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民國女子最大的魅力在於:她們的美是一種不事雕琢的獨特美,她們美得讓人無從模仿。
從來,可以模仿的美都浮於表,不可模仿的美才真正攝人心魄。而民國女子中,尤以民國名媛最為耀眼,在民國女子中她們是一群特殊的存在:她們出身高貴,個性鮮明,將那個年代女子的美演繹到了極致。
孫中山之子孫科的二夫人藍妮就是這樣一位曾顛倒眾生的民國名媛,不過,相比其他名媛,她之衝破時光被世人銘記,不僅僅是因為她的美,還因為她的永不屈服和深入骨髓的高貴。
藍妮生於1912年,祖籍雲南建水,是個地道的苗族姑娘。
自出生起,這個長著一雙異於漢人的湛藍色大眼睛的女子就受到了非一般的寵愛。因為祖父聲名顯赫,加之藍妮天賦異稟,她一直被認為是苗族部落首領苗王的後裔,因此,她也被稱為「苗王公主」。
藍妮的父親藍世勳是職業革命家,曾擔任了過江蘇無錫的稅務局長,她的母親是一位大家閨秀,精通詩文且寫得一手好字。
生在這樣的家庭,藍妮從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如果沒有後來的那場變故,藍妮的一生將如同同時代的多數名媛一樣:習才藝、留洋然後嫁入豪門做富太太。
可命運有時候偏偏喜歡開玩笑,1926年,藍妮15歲這年,他的父親與同事外出途中,因親見同事被劫匪開槍打死受刺激過度發瘋了。
瘋了的藍世勳不僅無法再去稅務局上班,還隨時需要人看護。幾乎在一夜之間,藍妮的命運徹底發生了轉變。
自小未曾經過風雨的大小姐藍妮第一次體會到了恐懼,這種恐懼是任何突然從富裕階層跌入溫飽線以下的人,都會有的本能反應。
千般萬般法子想盡後,最後藍家把出路放在了長女藍妮身上。
1929年,藍妮被迫從學校退學加入了國民政府高官李調生家,這年,藍妮年僅18歲。
兩家訂婚的條件是:李家每月給藍家100大洋的經濟補貼。這場婚姻,與其說是「嫁」,不如說是「賣」。
這樣的婚姻,註定是不平等的,即便藍妮容貌氣質才華過人且生下了三個子女。
藍妮在家裡始終沒地位的原因除了那每月100大洋的補貼外,還有一個原因在於:丈夫李定國雖英俊瀟灑卻是個在家裡混吃等死的主。
攤上這樣一個老公的結果是:藍妮所花的錢幾乎全部是公婆出的,拿人手軟,看臉色自也是必然。這種境況下,丈夫還經常在外拈花惹草,藍妮心裡的滋味可想而知。
無數難眠的夜裡,每每想起自己在這個家裡的種種,她都忍不住淚流滿面。在這個規矩眾多的家裡,藍妮沒有自由也就罷了,即便是最起碼的尊嚴,她甚至也未曾有過。
在李家人眼裡,藍妮只是他們花錢買來的好看的生育機器罷了,即使是李家的下人,竟也全然不把藍妮當少奶奶。這樣的家,顯然不是藍妮想要的。
藍妮是聰慧的女子,她知道,改變自己在這個家中地位的方法只有一個:丈夫出頭並且寵愛她。悟到這點後,藍妮想鼓勵丈夫做點事業,可每每此時,李定國甩給她的都是愛答不理。
世間最可怕的不是黑暗,因為極致的黑暗多少能讓人聯想到光明(物極必反),這種聯想能帶來希望。相比之下,在沒有出路的光明才是最可怕的。
這段讓藍妮透不過氣的婚姻,讓藍妮覺得,自己就是陽光下籠子裡的金絲雀:有光明,卻再無其他。
人活著,總得有念想。可這段婚姻殺滅了藍妮的所有念想,倘若留在這段婚姻裡,表面看去一切都好好的,實際上卻空空如也:沒有前途,沒有希望,沒有自由,沒有尊嚴,通通都沒有。
愛情,自然也是沒有的。
六年婚姻時光過去後,藍妮已由一個懵懂少女成長成了一個有思想的少婦。藍妮的思想一部分來自於早期受過的良好教育,一部分則來自婚姻給她的痛苦。
痛苦是個好東西啊,當痛苦多了,靈魂便可被喚醒。一旦靈魂甦醒,人就該知道自己該怎麼活了。
在痛苦裡被浸潤過無數日夜後的1934年,23歲的藍妮下定決心:離婚!
