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又重看了經典電影《黑天鵝》,第一次看的時候剛上中學,只覺得驚悚、恐怖、壓抑,多年以後再看,卻不由得被主人公妮娜跟她媽媽艾麗卡的關係吸引。
妮娜是個芭蕾舞演員,夢想著能夠出演在《天鵝湖》中的天鵝皇后。儘管她的技術精湛,這個角色一開始卻差點跟她失之交臂。原因是借總監託馬斯之口表達的:「四年間每一次跳舞,你都力求精準,卻從未有真情流露。」
確實,妮娜的眼神裡總是帶著小白兔一般的謹慎和躲閃,臉上很少有表情和情緒的痕跡,舞蹈時更是連指尖都緊繃,努力做到動作的完美。
這樣的舞姿看起來完美,但卻總是感覺少了點味道。就像一張妝容精緻但缺少生氣的臉。
實際上,妮娜並非沒有野性的那一面。在被總監突如其來地吻上時,妮娜咬了總監,恰是在這一咬中,總監看到了妮娜禁慾的表象下隱藏的生命力和野性,讓她得到了這個角色.
想理清母親對你的影響嗎?
「測一測你與母親的關係」
1、為什麼看似完美的妮娜,總是給人一種缺少生命力的感覺?
從她跟媽媽的互動中似乎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影片的開始,她們關係看起來十分親近。媽媽稱呼妮娜為寶貝女兒,每天叫她起床、為她穿衣服,關心她的工作,給她加油打氣。在妮娜落選時,媽媽貼心地安慰她,不管飾演什麼角色,都掩蓋不了她的光芒,並準備好音樂盒哄她入睡。妮娜得到角色時,也是第一時間就哭著打電話給媽媽分享喜悅,一切看上去都很美好。
為了慶祝妮娜得到她夢寐以求的機會,媽媽帶了一個很大的奶油蛋糕回家。為了保持身材,妮娜拒絕了母親給她切的蛋糕。沒想到,這卻激怒了媽媽,要將整個蛋糕丟進垃圾桶。最後還是妮娜道歉、妥協,並吃了一口蛋糕,才換得媽媽重新開心起來。
到這裡,媽媽超強的控制欲似乎開始顯露端倪。
後來,媽媽不讓妮娜撓背上長的疹子、強行剝去她的衣服、剪掉她的指甲、隨意進出妮娜的房間、不讓妮娜的朋友(莉莉)進家門、不讓妮娜在外面待得太晚。前面被忽視的細節也顯現出來:妮娜的房間全都被媽媽布置成少女的粉色,當妮娜回家晚了一些時,媽媽便直接給她的同事去了電話。
妮娜已經是一個28歲的成年女性,她的媽媽卻仍將她當成一個不知世事的小女孩。
在媽媽全方位的「照料」下,她不需要有朋友,不需要思考太多,更不需要有欲望。連妮娜的芭蕾夢想,也不過是媽媽控制下的產物 —— 她一次又一次地送妮娜去學芭蕾,最終讓妮娜喜歡上了它。而讓妮娜學芭蕾,也是因為媽媽曾經是一個芭蕾舞演員,她將自己舞蹈生涯的結束歸咎於妮娜,並將自己未完成的期望寄托在了妮娜的身上。
妮娜看起來只是一個被保護得很好的乖乖女,實際上,她是被媽媽親手打造成了自己的翻版,是媽媽的延伸物,是一個用來滿足媽媽需要的工具人。試問一個生來就為他人而活的「工具人」,又何來的生命力呢?
