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由藝術,認識情緒:一周城市生活

2020-11-18 澎湃新聞

當藝術家將精神疾病患者的情緒通過藝術手法呈現,那些光怪陸離的影像被放置在同一空間中,闖入者也許會突然意識到,眼前看似異常的一切不過是平常壓抑在內心深處的猛獸,似曾相識。我們藉由藝術鋪就的小徑認識了他人的情緒,包容異常,也救贖了自己。

近期回顧:走進特殊的藝術展上海的精神健康藝術展

近期,刺鳥棲息地在楊浦區定海港路252號舉辦了「藥玩嘉年華」。參與者可以在這裡交流有關精神健康話題的一切。今年的展覽內容包括藝術加工後的田野調查報告,抑鬱/躁鬱親歷者的投稿,藝術家的主題創作,匯聚各家機構的資源角,主辦方長期積累的行動經驗展示和豐富有趣的互動環節。展品被精心布置,為了讓參與者的注意力集中在紙本的畫面上,一些作品懸掛在展廳裡,刻意營造出不太常規但讓人感到舒適的閱讀體驗。

這場活動並不是在消費獵奇話題,主辦方不想突出傷痕或製造浪漫,舉辦展覽是為了反思理所當然,打破話語壟斷,開拓公眾認知,盡力去消解汙名化,讓參與者發現精神疾病作為個人體驗和社會現象的多重含義。無論當下觀看者的社會角色或個人情緒如何,這個場域裡的作品或多或少都能觸動到其內心深處。

展覽期間,主辦方還舉辦了一些延展性的活動,譬如讀書會、觀影會、懇談會等,希望通過不同的方式將精神健康議題推向大眾的視野。

同期,在劉海粟美術館舉辦了一場相同議題的展覽——「藝術社區在上海:案例與論壇」系列工作坊成果展。展覽的「情緒地圖」部分由藝術家王忠升主導,以「Talk +工作坊+藝術成果展覽」的形式展陳,前後歷時近一個月,展開了4次主題系列的共享療愈藝術工作坊。

展廳內,幾十張人形畫布滿了整個空間。這些人形畫由素人創作,表達作畫人的情緒,呈現不同情緒的人形畫相互形成了強烈的衝突,但它們被放置在同一個空間中卻讓我感受到和諧——現實世界中,每一種情緒的存在都應被包容。而除了人形畫,因展廳內燈光布置塑造出的影子隱喻著一種潛意識,也構成了當下這個空間中非常重要的元素。

很多人在嘗試用藝術表達情緒,但運用「共享療愈藝術」的理念和方法論,讓人們通過繪畫語言打開心扉,再用當代藝術的手段做公開展示,在國內藝術療愈圈還算是大膽先鋒的嘗試。這一探索和可循證可量化的藝術治療相呼應,或許是國內藝術療愈/治療的積極的發展方向。(圖/文 陳鑫培)

以上兩場展覽的更多信息請關注

刺鳥棲息地

劉海粟美術館

微信公眾號

本周話題:藝術書展

近年來, 與藝術家書、手工書、獨立雜誌等獨立出版相關的活動越來越多,它們大多與視覺文化相關,文學好像一直被排除在外。其實,比如在蘇聯就有「自版文學」「他版文學」現象,布科夫斯基(Vladimir Bukovsky)在其回憶錄

《風又吹回來了》(And the Wind Returns)

中這樣定義「自版文學」:「自己寫作,自己編輯,自己審查,自己出版,自己傳播,然後自己因此去坐牢。」俄羅斯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Memorial曾多次組織過有關地下出版物(samizdat)的研討會。如今,我們也許能在以下的書展中體察到人類獨立自由的創造力。(話題主持:Jady Liu)

上海·書展丨第三屆上海藝術書展

今年,168家參展單位入選了第三屆上海藝術書展。在書展現場和分會場,UNFOLD將舉辦1個專業領域研討會、2個分會場策劃展、5場公教工作坊、30+場書展講座和30+場展商在UNFOLD首發的新書發布活動。

書展時間:10月16日 周五 14:00 - 20:00

10月17日 周六 11:00 - 20:00

10月18日 周日 11:00 - 19:00

地點:上海M50創意園

詳情請關注

上海藝術書展

微信公眾號

上海·書展丨亞洲RISOGRAPH研討會

時間:10月19日 10:00 - 17:00

地點:M50創意園區CAC(書展四號展廳)

