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問出處——鄭問筆下的《東周英雄傳》

2021-02-21 連趣網

驚聞知名畫家鄭問先生3月26日駕鶴而去,特發此文紀念

英雄各有見,何必問出處。

——摘自(明)楊基《感懷》

筆者近日購得一套由鄭問創作的《東周英雄傳》新版本,雖然早些年已有了臺灣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版本,但看著臺灣大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20周年紀念新版裝幀精美,並收錄了先前版本沒有的多幅珍貴彩色畫稿,昔日被刪改的彩稿、原稿也重見天日。所以,筆者還是買了一套。

鄭問,原名鄭進文,1958年出生在臺灣省桃源縣八德市。他從小就喜歡畫畫,1977年畢業於復興商工美工科。1984年在《時報周刊》上發表第一部作品《戰士黑豹》,之後一發不可收,先後創作了《鬥神》《刺客列傳》《阿鼻劍》《東周英雄傳》《深邃美麗的亞細亞》《萬歲》《始皇》《大霹靂》等一批佳作。1986年5月號《中國連環畫》刊載了《最後的決鬥》的故事片斷,這是我首次欣賞到鄭問的作品。後來,在1993年《畫書大王》創刊號上看到了《東周英雄傳》中描寫秦始皇的故事片斷——「恨吞天下」,在1992年3月號《中國連環畫》閱覽了《東周英雄傳》中講述越女西施的故事片斷——「仙女下凡」,並在相關畫刊上還看到了《深邃美麗的亞細亞》的一鱗半爪,當時雖然都是管中窺豹,但一下就被其雄奇詭麗、獨具一格的創新風格所吸引。不過,那時因種種條件的限制,鄭問的作品在市面上根本尋覓不到,所能見的也只是來自連環畫期刊的零星片斷介紹。一直到網絡購物興起後,才終於讓我一睹了鄭問作品的廬山真面目。下面,我就簡要地談一下鄭問這部最具影響的作品——《東周英雄傳》,看一下畫家是如何向讀者展現一個不一樣的東周歷史、不一樣的英雄人物。

《東周英雄傳》在1990年3月首次發表,目前共出版了三卷單行本,每一卷均敘述了8個歷史人物故事。同時,每卷還附有東周英雄傳關係年表,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勢力分布圖,並在第三卷畫了東周英雄三美圖:西施、荊蕀花、文姜。其中,對文姜的介紹中有那麼一句:「第四卷以後登場,齊國僖公的女兒」,這就是書中留下的作者仍有續篇創作的草蛇灰線,蛛絲馬跡。可惜,自1993年第三卷《東周英雄傳》發表至今尚未見新作問世,以後再也不會有續集啦!

在創作中,鄭問將中國水墨技法與西方繪畫技巧嫻熟地結合在了一起,畫面注重色彩、造型、線條的多面鑲嵌,形成了寫實與寫意交融的獨特魅力,自成一派,讓讀者看了其作品似乎也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豪放瀟灑的英雄氣息。在他灑脫飄逸的畫風下,既通俗又典雅地描繪了「成名之路」——要離,「三寸之舌」——張儀,「天下無雙」——信陵君無忌,「三百野人」——秦穆公,「萬世師表」——孔子,「春秋一霸」——齊桓公,「仙女下凡」——西施,「恨吞天下」——秦始皇,「崔杼弒君」——齊國的太史們,「中國兵聖」——孫子,「窮刺客」——鉏麑,「刎頸之交」——藺相如與廉頗,「萬箭穿心」——孫臏與龐涓,「龍哭千裡」——介子推,「壯絕三勇士」——隰侯重、華周、杞梁,「黃泉相見」——潁考叔,「糞尿將軍」——斐豹,「愛國詩人」——屈原,「貪財將軍」——王翦,「犬儒君王」——衛懿公,「好一朵荊蕀花」——處女,「痛哭七夜」——申包胥,「工匠思想家」——墨子,「失言的神射手」——養繇基等一批東周歷史人物。