2、自戀的母親與忠誠的女兒
而媽媽之所以要這樣對待妮娜,原因可能也很簡單——她自戀。
這種自戀並不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那種對自身的欣賞和肯定,而是一種相對「病態」的自戀。
《母親的羈絆》中指出:
自戀的母親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只關注自己的感受,做任何事情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很少關心別人,她們沒有邊界意識,會粗暴地幹涉女兒的生活,將自己的女兒視為自我的反映和延伸,而不是具有獨特個性的他者。
妮娜的媽媽就是這樣自戀的母親,她的房間裡擺滿了她的自畫像。
依戀理論認為,當媽媽能夠敏感地關注孩子、提供高質量的照料時,孩子能形成安全的依戀,知道自己是可愛的、值得被愛的,從而也更敢於去探索,逐漸成為獨立的個體。
而自戀的母親只關注自己,沒有辦法提供給孩子足夠好的關注和回應,孩子被關注和被看到的需求就無法被滿足,甚至孩子還需要壓抑自己來照顧媽媽,從而得到媽媽對自己的「關注」和「認可」。然而可怕的是,這種「關注」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看見」,而只是媽媽自己得到了足夠的滿足後給女兒的反饋。
從妮娜馬上妥協、討好媽媽的互動中,我們可以看出,妮娜的媽媽需要妮娜來照顧自己的情緒,而妮娜為了讓媽媽快樂習慣性地壓抑了自己。她是媽媽忠誠的女兒,一旦表現出一點點自我意識,無論是反抗媽媽的安排、還是有了自己的朋友,可能都會被媽媽看作是對自己的背叛。
甚至,媽媽可能並不是真心地希望妮娜能夠成為天鵝皇后,否則她怎麼會「故意」準備一個大蛋糕呢,曾經也是芭蕾舞演員的她難道不理解控制身材有多重要嗎?
自戀的母親會將女兒的獨立看作是對自己的一種威脅。妮娜的媽媽既控制著她,希望她完美,又不希望妮娜能夠得到自己得不到的東西。而且,她似乎也會擔心,一旦女兒在其他地方得到快樂和滿足,可能就會不再照顧自己。
在這種環境下生活的妮娜,自然沒有足夠好的成長空間來釋放生命力。
3、走出壓抑,重獲生命力
像妮娜一樣,在跟母親的相處中,為了滿足母親的需要,很多人選擇了壓抑真實的自我,那麼實現自我的發展就變得非常困難了。
而且,這也會影響親密關係。妮娜說自己曾經有過男朋友,卻都不是很認真的交往,可能也是因為跟媽媽關係的糾纏,讓她根本無法跟他人發展關係。這樣的女兒,也可能會向外尋找補償,執著地滿足自己未實現的需求,未來成為一個忙於處理自己的感受,難以回應孩子的母親。
如果妮娜最終真的變成了這樣,那麼,「自戀問題」在這兩代人中就完成了一種循環。就像妮娜的媽媽一樣,也許在她小時候,也是一個努力滿足她媽媽需要的小女孩。
在影片中,妮娜最終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卻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那麼,如何正確打破這種代際循環,走出生活在「自戀母親」下的陰影,重獲生命力呢?
根據《母愛的羈絆》,如果要走出母親的陰影,需要完成以下五點:
1、承認自己的感受,允許自己悲傷。
2、接受母親的缺點,不再執著於改變她。
3、從心理上,逐步從母親身邊獨立出來。讓母親感受到你的力量、思想,逐步擺脫她對你的控制。
4、和母親一起,用一種健康的方式處理你們之間的關係。
5、學會建立自己愛的體系,讓這個代際傳遞終結。
這並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而在這所有的步驟之前,需要先真正地了解和確認自己和媽媽之間的關係。
我們開發了《測一測你與母親的關係》測試,幫助你看到自己跟媽媽之間可能存在的問題,並且,我們也準備了專屬的建議指南,幫助你學會更好地處理跟媽媽的關係。
👩 想理清母親對你的影響嗎?
「測一測你和母親的關係」
掃碼測試↑↑↑
測試題目:33題 | 依戀關係報告:12頁
免費送好友:3次
推薦指數:★★★★★
你將獲得
01-你與母親的依戀得分
02-依戀關係結構地圖
03-12頁專屬成長指南
適合誰測
1.想要深度理解自己和母親之間的關係;
2.想找到和母親之間衝突的原因;
3.想要學習與母親有效溝通的技巧;
4.想要改善與母親之間的關係。
想理清母親對你的影響嗎?
「測一測你與母親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