對於藍妮來說,這個家除了孩子已經沒有讓她留戀的了。這些年,丈夫從未體諒過她的痛苦,他們甚至連最起碼的交流都甚少有過。
下定決心後,藍妮找來了吳姓律師與丈夫李定國協議離婚。
李定國很驚訝,在他眼裡,這好好的為什麼要離婚,何況孩子都有三個了。封建社會走出的李定國顯然忽略了:妻子藍妮是一個受過新思想洗禮的女子。
最終,為了能夠儘快離婚,藍妮付出了「淨身出戶」的代價。
23歲,藍妮的一切都歸了零。這意味著,藍妮用最好的6年青春換來的,只是一場空。
手續辦完後吳律師有些同情地問藍妮,接下來打算怎麼辦?什麼都沒了的藍妮想都沒想地答道:
「我身上還有幾百塊錢,等花完了我就去跳黃浦江。」這樣的藍妮聽起來是消極的,但細思量下卻不難發現,這些話背後滿滿都是力量:既然都想好怎麼死了,還有什麼好怕的!
離婚後,藍妮隻身來到了上海,她想在這裡尋找到可能的機會。
然而,即便此時已經到了30年代,即便是在上海,屬於女人的機會依舊也不那麼多。已經在家裡帶了無數年孩子的藍妮,要想在上海立穩腳跟,絕非易事。
時光倒回當時的上海,那個年代,女人的地位開始攀升,但能給女人的工作卻無非職工、女工、娼妓、舞女等罷了。聽名字就知道,這些並不適合清高孤傲的藍妮。
真的去跳黃浦江嗎?當然不用。
此時的藍妮畢竟尚年輕貌美且有才華,她的英語也不差,她昔日的同學也有很多也已在上海打下小天地了。這意味著,她還有人脈。
樹挪死,人挪活,走出那段陰霾後的藍妮發現:出路終歸還是有的。
定定地思量再三後,藍妮決定:依靠同學在社交圈結交商人,找機會做生意,成為女商。
野心那顆小種子,終於在藍妮心裡生了根開始發芽。原本,她就有撐起足夠大野心的才華,原本,她就應該有屬於自己的更好人生。
這個世界最怕的,從來只是「有心人」而已,上帝都阻止不了人的「慾念」。當你真的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全世界,將為你開路。這句話,對於真的有慾念的人來說,絕不僅僅是一句話。
1935年的一次聚會上,藍妮邂逅了當時的立法院院長,孫中山之子孫科。藍妮的美貌和過人的聰慧,以及眼裡散發的母性光輝深深吸引了孫科,即便此時孫科已有家室。
倘是多年前,即便再美,藍妮也頂多只能吸引孫科而已,可今時,她卻是那個能真正抓住任何男人的藍妮。因為,此時的藍妮在過往的痛苦婚姻中理解了世間的苦,沐浴苦痛,讓藍妮看起來有種異於常人的堅韌,也讓她的眼裡寫上了淡淡的憂鬱。
這樣的藍妮,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一個有故事、有內容且好看的女人。
女人是書,封面(容顏)好看男人就有想看的衝動,若恰好書裡內容豐富精彩,那麼男人從此便將手不釋卷了。
之於孫科而言,藍妮就是這樣讓他百讀不厭的女人書。
男人傾其一生想要找尋的便是一個懂他的女人,藍妮懂男人也懂孫科,這種知心,在孫科這裡:無可替代。很快,孫科便決定聘請藍妮做自己的秘書,正愁出路的藍妮欣然應允。
發展到此時,藍妮的人生便實現了驚天逆轉,她敢想的,終一步步成為現實。
做孫科秘書期間,藍妮將孫科的事物打理得緊緊有條,為他省了不少事。藍妮還打聽了孫科的很多生活習慣,將孫科的日常飲食生活都細心設計,讓孫科倍感溫馨愜意。交際場合,藍妮的知性、優雅、風趣,給孫科增添了更多的歡笑。
慢慢地,在朝夕相處中,孫科發現自己越來越離不開藍妮,藍妮也發現自己對這個儒雅有才的男子有了感情。
清風雨露,一拍即合。很快,兩人就不顧一切地在一起了。
民國時期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制,但為了藍妮,孫科頂住了社會和家庭的雙重壓力,毅然迎娶了藍妮成為自己的二太太。
說是二太太,但因為沒有正式的結婚程序,兩人的結合多少有些不那麼名正言順。但這些,相愛中的兩人都沒有那麼介意。
婚後的生活裡,她是他的賢內助,他是她的之心愛人。一切看起來是都那般美好,可不久後發生的一件事情讓藍妮開始對這段所謂的「婚姻」,有了新的思考。
兩人婚後不久,孫科的前任秘書嚴藹娟便找上門來了。
原來,在藍妮之前的一任秘書與孫科之間也有說不清的關係。只是,嚴藹娟雖陪伴孫科多時,甚至為他生下了女兒,卻一直未得到婚姻也未得到孫家認可。
嚴藹娟的出現,徹底擊中了藍妮的薔薇夢,她意識到:如不採取措施做些打算,嚴藹娟的今天將很可能就是她的明天。
穩妥處理好嚴葛娟的事情後,思來想去多時的藍妮決定讓孫科給自己立一張字據。孫科想都沒想便提筆寫到:
「我只有原配夫人陳氏與二夫人藍氏二位太太,此外決無第三人,特此立證,交藍巽宜二太太收執。——孫科卅五、六、廿五。」藍妮看著這張字據,心裡滿是欣慰,對她而言,這是孫科給他的承諾,也是二人相愛的證據,也是對她身份的一個交代。
