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到一則熱議的新聞。老師懲罰擾亂課堂紀律的學生,被停課、要求道歉。
事情經過:
1月12日下午,湖北武漢一小學六年級(8)班班主任夏某,因臨近期末考試學生上課瘋鬧、不遵守課堂紀律等原因,在教室對近10名學生進行了懲戒,用尺擊打學生手心。
消息被傳到網上後,該區教育局成立由局紀檢部門、小教科、人事科組成的工作組,進駐該小學,進一步調查此事。
目前,已責成該小學對涉事老師進行停課反省處理,並向學生和家長致歉,同時委派富有教學經驗的教師接管該班,對相關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妥善安排期末的教育教學工作。
下一步,該區教育局將在全系統進行通報,舉一反三,引以為戒。
看到這個新聞和最近的相關報導,覺得很難過,現在的教育似乎有點本末倒置了。
老師和學校被一些調皮惹事的學生及家長左右太多,變得越來越小心翼翼。
而老師該有的權威和尊嚴呢?越來越少。
上面的處理方式,有些息事寧人,以後誰還會用心管理班級?其他那些受到這10個同學幹擾的同學,誰又來補償他們?
1.老師應該有懲罰擾亂教學紀律人的權利
嚴師出高徒,慈母多敗兒。
老師有責任教育學生,就應該有相應的權利去懲罰違反紀律的人。不然只擔負責任沒有權威,他做不到呀。
比如這10個上課瘋鬧,搗亂紀律的同學,老師不能懲罰,難道只能眼睜睜看著他們鬧嗎?
這對教室裡的其他學生公平嗎?
如果其他遵守紀律的學生家長因為老師不作為而投訴,那老師豈不是嗚呼哀哉了?
管還是不管?
老師管理學生,就像我們家長管理自己的孩子。
試想下,如果自己的孩子犯了錯,自己不能打、不能批評,還要賠著小心怕他生氣,這樣的孩子會驕縱成什麼樣?你敢這樣管理自己的孩子嗎?
而且這位老師對搗亂紀律的孩子是用戒尺打手心,可見目的並不是懲罰而是警示。學生違反紀律,警示不行,那該怎麼做呢?
記得我上小學時,有一次上數學課學三角形,第一節課老師讓大家課間疊一個三角形。結果下課大家都只顧著玩,沒把老師的話放心上。
第二節課上課時,數學老師一問發現大家都沒做,完全沒把他布置的任務當回事。於是他拿著教學用的那種木質大三角尺,用尖尖的角來敲我們的頭,從第一排到最後一排,三角尺都敲斷了......
那次懲罰說實話很疼,但我們班同學從此也記住了對老師交代的任務要重視,自此上課從來沒有敷衍過。
老師擁有合理的權威,學生才可能認真、嚴謹地對待學習。
2.教育是為公眾負責,不應該因為極個別搗亂的人而忽視多數人的利益
教育是為全社會負責的一件事,然後現在發生的一些事,教育反而因為個別家長的否定而退讓了。
而這些家長,往往是因為孩子違反紀律受到批評、懲罰的個別家長。
我們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讓所有的人滿意,更可況是面對整個社會的教育?
假如50個學生,40個學生在認真聽課,10個學生在瘋鬧搗亂紀律,老師為了維持課堂紀律懲罰了10個人。
其中1個學生家長站出來,投訴老師懲罰了自己的孩子,於是老師因為維護秩序而被聽課、道歉。
教育到底是站在誰哪裡呢?是為了正義而維護老師、維護受到影響的另外40個孩子嗎?並不是。
被懲罰的孩子,家長有異議,於是就要懲罰老師,這對於老師和其他學生並不公平。
而由此可能引發的結果,比如其他老師佛系教學、對違反紀律的同學不管不問,這無形中也要由學生承擔了。
為大眾服務的教育,不該由因為自身問題受到懲罰的學生及家長左右。
結語:
現在有的家長對於教育的態度讓人有些奇怪,一方面希望孩子取得好成績,拼命報各種班,一方面又希望校內外老師對自己的孩子關愛有加、不打罵不批評。
可是當老師的教學地位比孩子、家長的地位還要低時,他怎麼能讓你的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績呢?
所幸,這種家長只是極少數。
但教育者該有的態度、公平和權威,是影響孩子們成績的重要因素,同時它也會影響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