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班卓琴什麼來頭?竟然能稱得上是南北戰爭陣亡將士們的最高獎賞?

2021-03-02 上海國際獨立音樂季

班卓琴是一種源自於非洲的樂器,在美國音樂的歷史上佔據了重要的地位,它的受眾及廣,不論是男女老幼,富人還是窮人,大家都喜歡它。幾個世紀以來,它給美國的音樂家們以及他們的觀眾們帶來了無限的樂趣。

2020上海國際獨立音樂季上,班卓琴演奏家Kirk Kenney作為嘉賓為我們展示了班卓琴,氛圍輕鬆,音樂優質。我就藉此機會跟Kirk聊了聊關於班卓琴的那些事。

班卓琴(Banjo)上部形似吉他,下部形似鈴鼓,有四弦或五弦,用手指或撥子彈奏。

 

 

相傳班卓琴源起於西非,到17世紀奴買賣盛行時代,由黑奴把它引進新大陸,後來由南方的種植園漸漸傳至美國北方各州,在拓殖者中流行起來。

 

隨著美國南北戰爭的爆發,數以千計的班卓琴樂手加入到南北雙方的陸軍中,為了鼓舞軍隊士氣,班卓琴樂手在軍隊中教會了軍人彈奏班卓琴,最好的例證是在影片《Andersonville》中(安德森維爾位於喬治亞洲中部的一個村莊。南北戰爭期間12,000多名士兵死在這臭名昭著的邦聯監獄裡),班卓琴樂手馬丁教一個戰俘如何演奏班卓琴的劇情生動地再現了那段歷史。

視頻:班卓琴演奏

南北戰爭時期,每個軍隊都有自己的班卓琴樂手,在每次戰役過後,班卓琴曾是陣亡將士們獲得的最高獎賞。

 圖片:班卓琴與南北戰爭

班卓琴音質獨有的金屬音質一直是聲樂家不能解釋而且迷戀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能夠駕馭班卓琴的樂手並不多。

 

最近這幾年,除了藍草以外,我們很難再聽到班卓的聲音了,在中國,玩班卓琴的人鳳毛麟角,Kirk Kenney就是其中之一。雖說是來自班卓琴的故鄉美國,但在中國生活有十年之久的Kirk已然是個中國通,中文說得很地道,這也讓他在中國弘揚班卓琴/Old-Time音樂文化更加遊刃有餘。

 

圖片:Kirk與他的琴

Kirk憧憬通過音樂和藝術的紐帶,打破地域的壁壘,將來自地球各個角落的人們連結起來,並將持續不懈的挑戰不同的方法來實現這一理想。

 

他志在不斷尋找新穎的有趣的途徑來更好的發揮音樂和藝術的紐帶魅力,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作為不拘一格的音樂人,Kirk Kenney已經在中國30多個城市完成多種形式的音樂演出、協調巡演、鄉村民謠、班卓琴交流和分享的項目。

2020上海國際獨立音樂季上,他作為嘉賓為我們展示了班卓琴,氛圍輕鬆,音樂優質。我就藉此機會跟Kirk聊了聊關於班卓琴的那些事。

我對蘇州評彈著迷了,那種用音樂來講故事的傳統方式特別吸引我

你最初是怎麼想到要來中國的呢?又是怎麼樣留在這裡的呢?

當時我對中文還有亞洲的各式各樣的音樂很著迷,正巧北京那會兒的民謠搖滾樂正盛行,2008年我就打包行李來到中國。我是野孩子的超級歌迷,但是很遺憾2008年以後他們就不再演出了。兩年以後當他們重新聚在一起又一次開始巡演,我簡直太開心了!在大理的時候我甚至見到他們本人,同在大理生活的音樂人和搞藝術的企業家一起玩兒。

其實2010年的時候我差點就離開中國了,當時我想著要不要去讀個研究生,或者就單純換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

可是我最終還是選擇留下,我對蘇州評彈著迷了,還有那種用音樂來講故事的傳統方式特別吸引我,我差點就去報名蘇州評彈學校學習去了。

我後來一直在想是否可以把這種表演技巧應用到我自己的演出中。

視頻:Kirk 演奏

在我的家鄉弗羅裡達州,有一位特別有名的音樂人和故事敘述者,他的名字叫Gamble Rogers。在他的表演中我發現和評彈有許多相似之處,尤其是在把握節奏、抓取並保持觀眾注意力方面。這樣我開始思考和探索如融合這兩種傳統音樂技巧。

