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孩子理解的東西,我們大人未必能短時間看到,因為成長是潛移默化的,就像我們吃的五穀雜糧,看的書,這些去哪裡了呢?它們讓我們成長,成為了現在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有思想有文化的所有人。
畫畫是天生的本能,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會有不同的表現;繪畫也是一種反應孩子認知水平,表達孩子情緒情感及感受的途徑。
美術教學,根據不同的年齡階段需要有不同的引導方法和課程設置。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以體驗為主,感受、欣賞,逐步學會表現和創造。
所以您不需要擔心她不能理解,只需要為她選擇好的機構和老師。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大人總以自己的標準和期望去引導孩子,而不是尊重孩子在當下的身心狀態。對於孩子的愛好和特長,首先要在尊重的基礎上進行,其次父母要先了解在這個興趣領域的一些知識,便於能夠更好的選擇和指導。
那麼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給您詳細回答:
一: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家,相信他們!
西班牙畫家、雕塑家,現代藝術的創始人畢卡索,19歲時說:「我14歲的時候,就能畫得像拉斐爾一樣好。」
91歲的畢卡索說:「我能用很短的時間,就畫的像一位大師;卻窮盡一生的時間,去學習像孩子一樣畫畫!」
畫畫貫穿於孩子們心理生理成長的重要過程中:
2歲左右時,他們會拿著畫筆,漫無目的地塗塗畫畫,畫一些橫豎線和「之」字形的折線,畫在紙上的一個點,孩子們都會樂此不疲!對他們來說,那不是一個簡單的圖形,而是個從無到有的創造過程。到3歲時,孩子們進一步提升,他們開始能畫出輪廓和形狀了,比如圓圈、方形、三角形、十字形等。在4~5歲時,孩子們開始學會組合了!他們能把各種形狀的圖形組成更複雜的圖案,開始畫太陽、房子、人像了,還能對著自己的畫碎碎念,他們把想像,遊戲和繪畫結合,開始講故事了,這是非常大的進步!到6歲左右,孩子們還能通過繪畫來充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比如:用一幅畫來表達「我今天不開心了」。這個時候,繪畫還變成了孩子們表達情感的工具。
從繪畫的發展過程,我們發現繪畫對孩子們而言,繪畫不但可以記錄生活、表達認知、而且可以抒發情感、交流感受。當孩子們充滿好奇地觀察外部世界時,他們會展開聯想或想像,通過自由塗鴉或繪製作品的方式來表達對世界的感受與自己內心的感受,這便是兒童繪畫。
兒童繪畫不僅可以讓兒童表達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和認知,還可以體現出兒童心智的發展水平。兒童繪畫能力是受兒童身心發展水平影響的,他們在不同階段對圖形的認識和表現反映出他們認識和感受力的差異。
二、四歲處於繪畫發展階段的圖示期
4歲孩子動作的穩定性和靈活性逐漸增強,平衡功能有了發展,可以很好地洗臉、擦鼻涕,獨立穿衣服等。在精細動作方面,能很好地使用筷子。已能適應一定的活動量和活動時間,但動作的準確性和自控能力還較差。在繪畫發展上,能簡單畫出人的幾個部分,包括頭、軀幹、四肢等,能畫三角形、正方形等。可以根據想像和記憶去表現事物的特徵,但繪畫的隨意性還很大,手的動作機能需要更大的力量,才能把形象的物體完全掌握,所以只能畫出物體的近似形—神似,因此他們常常藉助語言和動作以補充自己畫面中表現上的不足。4歲還沒有形成正確的空間觀念,上下、左右、前後的空間還不能準確把握。畫面表現上沒有遠近、前後、大小的排列意識,還不能理解遮擋關係,重疊關係。4歲左右,會有有趣的現象,就是會畫透明畫,譬如媽媽肚子裡的寶寶,吃進胃裡的食物,而且並不認為這是錯誤的。這種求全的繪畫方法,是兒童生理心理發展的正常繪畫形式。這說明孩子畫的還不是他看見的東西,而是他想到的知道的東西,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畫知不畫見。(譬如畢卡索的人物畫,側面臉上,同一平面的眼睛。不是畫我們眼睛看到的事實,而是我們知道的事實。)
這時讓他畫寫生畫,他看一眼對象就憑自己的印象去畫了。
4歲兒童觀察事物,還缺乏理性地分析和比較,只憑感覺印象和情緒去畫畫,並且容易誇張他感興趣的或者印象深刻的事物,4-6歲正是兒童畫畫的「黃金時期」。
