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質》:孩子是否幸福?從這三個方面找答案

2020-12-23 一紙閒話

最傷害孩子的話你說過幾句?走開,別煩我!你怎麼這麼笨?你看你同學學習多好,再看看你,只知道玩!發脾氣,嚇唬人,貼標籤,作比較,你無非是想讓他更好的成長。但是,這些挫折,不應該來自父母。武漢有位初中生,因為犯錯,在學校被媽媽打耳光、掐脖子。媽媽發洩完跟著老師離開,孩子猶豫了一會,轉身跳樓。有句話說,死都不怕,還怕活著嗎?比死亡更可怕的是什麼?是感受不到媽媽的溫度,心無所依,沒了退路。孩子對媽媽的依賴有多大?他在媽媽肚子裡十個月,已經習慣了在感情上依賴那個女人。他出生後日夜不離媽媽,教育專家說,孩子三歲前跟誰時間最長,他就跟誰最親近。所以,媽媽說什麼孩子都信。媽媽說他笨,他信了。於是,他的自信受到打擊,不再願意動腦子。媽媽說他煩,他信了。於是,他的創造力受到打擊,說話前總要先想一想會不會惹媽媽不開心。《教育的本質》這本書裡說:「幸福是教育的終極目標。」吳軍博士在《見識》中提到,幸福是目的,成功只是手段。我們來捋一捋這兩句話:教育是為了學習好,學習是為了成功,成功是為了幸福,所以教育的目的是幸福。怎麼才能讓孩子擁有幸福感,達到教育的目的呢?要注意三個方面:第一:幸福感來自認同,要注重孩子的感受。孩子的幸福感與成人不同,而父母總是將自己認為的幸福施加在孩子身上。比方說,有的父母小時候生活不是很好,他就認為讓孩子吃好喝好,就是孩子的幸福。有的父母為了彌補自己童年的缺失,讓孩子上很多補習班,興趣班,他們認為讓孩子學很多東西,成長為很厲害的人就是孩子的幸福。豈不知,這樣的「幸福」孩子不僅體會不到,還會覺得有壓力。幸福來自認同,孩子考試沒考好,怕爸爸媽媽批評他,這時候你說一句:「孩子你很聰,我相信這次是失誤了。」老師和父母,這三個角色是孩子最崇拜的人,他們的認同是孩子幸福感的來源,是上進的動力。第二:幸福感來自溫度,關心孩子的成長需要。孩子感情細膩,你心情不好的時候,他很容易能捕捉到。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裡面,生理需求是最基本的。比方說:吃飯、睡覺、喝水、呼吸。這些東西不一定會讓人感到幸福,但是如果沒有它們,一定會感覺痛苦。因此,就要留意那些容易被忽略掉的細節問題。有時候一句貼心的話,會讓他開心好久。幾乎所有成人提起童年都會有這樣一個版本:「我上學的時候某某課老師很親切,結果那門課我特別喜歡學。」或者是:「我某某家人對我特別好,從來不會因為我犯錯誤不喜歡我,所以他說什麼我都願意聽。」絕大多數生物的生長環境離不開溫度,孩子也一樣。你無條件的信任,喜歡,都會讓他的心靈如沐春風。

第三:幸福來自學習的進步。

「幸福是教育的最終目標」,也可以這樣說:達到了教育的目的,孩子也就獲得了幸福。什麼是教育呢?

《說文解字》中說:「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

簡單的說,就是有沒有帶來學習上的進步,如果有,孩子也是幸福的。這點要建立在前兩點的基礎上。一個感受到溫暖,被認同的孩子,人格是相對完整的,這樣的孩子自律,獨立,怎麼會不進步呢?

