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徒探店:蒙特婁|Biirū

2021-01-11 城市觀察員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學徒食客吃喝報告,ID:xmjxtsk1897088614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蒙村居酒屋遍地,身邊又有幾位極度熱愛居酒屋的朋友,俺造訪居酒屋的頻率奇高——比人在多倫多時更高,哪怕多村日本菜平均水平更高。其實在2010年之前,蒙村還只有任食壽司,後來才莫名其妙瘋狂盛行起居酒屋來,才出現了以Big in Japan和Kazu為首的第一批——前者是教父級,甚至在開業時還沒有居酒屋的概念,只能叫做bar,Anthony Bourdain來拍過;而後者地位愈發超然,如今已是城中最熱門的餐飲空間。

城中有名有號的居酒屋少說也有二三十家,菜單長得大同小異,炸雞煎餃拉麵章魚燒且不說,更有大逆不道者賣起生魚片甚至壽司。倒也有認清處境明白事理的店家願意讓本地人學著習慣沒有生魚的日本菜——比如Kazu。少數超前幾步的開始亂來,搞出了些開明包容如加拿大人都很難接受的奇怪菜色,比如Biirū。

圖片來自Quartier des Spectacles Montréal

打2014年Biirū開業以來,店主Yann Levy說來已經擁有一個餐飲小帝國了。先是和Yossi Ohana(著名喜劇演員Sugar Sammy的DJ)合開了Biirū,然後一頓連環炮,2015年龍舌蘭餐吧Escondite,2016年古巴菜La Habanera,2016年poke店Koa Lua,2017年日本雞尾酒吧Gokudo,以及2018年在老港開業的居酒屋Hanzō,竟還都算是成功的作品。

餐廳藏在市中心的小巷裡,蒙城近年來大概是經費過剩天天修路,這條巷子偶爾封路翻修常年煙塵瀰漫,Biirū門口沒有燈光招牌巴掌般大,說什麼也不會想到要在這裡吃飯。後來朋友帶路,這裡變成了最有概率碰到我的餐飲空間之一——常打桌球,運動是為了吃得更多或吃了不胖,而Biirū就在館對面,理所當然天經地義。

前文說過,菜色很不常見,但若是第一次來還是點招牌菜好了。向來固執,別在非專業燒鳥店吃燒鳥,但跳出燒鳥外的Moshibēkon Yakitoris該是可以一試——培根卷麻薯,很像是街邊或是自家深夜會做的簡單食物,中規中矩肯定不會難吃,略微的辣味提神醒味。

餓了先來個大阪燒打底。Biirū家的Mushroom Okonomiyaki上桌就是囂張的松露油香氣,導致內餡中大量蘑菇的存在感不那麼強烈,但吃來簡單鮮甜清脆多汁,撒上美乃滋、大阪燒醬(お好み焼きソース)、青海苔和木魚花也都規規矩矩,不是必點,但肯定舒服落胃。

絕對的招牌菜是Pōkuribu 2.0,幾乎每桌都點,燉到酥軟的厚身肋排刷上糖漿烤焦表面,再撒上大量青蔥,厚重甜濃鬆軟多汁,按標準是西方人最推崇的fall-off-the-bone,說什麼也不會難吃,只是主題實在不突出,若是味增重一些亦或是醬油重一些,再不濟蔥香重一些,都會更有記憶點。

另一大招牌Chirashi 2.0極度亂來,把三文魚、金槍魚、鰻魚、扇貝、蝦、三文魚卵、玉子燒、幹瓢、黃瓜、紫蘇統統切粒拌勻,變成一團神奇的肉餡鋪在飯上,再配上脆米和烤脆的海苔,大膽至極但效果正常,三文魚和金槍魚的佔比很大,所以很難一一吃出所有配料;脆米的存在很有意義,體積和魚肉相仿,增加酥脆口感和米香——整體還不錯,就是味道相比想法正常了許多,海苔也還可以多給幾片(包不完……)。

這碗Shoyu Ramen引出了無數爭議——連向來隨和包容的加拿大人都可能接受不了往拉麵裡扔進一塊山羊芝士。其他配置和正常拉面無二,大片叉燒、溏心蛋和高湯,只是畢竟不是專業拉麵店,湯底甚至都不太像拉麵湯,雖也鮮甜厚實雞油香重,但依然不夠濃鬱不夠紮實;

重點在於山羊芝士慢慢融化混進湯內,湯色越來越渾,奶香和隱約的羶香也開始冒出來——既然牛奶拉麵合理,那麼這碗異端也自然是和諧好吃,西洋菜和豆芽增加蔬菜的水潤,偶爾吃到酸味竟然是來自西班牙蕃茄醬(sofrito),絕對有趣好玩,只是若要追求正經拉麵的湯頭面身就大可繞行。

簡單的Kyuri Tako Sarada是個人在Biirū最喜歡的菜色之一。小章魚簡單佃煮到軟熟,黃瓜、洋蔥和墨西哥辣椒墊底,堆上龍鬚藻,調味透出濃鬱的紫蘇味,最厲害之處在於意外地配上糖裹碧根果,堅果香氣、油香和焦糖的脆讓整道菜豐富立體了太多,神來之筆大可以偷學起來。

