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踐行者】嫦娥五號任務北京總調度劉建剛: 為我國首次月...

2020-12-22 大眾網

  大洋網訊 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在月面點火,3000N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後,順利將攜帶月壤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成功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一次航天任務裡出現兩次發射起飛,在我國航天史上是第一次,而對於嫦娥五號任務北京總調度劉建剛來說,當上月面發射場的「0號」指揮員也是第一次。

  「絕無僅有的1次機會」

  地面火箭發射在我國經過數百次的經驗積累,已經具備了比較成熟的技術手段,並形成了固化的發射測試流程;而月球發射火箭的場景和實施流程,在嫦娥五號任務之前卻從未有過。劉建剛向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介紹,在地面發射場實施火箭發射有一定的發射窗口閾度,如果條件不夠成熟,發射可以適當做出調整;但是嫦娥五號任務中,採用的是定時定點著陸、定時起飛聯合軌道控制策略,起飛時間與後續交會對接緊密相關,要求也更為苛刻,必須確保「零窗口」發射。此外,不同於地面火箭發射前要進行2次全區綜合性檢查,月面起飛無法演練,機會只有1次。

  這絕無僅有的1次機會加上月面地形、坡度等眾多因素的影響,更讓我國首次地外天體發射充滿了不確定性。面對隨時可能發生緊急情況的月面發射,年僅30歲的北京總調度劉建剛無暇擔憂,把困難轉換成解決之策,將厚厚的應急預案爛熟於心,這是他眼裡最實用的解壓之策。

  喊完口令繼續為「嫦娥」護航

  12月3日深夜,月面起飛進入倒計時階段,劉建剛如機器般注視著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數據,在頁面間來回切換,一邊鎖定正常發射狀態設置,一邊隨時做好應急處置的準備。在他面前的指揮員話筒上,有發射場、國內測控站、國外自管站、參試各系統和北京中心內部等7個不同按鈕,他像彈鋼琴一樣根據不同的任務調度需求在特定的排列組合下敲擊按鈕,來回切換,同時還在會商中對發射前各類狀態進行確認。對劉建剛而言,一人承擔雙重職責,猶如樂隊裡小提琴首席和指揮都集於一身,是難得的機遇,更是挑戰。

  隨著起飛控制參數及各類延時指令注入完成,下卸檢查正確,劉建剛向全區下達了30分鐘準備的口令,他感到自己的語氣有些激動。

  15分鐘準備,隨著流體迴路工質排放電爆閥起爆,發射流程轉入不可逆狀態,劉建剛向全區通報「起飛前上升器狀態正常,後續按照正常計劃實施月面起飛控制」。關閉話筒後,他不由自主地說了一句「來吧,走你」,同時將面前上百頁的應急預案折去了一半。

  10分鐘準備,著陸器與上升器機械分離;5分鐘準備,著陸器與上升器電信號解鎖;3分鐘準備,1分鐘準備……12月3日深夜,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第一指揮廳裡,又一次傳來了熟悉又陌生的倒計時。大廳內的氛圍安靜得令人窒息,看著屏幕上一點點變少的時間,劉建剛仿佛聽到自己的心跳與倒計時的節奏完美契合,3,2,1……「發動機開機,上升器月面起飛,起飛時間23時10分21秒」,隨著上升器騰空而起,劉建剛喊出了調度口令。

  他努力克制自己激動的情緒,控制住音量,讓聲音聽起來一如往常,但大廳裡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一樣的興奮,已經有人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劉建剛深吸一口氣,抬頭望了一眼大屏幕上的畫面,繼續漫長且安靜的等待。垂直上升、上升調姿、軌道入射,6分鐘內上升器實現了3個階段變化,終於準確進入預定軌道,8分鐘後太陽帆板順利展開,大廳內傳來了大家壓制已久的熱烈掌聲。

  而劉建剛的神經仍不敢有絲毫放鬆,起飛過程中上升器的姿態在頻繁調整,為了在入軌後儘快計算出初始軌道情況,在上升器姿態穩定後,他第一時間通報了三向測量開始時間,爭分奪秒組織各測控站進行捕獲跟蹤。

