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連續4年模仿屈原投江是為紀念?網友:大可不必

2020-12-23 中華網娛樂頻道

男子連續4年模仿屈原投江

"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在大聲念完這句詞後,穿著黑色漢服的賈治勇平展雙臂,面部朝下,撲通一聲跳入河水中……這段視頻在網上火了。據悉,這是賈治勇連續第四年,用跳河的方式"紀念屈原"。對於網友關於他作秀的質疑,賈治勇表示,並非炒作,希望大家不要模仿,動作很危險。

不過,也有網友認為,挺有趣,只要不給他人添麻煩,不影響公共區域活動就行。誠然每個人的紀念方式都不一樣,賈治勇選擇"模仿屈原投江"這種方式也無可厚非。

而我們知道,每逢端午,遙祭屈原,從古至今,方式多種多樣。最為傳統也最廣為人知的,便是在每年五月初五吃粽子、掛艾草與菖蒲,還有龍舟競渡、吃五黃、放風箏、和雄黃酒等風俗。

到了現在,紀念的方式也在不斷更新,除了上述賈治勇"行為藝術"式的,有網友發現,網上祭祀平臺思念堂也上線了"屈原紀念堂",並上線了端午節專屬祭品粽子、艾葉、雄黃酒,以供用戶完成線上祭祀。

據了解,在網上創建紀念堂,進行線上祭祀已經成為一種新潮的追思方式。尤其今年受疫情影響,多地在清明節期間發出通告,要求暫停在公墓殯葬場所舉行現場祭掃或集體公祭活動,成為網上祭祀平臺快速發展的契機。

思念堂官方數據顯示,清明節當天該平臺用戶訪問突破30萬。可見人們對於網上祭祀的接受度和參與度都在提高。此次適時上線"屈原紀念堂",在線上就可以完成對屈原的紀念,對用戶來說,不失為一種更好的選擇。

此外,據思念堂官方人員介紹,註冊帳號、填寫被紀念人基本資料,用兩三分鐘就可以完成紀念堂的創建,用戶在平臺上能夠為逝者獻花、點燭、留言祈禱等,還可以轉發給親友或分享到朋友圈,讓散居各地的人們隨時隨地祭奠,以表達對已故親友的思念之情。