那個時候的北京音樂場景已經初步趨於成熟,但在五道口和鼓樓周邊區域,搖滾樂和獨立音樂場景仍在蓬勃發展。那個時候放音樂氛圍很好,音樂人很受歡迎、演出機會也很多,我開始參與到一些jams中,在演出開始之前為我早期的樂隊(Beijing Alchemists and Little Handsome)。

我在上海和北京都生活、演出過,我覺得上海這裡有更多的機會去提升和進步。用我自己打個比方,我是一個很悠哉的人,上海快速的生活和工作節奏讓我更有動力完成更多的事情。但是兩個城市的音樂演出的前景都很好。

上海政府在外籍音樂人的合法演出方面就提供了很多支持。從這一點上來講,透過歷史進程的視角來看這算是不錯的進步。

圖片:Kirk在上海持證上崗

如果再加上商業演出和節日演出的機會來說,上海為音樂人的職業化提供了更多成長的空間,因為全年不斷的演出機會比單單一個10月份的演出季更加能鍛鍊和提高你的技藝。

所以像我這樣的音樂人需要在藝術創作的基礎上,要有對受眾者做音樂教育的心理預期;同時我覺得這也意味著還有一個待開發的音樂市場。我們的聽眾是那些喜歡鄉村音樂,或者尋求一種更自然、更慢節奏的生活方式(可能是對日常信息過載的一種反應)的音樂愛好者。

 

圖片:Kirk 在上海音樂廳演奏現場

放鬆自在的只為自己演奏。也許有一天班卓琴會被用在蘇州評彈的演出中呢

作為班卓琴的演奏家,你覺得中國的班卓琴氛圍怎麼樣?

在中國有一個班卓琴的表親,叫做三弦。三弦琴可能與西非班卓琴的早期原型有一個共同的古老祖先。可以說班卓琴的音調和音色對於中國聽眾來說是並不陌生的,只是它的樣子和演奏的方式人們還沒有見過。

圖片:Kirk的班卓琴們

到目前為止,我在中國看到了對班卓琴的興趣和尊重。當胡同黃鼠狼樂隊(後更名為高山樂隊)在中國巡演的那段時間,跟小提琴比起來班卓琴通常是那個吸引眼球的,在樂隊中班卓琴可以說是鄉村音樂和藍草音樂的主導樂器。

雖然還沒有那麼多,但中國內地有一個日益壯大的班卓琴愛好者團體—業餘的和專業的—他們讓班卓琴成為了生活中真正的一部分。

另外,在我看來班卓琴的功能和古琴差不多,你放鬆自在的只為自己演奏。也許有一天班卓琴會被用在蘇州評彈的演出中呢。

 

在這裡小編向大家再次推薦由內地新銳⼥歌⼿強東玥,聯合評彈⼤師俞聖琦、荷蘭知名電音製作人Huib Schouten共同打造的2020「上海國際獨立音樂季」系列主題曲《春夏秋冬春》

這首強東玥作詞作曲的原創歌曲,大膽融入了評彈特點的「中國風」,再結合電音潮流的「國際範」,有機的形成了一種非常「強東玥」的獨特風格。向世界展示中國古典文化,向國內引進國際優質音樂,打造國際合作新標杆。