全國知名校長陳錢林撰寫的《教育的本質》,分別從學校,家庭角度寫了如何教育孩子。

不僅適合教師閱讀,也適合家長閱讀。都說父母是門檻最低的職業,你的一個不走心就可能扼殺掉一個孩子的前途。

父母是要給孩子託底的人,讓他有後路可退,心有所依,才是最深的愛。

相關焦點

  • 《教育的本質》|「熊孩子」該這樣教!
    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孩子本來如天使般,如何一步步進化成神獸。這裡面父母的責任很大,是否教育方式不對,是否沒有做到言傳身教,是否了解教育的本質。《教育的本質》為陳錢林先生所著,從事教育三十多年,悉心研究家庭教育多年,一直追尋教育的本質,本書不失為教師和家長的工具書。我們從未經過任何培訓,突然有一天就榮升為父母,沒有人是天生的好的父母,無人教我們如何養育孩子,如何與孩子相處,我們本就是摸著石頭過河,可畢竟育兒不是遊戲,沒有從新從頭再來練號的機會。
  • 教育的本質(三):教育的本質是真善美
    是教育發現了世界存在著的真善美。藝術的本質,是真善美。人的本質,是真善美。世界的本質,是真善美。他們的用意是把你從無知的領域拉向一個可知的領域,把一個野蠻、半野蠻、調皮、搗蛋、撒野的你變成一個有教養、有知識、有文化、有氣質、有涵養的文明的你,這是一項多麼偉大的工程呀!教育周期冗長繁瑣的過程,耗費了你的父母、老師、長輩多少心血呀,但你毫不領情,大多時候你認為他們是在白費心血。這就是我們大多數學校、家庭的教育現狀。
  • 《教育的本質》:培養一個學習的機器,還是培養一個幸福的人?
    我們也是第一次當父母,遇到這些忍無可忍的情況時,唯一的辦法就是學習,學習如何做父母,如何和孩子溝通。全國知名校長陳錢林的《教育的本質》中就提到教育的本質是什麼,以及如何教育孩子的方法。我們不僅要有正確的教育觀念,還要有相應的言傳身教的知識儲備,不盲目打罵指責孩子。
  • 韋唯三個兒子,兩個考入北大,一個成拳擊冠軍,愛才是教育的本質
    韋唯三個兒子,兩個考入北大,一個成拳擊冠軍,她用愛成就了孩子當年一首《亞洲雄風》奠定了韋唯在歌壇上的地位,雖然唱歌給她帶來了事業上的成功,但上帝並沒有為她開啟感情的順利之門。1992年,韋唯在與瑞典鋼琴家麥可相識之後,兩人在2年後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 心理學:一個人是否與眾不同,看這三個方面就知道了
    和大家分享一故事,曾經美國有一個老師讓學生寫下自己二十年的夢想,孩子們紛紛寫下自己內心燦爛的夢想。有的寫下想要成為海軍,因為自己被嗆過。有的寫下自己想要成為一個總統,因為自己對城市瞭若指掌。更令人驚奇的是還有一個盲學生則寫下自己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內閣大臣。二十年後,老師想知道學生們是否都實現了夢想。
  • 一個母親給出的建議:兒子找女孩子結婚,我看看她這三方面上是否簡單
    聰明的婆婆,會懂得幫自己兒子「把把關」,引導他找一個好老婆。畢竟有句話說的是「男人娶錯妻是毀了三代人」。幫自己兒子找一個好老婆,也是為了他日後的生活著想。 「男人娶妻當娶賢」,一個好女人影響著男人婚後的生活品質,也會影響到有關孩子的教育問題。
  • 這13個孩子的真實逆轉人生,讓我看清教育本質!
    最近看了一部日本紀錄片叫《28 UP Japan》,這部片子用了整整21年的時間跨度,記錄了一群不同家庭環境的孩子從7歲時開始到28歲間的真實人生境遇,這其中就包括了種種我們所關心的孩子成長中的未知數會如何影響他們的未來—— 多上興趣班的孩子是否在競爭中更有優勢?雞娃到底是成就孩子還是毀孩子?
  • 這13個孩子的真實逆轉人生,讓我看清教育本質
    >多上興趣班的孩子是否在競爭中更有優勢?雞娃到底是成就孩子還是毀孩子?爸媽介入得多是否能讓孩子更接近我們的理想軌道?......紀錄片中的日本家庭以及他們對孩子的培養和我們有諸多的相似,可以帶來不少思考和啟發!
  • 俞敏洪、朱永新、張丹丹對話: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魯迅說過,愛孩子是老母雞都會做的事,關鍵是怎麼去愛。我們這次對話的題目叫教育的本質,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幸福比成功更重要,教育的本質是什麼呢?其實到最後就是培養一個幸福的人、完整的人,培養不斷把自己鍛造成一個更好的人的教育。所以我一直提出,要幸福。好像所有的父母都理直氣壯的認為,我是在給孩子幸福呀。
  • 夫妻能不能白頭偕老,婚前就「命中注定」了,這3個方面暴露答案
    ,去結一段塵緣,讓自己有一個歸宿,這就是婚姻,然後,我們帶著愛的初心,一起進入幸福的婚姻生活。 一、看雙方父母是否懂禮數。 現代年輕人結婚,很多人會說,我是被我媽逼迫著來相親的,我一點都不想結婚;有的人說,我是玩膩了,想找個依靠;還有人說,婚姻嘛!就是一張紙,是束縛不了我的自由的。 這些人,梅娘覺得,對待婚姻的態度都很不嚴肅,也很不端正。
  • 池田大作幸福思想的幾個支點 ——兼談幸福的本質
    人應該像人那樣有尊嚴和價值,在實踐中改善德性進而實現生活世界的和諧,是池田大作幸福思想的哲學理念。池田幸福思想的哲學原點包括相互關聯和支撐的三個方面:第一,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理想。池田大作關注人,在他看來,幸福是人生的目的,生命的意義在於追求幸福。「人生的目的是什麼?是幸福。佛法也好、信心也好,目的都是幸福。」