  在積累軌道數據的過程中,劉建剛悄悄回頭看了一眼,身後大家在相互祝賀的同時也都在焦急等待最終軌道數據,因為這個數據對後續的交會對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轉過頭來,劉建剛意識到,此時他已經順利完成了「0號」指揮員的發射任務,而作為北京總調度,劉建剛沒有慶祝歡呼的機會,必須緊握來自自己的這根接力棒,繼續這場護航嫦娥五號回家的徵途。

  「各號注意,我是北京,根據北京軌道監視計算,上升器已進入近月點高度15公裡,遠月點高度189公裡,傾角29.5度的預定軌道,北京月面起飛初軌根數及月面上升軌跡文件已向各方向發出。」劉建剛向全區通報了軌道數據,看著我國首次月面起飛控制圓滿完成,上升器在自己的口令之下精準進了交會對接初始軌道,他緊繃已久的神經終於恢復了彈性,興奮和激動湧上心頭。

  「嫦娥」「天問」雙料總調度

  劉建剛回想起了三年前他剛剛接觸調度工作,當時正在準備的就是嫦娥五號任務,那時的他未曾想到,任務的推遲竟然給了自己磨鍊和成長的機會。三年來,密集多發的態勢給了劉建剛成長最為珍貴的鍛鍊機會,他像海綿一樣迅速吸收任務情況,大小的航天任務總少不了他的身影,在成百上千次的聯調聯試中磨鍊技術、積累經驗。

