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小睿帶領大家探尋了西方音樂的起源——古希臘音樂,今兒咱就沿著西方音樂史這條長河順流而下,來看看古希臘音樂之後的中世紀西方音樂。中世紀音樂的代表是「格裡高利聖詠」,在聖詠的歌聲裡跟隨小睿一起來回顧這段歷史。
中世紀的文化與古代文化完全不同,它是一種與古希臘羅馬文化異質的基督教文化,這種宗教文化不僅在隨後的一千年中佔絕對統治地位,而且影響一直瀰漫到整個後續時代,直到今天。
中世紀早期西方音樂的歷史實際上是以教會儀式音樂活動為中心的。「格裡高利聖詠」是以羅馬教皇格裡高利一世命名的天主教禮儀式音樂,它是西方專業音樂歷史的源頭。公元54年耶穌死後,他的門徒彼得來到羅馬帶領信徒秘密集會,號召各地信徒用他們自己地方的歌曲來讚美、祈禱上帝,這就是格裡高利聖詠的前身。6世紀末,羅馬教皇格裡高利一世著手改革基督教會儀式中的音樂。他在羅馬創辦了「歌唱學校」來訓練教會歌曲的歌者,並將教會所有的音樂曲調收集在一起,加以修改和選擇、加工,並加入了自己的新作。他明確制定了應如何演唱的規則,以及在不同的宗教節日所當用的禮儀。
格裡高利身為教皇時,教會音樂尚處於沒有樂譜的時期,除歌詞外,曲調全憑口傳心授的方式來傳播。後來,由於聖詠數目的增多而需要給演唱者提示不同旋律的輪廓,於是就逐漸產生了簡單的記譜。格裡高利聖詠在產生、發展過程中,吸收了古希臘、希伯萊、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地區的音樂,因此,它使我們了解了已失傳的古代地中海地區的音樂文化。同時,格裡高利聖詠也孕育了西方一千多年來的音樂藝術。
格裡高利聖詠的內容選自於聖經,是一種散文體結構,只能用拉丁語來演唱;旋律則是一種單聲部旋律,並用朗誦聖經的速度韻律和節奏來演唱。格裡高利聖詠追求靜穆、超脫的意境,排斥人間的一切浪漫激情。它用純人聲(男聲)演唱,不用樂器伴奏,也不用裝飾音和變化音,曲調建立在單純的自然音階基礎上。節奏自由,沒有明顯節拍特徵,就像詩經一般娓娓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