相關焦點

  • 男人的端午節模仿「屈原投江」,耍新花樣,為什麼不敢說實話?
    模仿模式層出不窮,取決於誰的能力強。一個名叫四川西昌的人曾經連續四年在端午節那天模仿「屈原投江」,以紀念屈原。他戴著漢服,嘴裡大聲念著「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然後身體前傾,張開雙臂,掉進水裡。
  • 紀念了這麼多年的屈原,他投江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想必大家如果被問到端午的來歷,都會以為是因為屈原投江,可是端午其實早就有了,只是他恰好在那一天投江自盡,後來就一併紀念他了。不過,今天我們不是討論端午的來歷,而是講屈原的故事。屈原一生,可用兩個「氣」來總結下才氣和義氣。
  • 端午節詩話:歷代文人雅士為紀念屈原投江,寫下頗多詩詞
    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汨羅江下遊抱石投江,結束了62歲的生命。人們懷念屈原,每逢端午這一天,開展賽龍舟,食粽子等活動,一直沿襲至今。歷代文人雅士為紀念屈原投江,添節日氣氛,寫下頗多吟誦屈原和「端午「習俗的詩詞,被後人傳誦。唐代詩人文秀的《端午》詩云:節分端午自言誰,萬古傳聞為屈原。
  • 傳說屈原是投江自盡,還是被蓄意謀殺,揭秘屈原之死
    傳說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但也有人推測屈原是被蓄意謀殺,那麼屈原的死因到底是什麼?司馬遷的《屈原列傳》中:「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是,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 屈原投江自殺的原因是什麼?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
    據當地傳說,屈原投江不沉,褲子灌滿泥沙才沉,所以現在又稱此地為沉沙港,屈原被楚悼襄王流放住在洞庭湖一帶後,日日不為他祖國的命運擔心,想起戰爭中同胞的悲慘遭遇,他更加痛心,公元前二七八年,秦將白起攻楚都郢(今湖北省江陵),楚悼襄王逃陳,屈原震驚之餘,懷著深深的悲傷,經由漢水北岸,永遠地回到故鄉zig,告別首都郢,南行長沙,但心裡老想念祖國,於是又折回洞庭,殘酷的現實終於使他感到絕望
  • 端午真的是因為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
    先說個冷知識,在21世紀裡,有3次端午節日期都是在陽曆6月25日,是21世紀裡端午節最晚的日期,這三個年份分別是2001年、2020年和2058年,今年端午節是最晚3次端   原標題:端午真的是因為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
  • 端午節的由來真是為了紀念屈原嗎?端午文化你還得知道這些!
    所以咱大可不必與他們「爭端午」,屈原同志的國籍也永遠還是中國(楚國)!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 郭沫若稱讚柳亞子為屈原,柳亞子:屈原要像我,何至於投江?
    柳家在當地是著名的望族,清光緒二十四年,有傳說柳氏祖基龍翻身,族有大難,又族中連續過世多人,北厙柳氏家族大舉外遷,主要遷往黎裡、蘆墟、周莊、同裡。柳亞子父親柳鈍齋一支遷往黎裡。但是高天梅嫌棄「盧」字筆畫太多(繁體寫作「盧」),經常再給柳亞子贈答詩箋上面寫成「亞子」,並且振振有詞的解釋了三條理由:一是「盧」字有「大」的意思,要是我直接叫你"亞盧"為「亞大」這就不倫不類了,不好聽。
  • 從成都大學事件到屈原投江,總有人為光明執著抗爭,不吝性命
    有人說他的話未必可信,也有人贊他為當代屈原,其實我認為,把毛先生比作屈原是不合適的,他難以具備屈原的後世影響力,但目前來看他或許是屈原的追隨者。他受到排擠遭到詆毀,可他是個戰士,不會被輕易擊敗。他也只是個戰士,他終究能夠被擊敗,所以當他的楚國亡國之時,他的信仰也隨之覆滅,他是個完美主義者,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所以他選擇投江自盡,陪著自己的故國一起離開這複雜的人間。
  • 曹科長又有新段子了:屈原投江是為防秦始皇焚書坑儒
    關公戰秦瓊,屈原懟始皇……曹科長的歷史老師要哭暈。 所以大陸網友稱他為「戰忽局科長」,人稱曹科長。 也許是因為最近被藍綠兩營盯上差點暴露, 這期節目應景地講起臺灣的南北粽文化,也談到屈原、楚國、秦國。
  • 英雄投江,一位老師建議我寫寫屈原的故事
    英雄投江,一位老師建議我寫寫屈原的故事一位老師囑咐我寫寫屈原,既然喜歡寫英雄,那就只能寫投江了。那麼,就讓我們從屈原投江開始說起吧。這些日子,綠字營時常在想,屈原為什麼投江?是該有多麼的想不開,是遭遇了多少的委屈,是對這個世界有怎樣的絕望,是擁有怎樣熾熱壯麗的摯愛,才會如此的決絕英勇,才選擇了不與苟同,不再苟活,慨然投江屈原投江,為後世樹立了一個什麼樣的榜樣?老百姓們為何這樣在意端午這個特殊的節日?
  • 「媽媽,屈原是誰?」你的回答很重要
    然而,這個故事對於孩子來說多少是有些沉重的,特別是遇到好奇寶寶追問細節,真是想起來頭都大了。那麼,該如何給孩子講屈原的故事?(註:本文討論的僅僅是"怎麼向兒童講述屈原的故事",基於兒童的接受程度,表述比較淺白,不上升到史實考證和哲學思辨。)
  • 關於屈原投江事件的調查結果
    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 ,屈原大夫投江事件發生後,楚國郢都於五月望日成立由司馬、司寇、少司命等楚國骨幹官員組成的聯合調查組, 依《雞次之典》就屈原大夫溺亡及《招魂》《惜往日》《思美人》等詩歌所發有關內容等情況開展調查。現將調查情況通報如下。
  • 戰忽局曹科長:屈原投江是為了防止秦始皇焚書坑儒!
    據了解,屈原,死於公元前278年。在同一期的節目中,曹科長還大批中國的傳統文化曹長青,1953年出生於黑龍江省的美籍華人,1982年畢業於黑龍江大學中文系。曹長青在他的個人網站上宣稱:「作為一個中國人,我推崇西方文化、西方文明、西方主體價值和美式民主制度,並且支持臺灣、西藏和新疆人民的自決權。」因為他喜歡批評中國,於是老外以及部分臺灣人都特別喜歡聽他的話。
  • 端午節的由來:除了紀念屈原,還有多種鮮為人知的傳說
    端午節祭祀人物說眾所周知,端午節是祭祀屈原的。屈原(約公元前339年~約公元前278年)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人,同時也是當時楚懷王的大臣,心系楚國的發展,採用聯合齊國來抗擊秦國。但這建議沒有得到楚懷王的支持,反而遭到奸人的彈劾,將屈原被貶到湖南汨羅江附近。
  • 從「香港先生」到「喜劇之王」,演完屈原後的黃建東,人氣大損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2011年的「香港先生」、「最具演藝潛能大獎」獲得者黃建東。6月25日端午節,黃建東拍攝了一部短片「致敬」屈原。在這個傳統節日裡,有演員如此「用心」,理應支持,為何卻說黃建東演完屈原之後人氣大損呢?我們來看一看,他到底是怎麼演的。
  • 端午節的歷史意外地久遠,和紀念屈原其實並沒有什麼關係?
    「相傳屈原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自盡,愛戴他的民眾爭相划龍舟去救他,搜救失敗之後,又擔心江裡的魚會啃食屈原的遺體,於是紛紛把粽子投進江裡以求保護屈原。」——大家小時候所聽到的故事恐怕都和這個版本大同小異。然而隨著年歲漸長,你有沒有想過這個故事有多不靠譜呢?
  • 端午前 全國屈氏宗親代表齊聚成都紀念先祖屈原
    活動現場(攝影 劉江)  國際在線四川頻道報導(劉江):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因憂國憂民懷抱大石投進汨羅江。據說,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將他投江這天(農曆五月初五)定為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活動現場(攝影 劉江)  5月21日,千餘名來自北京、四川、河北、湖北等全國各地的屈氏宗親代表齊聚在成都高新區中和街道,按古代傳統方式祭祀先祖屈原。
  • 用屈原的故事,給孩子上節生命教育「必修課」
    後來,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人們就用各種習俗來紀念屈原……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以及端午是為了紀念屈原的說法,已廣泛深入人心。  二、如何講屈原的故事? 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中提出,「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 四川一男子連續四年模仿「屈原跳江」,至少得背「四宗罪」
    作者 海軍山四川西昌一位男子,當地人稱其「猴哥」,聲稱自己是一個漢文化愛好者,自稱與漢服「結緣」後,就喜歡上了與漢服有關的漢文化。但他的喜歡與理解也確實「另類」,即每年「端午前夕」,在四川西昌市的海河表演「跳江」,而且一跳就是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