  如今的劉建剛,在嫦娥五號和天問一號兩大任務中都擔任北京總調度的角色,他嘗到了辛苦付出結出的果實,更深感時代給予的平臺與機會是自己成長的沃土,能夠繼續紮根這片熱土,在自己的參與下見證中國航天走向更高更遠的太空,這是他對未來的最好期許。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馮秋瑜 通訊員宋星光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任務北京總調度劉建剛:為我國首次月面發射「發號施令」
    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點火,3000牛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後,順利將攜帶月壤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成功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一次航天任務裡出現兩次發射起飛,在我國航天史上是第一次,對於嫦娥五號任務北京總調度劉建剛來說,當上月面發射場的「0號」指揮員也是第一次。
  • ...嫦娥五號任務北京總調度劉建剛: 為我國首次月面發射「發號施令」
    大洋網訊 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在月面點火,3000N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後,順利將攜帶月壤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成功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一次航天任務裡出現兩次發射起飛,在我國航天史上是第一次,而對於嫦娥五號任務北京總調度劉建剛來說,當上月面發射場的「0號」指揮員也是第一次。
  • 為我國首次月面發射「發號施令」
    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在月面點火,3000N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後,順利將攜帶月壤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成功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一次航天任務裡出現兩次發射起飛,在我國航天史上是第一次,而對於嫦娥五號任務北京總調度劉建剛來說,當上月面發射場的「0號」指揮員也是第一次。
  • 「各號注意,我是北京!」「最美航天人」
    一次航天任務裡出現兩次發射起飛,在我國航天史上是第一次,對於嫦娥五號任務北京總調度劉建剛來說,當上月面發射場的「0號」指揮員也是第一次。地面火箭發射在我國經過數百次的經驗積累,已經具備了比較成熟的技術手段,並形成了固化的發射測試流程,而月球發射火箭的場景和實施流程,在嫦娥五號任務之前卻從未有之。
  • 記者見證嫦娥五號不平凡的103小時(6)
    上升器成功與軌返組合體交會對接2020年12月6日6時12分樣品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技術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今天嫦娥五號的樣品轉移,是世界上的第一次。軌道器返回器的組合,和上升器的交會對接也是世界第一次。我認為今天非常漂亮,超出我的預料。
  • 嫦娥五號,歡迎回家!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區現場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國家航天局 萬珂攝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 嫦娥五號回家路:太空"打水漂"歸來 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
    12月17日消息 據中國探月工程官方發布,北京時間 12 月 17 日 1 時 59 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 嫦娥五號踩了腳太空「剎車」進入環月軌道,什麼是近月制動?
    11月28日,經過約112小時奔月飛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距月面400公裡處成功實施3000牛發動機點火,約17分鐘後,發動機正常關機。根據實時遙測數據監視判斷,嫦娥五號探測器近月制動正常,順利進入環月軌道。
  • 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
    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12月17日下午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 我們的2020丨讓中國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穩更遠
    2020年,中國航天事業發展令世人矚目。北鬥全球導航系統提前半年建成開通、「天問一號」如期奔向火星,嫦娥五號首次實現月球採樣返回,中國航天向祖國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 嫦娥五號,重大進展!_焦點_新聞頻道_雲南網
    此前,在嫦娥三號、嫦娥四號任務中進行近月制動的發動機推力達到了7500牛,而此次重量達到8噸的嫦娥五號探測器,使用的卻是3000牛的發動機進行近月制動。為了解決重量變大,但推力較小的問題,此次嫦娥五號任務選擇通過兩次近月制動,完成月球捕獲。
  • 嫦娥五號首次實現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新華社記者 連 振攝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採用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返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 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 嫦娥六號、七號、八號任務將陸續實施
    歷經23天,嫦娥五號闖過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月面著陸、自動採樣、月面起飛、月軌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多個難關,成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國務院新聞辦昨天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介紹,以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為起點,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將接續實施。
  • 廊坊姑娘王一菲成功設計嫦娥五號任務徽章
    廊坊姑娘王一菲與中國航天「再續前緣」成功設計嫦娥五號任務徽章王一菲設計的嫦娥五號任務徽章。 王一菲提供日前,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在這次奔月之旅中,曾參與設計嫦娥四號任務徽章、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徽章的廊坊姑娘王一菲,與中國航天「再續前緣」,成功設計了嫦娥五號任務徽章,現被北京航天城收藏。王一菲與中國航天的緣分,要從2018年參與設計嫦娥四號任務徽章說起。
  • 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
    國新辦17日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發布會,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介紹,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著陸,任務獲得圓滿成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電,指出嫦娥五號任務作為中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中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 嫦娥五號再圓「嫦娥奔月」夢
    據新華社報導,2020年11月24日,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自古以來,人們就對月球有種種幻想和猜測。屈原的《天問》表達了詩人對日月星辰的探索精神,西漢時期的「嫦娥奔月」畫像石,更是寄託了人們的「登月夢」。
  • 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 44年來再獲月球樣品——權威專家...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題: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 44年來再獲月球樣品——權威專家解讀中國航天裡程碑式新跨越新華社記者張泉、彭韻佳十年磨劍,載譽歸來!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著陸。
  • 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在京舉行
    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在京舉行  解放軍報北京12月19日電 記者安普忠、賀逸舒報導:今天上午,國家航天局在京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與部分參研參試單位一道,共同見證樣品移交至任務地面應用系統,標誌著嫦娥五號任務由工程實施階段正式轉入科學研究階段,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拉開序幕。
  • 河北廊坊姑娘王一菲成功設計嫦娥五號任務徽章
    廊坊姑娘王一菲與中國航天「再續前緣」成功設計嫦娥五號任務徽章日前,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在這次奔月之旅中,曾參與設計嫦娥四號任務徽章、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徽章的廊坊姑娘王一菲,與中國航天「再續前緣」,成功設計了嫦娥五號任務徽章,現被北京航天城收藏。王一菲與中國航天的緣分,要從2018年參與設計嫦娥四號任務徽章說起。
  • 他們是託舉「嫦娥」的青春力量
    千裡之外,朔風凜冽的內蒙古四子王旗航天著陸場,身著橘紅色工作服的搜救隊員嚴陣以待,等候迎接「嫦娥」回家。  嫦娥五號任務北京總調度劉建剛穩坐指控大廳。3天後即將迎來31歲生日的他,對著面前的麥克風喊出最後一道關鍵口令。  指控大廳裡,隨處可見洋溢著自信的青春面孔。數百個關鍵測控崗位上的負責人,大多為「80後」和「90後」,平均年齡僅3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