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音樂的集大成:格裡高利聖詠

2021-01-10 每日西方音樂品鑑

格裡高利聖詠:哈利路亞

02:26來自每日西方音樂品鑑

介紹伊始,請欣賞今日的主題歌曲——格裡高利聖詠:哈利路亞

中世紀初以來,教會一直致力於聖樂的統一工作,力圖使之集合在一種儀式內。公元6世紀末,羅馬教皇格裡高利一世將教會禮儀歌曲、讚美歌等收集、整理成一本《對唱歌集》,以供一年四季的宗教儀式之永,其中包含六百多首聖詠,後世稱之為格裡高利聖詠。格裡高利一世甚至將這本《對唱歌集》用鏈條掛在羅馬聖彼得教堂,作為教會歌曲的準則。

格裡高利聖詠的基本功能是服從宗教禮拜活動。它極大程度地展現了肅穆、節制等特徵,排除世俗的感性慾念。因而,格裡高利聖詠所展現出的特徵包括:純男聲,單聲部,即興式,呈現出樸素風格,歌詞為拉丁文,大部分為聖經內容,音樂要服從歌詞,旋律為無伴奏、無固定節拍,平穩進行,音調平緩,節奏自由,以級進和三度為主,偶有四五度跳跳躍。

它的旋律沒有明顯的節奏重音,速度徐緩,但較好地配合了拉丁文歌詞的抑揚頓挫。格裡高利聖詠原來是沒有記譜的,而是通過口傳心授的方式來傳播。後來,由於聖詠數目的增多而需要給演唱者提示不同旋律的輪廓,於是就逐漸產生了簡單的記譜。

格裡高利聖詠的歌唱方式有四種:獨唱、齊唱、交替歌唱、應答歌唱。演唱內容主要為誦經祈禱和禮拜歌唱,就如同歌劇中的宣敘調和詠嘆調,前者為半唱半說的朗誦風格,後者旋律感稍強,突出莊嚴之感。

格裡高利聖詠主要用於日課和彌撒。7世紀開始,格裡高利聖詠已經流傳各地,尤其是在義大利北部地區。在11世紀,除了米蘭和西班牙,其他地區都接納格裡高利聖詠作為儀禮中的聖歌。

