貶損他人人格及名譽是否構成誹謗罪

2021-01-14 澎湃新聞
貶損他人人格及名譽是否構成誹謗罪

2020-07-27 11: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受邀嘉賓:甘肅銳城律師事務所律師 張忠義

主 持 人:新甘肅·甘肅法制報首席記者 何明霞

本期主題:

誹謗他人之事,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但在法律意義上,誹謗有情節輕重之分,當情節比較嚴重時極有可能構成誹謗罪。那麼誹謗罪的定義是什麼?誹謗罪的量刑標準是什麼?本期「舉案說法」欄目就這些問題分析探討。

典型案例:

自訴人周某1原系某村村委會主任,因有群眾反映其有違紀問題,經鎮調查組調查後,在該村召開大會對反映周某1的違紀問題進行答覆,當時參會的黨員群眾約有140多人。會議開始後,被告人周某2在會場秩序混亂,群眾情緒激動的情況下,播放了有關周某1的光碟。光碟內容為周某1與被告人武某某以低價購進化肥、高價供給群眾的錄音。參會人員聽後情緒更加激動,紛紛指責周某1,並罵其是貪官、「吸血蟲」,要求罷免其村委會主任職務,經請示相關部門決定暫停周某1職務。後經相關部門對光碟中反映的周某1問題進行調查,澄清錄音並非周某1所為,系被告人周某2在武某某不知情的情況下私自錄製的。另查明,周某2與武某某通話時,周某2並沒有向武某某說明通話過程要錄音,播放光碟的事武某某也不知道。經法院審理,判決被告人周某2犯誹謗罪,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宣告緩刑一年;被告人武某某無罪。

主持人:結合上述案例,簡要談談何謂誹謗罪?

張忠義:誹謗罪是指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在公共場合散布虛構的事實,對他人人格或名譽造成重大影響和傷害的應負刑事責任。就本案而言,被告人周某2在鎮村召開的群眾大會上播放光碟中所稱的自訴人周某1以低價購進化肥、高價供給群眾的情況並不存在,沒有事實依據。被告人周某2將虛構的事實在約140多人參加的大會上散布,引起群眾對周某1的誤解,客觀上給自訴人周某1的人格和名譽造成較大影響,進而導致周某1被停職,後果嚴重。被告人周某2的行為符合誹謗罪的構成要件,構成誹謗罪。

主持人:構成誹謗罪的條件是什麼?

張忠義:構成誹謗罪,必須有捏造某種事實的行為,必須有散布捏造事實的行為,誹謗行為必須是針對特定的人進行的,同時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為必須屬於情節嚴重的才能構成本罪。洩露並宣揚他人隱私,給他人名譽造成不良影響情節輕微的,屬於侵害名譽權的行為,不構成誹謗罪。法人、團體、組織不能成為誹謗罪的犯罪對象。善意的檢舉、揭發、批評中有不實成分的,也不應以誹謗罪論處。

主持人:誹謗罪的量刑方面有哪些規定?

張忠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46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犯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這裡所謂「告訴的才處理」,是指被害人自訴告發的,法院才受理,否則不受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72條第一款規定,對於被判處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據犯罪情節和悔罪表現,適用緩刑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的,可以宣告緩刑。

來源:甘肅法制報

編輯:楊燕

甘肅法制報新媒體中心

舉報電話:0931-8156896 舉報郵箱:fzgsw@qq.com

猜你喜歡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 全省58個貧困縣脫貧攻堅成就巡禮】脫貧路上再加力 決戰決勝奔小康——甘谷縣脫貧攻堅綜述