可能在不少讀者的眼中,對《東周英雄傳》中描繪的一些「英雄」,有的是認同的,有的是不認同的。像玩物喪志甚至最終喪命的衛懿公,殺妻自殘的亡命刺客要離,心胸狹窄、殘害同窗的龐涓等也都名列「英雄」榜之中,這不符合通常「英雄」的標準。而這恰恰體現了鄭問對「英雄」定義的獨到之處,以及對「英雄」的再創造。在《東周英雄傳》開篇有這樣一段話:「就是描述那個時代的故事,有時是叱吒風雲的霸王諸侯,有時是描敘捨身為仁的俠義之士,也有時是描敘平凡的小人物。」鄭問按照這幾種類型,用其「堅持而有理」這一極為特殊的標準,從人性出發,選擇了心目中的「英雄」作為描繪對象。因為,在春秋戰國這一特定的社會動蕩變化的環境裡,百家爭鳴,爭芳鬥豔,各顯神通,各類人物的聰明才智、能力水平得到了充分釋放和發揮。無論是英雄、奸雄、梟雄,不管是販夫走卒、平頭百姓,都可能有機會一鳴驚人,一飛沖天。有時一些大人物或小人物的放蕩不羈和有意無意之舉,也可能成為一種催化劑,一不小心就推動或改變了歷史進程,使東周成為了「英雄造時勢,時勢造英雄」 的一個璀璨大時代。

當然,讀者在閱覽《東周英雄傳》時,會發現書中的一些人物形象與自己心目中想像的形象不太一樣,有些人物帶有現代的味道。同時,由於創作者對歷史考證的欠缺,出現了歷史建築、器具、服飾、文字等「穿越」現象,另外也存在部分構圖的借鑑情況。我認為,《東周英雄傳》雖有這樣那樣的一些不足之處,但總體創作水準仍然是較高的。因為在當今社會中,英雄已被明星和偶像崇拜、金錢崇拜取代了。正像鄭問所說:「在現今的工業社會中,人際關係淡薄,人往往忙的忘了『人』的時候,春秋戰國中許多豪情、亮麗的人物,就很自然的吸引了我。那種為了理想、執著而勇於燃燒自己的情懷,時隔數千年,依然讓我感動不已。亂世中淹沒不了光芒四射的人性光輝,反而襯託出人的價值。」他就是借描繪東周那個英雄輩出的激蕩歲月,體現英雄的真情至性、豪邁氣概,讓英雄不僅僅活在歷史紅塵之中,而要讓英雄通過《東周英雄傳》這一載體走入時代,來喚起當今社會對英雄精神的崇拜與省思。

圖文提供:kingwei(連趣網貴賓)



