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任務北京總調度劉建剛:為我國首次月面發射「發號施令」

2020-12-28 大洋網

    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點火,3000牛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後,順利將攜帶月壤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成功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一次航天任務裡出現兩次發射起飛,在我國航天史上是第一次,對於嫦娥五號任務北京總調度劉建剛來說,當上月面發射場的「0號」指揮員也是第一次。


    我國首次月面發射總調度竟是「90後」

    地面火箭發射在我國經過數百次的經驗積累,已經具備了比較成熟的技術手段,並形成了固化的發射測試流程,而月球發射火箭的場景和實施流程,在嫦娥五號任務之前卻從未有之。劉建剛對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介紹,在地面發射場實施火箭發射有一定的發射窗口閾度,如果條件不夠成熟,發射可以適當做出調整,但是嫦娥五號任務中,採用的是定時定點著陸定時起飛聯合軌道控制策略,起飛時間與後續交會對接緊密相關,要求也更為苛刻,必須確保「零窗口」發射。此外,不同於地面火箭發射前要進行2次全區綜合性檢查,月面起飛無法演練,機會只有1次。

    這絕無僅有的1次機會加上月面地形、坡度等眾多因素的影響,更讓我國首次地外天體發射充滿了不確定性。面對隨時可能發生緊急情況的月面發射,年僅30歲的北京總調度劉建剛無暇擔憂,把困難轉換成解決之策,將厚厚的應急預案爛熟於心,這是他眼裡最實用的解壓之策。


    指揮發射就像演奏交響樂

    12月3日深夜,月面起飛進入倒計時階段,劉建剛如機器般注視著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數據,在頁面間來回切換,一邊鎖定正常發射狀態設置,一邊隨時做好應急處置的準備。在他面前的指揮員話筒上,有發射場、國內測控站、國外自管站、參試各系統和北京中心內部等7個不同按鈕,他像彈鋼琴一樣根據不同的任務調度需求在特定的排列組合下敲擊按鈕,來回切換,同時還在會商中對發射前各類狀態進行確認。一人承擔雙重職責,猶如樂隊裡小提琴首席和指揮都集於一身,是難得的機遇,更是挑戰。

    起飛控制參數及各類延時指令注入完成,下卸檢查正確,劉建剛向全區下達了30分鐘準備的口令,他感到自己的語氣有些激動。

    15分鐘準備,隨著流體迴路工質排放電爆閥起爆,發射流程轉入不可逆狀態,劉建剛向全區通報「起飛前上升器狀態正常,後續按照正常計劃實施月面起飛控制」。關閉話筒後,他不由自主地說了一句「來吧,走你」,同時將面前上百頁的應急預案折去了一半。

    10分鐘準備,著陸器與上升器機械分離。5分鐘準備,著陸器與上升器電信號解鎖。3分鐘準備,1分鐘準備……12月3日深夜,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第一指揮廳裡,又一次傳來了熟悉又陌生的倒計時。大廳內的氛圍安靜的令人窒息,看著屏幕上一點點變小的時間,劉建剛聽到自己的心跳與倒計時的節奏完美契合,3,2,1……「發動機開機,上升器月面起飛,起飛時間23時10分21秒」,隨著上升器騰空而起,劉建剛喊出了調度口令。

他努力克制自己激動的情緒,控制住音量,讓聲音聽起來一如往常,但大廳裡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一樣的興奮,已經有人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劉建剛深吸一口氣,抬頭望了一眼大屏幕上的畫面,繼續漫長且安靜地等待。垂直上升、上升調姿、軌道入射,6分鐘內上升器實現了3個階段變化,終於準確進入預定軌道,8分鐘後太陽帆板順利展開,大廳內傳來了大家壓制已久的熱烈掌聲。

    而劉建剛的神經仍不敢有絲毫放鬆,起飛過程中上升器的姿態在頻繁調整,為了在入軌後儘快計算出初始軌道情況,在上升器姿態穩定後,他第一時間通報了三向測量開始時間,爭分奪秒組織各測控站進行捕獲跟蹤。