詳情請關注

上海藝術書展

微信公眾號

南京·展覽丨2020南京揚子藝博會「藝術出版」單元

時間:2020年10月15日 - 18日

地點:南京國際博覽中心1號館(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00號)

詳情請關注

Art Yangtze

微信公眾號

廣州·展覽丨世界「誌」旅:影響世界的50本雜誌

因疫情不便遠行的當下,更地設計圖書室希望大家仍然可以和世界保持聯繫,通過「世界誌旅」全球雜誌展覽感受到世界各地正在發生的種種依然與我們息息相關。疫情阻止了出門的腳步,但並不妨礙我們選擇精神上的遊歷與冒險。

時間:2020年9月15日-10月25日 周二 至 周日  12:00 - 20:00

地點:廣州天河區六運五街11號103室

詳情請關注

更地設計圖書室

微信公眾號

線下活動推薦

上海·書展|mini jazazhi上海站

mini jiazazhi此行帶來了精選的40餘本世界範圍內的攝影書,涵蓋了10餘家出版機構,其中包括以策展角度為攝影書提供展現方法的倫敦獨立出版機構MACK和德國老牌出版社Steidl。

詳情請關注

假雜誌

微信公眾號

上海·展覽|BGM上海桌遊展

上海桌遊展將邀請桌遊自媒體、桌遊設計師等桌遊產業各方代表舉行原創桌遊閒談、行業分享會等活動,讓參與者重新認識作為內容和媒介的桌遊。

詳情請關注

BGM桌遊展

微信公眾號

上海·展覽|Queer as German Folk

詳情關注

德國駐上海總領事館文化教育處

微信公眾號

上海·展覽|風從江城來——紀念湖北美術學院100周年華誕上海校友會群展

詳情關注

美博藝術中心

微信公眾號

上海·展覽|平行宇宙

展覽將會用全息交互設置、鏡面無限空間、多維全息空間和全息體感交互等形式,為參與者帶來精彩紛呈的視聽體驗。

詳情關注

夜裡就要變成貓

微信公眾號

上海·展覽|《城市記憶·虹鎮老街》攝影展

地點:海派文化中心 二樓展廳虹口區四川北路1468號(四川北路公園內)

展期:2020年10月14日-10月31日9:00-16:30

詳情請關注

海派文化中心

微信公眾號

上海·展覽|大美工藝,匠心育人百年海派工藝美術教育文獻展

詳情請關注

劉海粟美術館

微信公眾號

上海·展覽|時間劇場:翟永明文學與攝影展

詳情請關注

明珠美術館PAM

微信公眾號

上海·展覽|開光

詳情關注

雲間糧倉

微信公眾號

上海·講座|公園:都市生活的鏡與窗

詳情請關注

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

微信公眾號

上海·講座|水銀燈影裡的輝煌人生:唐大郎與電影

詳情請關注

上海圖書館

微信公眾號

上海·講座|記憶過濾廠:復活童年和展覽製造

詳情請關注

OCAT上海館

微信公眾號

北京·音樂丨磁帶唱片店日

今年的磁帶唱片店日將於10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nugget小塊兒咖啡舉辦。幾個月前,nugget 小塊兒咖啡剛剛開業。它是nugget records的總部及線下空間,這家以lofi和流行音樂為主要風格的磁帶廠牌致力於將模擬和復古的音樂形式帶回到我們的生活中。另外,腦波普音樂作為組織者也會加入其中——這是一個由Guiguisuisui成員建立的更黑暗、更具實驗性的磁帶音樂廠牌。

地點:nugget小塊兒(花園前巷乙號)

