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6年 俄羅斯聖彼得堡 十二月黨革命
記 謝爾蓋·伊萬諾維奇·穆拉維約夫阿波斯託爾 先生
————————分割線————————
逆著光,他聽見拿破崙對他說:我希望我的兒子以後和你一樣。
1826年,他29歲。起義失敗後,他在聖彼得堡,面對尼古拉斯一世的詰問時,臉上寫滿了風霜,卻仍然鎮定自若:「你我都是一樣的人,只是用的手段都有罪。」
他也深愛俄羅斯,也曾深愛沙皇政府。1814年俄軍攻陷巴黎後,他激動地雀躍不已,在軍隊間高呼:「陛下今晚和我們開香檳,一切皆有可能。」結果不僅沒有得到年老刻板的沙皇的肯定,反而差點被軍隊開除。但那時的他,臉上未曾有過歲月的洗禮,眼神裡充滿了希望與活潑。 他會在音樂劇的臺下,向安娜告白,他會在長滿野草的山坡上,把他心愛的姑娘抱在懷裡,但他卻不得不在起義反抗沙皇的前一天,和傷心欲絕的安娜分道揚鑣。 在被貶去基輔訓練時,一個軍官問他: 「你到底還想變革什麼?你是參政員的兒子,家境優渥」 他說:「可如果什麼都不改變,我早晚會失去我現在擁有的」
他們給自己起了個名字—「救國同盟」。
當亞歷山大一世因懦弱與逃避變革而假死隱遁時,他們以為機會來了。被下詔繼位的尼古拉斯孤立無援,只能拉下臉讓他的親信懇求得到基輔軍隊的幫助。 1825年12月14日,俄國首都彼得堡城。3000名俄國陸海軍官兵,列隊走向彼得堡市中心的元老院廣場。他們全副武裝,刀劍出鞘,高呼「拒絕宣誓!」「反對宣誓!」「要求憲法!」「要求民主!」。勇敢的陸海軍官兵們,在彼得一世銅像旁布成戰鬥方陣,荷槍實彈,準備戰鬥。他們的槍口和一陣陣憤怒的口號聲,直指正在準備登基為皇的尼古拉一世。
他們差一點就贏了。
如果他們不曾被傲慢與內訌蒙蔽了雙眼,如果他們勇敢舉起槍向尼古拉斯的腦袋瞄準,如果他們沒有盲目自信「尼古拉斯的近衛軍不會對自己開槍」,如果他們沒有對軍隊中的蠹蟲心慈手軟,如果他們沒有遭受小人背叛。或許就像他告訴尼古拉斯的那樣:「如果當時,我回到我的軍隊中去,帶著他們攻打皇宮,我們現在的談話,會不會還是這樣?」 也許救國同盟一開始就沒有想過要為自己留後路,謝爾蓋準備起義的前一晚,未婚妻安娜和他見面,可到了最後,安娜非常傷心地告訴他:「我一路走來,暢通無阻,因為他們尊敬你。我為了你而來,而你不是」她或許知道這可能會是他們最後一次相見,可他已是「身在桎梏,心已千裡」。 在起義失敗,陷入僵局,軍隊只剩下1000餘人的情況下,謝爾蓋還會激勵將士:「拿破崙回到巴黎時,也只剩下了1000人」。他拿起團旗,他喊到:「我會始終和我的士兵們站在一起」他們成排堅定的向面前的敵人走去,哪怕每走一步就有人犧牲,哪怕敵人們已經在炮筒裡裝滿了彈藥。 被捕後,尼古拉斯坐在他的椅子上,這位自認為並不暴戾的沙皇對謝爾蓋說:「你是個聰明人,如果皇帝能被武力威脅,那就不配稱作皇帝,而你如果在起義前能夠告訴我,那件事就不會發生了。」29歲的謝爾蓋沒有沙皇不可一世的傲氣,卻飽經風霜。門後,是尼古拉斯的兒子,年幼的亞歷山大二世。他懵懂地問父親:「他們會被絞死嗎?」而尼古拉斯只能抱著他,無言以對,他看到兒子離開的背影,像極了那個端著香檳的叫謝爾蓋的傢伙。 當謝爾蓋和他的盟友們被送上絞架時,繩索突然斷裂,他和戰友重重的摔倒了地上,頭上流著血,他掙扎著坐了起來。 恍惚中,他看見當年攻入巴黎時,他還是只是個十七歲的少年,他端著一盤子香檳,激動地想和沙皇共飲,而年老的亞歷山大一世欣然接受,尼古拉斯站在亞歷山大他的身後,陰鷙的眼光緊緊盯著謝爾蓋,謝爾蓋頭上留著血,他對著尼古拉斯坦然地笑了。也許歲月在變,而他依舊是那個曾被拿破崙告知:「我希望我的兒子和你一樣」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