開來講。六部設官的種類問題,大致包括這麼幾種:正官、屬官、首領官。六部正官,又叫堂官,就是尚書、侍郎,類似於今天的正副部長。明代是三人,尚書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清代因滿漢復職制,尚書滿漢各一人,左侍郎滿漢各一人,右侍郎滿漢各一人,一共是六個人。
  • 臨清人汪灝因廉潔被康熙皇帝提拔為河南巡撫
    書中以《汪灝廉節著聞》為題記述了汪灝為政廉儉連獲擢升之事。康熙四十年(1701年),山東的汪灝以正六品翰林院侍讀學士的身份提督山西學政,杜絕賄賂,清正廉潔,遠近知名。清帝西巡,聽到了遠近各方的讚揚之聲,考慮到汪灝平時在京時清廉的名聲就很好,就特別在召見之後,破格提拔其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不久,康熙帝調汪灝任陝西學政,很快又讓他擔任了河南巡撫。
  • 朱元璋殺胡大海之子——成大事的原則
    朱元璋殺胡大海之子——成大事的原則作者:轅固小生朱元璋可以說是歷史上得國最正的開國皇帝了,他沒有篡位,也沒有將其它漢人的王朝弄到自己手中,而是把蒙古族打敗,建立了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王朝——明朝。 明朝開國的將星雲集,在朱元璋徵戰四方的過程中,難免出現戰死沙場的人,這些人朱元璋也沒有忘記,明朝建立之後,朱元璋論功行賞。這時候朱元璋冊封了6個公爵,28個侯爵。這些人就是明朝的開國功臣,一共是34人。封賞完之後,朱元璋開始追封那些戰死沙場的武將或者謀士。第一位被追封公爵的人,就是胡大海,追封越國公。
  • 我,偏愛明朝
    執失思力,突厥人,左領軍將軍,後因功進封安國公。契苾何力,鐵勒人,太宗時授鎮軍大將軍,行左衛大將軍,徙封涼國公,死後贈輔國大將軍、并州都督,陪葬昭陵。僕固懷恩,鐵勒人,玄宗時官拜左領軍大將軍。於874年進士及第,先後出任溧水縣尉、幕府都統巡官等職位;金思蘭,新羅人,即新羅王金興光之侍子,玄宗時官拜為太僕員外卿。黑齒常之,百濟人,因對吐蕃作戰有功,高宗時官至左武衛大將軍、檢校左羽林軍。
  • 楚昭王朱楨:因一座武昌城,封一位王,記明朝初年南方最壕的親王
    但是在明朝,武昌最重要的一個身份在於它是楚王家族的封國。大明建國前的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三月初一日,御駕親徵武昌的朱元璋得勝回朝。這一次湖廣之行,徹底掃蕩了陳友諒的殘餘勢力。陳漢政權大將張定邊,在無奈之下和皇帝陳理一起投降,湖廣全境盡歸朱元璋之手。回到南京後老朱雙喜臨門,他又多了一個大胖小子。心情大好的朱元璋立刻宣布等這個兒子長大,就封他為楚王。
  • 明朝的六部尚書,哪個權力最大?
    明朝官吏的選任制度,是明朝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明朝官制分兩部分,選官制度和任官制度。為了加強皇權,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了沿用已久的三省制。  六部是吏、戶、禮、兵、刑、工各部的總稱。明首創的內閣則成為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機構。
  • 胡惟庸案為明朝第一冤案?通過李善長的死,就知道朱元璋鳥盡弓藏
    筆者將要在這裡探討的是四大案的第一案,也是明朝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案——胡惟庸案的源起、疑點與悖論,以期全面剖析胡惟庸案,並對該案是「鐵案」還是「冤案」進行大膽猜測。 二十四史中除《史記》、《新五代史》等極少數史書是個人修史外,其他史書多為官修史,並且是隔代修史,也就是本朝為前一個王朝修史。
  • 專家挖開朱元璋兒子墓,發現屍骨無存,揭開明朝皇家血腥歷史
    1998年,湖北省荊州市的文物工作者對一座古墓進行搶救性挖掘,然後墓主人的身份非常顯赫,居然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兒子!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座古墓沒有遭到盜掘,陪葬品也無一丟失,但是墓主人卻屍骨無存!原來這裡面是有原因的,一段明朝初年的皇家血腥往事被揭開,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太祖朱元璋駕崩後,朱允炆繼位,成為明朝第二代皇帝
    太祖朱元璋駕崩後,朱允炆繼位,成為明朝第二代皇帝太祖朱元璋駕崩後,朱允炆繼位,成為明朝第二代皇帝。恭閔帝名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孫子,懿文太子朱標的二兒子。當初,朱元璋登上帝位之後就立了長子朱標為皇太子,並請了宋濂等人擔任太子之師,希望可以將他培養成一代明君。
  • 皇子封王是歷朝歷代的慣例,為什麼說唯有明朝王爺的含金量最高?
    朱元璋一共有26個兒子,之所以只封了24個藩王是因為:嫡長子朱標是太子,無需封王,而皇二十六子朱楠直至朱元璋最後一次分封藩王時還未出生,並於不久後夭折,所以沒來得及封王。 明朝唯一一個非朱元璋直系的藩王朱守謙,是明初著名將領朱文正的兒子。朱文正是朱元璋的親侄子,也就是說,朱守謙是朱元璋的侄孫,也是朱家血脈。
  • 為什麼朱元璋的開國六公爵,只有徐達的爵位能延續到明朝滅亡
    韓國公李善長李善長是文臣,在朱元璋在外徵戰的時候,為他留守後方,輸送糧草,建國之後卻被朱元璋認為是他的第一功臣,他就是朱元璋的蕭何。洪武初年被封為宣國公,到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將其晉升為韓國公,位極人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