炸雞愛好者如我若是沒點炸雞,只可能是因為要了更罪惡的炸雞蓋飯——Biirū家的Karaage Caviar Don辨識度太高,不出意外的話靈感該是來自超級名廚David Chang的炸雞魚子醬大餐,只是變成了做法簡單的日式炸雞+便宜的烏魚子——即便如此,這也是Eater評選的蒙特婁最佳炸雞之一。上桌很好看,黑碗+黑色魚子+黑色海苔,中間大塊炸雞的確不錯,多汁嫩滑酥香入味,個人喜好生薑更重一些的醃料,外皮也還可以更脆些;

米飯煮得合適,驚喜之處在於除了烏魚子,還藏進不少飛魚籽,增加細碎的爆裂感,再用黃瓜和墨西哥辣椒清口,拌上大蒜蛋黃醬和所謂的「棒棒雞醬汁」——只是加入了姜蒜醬油醋的芝麻醬,和正版棒棒雞關係不大,對菜的幫助也不算大,炸雞+魚子+蛋黃醬+米飯就足夠完整好吃,如果再有少量酸味(醃菜檸檬之類的)的加持該是會更完整。

既然定位是居酒屋,Biirū有專業的調酒師,酒單也和菜單一樣大膽——清酒種類不多,招牌的雞尾酒大量運用亞洲元素,什麼花椒、花生、麻油、芋頭、綠茶、紫蘇啥都敢用。俺不碰酒精,要了酒單上唯一的無酒精雞尾酒Matcha Matcha,抹茶和米漿為底,加入生薑糖漿和香茅糖漿,再用煉乳和開心果增加厚度,透著紫蘇和肉桂香氣。

元素一大堆,入口時的厚度裡透出香料的刺激,但等到肉桂竄出來時就有點亂了,不是非常喜歡但喝來整體還算和諧。

越來越不愛講正宗二字,非要為個說不清楚的東西爭個面紅耳赤倒不如先把菜做好吃再說。Biirū有爭議,也的確部分菜色太凌亂或是太脫軌,但整體好吃舒服,有趣大膽的風格對偶爾不安分的我來說也十分討喜,推薦——參見多倫多的Hanmoto,魔幻激進,只是相比Hanmoto菜品的穩重成熟Biirū顯然還有路要走,但好處是不用排隊更加放鬆,倒是更符合居酒屋的精神。