孫中山與孫科
表面看,這張字據裡滿滿都是愛。可細思想下卻會發現,這張字據裡寫滿了藍妮的不安全感。在起點處,它折射的就是藍妮對自己這段婚姻的不安。
不久後,藍妮生下女兒後,她在這段婚姻裡的不安再次被強化。
1940年,孫科原配妻子陳淑英來了重慶。接受新思想教育的藍妮尷尬極了,到此時她才意識到,她雖然接受了自己「二太太」的現實,可終究還是做不了「一女伺二夫」的事。隨即,藍妮帶著女兒回到了上海。
離開孫科的日子裡,不肯靠孫科接濟過活的藍妮不得不過著拮据的生活。藍妮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前一段婚姻裡,她已經吃夠了「拿男人錢手軟」的虧。
此時,前夫李定國家已經沒落,他的三個兒女甚至還經常需要藍妮接濟。這種情況下,藍妮不得不出外掙錢。
如果不逼自己一把,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強。
踏出第一步做了一些合夥小工程之後,藍妮大著膽子開始涉足地產,並由此開啟了她的馳騁商界之路。
憑著過人的商業智慧和良好的交際,藍妮很快拿下地皮請來著名設計師設計建造了七幢別樣雅致,外觀獨特、漂亮的別墅。這些極具法蘭西特色的小樓,便是她的「玫瑰別墅」。
再後來,藍妮還買下了路口的兩棟洋房,這樣一來,整個弄堂便都成了「藍妮弄堂」。
成為地產大亨後的藍妮再次出現在丈夫孫科面前時,已是成功事業女性的模樣,她的周身發著光、發著熱。
1948年,國民黨召開「行憲國大」,宣布該年為「行憲年」,蔣公被國民大會選舉為國民政府第一任總統,而副總統的選舉卻成為各派系爭奪的焦點。在蔣公的鼓勵下,孫科決定競選副總統,他的競爭對手是李宗仁。
原本這就是一場實力懸殊的競賽,可孫科仍決定放手一搏。
競選中,藍妮決定挺身而出幫助倉促參加競選的丈夫。憑著出色的交際才能和藍家與」雲南王「龍雲是世交,藍妮極力拉攏滇系,請其幫助孫科競選。
然而,讓出錢又出力的藍妮沒想到的是,正是這一次摻和,讓她與孫科的感情走向了決裂。
熟悉那段歷史的人知道,接下來要上演的便是所謂的「藍妮事件」。
通常在競選中,雙方都會想法攻擊對方的軟肋。大約是藍妮太過耀眼,孫科的對手瞄來瞄去決定將靶心對準藍妮,很快他們找到了突破口。
1948年4月23日,當天《救國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一篇報導,大致內容是說藍妮曾因進口敵偽財產被沒收過一批高級建築塗料。
這件事情如何與孫科扯上關係呢?報導裡說了:孫科寫信給相關部門說這批顏料為「敝眷」藍妮所有,要求發還。
這個節骨眼上,藍妮此前在玫瑰別墅與無賴租客糾葛的相關,也被報導渲染成了「欺負窮人」。
面對政敵利用媒體對二太太藍妮做的大肆詆毀,孫科的表現徹底寒了藍妮的心。為了自己的顏面和政治前途,孫科一面否認曾為藍妮寫過信,一面想方設法與藍妮撇清關係。
面對愛人,有男人寧要美人不要江山,但孫科顯然不是這種人。相反,孫科是為了政治前途可以犧牲女人的主兒。
孫科的舉動激怒了藍妮,這顯然不能怪藍妮情緒化。畢竟,哪一個女人面對此種情況,都會接受不了。如果此前的那張字據可以被稱作藍妮眼裡的「愛的象徵」,那麼藍妮事件中孫科的種種舉動則是在說明:她沒有那麼重要。
女人啊,在情感裡找尋的無非是個「愛」字罷了,有了它才有了安全感。
男人會因為「不安全感」而愛,也會因「安全感」而不愛。女人則恰恰相反,她們會為了「安全感」而愛,會因為「不安全感」而不再愛。
發展到此時,藍妮知道,那張薄薄的字據已經不足以撐起她本就不那麼夠的安全感了。
孫科落選後,競選參謀團將失敗完全歸罪於藍妮,據說孫科為撇清自己也默許了這個說法,二人最終徹底分手。這一別後,藍妮立誓:此生永不與孫科複合。這一年,藍妮37歲。和第一次離開第一個男人一樣,這第二次,也是藍妮主動離開男人。
藍妮在骨子裡是高傲的,這種高傲體現在情愛上便是:我永遠擁有感情的主動權。
37歲,藍妮的人生再次歸了零,回首這段持續13年的婚戀,藍妮得到的至始至終只是一個女兒罷了。
37歲,青春已經不再。但既然已經決定不再依仗男人,青春這個東西沒了又有何妨。與孫科分手後不久,藍妮帶著女兒去了香港。
人說,女人是情緒動物,一旦情緒出了問題,事業也多少會跟著受牽連。
經過與孫科的那輪變故,深受重創的藍妮草草投入香港的K金炒作。可不久,她開辦的大隆金號很快血本無歸,藍妮的全部家當都打了水漂。
此時的藍妮真真悲慘至極:男人沒了,家沒了,錢財也沒了。
無盡的黑暗裡,藍妮想起過往的種種:少女時期為救家出嫁;婚後在婆家受盡白眼;與孫科在一起被人罵「情婦」;競選時蒙受不白之冤.
