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20年12月1日,「鳴鷲鎮中學3名學生在教室講臺被勒令自行砸手機」視頻在各網絡平臺傳播開來,網友爆料稱是雲南蒙自市鳴鷲鎮某學校,老師讓私帶手機的學生,排隊輪番砸手機。視頻中,老師一個個叫名字,讓其站在講臺上砸手機。該視頻迅速引起了網民的熱議。蒙自市教體局及時進行了核實,網傳視頻屬實。認為涉事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時方法不當。對該教師進行停課調查,對學生及家長進行安撫。
看到這則新聞,你有什麼感受?哦,砸手機?想起來了,去年10月也有個轟動性的砸手機事件:安徽省淮南市某中學校長,在全校師生大會上,當著所有師生的面,把近期收繳的學生手機都砸得冒了煙。雖然學校說與家長籤署了協議,如果學生違規帶手機,學校是有權利對於這些手機進行處理的。但這件事還是受到了很多人的譴責。
今天又發生類似的事件,但該教師已經被停課了,估計會受到一定的處罰。青少年學生沉迷於手機危害性很大,這裡也不多說,大家都知道。所以有很多的中小學學校都明確禁止學生帶手機進教室,但還是有很多的學生違反禁令,將手機帶到學校來。學生能帶手機有三種情況:一是有的家長給孩子手機為了方便聯繫;二有的學生將家裡多餘的手機偷偷帶出來玩,家長不知道。三是學生以某種理由騙家長或威脅家長,家長沒辦法就給了其手機。如果是第一情況,只要不是在上課期間拿出來,老師應該不會說什麼。後面的2種情況不用說了,帶手機就是為了玩,膽子大的上課期間玩,嚴重影響班裡的學習風氣。
今年兩會期間,有全國人大代表提出「關於禁止中小學生將智慧型手機帶入校園的建議」。教育部給予了這樣的回覆:「建設綠色網絡,引導中小學生合理上網、健康上網是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重要內容。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視網絡環境下的德育工作,引導中小學生合理上網、健康上網,取得良好成效。」並在回覆中提出了六項要求,其中第一項要求是加強政策指導。該要求提到:2018年8月,教育部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等8部門印發的《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嚴禁學生將個人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帶入學校的要進行統一保管。
可見,教育部已經給我們老師指明了方向,正確的做法就是將學生手機交給學校進行統一保管。所以,以後碰到學生帶手機到學校來玩,或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千萬不要衝動去體罰學生,或砸學生的手機,這些都是違規行為。我的做法是課堂上還是好言相勸,課後再交給班主任或學校處理。
上述事件,估計是老師說了多次不準帶手機進教室,這幾個小學生屢教不改,老師一生氣才做出這類要求的。小編作為一個老師,也能理解。碰到一些屢錯屢犯、不聽話的孩子確實讓人生氣,但我們還是不能衝動,俗話說「衝動是魔鬼」,衝動可能會帶來嚴重後果。這個事件也讓我們教師得到一個教訓,做任何事情千萬不要踩踏紅線,否則吃虧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