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裡高利聖詠:哈利路亞
02:26來自每日西方音樂品鑑
介紹伊始,請欣賞今日的主題歌曲——格裡高利聖詠:哈利路亞
中世紀初以來,教會一直致力於聖樂的統一工作,力圖使之集合在一種儀式內。公元6世紀末,羅馬教皇格裡高利一世將教會禮儀歌曲、讚美歌等收集、整理成一本《對唱歌集》,以供一年四季的宗教儀式之永,其中包含六百多首聖詠,後世稱之為格裡高利聖詠。格裡高利一世甚至將這本《對唱歌集》用鏈條掛在羅馬聖彼得教堂,作為教會歌曲的準則。
格裡高利聖詠的基本功能是服從宗教禮拜活動。它極大程度地展現了肅穆、節制等特徵,排除世俗的感性慾念。因而,格裡高利聖詠所展現出的特徵包括:純男聲,單聲部,即興式,呈現出樸素風格,歌詞為拉丁文,大部分為聖經內容,音樂要服從歌詞,旋律為無伴奏、無固定節拍,平穩進行,音調平緩,節奏自由,以級進和三度為主,偶有四五度跳跳躍。
它的旋律沒有明顯的節奏重音,速度徐緩,但較好地配合了拉丁文歌詞的抑揚頓挫。格裡高利聖詠原來是沒有記譜的,而是通過口傳心授的方式來傳播。後來,由於聖詠數目的增多而需要給演唱者提示不同旋律的輪廓,於是就逐漸產生了簡單的記譜。
格裡高利聖詠的歌唱方式有四種:獨唱、齊唱、交替歌唱、應答歌唱。演唱內容主要為誦經祈禱和禮拜歌唱,就如同歌劇中的宣敘調和詠嘆調,前者為半唱半說的朗誦風格,後者旋律感稍強,突出莊嚴之感。
格裡高利聖詠主要用於日課和彌撒。7世紀開始,格裡高利聖詠已經流傳各地,尤其是在義大利北部地區。在11世紀,除了米蘭和西班牙,其他地區都接納格裡高利聖詠作為儀禮中的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