點擊甘肅法制報關注我喲

弘揚法治精神 關注民主進程 倡導人文關懷

解讀社會變革 提供實用資訊 聲援公民維權

甘肅最權威的法制資訊新聞平臺

原標題:《貶損他人人格及名譽是否構成誹謗罪》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百姓事,身邊法】捏造並虛構事實,貶損他人人格及名譽,構成誹謗罪
    【百姓事,身邊法】捏造並虛構事實,貶損他人人格及名譽,構成誹謗罪 2020-06-24 04: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怎樣才算是構成誹謗罪,誹謗罪會如何處罰?
    誹謗罪,是指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 誹謗罪的定義
    誹謗罪(刑法第246條),是指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構成要件客體要件本罪侵犯的客體與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嚴、名譽權。犯罪侵犯的對象是自然人。客觀要件本罪在犯罪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捏造 誹謗罪並散布某種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1)須有捏造某種事實的行為,即誹謗他人的內容完全是虛構的。如果散布的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即使有損於他人的人格、名譽,也不構成本罪。 (2)須有散布捏造事實的行為。所謂散布,就是在社會公開的擴散。
  • 用案例告訴你,司法實踐中是如何認定誹謗罪的
    法院認為,被告人郭某某無視國家法律,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其行為構成誹謗罪;被告人盧某某2無視國家法律,明知是捏造的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而在網絡上散布,情節嚴重,其行為也構成誹謗罪。根據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的規定,誹謗罪是指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 女子被造謠出軌快遞小哥已立案,其行為屬誹謗罪還是侮辱罪?
    經查證,郎某與何某屬於利用信息網絡公然侮辱、誹謗他人,且情節較重。誹謗罪,是指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根據《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 侮辱罪和誹謗罪的異同
    簡單點說,侮辱就是對他人的人格和尊嚴造成傷害,不管使用什麼方式。誹謗是指對於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進行編造,但同時造成了對他人人格和尊嚴的傷害。
  • 誹謗罪,言語構築的囚籠
    法院審理後認為,薛某在信息網絡上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其行為已構成誹謗罪。且其損害的是政法幹警的名譽,屬於嚴重危害社會秩序。根據相關法律,鄞州法院判處薛某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 誹謗法官為何被公訴判刑? 刑法中所指的誹謗是指通過捏造、散布某種虛構的事實,以貶損他人人格、名譽,且情節嚴重的行為。
  • 網絡誹謗構成誹謗罪之要件兼評「兩高」關於利用信息網絡誹謗的解釋
    本文擬對網絡誹謗行為構成誹謗罪之要件中的爭議問題進行解析,並就「兩高」關於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的司法解釋也適當予以評析,以期能為將來相關立法的完善和司法操作提供借鑑。  一、客體要件   誹謗罪的客體是公民的名譽權。名譽一般認為是社會對個人人格的評價。名譽權是人格權的一種類型。
  • 最高院指導性案例:在微信群侮辱.誹謗.污衊.貶損他人構成名譽權侵權
    認定微信群中的言論構成侵犯他人名譽權,應當符合名譽權侵權的全部構成要件,還應當考慮信息網絡傳播的特點並結合侵權主體、傳播範圍、損害程度等具體因素進行綜合判斷。2. 不特定關係人組成的微信群具有公共空間屬性,公民在此類微信群中發布侮辱、誹謗、污衊或者貶損他人的言論構成名譽權侵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相關法條1.
  • 什麼是侮辱誹謗罪,如何認定?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構成侮辱誹謗罪。那麼什麼是侮辱誹謗罪,如何認定?侮辱罪和誹謗罪有什麼區別?下面由法律快車的小編在本文詳細介紹。  什麼是侮辱誹謗罪?  1、侮辱罪,是指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節嚴重的行為。
  • 發文30篇誣衊他人為「黑警」 陳光平犯誹謗罪一案二審維持原判
    9月18日上午,景德鎮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原審自訴人邵某斌、吳某軍、倪某控訴原審被告人陳光平犯誹謗罪一案二審公開宣判。 景德鎮市中級人民法院 供圖 攝中新網南昌9月18日電 (李韻涵)在自媒體發文30篇被點擊瀏覽67萬餘次,誣衊他人為「黑警」……18日上午,景德鎮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原審自訴人邵某斌、吳某軍、倪某控訴原審被告人陳光平犯誹謗罪一案二審公開宣判,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 關於誹謗罪司法實踐認定的問題分析
    一、《刑法》關於誹謗罪的規定及犯罪構成  誹謗罪,是指捏造並散布某種事實,足以敗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我國《刑法》將其規定於第246條,根據刑法規定及理論,簡述其犯罪構成要件如下:  (1)主體,本罪行為主體是一般主體,即年滿十六周歲的自然人,單位不能構成本罪。
  • 新江灣城著名的誹謗罪律師需要多少錢_上海市百良律師事務所
    這裡所謂「告訴的才處理」,是指犯誹謗罪,被害人告發的,法院才受理,否則不受理。誹謗外國人影響國際關係的,等等,如果受害人不告訴或不能告訴,人民檢察院應提起公訴。如果散布的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雖然有損於他人人格、名譽,但不構成誹謗罪。甚至敘述的事實愈真實,愈會加重侵權的程度。比如,為毀損他人名譽而揭人隱私,越揭得逼真,其侵權性質越為惡劣。
  • 朋友圈罵人被判承擔侵權責任,談民事權益與侮辱罪、誹謗罪的區別
    小張認為小李的行為有損其名譽和人格尊嚴,將其起訴。近日,溫州市甌海法院判決小李以不屏蔽任何人的方式公開發布微信朋友圈向小張賠禮道歉,道歉內容至少保留十日。 小李的行為侵犯了小張的民事權益,損害了其名譽和人格尊嚴。按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規定,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承擔侵權責任。
  • 北京刑事律師劉高鋒:這些造謠會被以誹謗罪定罪處罰
    其中,告訴才處理的案件中包括誹謗罪。什麼是誹謗罪根據《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誹謗罪是指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誹謗罪的量刑幅度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 舉報領導經濟問題 唐山一職工被判誹謗罪
    之後被豐潤區法院一審以誹謗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零六個月。   此案後來經歷三次發回重審後,一審法院終於判其誹謗罪成立,但免於刑事處罰。此時,陳春薷刑滿釋放已半年餘。   在很多人看來,這一結果已算不錯,但陳春薷不能接受,她又一次選擇了上訴。至今,二審已經超法定審限,但尚未有開庭跡象。   陳春薷1986年進入農業銀行唐山分行新城支行工作。
  • 杭州谷女士取快遞被偷拍造謠,構成刑事自訴案?
    二、誹謗罪的構成要件構成誹謗罪,要求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在信息網絡高度發達的今天,誹謗行為更多存在於網絡上,對此,法律和司法解釋作出了對應的規定。
  • 範丞丞名譽權糾紛案勝訴,造謠者是否構成刑法誹謗罪?
    問法網律師認為,若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除了民事責任外,還可要求其承擔刑事責任。利用信息網絡誹謗他人,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500次以上的,構成誹謗罪本案中,被告王鈿飛利用帳號「文藝-高冷先生」在新浪微博上發布多篇文章,影射範丞丞是範冰冰的私生子,依據《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相關規定,若這些文章的點擊量、瀏覽次數達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