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第三方數據調研機構易觀分析發布了《2020年Q3婚戀行業數位化進程分析》報告,,2020年第3季度,中國網際網路婚戀交友市場規模以1.3%的環比增速達到12.06億人民幣,進入後疫情時期,線上雲相親形式趨於常態化。而近日中國領先的移動大眾婚戀交友平臺有緣網發布《後疫情時代大眾婚戀觀報告》,報告顯示,線上婚戀成年輕人首選,直播相親是趨勢但尚未滿足年輕人需求。
線上雲相親成首選,直播相親首青睞但未滿足需求
在當前的社會婚戀環境中,線上婚戀早已成為主流解決方案之一,但此前,不論是置信度還是期望值,親朋介紹/線下相親機構均高於線上婚戀,但在疫情中,整個社會的社交行為大幅度線上遷移,這一習慣變化並為隨著疫情過去而發生改變,有緣網《後疫情時代大眾婚戀觀報告》調研顯示,疫情後,線上婚戀成為了大眾人群認為最重要的婚戀解決方案,且隨著線上婚戀形態的個性,對於線上婚戀的置信度也有了極大提升。
有緣網調研結果顯示,線上婚戀超過親朋介紹(33.4%)、線下相親機構(12.3%)成為43.7%受訪者首選的婚戀解決方案,而對於為什麼選擇線上婚戀,45.3%的受訪者認為線上婚戀效率更高,33.2%受訪者認為線上婚戀社交壓力小。而反觀年輕人對線下相親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從不反感到謹慎選擇,其中主要原因為功利性太強(33.4%)、壓力大(30.1%)、效率低(22.7%)。
有緣網兩性情感研究院資深情感導師李宏超表示,疫情期間,線下社交的停滯使得大眾完全向線上遷移,而隨著疫情消失受限於各種客觀環境或大眾心理的限制,對於社交尤其是婚戀社交,人們仍更傾向於線上達成。此外,當前泛娛樂化的婚戀社交平臺能夠為用戶帶來多維護的情感滿足,線上婚戀的婚戀邏輯是從相識-相知到相愛,壓力感較於線下相親大大降低,而用戶在尋找社交對象的同時能夠獲取不同程度的情感陪伴,找對象不再是任務,而變成了一種滿足和享受。
此外,直播相親等新興的線上婚戀模式,極大地提供了線上婚戀的置信度,也成為了未來一段時間內線上婚戀的發展趨勢,這一觀點也得到了受訪用戶的認同,超過54.3%的受訪者認為直播相親將成為未來線上婚戀的主要模式。但同時,有超過65.2%的受訪者認為當前直播相親模式未滿足其需求,主要問題在於當前直播相親以一對一為主,上麥機會少且單個嘉賓所佔時長較長,如果上麥嘉賓不符合自己擇偶要求,需要進行長時間等待,機會成本和時間成本都過高,效率有限。
年輕人嚮往婚姻,渴望但更慎重
年輕人抗拒婚姻、結婚率低話題常見於媒體報導中,而在各口徑的統計數據中,適婚人群結婚率低、結婚率高也多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今年5月,有緣網發布的《「後浪」婚戀觀報告》顯示,年輕人從主觀上並不抗拒婚姻,且超過70%的受訪對象認為30歲時進入婚姻的最佳年齡。但同時,超八成的受訪人群拒絕為了結婚而結婚,這也可能是出現目前年輕人不愛結婚表象的原因。
在經歷疫情後,年輕人甚至開始重新審視婚姻,據有緣網《後疫情時代大眾婚戀觀報告》數據顯示,超過七成的受訪人群表示嚮往婚姻,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有一定的婚姻焦慮,其中有約20%的受訪者認為自身的婚姻焦慮較大程度受到疫情的影響。有緣網兩性情感研究院資深情感導師李宏超表示,在疫情這種大災大難前,以情感為紐帶的家庭關係具有更大的抗風險能力,能夠為家庭的個體提供更多安全感,而在當前中國社會的家庭結構而言,婚姻關係仍然是最緊密的家庭關係。
雖然渴望婚姻,但當代年輕人對於進入婚姻更加的慎重,據有緣網報告數據顯示,當代適婚人群呈現出急於快速確認戀愛關係但傾向延長試婚周期的情況。
在傳統的以婚戀為前提的交友關係中,「235」曾一度為主流,即相識2個月確認戀愛關係、3個月嘗試婚前同居、5個月步入婚姻。但在《後疫情時代大眾婚戀觀報告》的調研中,75.3%的受訪者表示希望在1個月內確認戀愛關係,對於何時可以同居,超過54%的受訪者表示確認關係即可嘗試同居,而談到結婚,超過半數人認為同居一年之後才會考慮。
有緣網兩性情感研究院資深情感導師李宏超表示,之所以年輕人更慎重步入婚姻,一個是當前婚姻所帶來的法律及財產層面捆綁使得離婚成本加劇,第二是疫情期間的各類婚姻關係表現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眾的情感判斷。疫情期間,由於隔離等帶來的半封閉式家庭環境,使得很多婚姻關係爆發出諸多矛盾,當代年輕人希望能夠通過更長的試婚周期來判斷彼此是否適合進入婚戀。
年輕人希望更快步入親密關係,但更慎重進入婚姻;他們更傾向於通過線上婚戀完成婚戀社交,但當前的直播婚戀產品又尚未滿足他們的需求。大眾婚戀市場留給在線婚戀平臺的機會還有很多,大眾也需要更多優秀的、更貼合年輕人需求的婚戀產品來滿足他們的婚戀訴求。作為中國領先的移動大眾婚戀交友平臺,有緣網也在不斷革新產品和服務,致力於為當代年輕大眾提供更高效率的婚戀交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