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筆桿子家園創辦兩年來,堅持每日更新、及時更新、保質更新,原創上傳超過2000萬字精品內容,會員復購率高達80%,在文秘圈建立良好口碑。更可貴的,筆桿子家園既授人以魚也授人以漁,上傳實用資料的同時,還製作上傳了300篇老秘心得、10餘堂專家授課、400多部精品黨課,並提供24小時在線專家解答服務。許多會員反饋,家園的主要特點是實用,自從開通會員,少了很多加班熬夜,減少許多寫作焦慮。識別下圖中二維碼或點擊底部閱讀原文進入筆桿子家園即可開通!
一、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例文】縣委書記作為縣裡的權力人物和公眾人物,要注意道德操守,道德上失足有時比某些工作失誤殺傷力還要大。我國古代就要求縣令「導揚風化」。要自覺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道德修養,追求健康情趣,慎重對待朋友交往,時刻檢點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導全縣形成健康向上的社會風尚。要不斷體會和弘揚先人傳承下來的傳統美德,如「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君子喻於義」、「言必信,行必果」、「德不孤,必有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等等,為為人處世、安身立命提供重要啟示。(習近平同志2015年1月12日在中央黨校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會上的講話)
【典故】出自《論語述而》,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意思是,用不正當的手段獲得的榮華富貴,對我來說只是天際的一片浮雲,毫無意義。
【賞析】「正人」必先「正己」,唯此,才能夠以德服人。縣委書記焦裕祿同志是我們加強道德修養的榜樣,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公而忘私、無私奉獻,還親自起草了《幹部十不準》,教育兒子不能「看白戲」,規定幹部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搞特殊化」。如果我們的領導幹部只講實惠不講理想,只講索取不講奉獻,生活腐化,作風敗壞,群眾就會「戳」共產黨的脊梁骨,就會失掉群眾信賴,甚至會亡國,亡黨。作為領導幹部必須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贏得人心、贏得事業成就,必須用先進典型時常映照自己,常修為官之德,知榮辱做表率,才能帶領廣大人民群眾把工作做好,讓黨放心,讓群眾滿意。
二、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例文】搞好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對鞏固和擴大第一批教育實踐活動成果至關重要。第一批教育實踐活動已進入尾聲,但收尾不是收場,還有許多後續工作需要繼續落實。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和反覆性,形成優良作風不可能一勞永逸,克服不良作風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以往的經驗告訴我們,糾風之難,難在防止反彈。「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教育實踐活動有期限,但貫徹群眾路線沒有休止符,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1月20日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一批總結暨第二批部署會議上的講話)
【典故】出自北宋司馬光《訓儉示康》,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飲食衣服,若思得之艱難,不敢輕易費用;酒肉一餐,可辦粗飯幾時;紗絹一匹,可辦粗衣幾件;不飢不寒足矣,何必圖好吃好著?常將有日思無日,莫等無時思有時,則子子孫孫,常享溫飽矣。意思是,由節儉進入奢侈容易,由奢侈進入節儉困難。
【賞析】「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十個字的睿智之處,還在於解釋了「儉」與「奢」轉化的辯證法。人生來都有過好日子的願望,改善生活,由儉入奢自然容易被接受;而丟掉已經得到的一切,由奢入儉,在習慣上、心理上都難以適應。有信仰和知敬畏的人,都不會輕易奢靡,也不會懼怕儉樸,他們的內心是平靜的,沒那麼容易被外界所幹擾,對於他們來說,物質上的儉是無所謂的,但精神上的貧瘠卻是無法忍受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奢靡是一種淺薄,淡泊才是厚重。我們越發沉澱,才越能作出正確的選擇。
三、君子喻於義
【例文】縣委書記作為縣裡的權力人物和公眾人物,要注意道德操守,道德上失足有時比某些工作失誤殺傷力還要大。我國古代就要求縣令「導揚風化」。要自覺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道德修養,追求健康情趣,慎重對待朋友交往,時刻檢點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導全縣形成健康向上的社會風尚。要不斷體會和弘揚先人傳承下來的傳統美德,如「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君子喻於義」、「言必信,行必果」、「德不孤,必有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等等,為為人處世、安身立命提供重要啟示。(習近平同志2015年1月12日在中央黨校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會上的講話)