三: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對於藝術領域的要求,從美術角度講4歲孩子,:
(一):感受與欣賞目標1 —— 喜歡自然界與生活中美的事物喜歡觀看花草樹木、日月星空等大自然中美的事物。在欣賞自然界和生活環境中美的事物時,關注其色彩、形態等特徵。教育建議:1.和幼兒一起感受、發現和欣賞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中美的事物。如:讓幼兒多接觸大自然,感受和欣賞美麗的景色和好聽的聲音。經常帶幼兒參觀園林、名勝古蹟等人文景觀,講講有關的歷史故事、傳說,與幼兒一起討論和交流對美的感受。2.和幼兒一起發現美的事物的特徵,感受和欣賞美。如:讓幼兒觀察常見動植物以及其它物體,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動作等描述它們美的方面,如顏色、形狀、形態等。讓幼兒傾聽和分辨各種聲響,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他對音色、強弱、快慢的感受。支持幼兒收集喜歡的物品並和他一起欣賞。目標2 ——喜歡欣賞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和作品樂於觀看繪畫、泥塑或其它藝術形式的作品。欣賞藝術作品時會產生相應的聯想和情緒反應。教育建議:1.創造條件讓幼兒接觸多種藝術形式和作品。如:經常讓幼兒接觸適宜的、各種形式的音樂作品,豐富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和幼兒一起用圖畫、手工製品等裝飾和美化環境。帶幼兒觀看或共同參與傳統民間藝術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動,如皮影戲、剪紙和捏麵人等。帶幼兒去劇院、美術館、博物館等欣賞文藝表演和藝術作品。2.尊重幼兒的興趣和獨特感受,理解他們欣賞時的行為。如:理解和尊重幼兒在欣賞藝術作品時的手舞足蹈、即興模仿等行為。當幼兒主動介紹自己喜愛的舞蹈、戲曲、繪畫或工藝品時,要耐心傾聽並給予積極回應和鼓勵。(二):表現與創造目標1——喜歡進行藝術活動並大膽表現經常塗塗畫畫、粘粘貼貼並樂在其中。經常用繪畫、捏泥、手工製作等多種方式表現自己的所見所想。教育建議:1.創造機會和條件,支持幼兒自發的藝術表現和創造。提供豐富的便於幼兒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兒進行自主繪畫、手工、歌唱、表演等藝術活動。經常和幼兒一起唱歌、表演、繪畫、製作,共同分享藝術活動的樂趣。2.營造安全的心理氛圍,讓幼兒敢於並樂於表達表現。如:在幼兒自主表達創作過程中,不做過多幹預或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幼兒,在幼兒需要時再給予具體的幫助。了解並傾聽幼兒藝術表現的想法或感受,領會並尊重幼兒的創作意圖,不簡單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標準來評價。展示幼兒的作品,鼓勵幼兒用自己的作品或藝術品布置環境。目標2——具有初步的藝術表現與創造能力能用簡單的線條和色彩大體畫出自己想畫的人或事物。能運用繪畫、手工製作等表現自己觀察到或想像的事物。教育建議:1.尊重幼兒自發的表現和創造,並給予適當的指導。如:鼓勵幼兒在生活中細心觀察、體驗,為藝術活動積累經驗與素材。如,觀察不同樹種的形態、色彩等。提供豐富的材料,如圖書、照片、繪畫或音樂作品等,讓幼兒自主選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模仿或創作,成人不做過多要求。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與幼兒共同確定藝術表達表現的主題,引導幼兒圍繞主題展開想像,進行藝術表現。幼兒繪畫時,不宜提供範畫,特別不應要求幼兒完全按照範畫來畫。2.肯定幼兒作品的優點,用表達自己感受的方式引導其提高。如,「你的畫用了這麼多紅顏色,感覺就像過年一樣喜慶」、「你扮演的大灰狼聲音真像,要是表情再兇一點就更好了」等。
從以上指南的大綱中,可以了解到4歲兒童的繪畫發展情況及引導的方向,也有比較詳細的教育建議。
希望以上的內容,能夠幫助您更加了解4歲兒童的繪畫發展期,繪畫能力,繪畫特點,幫助您在這個基礎上了解孩子,找到科學專業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