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銳
對於《姜子牙》而言,這個國慶檔不盡人意。電影沒能成為下一個「哪吒」,也沒能成為檔期冠軍,甚至預想中資本市場上光線傳媒股價暴漲的場面也沒有出現。
中國電影票房數據顯示,截止寫稿時間,《姜子牙》上映9天,累計票房達到13.87億,排片從上映首日的36.37%下滑至22.26%。同時,隨著國慶檔結束,觀眾市場返工返學,電影大盤整體下跌,《姜子牙》單日票房同比昨日下跌近74%,剛過千萬,上座率也從最高49.48%下滑至6.92%。
這個成績放在今年的電影市場上並不算差,但如果是以「2020年春節檔王炸IP電影」「光線傳媒『封神宇宙』系列作品」「國慶檔最具冠軍相的種子選手」等噱頭來看的話,這個成績成績並不符合公眾預期,也未能掀起此前《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哪吒》)的現象級熱度,也不如今年扛鼎市場的《八佰》。
貓眼將《姜子牙》總票房預測調整為15.05億,燈塔媒體預測平均值為14.4億。這意味著票房市場對《姜子牙》的長尾票房期望也傾向保守。
而在資本市場上,《姜子牙》的不及預期直接影響到了光線傳媒,今日A股開盤,光線傳媒低開低走,盤中一度跌超17%,截至收盤,光線傳媒跌幅達到13.57%。實際上,不止光線傳媒,萬達電影、金逸影視、北京文化、橫店影視等電影公司也紛紛飄綠,股價不同幅度下跌,這個情況是在意料之中,國慶檔已過,影視股利好出盡,2019年國慶檔之後A股影視板塊同樣整體下跌2.67%。
值得思考的是,《姜子牙》為何從「王炸」變成了「啞炮」,它對於光線傳媒與「封神宇宙」有什麼影響,甚至對2020年的電影市場有什麼影響?
作為春節檔遺留下的種子隊選手,伴隨著《哪吒》掀起的封神IP熱潮與國漫驕傲感,《姜子牙》熱度曾一騎絕塵。宣布定檔國慶檔之時,《姜子牙》想看指數大幅度領先,僅貓眼想看人數《姜子牙》就超過《家鄉》近一百萬。
雖然電影營銷聲勢整體不及春節檔,但是憑藉「神仙男團SHEN」「姜子牙、哪吒團圓飯」等《哪吒》《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以下簡稱《大聖歸來》)的IP聯動,《姜子牙》熱度不減,並成功將姜子牙與哪吒、大聖等人氣國漫角色強綁定。
而拋物線的後半段,則是電影口碑與內容的不符預期。《姜子牙》首日上映之後,電影單日分帳票房超過了3億,豆瓣開分7.5分,這雖然與《哪吒》豆瓣開分的8.6分有些許差距,但是超過了電影口碑的及格線。
始料未及的是《姜子牙》口碑在首日後迅速出現了兩極分化趨勢,國慶檔後半程輿論市場上關於《姜子牙》口碑是否崩盤的探討越來越多。
表面上,《姜子牙》的口碑分化是與《哪吒》《大聖歸來》強綁定後產生的「後遺症」。
上映前,《姜子牙》與《哪吒》《大聖歸來》的頻繁互動,提升著觀眾的期待感,也無形中讓觀眾對電影內容產生心理預判——這或許是一部和《哪吒》風格相似的作品。但事實上,相對於《哪吒》《大聖歸來》合家歡與中二熱血的電影內容,《姜子牙》是一部蘊藏著導演價值表達的成人動畫。
一個心存疑惑的神被貶入凡間,在他解惑與鬥爭的過程裡,參雜著蒼生大義與個人宿命的博弈、權威秩序與自我困境的矛盾、成年人的信仰崩塌與力不從心,全片沒有過多的笑料,也沒有親情、友情這種普世情感作為引子帶動情緒,沒有一場二元對立的爽快大戰,電影最後的大戰都是由權威解決了權威,姜子牙沒能救回電影中一直提到的「一人」,能做的只有損毀天梯。
這既不是公眾印象中的《封神演義》中直鉤釣魚和指點封神姜子牙,也不是如《哪吒》這樣少年反抗「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熱血爽文,《大聖歸來》英雄覺醒力挽狂瀾的橋段也未出。
公眾意識到,《姜子牙》和《哪吒》《大聖歸來》完全不一樣,它講述的是中年危機,姜子牙是「仙界的神仙社畜」,它不燃不熱鬧,打造的不是合家歡,而是給被生活搓磨過的中青年上了一堂哲理課。
於是問題的核心矛盾浮現了出現來,電影市場上有多少觀眾能夠接受這場建立在蒼生大義和天道不公上的「中年危機」?或者說,成人向動畫電影的票房空間多大?