北京·市集丨第二屆 「一帶一路」國際美食嘉年華

由首創郎園Station發起的第二屆 「一帶一路」國際美食嘉年華即將開啟,這不僅是一場舌尖上的美食文化之旅,還將以更加廣闊的視角探討文化的碰撞與交融。

時間:2020/10/17-18 11:00-21:00

地點:首創郎園Station濱河娛樂休閒區

現場報名,免費入場,詳情請關注

郎園Station

微信公眾號

北京·講座丨青年詩人昆鳥詩歌朗誦會

《樂園》是昆鳥的第三本詩集,與《壞手》集中於公共關切不同,《樂園》幾乎將全部關注轉向了自我,是近乎隔絕狀態中發生的自我體察。對生命的重新思索造成了語調的突轉,戲謔和機智消失了,代之以一種新的極端性,更直接、放任,甚至瘋狂。在主題上,社會與政治指涉也被個體的深層經驗和與超越性力量的對話所取代。

時間:2020年10月17日 19:30-21:00

地點:碼字人書店 王府井和平菓局店

詳情請關注

碼字人書店

微信公眾號

北京·講座丨現代詩歌愛好者如何進行自我教育

本次活動圍繞「詩歌的閱讀與寫作」邀請了兩位在高校任教並極富詩歌教育實踐的詩人——胡續冬和冷霜。兩位不僅自身都是優秀的詩人、學者、譯者,也親身參與九十年代以來的中國詩歌進程,並見證了當代青年詩人寫作的新生態。

詳情請關注

刺魚

微信公眾號

北京·放映丨「我記 二零二零」疫情主題短片展映活動

10月18日下午15:30,凹凸鏡DOC聯合刺魚書店和薈讀空間邀請郭容非導演和邢海東導演帶著他們的四部疫情主題短片來到朗園的薈讀空間,與觀眾進行線下交流。

此次活動將展映《2020疫期家庭錄像》《如果瘟疫結束在春天》《請回答2020》和《額溫槍女孩》。其中,《額溫槍女孩》是第一次面向普通觀眾進行放映。

詳情請關注

凹凸鏡DOC

微信公眾號

北京·放映丨秋季高雅藝術舞臺影像展

「新現場」高清放映系列致力於通過放映的形式向觀眾呈現當今世界舞臺上最優秀的作品。「新現場」高清放映系列目前發行推廣來自英國國家劇院、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皇家歌劇院、莎士比亞環球劇院、莫斯科大劇院、法蘭西喜劇院等多個機構的世界頂級戲劇、歌劇、舞蹈、展覽影像。

詳情請關注

中間劇場

微信公眾號

南京·展映|我們在此:未來態

詳情請關注

四方當代美術館

微信公眾號

杭州·講座丨葉露盈《木蘭辭》繪本分享會

詳情關注

單向在杭州

微信公眾號

杭州·影展丨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

詳情請關注

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

微信公眾號

武漢·展覽丨共生與變異:主題建築展

詳情請關注

合美術館

微信公眾號

武漢·音樂丨Field Day #2 願404沒有404

「Field Day」 是武漢獨立廠牌 Field Ring Records舉辦的線下系列活動,由廠牌旗下的音樂人在不同場地舉辦新穎特別的音樂活動。屆時,主辦方會根據不同的場地情況,利用燈光、投影、全息紗幕等視覺方式,嘗試做出不一樣的現場。

詳情請關注

FieldRingRecords

微信公眾號

重慶·藝術丨設計一種能生產設計的設計,或許有關未來

這是一項以「設計」之名而發起的藝術項目,它嘗試回到「藝術/設計」最具活力或最富冒險性的兩極,100年前由一群激進左派藝術家們推動的發生在藝術領域的「設計改造世界」的思潮。「藝術/設計/媒介/媒體/數位化」這些早已進入至我們現實生活的場景將構成我們的工作語境。

詳情請關注

Organhaus

微信公眾號

成都·展覽丨朱林個展「洞見·現場」

藝術家朱林個展「洞見·現場」圍繞著他近年在遊歷城鄉時嘗試抓住人與人、人與社會關係中「變化」的內核,並用紛繁複雜的影像圖景與內心對話的實踐。

詳情請關注

成都當代影像館

微信公眾號

福州·講座丨第三屆譯想論壇:翻譯的使命與關懷

10月16日-18日,新京報文化客廳聯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甲骨文舉辦的第三屆譯想論壇(2020)將在福州舉行。文化客廳邀請了17位來自學術界、翻譯界和出版界的行業權威,以「翻譯的使命與關懷」為主題,探討翻譯的時代使命,體味獨特的人文關懷。