相關焦點

  • 果然是吃人的業界 《東周英雄傳》作者鄭問因病逝世
    日前,中國臺灣知名漫畫家鄭問於3月26因心肌梗塞在臺灣過世,今天(3月28日)鄭問先生的學生在FACEBOOK上發表了這一消息。鄭問先生出生於臺灣桃源,從小就喜歡漫畫的他從模仿日本漫畫的作畫方式開始,走上了自己的繪畫生涯。1991年鄭問先生的《東周英雄傳》在日本講談社的《早晨》周刊上開始連載,受到了日本讀者的歡迎。
  • 亞洲漫畫鬼才鄭問逝世, 英雄夢,終有別期
    鄭問大師離去,戰士黑豹再不復來,東周英雄已成神話。淚已縱橫,唯在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鄭問大師的寫意傳奇,再次感受「亞洲至寶」的至尊境界。故事,從一句疑問開始。千年一問:昔日帝子今何在?在本花看來,《始皇》的繪畫水平和選材,甚至超過了鄭問早期的《東周英雄傳》,可以說是鄭問繪畫技巧的巔峰之作,映入眼帘的畫面,簡直可以用「驚豔」二字來形容!
  • 英雄應有夢,江湖無終期 | 臺北故宮首次漫畫展,走進鄭問的寫意江湖
    是第一位震撼全日本的臺灣漫畫家,日本的一款遊戲以他命名——《鄭問之三國志》,更是第一位獲得日本業界最高榮譽-漫畫家協會優秀賞的非日籍人士(以作品《東周英雄傳》獲獎),日本《朝日新聞》讚嘆他是漫畫界二十年內無人能出其右的「天才、鬼才、異才」。他以精湛的畫工,極富戲劇張力的構圖,挑戰了世界對藝術的想像力。如果你看過他的漫畫作品,一定會為之震撼。
  • 我們欠鄭問一個故事
    • 貳 -東周英雄傳:介子推揹母△《東周英雄傳》是鄭問在日本講談社連載的作品,也讓他在1991年獲得日本漫畫家協會的「優秀賞」,成為第一位獲獎的非日籍漫畫家。此時期鄭問在工具使用及畫法上都持續創新,《東周英雄傳》被認為是藝術性極高的一部作品。這張圖是介子推的刊頭頁,描繪孝順的介子推揹著母親隱居入山,最後卻被燒死在山上,此畫也是鄭問招牌的寫實+抽象技法。
  • 大師鄭問
    鄭問在我的心中一直是一位大師級別的人物,講到畫功與質感,鄭問永遠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人能畫出他那種驚豔的衝擊力,他是當之無愧的亞洲頂級畫師。      鄭問1958 年出生在臺灣桃園,從小就喜歡漫畫,並且悄悄模仿日本的畫書練習作畫。80 年代初,他的處女作《戰士黑豹》得到連載,初步顯示了他的才華。早年曾在十二家設計公司任職,後來自行成立室內設計公司。
  • 傳奇漫畫家鄭問過世 這款日本遊戲以他的名字命名
    當時的漫畫家如蔡志忠、朱德庸微博等,創作時更著重於故事或諷喻,而鄭問則憑藉「畫風」殺出一片天,取材自史記、毛筆作畫的《刺客列傳》,在當時十分富有視覺衝擊力。之後的《阿鼻劍》在繼承了這種寫意水墨畫風的基礎上,套上了一個受眾廣泛的武俠故事,一舉獲得成功。不久,日本講談社便親自到臺灣,以優厚的條件籤下了鄭問,鄭問在日本先後連載了《東周英雄傳》《深邃美麗的亞細亞》等漫畫作品。
  • 漫畫大師鄭問因心梗去世 享年58歲
    鄭問  曾被譽為「亞洲至寶」的漫畫大師鄭問,26日因心肌梗塞去世。他以獨特的水墨隨興的筆法,創造出武俠漫畫的新境界,代表作有《東周英雄傳》、《刺客列傳》、《阿鼻劍》等,還曾一人獨自畫出遊戲《鄭問之三國志》與《鐵血三國志》中的所有三國歷史人物。
  • 亞洲漫畫的至寶—鄭問
    1991 年,鄭問的《東周英雄傳》在日本講談社的《早晨》周刊上連載,受到熱烈歡迎。講談社稱他是亞洲的至寶、巨星。《朝日新聞》稱他為 20 年中無人超越的鬼才。日本漫畫家協會向他頒發了優秀獎。一個中國漫畫家(現鄭問已經加入日本國籍)在日本獲得這樣的榮譽還是第一次。1992 年,《早晨》周刊把他的另一部新作、科幻故事《深邃美麗的亞細亞》推薦給讀者。
  • Inspiration 插畫 | 我們欠鄭問一個故事
    • 貳 -東周英雄傳:介子推揹母△《東周英雄傳》是鄭問在日本講談社連載的作品,也讓他在1991年獲得日本漫畫家協會的「優秀賞」,成為第一位獲獎的非日籍漫畫家。此時期鄭問在工具使用及畫法上都持續創新,《東周英雄傳》被認為是藝術性極高的一部作品。這張圖是介子推的刊頭頁,描繪孝順的介子推揹著母親隱居入山,最後卻被燒死在山上,此畫也是鄭問招牌的寫實+抽象技法。
  • 有生之年,雖千萬人吾往矣|鄭問《刺客列傳》簡體中文版正式發行
    《三國志英傑傳》、《曹操傳》、《三國志》……當然也不會錯過《太閤立志傳》、《大航海時代》;而暗榮自成一派的畫風,看久了總會審美疲勞,包括我們總是吐槽曹操和信長其實是同一人……於是,那一年,某天放學回家的路上,途徑(盜版)遊戲光碟店時,一下子被這個完全不同於暗榮風的三國遊戲封面吸引住了。這是我第一次知道鄭問,這個巨人般的漫畫家。