「我看《姜子牙》看困了。」輿論市場上有不少網友反饋,他們顯然並不滿意這個故事。
這個反饋並不意外,大眾市場對於動畫電影的要求是闔家觀賞,過於IP化與成人向的動畫電影都面臨破圈難的問題。
觀察近五年電影市場上成人向動畫電影,大部分都遭到不同程度的冷遇和詬病,《大護法》等叫好不叫座,《羅小黑戰記》《全職高手之巔峰榮耀》《十萬個冷笑話》系列等則局限於粉絲群體,《大魚海棠》《妙先生》等口碑不及預期,《白蛇·緣起》則被部分家長抱怨不適合帶小孩子觀看。
更值得注意的是,《姜子牙》的失利,對於光線傳媒彩條屋打造的「封神宇宙」產生了衝擊。從故事線而言,《姜子牙》算是封神宇宙的開端,但實際上IP熱度上,《哪吒》才是打開這個宇宙的鑰匙,但是現在開端與核心鑰匙之間產生了分裂,這就導致宇宙聯動成為一個偽命題。這也「神話三部曲」的最後一部《鳳凰》顯得有點尷尬。這是三部獨立的神話電影,還是在同一個世界體系下的動畫宇宙,沒有定論。
有網友評價道,「《姜子牙》大概就是證明了,好萊塢超英那些宇宙概念,不是那麼容易構建起來的。」
而《姜子牙》的不盡人意,無形中映射著今年國慶檔的失落。雖然國慶檔票房達到40億,僅次於2019年,但是輿論市場上誰也不能坦然說出「這是史上第二強的國慶檔」。
拋開電影口碑與票房因素,今年國慶檔最大的問題是並沒有出現預期中的報復性觀影大潮。貓眼數據顯示,10月1日-8日,國慶檔放映場次達到314萬場,較去年261萬場同比增長20%,但是檔期內觀影人次僅為9964萬,較去年國慶檔的1.18億同比下跌16%。
同時,一二線城市票房輸出佔比持續下降,國慶檔一二線城市觀影人次佔比為53.2%,低於去年的54.4%,這已經是國慶檔一二線城市票房佔比第三年連續下降。
另一方面,國慶檔之後,電影公司們的日子依舊不算好過。
9月30日,國慶檔前,影視股整體拉升,光線傳媒漲幅超6%,帶著北京文化、萬達電影、中國電影、華誼兄弟等公司一起飄紅,彼時輿論市場認為影視股上漲是受檔期熱度影響,資本市場提前預熱。但是現實裡,這不是預熱,而是資本市場送來的「最後一根柴火」。
十一假期結束之後,影視股整體下跌,國慶檔背後的百家出品方,股價保持穩定的寥寥可數。
雖然行業相關人士一再表示,這屬於正常跡象,國慶檔、春節檔等大檔期都會對影視股產生短期、一次性的影響,當氣候短線資金獲利出逃,對影視股的業績並不起決定性的作用——2019年國慶檔之後電影公司們出現了大幅下跌甚至跌停的情況,萬達電影、金逸影視等10月跌幅超過了10%——但是這並沒有起到實際上的安慰作用。
公眾對電影公司們下半年的業績與最後兩個月的電影市場儲備產生了擔憂。以光線傳媒為例,作為2019年電影公司中的領頭羊,光線傳媒2020年上半年淨利潤達到2057.2萬元,同比減少80.46%,扣非後歸母淨利潤為虧損1318.76萬元,同比下降119.22%。同時光線傳媒今年參與出品的《妙先生》《蕎麥瘋長》《我的女友是機器人》等皆不算亮眼。
而電影市場上,國慶檔之後大體量國產電影並不多。2020年春節檔種子隊中沒有亮相的《唐人街探案3》執著的奔向了2021年春節檔。10月目前關注度較高的電影是抗美援朝題材的《金剛川》,管虎、郭帆、路陽、田羽生四名導演聯合執導,張譯、吳京等主演,但目前貓眼想看人數2.4萬,10月末則有中小體量愛情片《月半愛麗絲》。
11月已經確定定檔的是犯罪文藝片《風平浪靜》,相對而言12月國產電影更加集中,月初有光線傳媒愛情電影《如果聲音不記得》,月中則有沈騰參演的喜劇片《日不落酒店》,月末則是港片《拆彈專家2》、喜劇片《溫暖的抱抱》等。體量較大的《侍神令》《爵跡2》等還未定檔。
顯然,國慶檔之後電影市場依舊不算熱鬧,寒冷氣息隨著冬天來臨襲卷而來。可以預知的是,今年電影公司們的財報依舊不會好看,電影行業確實在復甦中,但是病去如抽絲,下一個期待或許只能留給2021年的春節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