上海國際獨立音樂季 JZ Music 系列採訪將持續更新。關注公眾號,關注上海國際獨立音樂季,更多精彩內容,將陸續在公眾號中發布,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重現「舊時光班卓琴」之聲
    「舊時光班卓琴」是否是指「內戰前」的琴?還是南北戰爭之後的?有人認為「舊時光班卓琴」意指20世紀初之班卓音樂。那麼1930-1940年代的班卓琴音樂又是什麼呢?是抓奏(Clawhammer)風格,還是19世紀後期客廳音樂的指彈班卓演奏方式?或是Frailing風格(相對簡單的抓奏技巧)?還是北卡羅萊納州的早期班卓指法——最終演化成了藍草?人們所說的「舊時光班卓琴」,到底指的是什麼呢?
  • 伯裡克利在陣亡將士葬禮上的演講(世界最著名的演講之一)
    伯裡克利在陣亡將士葬禮上的演講全文:過去許多在此地說過話的人,總是讚美我們在葬禮將完時發表演說的這種制度。在他們看來,對於陣亡將士發表演說似 乎是對陣亡戰士一種光榮的表示。這一點,我不同意。我認為,這些在行動中表現自己勇敢的人,在行動中就充分宣布他們的光榮了,正如你們剛才從這次國葬典禮 中所看見的一樣。
  • 中越自衛反擊戰:中越雙方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都是如何陣亡的?
    也是離我們最近的一場戰爭,發生在1979年。這場戰役極大的鼓舞了我們的士氣,增強了我們的民族自信心,更重要的是保護了我們國家主權的完整,甚至直到今天我們的雲南和廣西等靠近越南邊境是省份擁有的太平也離不開這場反擊戰。但戰爭不論是多大規模對於出戰的將士和所波及的百姓而言從來都是一部巨大的絞肉機,其實從另一種意義上說,戰爭就是雙方百姓和將士門的拼殺。
  • 金門大擔島法師超渡國共陣亡將士 系68年來首次
    【環球網綜合報導】2017金門兩岸和平消災祈福超薦大法會23日在小金門及大擔島分設法壇,超渡1949年後歷次兩岸戰役犧牲將士。這是小金門及大擔島68年來首次舉行的超渡祈福大法會。據香港中評社8月24日報導,1950年7月26日,解放軍近700人進攻大、二擔島,先在北山南端海灘登陸,進而佔領了北山高地;接著又在南山海灘登陸,佔領了南山高地一部分,與臺軍在大擔島爆發戰爭,但由於缺乏渡海作戰經驗,也沒有現代化艦艇,僅靠幾十艘機帆船作為運輸主力,後續部隊受到潮汐限制,無法適時增援,導致失敗,300多位官兵壯烈犧牲。
  • 中印戰爭印軍陣亡最高級別軍官,被白刃戰嚇跑路上斃命
    對此,大抵曾經發生的那一場中印戰爭無疑是最好的前車之鑑。中印戰爭印軍陣亡最高級別軍官,被白刃戰嚇跑路上斃命。一、霍希爾·辛格之死中印戰爭也被稱為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在整個戰爭過程當中中國軍隊陣亡722人,負傷697人、印度軍隊陣亡4383人,負傷1047人,而印度方面陣亡最高級別軍官是一名準將,他的名字叫做霍希爾·辛格。
  • 《鐵甲艦上的男人們》導演齊星:正視歷史 重塑英雄
    以下是一年多前,我對齊星導演的專訪。史實:甲午戰爭時,北洋海軍的實力並非亞洲第一  雖然每一次戰爭都留下傷痕,但在近代中國,沒有哪一次戰爭像甲午中日戰爭一樣,令人如此神傷和醒悟,也沒有哪一次戰爭像甲午中日戰爭一樣,改變了近代中國的歷史走向。
  • 尋訪英雄冢——向長眠於此的抗日將士們道一聲感謝!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一·二八淞滬抗戰也已過去了83載,戰爭的硝煙早已飄散,但歷史怎能忘卻?那些為了民族解放而逝去的生命該由誰來祭奠和懷念? 於是,在這個寒風凜冽的冬日,我們決定帶著觀眾的問題,前往吳中區藏書鎮的馬崗山,實地尋訪當年的「英雄冢」,給自己,也給觀眾們一個清晰的答案。
  • 用生命捍衛國家和民族尊嚴——華北軍第五十九軍抗日陣亡將士公墓...
    巍巍陰山腳下,滔滔黃河岸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公主府公園內,屹立著華北軍第五十九軍抗日陣亡將士公墓紀念碑。這座緬懷先烈、警醒後人的紀念碑,再現了87年前,中國軍民在長城腳下奮勇殺敵、誓死捍衛國家和民族尊嚴的悲壯歷史。碑文如下:中華民國二十二年三月,日本軍隊侵佔了熱河,全國都大震動。
  • 老照片:1932年淞滬抗戰陣亡將士追悼大會 哀樂響起現場哭聲一片
    一二八淞滬抗戰結束以後,5月28日,國民政府在蘇州五卅公園舉行了淞滬抗戰陣亡將士追悼大會。孔祥熙、李濟深、蔡廷鍇、張治中、何香凝等軍政要員悉數出席,主祭官為居正。蘇州城內近十萬軍民前往追悼大會現場參加追悼公祭。
  • 美國南北戰爭 —— 為何必有一戰?