  • 「漫畫宗師」鄭問代表作重磅上市!
    1986 年,鄭問前所未有地將傳統國畫中的水墨技法融入漫畫中,以司馬遷《史記》同名篇章為藍本,創作出世界上第一部彩色水墨漫畫《刺客列傳》。由此,鄭問的宗師之路就此啟程。        1990 年,受日本講談社力邀,以春秋戰國為朝代背景的漫畫作品《東周英雄傳》應運而生,鄭問成為首個在日本漫畫雜誌上連載的非日籍漫畫家。
  • 臺灣著名漫畫家鄭問因病去世享年58歲
    根據臺灣媒體的消息,知名漫畫家鄭問在3月26日凌晨3點因心肌梗塞過世,享年58歲。他的弟子鍾孟舜在臉書上表示,鄭問走時非常祥和,有如他武林神話般的風格。由於鄭問為人一向瀟灑,不喜排場,所以對外也不發訃告。鄭問的告別儀式將在確定之後公告大家,希望朋友與讀者們送他一路走好。
  • 傳奇漫畫家鄭問紀錄片 筆下江湖《千年一問》躍然大銀幕
    2D、3D、手繪等多重動畫技法打造這部史詩級紀錄片,磅礴呈現鄭問筆下的武俠江湖。(牽猴子提供)該片15日舉辦媒體試片,滿場觀眾熱淚盈眶,王婉柔映後分享,在開拍之前她並沒聽過鄭問,這也是她首度挑戰拍攝主角已經過世的紀錄片,第一個任務就是面對鄭問老師的原畫,一路追尋鄭問創作的核心,「我的理解是,鄭問老師有豐沛的情感,甚至一草一木一顆石頭都要有情感,希望大家認識鄭問不只是一個名字,能藉由這部片看見他的理想及挫折,再回頭看他的漫畫或許會有更深的感受」。
  • 鄭問—華人漫畫界的鬼才「亞洲至寶」
    於是將消息告訴了一個常看漫畫的朋友:」鄭問大師走了「,他卻問我:」鄭問是誰?好像聽過「。。驚詫之餘,我覺得特別有必要也有義務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位漫畫界的鬼才。現今華人漫畫家中,還無人能出其右。在我看來,他的作品已經超出漫畫的界限,和我國一些混跡美院,藝術村,畫廊的所謂藝術家相比。。唉,用他們跟大師比,真的有辱大師了。        大師一生熱衷繪畫,不斷創新,突破自己。
  • 『漫畫宗師』鄭問紀錄片《千年一問》入圍臺灣金馬獎!
    『一個人創造一個江湖,鄭問的作品,讓我們跟千古英雄有了共同的呼吸。』鄭問為風靡全亞洲之漫畫巨擘,其融合水墨藝術與西方繪畫技巧之美學獨樹一幟,加以對創作媒材、技法不拘一格的靈活運用,迄今尚無人能超越。△ 圖片截取自劉偉強個人博客1990 年,受日本講談社的邀請,以「東周」為朝代背景的漫畫作品《東周英雄傳》應運而生,鄭問成為首個在日本漫畫雜誌上連載的非日籍漫畫家。
  • 限量312支 「鄭問 x 張遼」21年威士忌
    不過這是看不出來的,要嘗下去方知龍鳳……如果一瓶21年威士忌,有一代漫畫宗師鄭問加持,那單在視覺上豈非已經是值得收藏的藝術?「千年一問」臺北故宮鄭問大展鄭問(1958-2017),擅長以融合中西的水墨手法繪漫畫,喜歡從歷史中找材料改編,代表作包括《刺客列傳》、《阿鼻劍》、《東周英雄傳》《始皇》等。
  • 百年一遇的天才、鬼才、異才——「亞洲至寶」漫畫家鄭問(1958-2017)
    鄭問筆下、「割股奉君」的介子推。相傳,介子推背著晉國的公子重耳逃難,重耳飢餓難忍,於是介子推從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給重耳吃,後來重耳成就一代霸業,被奉為晉文公。鄭問的漫畫《東周英雄傳》,也是因為這個契機,走出國門來到了日本。
  • 【訃告】漫畫鬼才鄭問先生因心肌梗塞去世,享年58歲!
    【訃告】漫畫鬼才鄭問先生因心肌梗塞去世,享年58歲!   ——鄭問先生弟子鍾孟舜 鄭問先生本名鄭進文,生於臺灣桃園,復興商工畢業。
  • 鄭問,如約而至!
    「千年一問」展覽中,將會展示鄭問創作的《阿鼻劍》、《東周英雄傳》、《大霹靂》等近200幅漫畫創作的原稿,無論對於漫畫迷還是漫畫創作者而言,都將會是一場視覺的盛宴。1994年鄭問應日本電玩遊戲公司GameArts邀請,為三國故事主題的遊戲,設定及繪製人物肖像與著名事件場景,全套原稿百餘件。《鄭問之三國志》在日本創下以臺灣畫家姓名作為遊戲名稱的先例。
  • 紙上談兵丨國漫宗師鄭問水墨秘技大公開
    幾乎每一個漫畫家,在創作的路上都經過一番摸索,然後才找到自己的路,發揮自己的獨特風格,鄭問也是一樣。從黑白到彩色,再由彩色中找尋到民族色彩洋溢的彩墨,鄭問由中探索、試驗並獲得豐富的心得,對有興趣畫漫畫的朋友,他的漫畫製作方式,頗有值得借鑑之處。△ 鄭問老師 25 歲創作的第一部作品《戰士黑豹》中,明顯地借鑑了電影《星球大戰》中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