藍妮的精神終於倒下了,一個月黑風高的夜裡,藍妮選擇了自殺。可命運就是這麼捉弄人,流年不利的時候,做什麼都不成,藍妮竟連自殺都未成功。
自殺未遂後,藍妮想了很多:既然自己連死都不怕,還怕活著嗎?
此後的藍妮悟到了生命的本質,她也在這層層磨難後明白了:沒有愛人的她還有女兒,還有兄弟姐妹,對,她還有希望,有希望就能活下去。
只經受過一點磨難的人,通常都喜歡清算自己的「已失去」;但真正遭逢過極致苦難的人卻相反,他們往往更傾向於清算「正擁有」。這大約是物極必反。
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命運。這種思想的差異註定:真正遭逢過苦痛的人終比尋常人更懂得愛自己、愛生命、愛人!
年40這年,藍妮拒絕了孫科欲和好的請求,留了一個清高孤傲與曾經的愛人。轉身,她便再次開始了打拼,這一次,她的打拼將只為愛!對,她要為自己深愛的女兒孫穗芬拼一個優越的教育條件。
定下這個目標後,再遇到任何挫折磨難時,藍妮都未再生過放棄的念頭,再苦再難她都只咬牙含淚堅持。一個人最有力量的時候,永遠是不給自己留後路的時候。很快,藍妮再次拼下了一份家業。
在藍妮的幫助支持下,女兒孫穗芬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後來,她還考取了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可以說,在藍妮投資過的無數中,女兒才是最終的「成功投資」。
後來,孫穗芬還擔任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商務領事,美國駐法國巴黎大使館任商務參贊,並創辦香港順亞顧問有限公司。孫穗芬對母親極其孝順,她一直將母親藍妮帶在身邊悉心呵護。
孫穗芬
1973年9月13日,82歲的孫科辭世,這年藍妮也已62歲。或許是始終對孫科有怨言的緣故,丈夫葬禮時,她竟未出面而只派女兒回國前往弔唁。
1986年,孫中山誕辰120周年之際,藍妮受邀回國,此時,她已在國外飄零了30多載。
回國後,藍妮幾經周轉將自己被收購的玫瑰別墅拿回了一幢,1990年3月18日起,藍妮便一直住在這兒。這位歷經風霜的女子,是當仁不讓的真正貴族:即便老年,她竟也未靠過任何人,即便住,也要住在自己曾經打下的天下裡。
在這個藍妮自己打下的天下裡,她將最美好框下了,其他的一切不愉快她則通通拋卻了。
真正經歷過苦痛折磨的人大抵如藍妮這般,最終咀嚼的從來是過往的種種美好。藍妮洋房東牆的醒目位置,始終掛著一幅老式照片,這是1935年她和孫科結婚時拍的,照片裡:他目光炯炯,她含情脈脈,一切都是最美好的樣子。
1996年,這位歷經84載風雨的可敬老人在她的玫瑰別墅裡溘然長逝了。走時,她手裡緊緊捏著孫科昔日為她立的那張字據,臉上含著笑。
從藍妮與孫科分手後再未嫁人的事實和她臨死時的種種來看,藍妮對孫科的愛,深沉而執著。只是,她的驕傲絕不容許她接受一段給她膈應讓她委曲求全的婚姻。所以,她才拋給孫科一個決絕高傲的背影。
這便也是藍妮的魅力所在:她的情感王國裡,她永遠是高傲的王者,為皇冠,絕不低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