    在積累軌道數據的過程中,劉建剛悄悄回頭看了一眼,身後大家在相互祝賀的同時也都在焦急等待最終軌道數據,因為這個數據對後續的交會對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轉過頭來,劉建剛意識到,此時他已經順利完成了「0號」指揮員的發射任務,而作為北京總調度,劉建剛沒有慶祝歡呼的機會,必須緊握來自自己的接力棒,繼續這場護航嫦娥五號回家的徵途。

「各號注意,我是北京,根據北京軌道監視計算,上升器已進入近月點高度15公裡,遠月點高度189公裡,傾角29.5度的預定軌道,北京月面起飛初軌根數及月面上升軌跡文件已向各方向發出」,向全區通報了軌道數據,看著我國首次月面起飛控制圓滿完成,上升器在自己的口令之下精準進了交會對接初始軌道,劉建剛緊繃已久的神經終於恢復了彈性,興奮和激動湧上心頭。

    「嫦娥五號」「天問一號」雙料總調度

    回想起了三年前他剛剛接觸調度工作,正在準備的就是嫦娥五號任務,當時的自己未曾想到,任務的推遲竟然給了自己磨鍊和成長的機會。三年來,密集多發的態勢給了劉建剛成長最為珍貴的鍛鍊機會,他像海綿一樣迅速吸收任務情況,大小的航天任務總少不了他的身影,在成百上千次的聯調聯試中磨練技術、積累經驗。