相關焦點

  • 穿越中世紀音樂的迷霧(一),格裡高利聖詠與奧爾加農
    而在大航海時代之前,各大洲還是一個個「孤島」的時代,在西方音樂還只是世界幾個「民族音樂」其中之一的時代,它的樣子是怎樣呢?格裡高利聖詠與奧爾加農西方音樂最重要的源頭之一就是格裡高利聖詠。格裡高利聖詠是羅馬天主教會的拉丁語歌詞單聲部聖歌。格裡高利聖詠曾作為一種治癒系音樂一度熱銷,其中著名的《憤怒的日子》的旋律被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和聖·桑的《骷髏之舞》引用過。
  • 格裡高利聖詠——憤怒之日
    前面小睿帶領大家探尋了西方音樂的起源——古希臘音樂,今兒咱就沿著西方音樂史這條長河順流而下,來看看古希臘音樂之後的中世紀西方音樂。中世紀音樂的代表是「格裡高利聖詠」,在聖詠的歌聲裡跟隨小睿一起來回顧這段歷史。
  • 中世紀格裡高利聖詠的兩種擴展,附加段和繼敘詠
    大家好,今天是西方音樂史課程的第三講。內容主要涉及中世紀格裡高利聖詠的擴展。公元5-9世紀之間,西歐和北歐各地紛紛皈依基督教,並尊奉羅馬教會的教義,包括儀式用樂。上一講呢,給大家介紹的歐洲不同地區的聖詠,安布羅斯聖詠,莫扎拉比聖詠,高盧聖詠等等,逐漸被統一的格裡高利聖詠吸收並取代。自9世紀開始,格裡高利聖詠被視為天主教會正統的禮拜儀式,具有神聖的不可動搖的地位。但是與此同時呢,在維護上有地位的基礎上,教會音樂家們又小心翼翼地在素歌當中加入一定程度修飾或者附加。對業已封閉的教會音樂的發展,打開了一絲縫隙。
  • 歐洲中世紀音樂
    中世紀音樂指歐洲自公元500年至1400年左右的音樂,有歌曲、器樂作品和禮儀音樂等種類。中世紀音樂是古典音樂中的一個時代,包括用於教堂的神聖音樂以及世俗音樂、非宗教音樂。
  • 中世紀音樂
    與此相反,器樂主要是作為世俗音樂而得以發展起來的。  羅馬式音樂  「羅馬風格」一詞主要來自那個時代的建築用語。羅馬式音樂是世界藝術史上最偉大的紀念碑式遺物之一。這種音樂既無和聲也無伴奏,其特徵是以齊唱形式為主,通過教堂天井的回音產生莊嚴的和聲感,其純樸、清麗的宗教感情與羅馬風格的教堂建築是完全一致的。
  • 一種近2000年歷史的歌唱《格裡高利聖詠》
    格裡高利聖詠(Gregorian Chant)是指以羅馬教皇格裡高利一世之名命名的天主教音樂,被稱為平歌或素歌。形成於公元6世紀末,為了規範教堂中的聖歌,羅馬教皇格裡高利一世派人搜集整理各地的聖詠,選編成兩本包括1600餘首聖詠的詠集,這兩本詠集統一了羅馬教會的聖詠和儀式。
  • 格裡高利聖詠,有一個「聖靈」口授的傳說
    格裡高利聖詠叫Gregorian Chant,它就是羅馬天主教會禮拜儀式的一個統一的用樂。因為表情肅穆,風格樸素,還有一個名字叫素歌,Plainsong。在後面的講述當中呢,但凡提到聖詠或素歌,指的都是格裡高利聖詠。
  • 音樂筆記|古典音樂的大門終於被打開了!
    一、格裡高利聖詠(Gregorian chant)使用於羅馬教會禮拜儀式,以教皇格裡高利一世命名,因表情肅穆、風格樸素也被稱為素歌 。歌詞主要來自聖經和詩篇,音樂服從於唱詞。由於其宗教性質,因此旋律音調一般平緩,音域常控制在較為狹窄的範圍。
  • 歌唱是雙倍的祈禱-基督教聖詠概論
    這些地區的禮拜儀式和聖詠除基本規範與羅馬及東部相同外,在細節上又各有千秋,使中世紀早期的西部各地聖詠呈現出百花齊放般的場面。如阿基累亞的聖詠曾被聖哲羅姆讚揚為「聽起來像神聖的合唱一般」[Cattin,1984,39],而現代學者從他們的禮拜儀式的殘跡窺見了亞利山大利亞等非洲教會的影響。
  • 這可能是我們盤過最小眾的音樂
    宗教類型的音樂泛指的是格裡高利聖詠,又稱素歌,此為單音音樂的作品,是中世紀最有代表性的音樂,亦可稱之西方專業音樂歷史的源頭。 實際上,直到9世紀左右,格裡高利聖詠才確立了作為統一的羅馬教會禮拜音樂的權威地位。
  • 格裡高利聖詠用於天主教會的禮拜儀式,分為日課還有彌撒
    格裡高利聖詠用於天主教會的禮拜儀式,那麼主要分為日課Divine Office還有彌撒Mass,下面我們分別來介紹一下日課和彌撒當中的聖詠使用情況。什麼叫日課?日課是指教士或修士每天都要完成的宗教功課。這種制度最早是由本土會修道院制定的。
  • 當宗教無法掩飾音樂自身的美丨我們該如何理解「西方音樂」?
    《格裡高利聖詠中世紀時期乃是「西羅馬」滅亡,「蠻族」統治的時期。何光滬為《宗教與西方文化的興起》所寫序中曾寫到:西方文化,「乃是在基督教興起,希臘化的羅馬帝國衰亡以後,從蠻族入侵的廢墟上成長起來的文化。」對於古希臘的文化遺產,蠻族是很難繼承發展起來的。
  • 西方各個時期的音樂
    整部作品的音樂表現既不過於激動也不過於低落,這首歌的音域僅在度之內。中世紀音樂中世紀音樂是指公元5世紀至15世紀的西方音樂。學者認為中世紀是"黑暗的世紀",一般認為5-11世紀是中世紀音樂的早期,12-15世紀是中世紀音樂的成熟時期。
  • 往前追溯的古典音樂——宗教音樂
    宗教音樂是歐洲藝術音樂的源頭,這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息息相關,當時的教堂權利極大,從社會到藝術,就連皇帝的加冕儀式,都是由教皇來親手加冕的。 所以在18世紀以前,歐洲音樂主要以教會音樂為主,而教會音樂則以聖詠為主。
  • 【音樂百科】彌撒曲和安魂曲名詞釋義
    彌撒曲是天主教彌撒祭曲活動演唱的歌曲,是宗教音樂中一種重要的體裁 彌撒曲的歌唱部分由唱詩班擔任,曲調最初用節奏自由的單聲素歌[泛指歐洲中世紀(500-1450)無嚴格節拍的單聲曲調,包括格裡高利聖詠、安布羅西對詠、法國天主教聖詠(gallican
  • 【音樂百科】彌撒曲知識大百科
    彌撒曲是天主教彌撒祭曲活動詠唱的歌曲,是宗教音樂中一種重要的體裁。彌撒祭曲活動分為"主日彌撒"和"節期主日彌撒"兩部分。彌撒所演唱的詞與曲均固定不變,節期彌撒則根據教會所日曆或婚喪等儀式而有不同。彌撒曲的由來彌撒又稱為感恩祭獻。
  • 7分鐘帶你了解西方音樂史和古典音樂風格
    中世紀時期 | 1450年前大約從公元5世紀開始到14世紀,是西方音樂歷史上的最漫長的中世紀時期。中世紀的音樂主要是基督教宗教音樂,世俗的民間音樂不被重視。傳統上,格裡高利聖詠由男人或男孩組成的唱詩班在教堂中演唱,女孩是不能進入唱詩班的。我們知道的巴赫,小的時候就是在唱詩班中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