    這個數字,在我大國眼中也許不算啥,但這卻比美國歷次戰爭,包括一戰二戰、越戰韓戰等所有戰爭的軍人陣亡總數還要多。 這樣慘烈的一場戰爭,一定是因為某些特別重大利益、或不可調和矛盾才打的;如若單純為了解放奴隸、這個單純的道德理由,就實在有些不可思議了。
  • 班卓琴聲為什麼如此獨特?
    利維坦按:雖然我是鐵桿兒貝斯迷,但班卓琴也挺喜歡的,之前也好奇它的聲音為什麼會那麼獨特,正巧有人也研究並且回答了這個問題。班卓琴屬於弦樂器,由於其獨特的金屬音質,常出現在鄉村,民謠和藍草音樂中。外行來講,對這種樂器最深的印象應該是來自《激流四勇士》中的鬥琴片段,充分展示了吉他和班卓琴的音質差別。下面是芝加哥吉他手Rob Scallon用班卓琴演奏的殺手樂隊的經典速度金屬曲目《Angel of Death》(建議Wi-Fi下瀏覽):
  • 抗法戰爭期間,清軍將士埋葬於此,由於人數眾多,大清國萬人墳
    萬人墳,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憑祥市公路旁的右輔山腳下,距友誼關約400多米,是中法戰爭時為抗擊法國侵略軍而犧牲的部分清軍將士集葬墓。該墳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 班卓琴聲為何如此特別?
    視頻中的內容是來自紀錄片《戀戀班卓琴 Throw Down Your Heart 》的節選,本片記錄了美國班卓琴大師Bela Fleck遠赴非洲探尋班卓琴根源
  • 鍵盤俠們聽好了,《八佰》你可以噴,八佰將士不行
    但是令90後,萬萬想不到的是,網絡上竟然有很多人批評《八佰》的歷史事件不行,說什麼不如怕更慘烈的衡陽保衛戰等等。令90後寒心不已!國人攀比之心真是日益不可捉摸,比學歷比權力,比財富比孩子,但是抗日這麼嚴肅深刻的話題也能拿來比較嗎?
  • 班卓琴簡史:最古老的美國樂器
    班卓琴是一種源自於非洲的樂器,在美國音樂的歷史上佔據了重要的地位,它的受眾及廣,不論是男女老幼,富人還是窮人,大家都喜歡它。幾個世紀以來,它給美國的音樂家們以及他們的觀眾們帶來了無限的樂趣。雖然高昂的價格對於那些職業班卓琴手來說不是什麼負擔,但是它導致了大量的初學者放棄班卓從而選擇吉他。很快,班卓琴在爵士或者當時其他流派的流行音樂中就被拱面吉他(archtop guitar)所取代,這種吉他是經由1890年 Orville Gibson發明的原聲吉他所演變而來。雖然拱面吉他無法在音量上與班卓匹敵,但它沉穩的聲音也能在與當時的其他流行樂器的合奏中保持住自己的特色。
  • 美國打南北戰爭才不是為了解放黑奴!
    雖然我們今天的主題是南北戰爭,但是我得先簡單說說美國南北戰爭之前的歷史。因為了解這段歷史是為了更透徹地了解下一段歷史。1783年,美國剛剛結束獨立戰爭,英國政府正式被趕出美洲,美國人終於可以自己玩自己的了。由於被英國政府弄出了心理陰影,在獨立戰爭結束後的四年間,美國都沒有中央政府,各個洲自己自治。
  • 世界音樂︱歡快的班卓琴演奏
    今天來聽班卓琴,這是美國鄉村音樂裡不可缺少的樂器,它的結構外形和吉他差不多,也是一個琴身,一個琴柄加幾根弦,但它的琴身是圓的,體積比吉他小很多,
  • 抗日戰爭最慘烈一仗,15位將軍陣亡,拼光85個師!粉碎日本人的野心
    文/抗日戰爭最慘烈一仗,15位將軍陣亡,拼光85個師!粉碎日本人的野心 各位看官大家好,我是十三,每天更新歷史故事,歡迎點讚留言。 淞滬會戰大家應該聽說過,這次戰爭取得勝利有很大的意義,但這次戰爭我們付出的代價也很大,毫不誇張的說,打完戰爭的這片土地,望過去全都是屍體,鮮血到處流淌,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十多位優秀將領戰亡,將近八十多個師的士兵,犧牲在這片土地上。
  • 【音樂百科】班卓琴(Banjo)簡介
    在美國有一首耳熟能詳的民歌《哦,蘇姍娜》,其中是這樣唱的「哦,蘇姍娜/別為我哭泣/我已從阿拉巴馬趕來/膝上放著班卓琴」,班卓琴(Banjo)上部的形狀像吉他,下部的形狀像鈴鼓,有四根弦或者五根弦,用手指或撥子彈奏。歷史相傳,班卓琴起源於西非,在17 世紀奴隸買賣盛行的時代,黑奴把它引進新大陸。
  • 志願軍陣亡最高級別將領,身中美軍毒氣,老兵:頭腫得像水桶
    67軍在取得輝煌戰績的同時,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首位入朝的代軍長李湘,壯烈犧牲,是整個抗美援朝戰役中陣亡的最高級別將領。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時任67軍副軍長的李湘臨危受命,被任命為代理軍長,帶領部隊跟隨第20兵團參戰,是第三批赴朝作戰的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