    如今的劉建剛在「嫦娥五號」和「天問一號」兩大任務中都擔任北京總調度的角色,他嘗到了辛苦付出結出的果實,更深感時代給予的平臺與機會是自己成長的沃土,能夠繼續紮根這片熱土,在自己的參與下見證中國航天走向更高更遠的太空,這是他對未來的最好期許。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馮秋瑜 通訊員 宋星光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馮秋瑜 通訊員 宋星光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馮秋瑜 來源:我們的太空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蔡凌躍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任務北京總調度劉建剛: 為我國首次月面發射「發號施令」
    大洋網訊 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在月面點火,3000N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後,順利將攜帶月壤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成功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一次航天任務裡出現兩次發射起飛,在我國航天史上是第一次,而對於嫦娥五號任務北京總調度劉建剛來說,當上月面發射場的「0號」指揮員也是第一次。
  • 【中國夢·踐行者】嫦娥五號任務北京總調度劉建剛: 為我國首次月...
    一次航天任務裡出現兩次發射起飛,在我國航天史上是第一次,而對於嫦娥五號任務北京總調度劉建剛來說,當上月面發射場的「0號」指揮員也是第一次。  「絕無僅有的1次機會」  地面火箭發射在我國經過數百次的經驗積累,已經具備了比較成熟的技術手段,並形成了固化的發射測試流程;而月球發射火箭的場景和實施流程,在嫦娥五號任務之前卻從未有過。
  • 為我國首次月面發射「發號施令」
    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在月面點火,3000N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後,順利將攜帶月壤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成功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一次航天任務裡出現兩次發射起飛,在我國航天史上是第一次,而對於嫦娥五號任務北京總調度劉建剛來說,當上月面發射場的「0號」指揮員也是第一次。
  • 「各號注意,我是北京!」「最美航天人」
    一次航天任務裡出現兩次發射起飛,在我國航天史上是第一次,對於嫦娥五號任務北京總調度劉建剛來說,當上月面發射場的「0號」指揮員也是第一次。地面火箭發射在我國經過數百次的經驗積累,已經具備了比較成熟的技術手段,並形成了固化的發射測試流程,而月球發射火箭的場景和實施流程,在嫦娥五號任務之前卻從未有之。
  • 嫦娥五號,歡迎回家!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區現場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國家航天局 萬珂攝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 嫦娥五號回家路:太空"打水漂"歸來 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
    12月17日消息 據中國探月工程官方發布,北京時間 12 月 17 日 1 時 59 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 長徵五號火箭驗證發射軌道 已做好嫦娥五號發射準備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今天(11月17日)上午,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經過此前發射任務的磨合,長徵五號進行了改進和完善。在前期總裝、測試等系列工作完成後,目前長徵五號已經為即將執行的嫦娥五號任務做好了準備。
  • 記者見證嫦娥五號不平凡的103小時(6)
    上升器成功與軌返組合體交會對接2020年12月6日6時12分樣品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技術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今天嫦娥五號的樣品轉移,是世界上的第一次。軌道器返回器的組合,和上升器的交會對接也是世界第一次。我認為今天非常漂亮,超出我的預料。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時間:2020-11-24 12:3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 智東西11月24日消息,剛剛,北京時間凌晨4時30分21秒806,我國搭載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
  • 嫦娥五號踩了腳太空「剎車」進入環月軌道,什麼是近月制動?
    11月28日,經過約112小時奔月飛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距月面400公裡處成功實施3000牛發動機點火,約17分鐘後,發動機正常關機。根據實時遙測數據監視判斷,嫦娥五號探測器近月制動正常,順利進入環月軌道。
  • 「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發射成功!一文解決你心中所有的問號
    這是我國首次執行月球表面採樣返回任務,也是迄今為止最為複雜的航天任務。騰訊太空 文/喬輝據央視新聞報導,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什麼時候返回地球?降落在哪裡?
    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又一次「重量級」發射舉世矚目。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點火升空,託舉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這次發射,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發展規劃中的收官之作。
  • 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 嫦娥六號、七號、八號任務將陸續實施
    歷經23天,嫦娥五號闖過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月面著陸、自動採樣、月面起飛、月軌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多個難關,成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國務院新聞辦昨天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介紹,以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為起點,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將接續實施。
  • 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在京舉行
    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在京舉行  解放軍報北京12月19日電 記者安普忠、賀逸舒報導:今天上午,國家航天局在京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與部分參研參試單位一道,共同見證樣品移交至任務地面應用系統,標誌著嫦娥五號任務由工程實施階段正式轉入科學研究階段,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拉開序幕。
  • 嫦娥五號 月球之旅
    此次組合體成功分離前,在飛行控制團隊的精確控制下,經兩次軌道修正、兩次近月制動「剎車」,嫦娥五號得以成功進入近圓形環月軌道。 本次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嫦娥五號探測器不僅要成功落月,還要實現月面採樣、月面上升、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再入返回地球等多個首創性任務環節。
  • 嫦娥五號,重大進展!_焦點_新聞頻道_雲南網
    原標題:嫦娥五號,重大進展!  28日20時58分,嫦娥五號探測器經過約112小時奔月飛行,在距月面約400公裡處成功實施3000牛發動機點火,約17分鐘後,發動機正常關機。根據實時遙測數據監視判斷,嫦娥五號探測器近月制動正常,順利進入環月軌道。
  • 藝高膽大超級炫酷的「太空快遞小哥」發射升空!專家詳解嫦娥五號的...
    ▲視頻: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升空。▲11月17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拍攝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11月17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拍攝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新華社北京11月25日電(記者張建松、胡喆)11月25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藝高膽大超級炫酷的「太空快遞小哥」——專家詳解嫦娥五號的軌道器》的報導。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文昌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他們是託舉「嫦娥」的青春力量
    千裡之外,朔風凜冽的內蒙古四子王旗航天著陸場,身著橘紅色工作服的搜救隊員嚴陣以待,等候迎接「嫦娥」回家。  嫦娥五號任務北京總調度劉建剛穩坐指控大廳。3天後即將迎來31歲生日的他,對著面前的麥克風喊出最後一道關鍵口令。  指控大廳裡,隨處可見洋溢著自信的青春面孔。數百個關鍵測控崗位上的負責人,大多為「80後」和「90後」,平均年齡僅33歲。
  • 揭秘嫦娥五號探月十三大步驟
    嫦娥五號探月取樣成功歸來是中國航天事業的一次重大飛躍,其創造了五項中國之首,本文對嫦娥五號「籌備、發射、探月、第二次軌道修正、第一次近月制動、第二次近月制動、組合體分離、著陸月面、月面採樣、月面上升、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環月等待與月地轉移、軌道器和返回器分離、著陸地球」整個過程的十三個步驟進行了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