【典故】出自《論語•裡仁》,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意思是,君子看重的是道義,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賞析】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為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精神支撐,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借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有許多關於如何做人做事的思想,尤其是儒家提倡的君子人格對於今天的共產黨人來說仍然具有重要借鑑意義。共產黨人做現代君子,關鍵是要做到「三嚴三實」。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土壤中生長出來的「三嚴三實」,既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又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君子人格的要求,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的精神標識,為共產黨人在新形勢下修身做人、為官用權、幹事創業指明了方向。
四、備豫不虞,為國常道
【例文】「備豫不虞,為國常道」。當前,我國正處於一個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發展形勢總的是好的,但前進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越是取得成績的時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絕不能犯戰略性、顛覆性錯誤。面對波譎雲詭的國際形勢、複雜敏感的周邊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既要有防範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既要打好防範和抵禦風險的有準備之戰,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我們要繼續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準備戰勝一切艱難險阻,朝著我們黨確立的偉大目標奮勇前進。(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1月5日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上的講話)
【典故】出自唐代吳兢《貞觀政要•卷二•直諫(附)》,魏徵進曰:「城狐社鼠皆微物,為其有所憑恃,故除之猶不易。況世家貴戚,舊號難理,漢、晉以來,不能禁御;……仁方既是職司,能為國家守法,豈可枉加刑罰,以成外戚之私乎!此源一開,萬端爭起,後必悔之,將無所及。自古能禁斷此事,惟陛下一人。備豫不虞,為國常道。豈可以水未橫流,便欲自毀堤防?臣竊思度,未見其可。」意思是,對可能發生的意外事先做好防備,這是治理國家的基本做法。
【賞析】習近平總書記引用這一典故,強調如何增強憂患意識、防範風險挑戰。治國理政中,多想一步、深想一層,才能未雨綢繆、防範未然。這生動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中的底線思維。「守乎其低而得乎其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正處於一個大有可為的機遇期,但前進道路上面臨的困難和風險也不少。增強憂患意識,充分看到發展中的困難、問題和不利因素,不是消極洩氣,而是要避免犯脫離實際、超越階段,急於求成、急躁冒進的錯誤,真正做到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五、仁義忠信,樂善不倦
【例文】「仁義忠信,樂善不倦」。中國人民歷來重友誼、負責任、講信義,中華文化歷來具有扶貧濟困、樂善好施、助人為樂的優良傳統。在此,我願重申中國對全球減貧事業的堅定承諾。(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10月l6日在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的主旨演講)
【典故】出自孟子《孟子•告子上》,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從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棄其天爵,則惑之甚者也,終亦必亡而已矣。」意思是,孟子認為仁、義、忠、信,不知疲倦地樂行善事,這些美好的品德是天賜的爵位,而公、卿、大夫,是人授的爵位。
【賞析】習近平總書記對扶貧問題高度重視。多年來,他先後在中國縣、市、省、中央工作,扶貧始終是他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他曾說,在扶貧上,「我花的精力最多」。放眼全球,消除貧困依然是當今世界面臨的最大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上倡議,國際社會要致力於合作共贏,為各國人民帶來更多福祉,因此提出要「著力加快全球減貧進程」。中國不是「口頭派」而是「行動派」,不是「空想家」而是「實幹家」。從設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到增加對最不發達國家投資;從免除一些國家的政府間無息貸款債務,到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減貧、農業合作等項目支持,充分體現了中國這句古語——「仁義忠信,樂善不倦」。
諮詢微信:biganzi03
徵稿內容:辦文辦會辦事相關經驗技巧、範文素材、展板PPT等。
投稿郵箱:xdkanqi@qq.com
⬇⬇⬇點擊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