  • 《苦兒流浪記》:從顛沛流離中探索教育孩子的本質
    只要在能保障安全的情況下,我是建議家長多帶孩子戶外旅行,徒步,爬山,騎行都可以。現在的孩子大多生活的城市中,很少接觸到戶外。很多家長也擔心孩子是否能接受戶外旅行的辛苦。《苦兒流浪記》告訴我們:面對未知的世界,只要有正確的引導,孩子的成長比我們想像的更快。
  • 為什麼你的孩子愛找麻煩?這三點不要忽略,教育孩子要首當其衝
    文/林琳育兒日記其實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也會發現孩子的身上就存在著一個比較大的問題,那就是有些孩子特別喜歡找麻煩,這一度讓很多父母表示沒有辦法去解決問題。劉先生在看到這一幕的時候非常心疼,也非常不理解孩子為什麼會這麼喜歡找麻煩呢?難道說孩子平時有多動症嗎?其實顯然並不是這樣的問題,有很多孩子在日常生活當中都是特別喜歡找麻煩的。這也會讓很多父母不知道該以怎樣的方式去應對,那麼到底孩子是為什麼喜歡找麻煩呢? 為什麼孩子愛找麻煩?
  • 《教育的本質》:教育是為了創建理想之社會,塑造健全之人格
    為了教育,家長可以為了孩子成績的優秀顯出癲狂的狀態,為了教育,教師可以隨意驅使位高權重的父母,為了教育,大多考霸放棄正當職業投靠校外補習撈取厚利……育人者、被育者、唯利是圖的商人都捲入這股浪潮,推導一出又一出的喋血親情與商場陽謀。
  • 基督徒父母, 當教導孩子這7個方面的真理
    編者按你的孩子順服權柄嗎?他看重誠實的品格嗎?他是否勤奮並有節制……讓我們來看看基督徒父母應當如何在以下7個方面教導孩子?在這裡,當我們講到努力工作,我們是否在反對精煉我們的孩子?當然不是,我們不想只是預備我們的孩子有極大的成就。有禮和文雅對品格也有很好的影響。但是把勤奮工作的習慣和這些結合在一起,你就擁有一種真正強大的力量。節制是和良好的教育分不開的。每一個世代都會給沒有節制的人帶來新的和不同的試探,如果一個孩子不能節制,就不要指望他長大可以成為聖潔,受人尊重。
  • 教育的本質(六):教育藝術的本質是什麼?求真求善求美
    十四、柯領的《生命教育學》「我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之後的第二個教育思想家,是人類教育史上繼孔子、柏拉圖、盧梭、赫爾巴特、杜威之後的第六個思想家。」「我發現了教育的本質,這將是人類教育史上一個巨大的轉折。」當這兩行字跳入我的眼帘時,我的心底不油得升起一種巨大的震驚。試想這個人不是瘋子就是神經病,或者精神失常,或者有精神分裂症。
  • 原因藏在教育孩子的這5個秘訣裡
    而想要真正地取得成功,這一定是需要「得道多助」的,因此給孩子培養出良好的道德品質,是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一定要做的事情。 三、重視數學的教育 同時猶太人對於孩子的數學教育也十分重視,只不過與中國人對於孩子們的數學教育不同的是
  • 「媽媽掉水裡,你吃西瓜還是巧克力」孩子的答案折射不同教育問題
    昨晚,在朋友圈看到發小發了一條朋友圈,內容是她分別問了2個女兒:「媽媽掉水裡,你先吃西瓜還是草莓?」,然後兩個孩子不約而同都優先關心如何拯救媽媽的問題,這讓她感到十分暖心。我覺得她這樣測試孩子,挺可愛,順手點個讚,並沒有多想。
  • 孩子是否幸福,看看他的「氣場」就知道
    當她親眼目睹了父母逼迫成年女兒嫁人換彩禮的一樁樁悲劇,看到「低素質女孩——低素質母親——低素質下一代」低三代的惡性循環,堅信「一個女孩可以影響三代人」的她,立志用教育改變山裡女孩的命運。孩子們都有自己的心理狀態和所念所想,匯聚在身上會形成一種明顯特質,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個人身上的氣場。而氣場的冷暖,關係著孩子未來的幸福。養育一個氣場溫暖的孩子,對孩子的性格、修養以及未來的人生走向也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綜藝節目《不可思議的媽媽》裡,蔡少芬帶著兩個女兒一起參加節目。在節目中,姐姐湯圓主動幫包子妹妹,拾起妹妹的5個胡巴玩具。
  • 經典教育,成就孩子一生的幸福!
    其實,這和人的天性有關,《大學》裡說,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就是說任何事物有它的本質。學習也是一樣,它是人的一種天性,從幼兒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就可證明孩子天生好學。所以,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有著重要的意義,當我們的孩子出現不愛學習、成績差等問題時,不是給孩子報補習班等「治療行為」,而是只需給他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時,他的成績就會慢慢恢復提高,這個環境跟父母是否遵從孩子的天性以及是否營造一個好的學習氛圍有關,比如創造一個給他接觸經典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