相關焦點

  • 學徒探店:蒙特婁|Foiegwa
    說來有趣,國內餐廳起名越來越油滑,恨不得光屁股推磨轉著圈現眼,怎麼滑稽怎麼來,而蒙特婁餐廳起名越來越嚴肅,冰冷正經毫無情緒,Foiegwa是個例外。Roberto Pores,圖片來自Prevel店主Roberto Pores是美國南方人(所以才幽默嘛),二十年前就來了蒙特婁,因為大量歐洲元素和
  • 學徒探店:多倫多|Lee Restaurant
    16歲時Susur還住在九龍城,剛進入香港半島酒店西餐部學徒,開始接觸義大利、法國和瑞士菜,出師後又花了一年半的時間週遊南亞、東南亞和西歐,20歲移民多倫多,開設了前文提及的Lotus,四年幹成了著名主廚,天才無疑。
  • 學徒探店:蒙特婁|Toque!Restaurant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學徒食客吃喝報告,ID:xmjxtsk1897088614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該不會有人以為俺在一向嚴肅的標題後面加了個感嘆號吧?Nonono,這家不嚴肅的餐廳就叫Toque!
  • 學徒探店:曼谷|Le Normandie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學徒食客吃喝報告,ID:xmjxtsk1897088614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米其林近幾年發了一批又一批發展中國家的指南,上海廣州指南自不必說,自打第一版發行以來就吵得不可開交。
  • 學徒探店:多倫多|Bosk(Winterlicious)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學徒食客吃喝報告,ID:xmjxtsk1897088614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香格裡拉的餐飲水平一直是穩定的,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寫過俺在南昌最喜歡的南昌香格裡拉紫玉軒,食評戳這裡學徒探店:
  • 學徒探店:多倫多|Canoe Restaurant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學徒食客吃喝報告,ID:xmjxtsk1897088614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要寫Canoe,註定要寫大大一坨背景。那好,慢慢來,先從四位和Canoe後廚息息相關的男人說起:一位世界名廚,一位加拿大名廚,兩位多倫多廚界中堅。論起廚師的資歷,Canoe從沒怕過誰。
  • 學徒探店:南京|江南灶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學徒食客吃喝報告,ID:xmjxtsk1897088614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隔三差五便有飯友造訪或攢局江南灶,著實眼饞但機緣不巧八字不對一直沒能吃到。總算,這次去南京前和侯師傅早早約好,以後俺也是吃過江南灶的人了。
  • 學徒探店:南昌|南庭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學徒食客吃喝報告,ID:xmjxtsk1897088614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圖片來自官網南庭是此次回南昌最想造訪的餐廳之一。寫富二樓時說過,城中越來越多的中高端粵菜打起利苑或「米其林餐廳」旗號,而南庭是其中看起來最像樣的一家——利苑本就大量輸出主廚,洗地刷碗當過學徒也可以理解成是來自「米其林餐廳」,而南庭在南昌一眾所謂利苑系的餐廳中,是唯一敢把自家主廚的名號履歷曬出來的;此外,大半菜單也是明顯的利苑菜,甚至連定價都和利苑持平(這可是南昌)——如此底氣信心,肯定不會難吃對吧。
  • 學徒探店:南昌|採悅軒中餐廳
    探店時間:2017.2.11  晚餐學徒評分:3.5+0.5(嗯,雞煲蟹佔了0.5)地址: 紅谷灘新區紅谷中大道1669號喜來登酒店3樓電話:0086-791-82223995實際人均:200評分細則:5:那種毫無瑕疵、花見花開的4.5:近乎完美,但說不出哪差了點的
  • 蒙特婁6家頂級牛排店:Moishes入選全球十佳牛排店
    最近,英國《電訊報》(The Telegraph)公布了「全球最好的12家牛排餐廳」的榜單,蒙特婁老字號「Moishes牛排店」排在第六位!
  • 學徒探店:多倫多|Little Pebbles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學徒食客吃喝報告,ID:xmjxtsk1897088614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多村的日系甜品也不少了,從一切產品好評成堆的Mon K,到號稱擁有比肩Lady M的千層的Mille Patisserie(過會兒寫),還有主打蛋糕卷的
  • 學徒探店:多倫多|August 8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學徒食客吃喝報告,ID:xmjxtsk1897088614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曾計劃去哈密爾頓看小瀑布,做餐廳攻略時在yelp上第一次見到爆紅的August 8——這家在安省遍地開花的buffet人氣高到炸裂,從哈密爾頓起家,多倫多店也開業好一段時間了,路過無數次,忽略了無數次
  • 學徒探店:鄭州|李志順烹飪工作室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學徒食客吃喝報告,ID:xmjxtsk1897088614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很不好意思,約好的六點半竟然遲到了——走錯去了附近的另一家分店,而真正要來的地方位於小區內住宅的八樓,電梯門開都沒有燈,以為是感應,跺一腳,燈沒亮,801的門倒是開了——這裡是吃喝愛好者如我在鄭州最應該來朝拜的餐廳,沒有之一。
  • 學徒探店:多倫多|Bar Raval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學徒食客吃喝報告,ID:xmjxtsk1897088614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聖家堂,圖片來自網絡Raval是巴塞隆納附近的破敗地區,三教九流匯聚之所,但不同來源的信息和思想融合碰撞,再傳遞反饋給全世界的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世界轟動的新藝術運動的一部分
  • 我在烘焙店裡當學徒的日子...
    在烘焙店當學徒到底有多苦?看看下面這些過來人就知道了!@笑馨我在保定的一家烘焙店工作,去的時候因為啥也不會,工資才1500,說白了就是個打雜的,店裡的那個40歲的烘焙師還很兇,大部分時間都是被指揮來指揮去,太痛苦了。
  • 我在烘焙店裡當學徒的日子……
    在烘焙店當學徒到底有多苦?看看下面這些過來人就知道了!@笑馨我在鹹陽的一家烘焙店工作,去的時候因為啥也不會,工資才1500,說白了就是個打雜的,店裡的那個40歲的烘焙師還很兇,大部分時間都是被指揮來指揮去,太痛苦了。
  • 學徒探店:多倫多|Bymark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學徒食客吃喝報告,ID:xmjxtsk1897088614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金融區的高樓冰冷且壓抑,而我已拿著google map在TD塔周圍轉悠了十多分鐘,鑽進來鑽出去,還是沒找到餐廳在哪——都快找到同在TD塔的名店Canoe去了。
  • 學徒探店:南昌|RAW coffee & workshop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學徒食客吃喝報告,ID:xmjxtsk1897088614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說來慚愧,RAW還是一位濟南的飲食工作者來南昌喝過後推薦給我的。Ben是上海人,經驗豐富的咖啡師,輾轉很多大店之後,也不知為何選擇在天氣惡劣民風剽悍的南昌開出自己的第一家店——不過成功了,RAW在南昌已算是站穩腳跟有口皆碑,再過幾年定是OG級的精品咖啡店。
  • 學徒探店:多倫多|Jimmy's Coffee on Baldwin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學徒食客吃喝報告,ID:xmjxtsk1897088614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多村人是很愛喝咖啡的——俺指的不是幾十刀一杯的複雜有深度的精品咖啡,而是指類星巴克的連鎖咖啡;當然,人到多村,有便宜且遍地開花的
  • 學徒探店:多倫多|新香港餐廳Hong Kong Bistro
    很小的時候,最大的樂趣就是偶爾被父母帶去「西餐廳」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