詳情請關注

新京報書評周刊

微信公眾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被藝術治癒:一周城市生活
    當藝術介入城市更新,當藝術被用於營造社區,當藝術變成特殊群體手中的魔法棒,它便成了現代人生活中的一劑良藥,治癒隱匿在心靈深處的瘡疤。近期回顧藝術社區在上海如果你想了解近年來藝術是如何介入上海的城市微更新和社區營建,那就不要錯過劉海粟美術館正在進行的案例文獻展。
  • 在遊戲中紀錄:一周城市生活
    上周日,由一覽眾山小策劃組織的上海站活動同時在新華路、愚園路和鎮坪路三個街區開展。我參與的鎮坪路線路由一覽志願者楊夢潔帶領,她帶我們逛了逛她居住的太浜巷小區和周邊的小街小鋪和小廣場。不同於歷史探索或者建築講解類的城市漫步,本次活動的主題為「尋找消失的附近」。
  • 如光如影:一周城市生活_城市漫步_澎湃新聞-The Paper
    如光如影:一周城市生活 王越洲 Jady Liu 陳鑫培 劉懿琛(實習生) 2020-12-31 19:38 來源:澎湃新聞
  • 認識情緒
    20世紀60年代,心理學家西爾萬·湯姆金斯和他的門生在實驗室精心設計了一組面部表情的照片,這些照片的主人公經過特殊培訓,他們擺拍出來的面部表情應該是這些情緒最標準的樣子。湯姆金斯希望通過這種方法研究人們對情緒表情的「識別度」。
  • 城市在展出:一周城市生活_城市漫步_澎湃新聞-The Paper
    在閱覽室、樓梯間、停車位、轉角、垃圾廂房旁,你可能會遇到一杯由生活設計師李偉斌改造的機器人剛剛做好的熱咖啡;或是一首8歲孩子寫的有溫度的詩;抑或是自動售貨機裡TANGO的漫畫變成的手伴;也可能會當即闖入一堂URBANUS建築設計事務所合伙人王叔在疫情期間開的網課;又或者是坐到青山周平設計的路邊臨時辦公空間內獨處片刻,聽退休主持人陳揚的「一個人的電臺」;或是走近罹患新冠後自愈的建築師萬謙和女兒共同創造的魁地奇樂園
  • 隱身之所:一周城市生活
    當我們身處於建築當中,往往不會把它看作一個三維空間的量體,而是通過使用功能、觸感、明暗的變化去認識它。現代建築的設計時常會強調建築外觀的視覺效果,力求通過獨特的造型來吸引人的視線,這也導致人們忽略了建築真正的內涵與本質。在本周的主題推薦單元,我們將向大家介紹有關亞洲城市建築風格討論的講座。
  • 都市映像:一周城市生活_城市漫步_澎湃新聞-The Paper
    關於一座城市的記憶往往源自於哪裡?是你小時候生活過的那個街道,曾經最愛去的美食鋪所在的那條老巷,還是你每日必定要途經的那個不起眼的路口?每個地區都有自己對於這種文化的命名和癖好,這些詞雖生成於不同地方,卻都體現出了城市的包容。有了這種包容,更多的人才能在城市裡過著不一樣的生活而又能和諧共處,「十三點精神」也許就延續了上海的這種包容。
  • 網紅還是野生:一周城市生活
    社交媒體塑造了生活與社交的新形式,同樣也影響著人們對建築翻新和城區設計的進一步探討,當網紅建築開始淪為自拍照中一張外形精緻的扁平化背景幕布時,我們又該如何去探尋建築的文化意義,去打造一張獨特的城市文化名片?在本周回顧中,我們將介紹一家美術館向社區開啟的「客堂間」和一場在北京發生的紀念「烏力波」60周年的活動。
  • 遊獵與定居:一周城市生活_城市漫步_澎湃新聞-The Paper
    原野計劃(MIN Project)是由生活在多個國家和城市的年輕志願者支持的實驗項目。2020年度巡展「地方知識·遊獵與定居——敖魯古雅,中國最後的使鹿部落」杭州站將分為「無用之用:藝術設計與市民生活」和「由時而食:食品安全與在地文化」兩個部分。詳情請關注原野計劃微信公眾號上海·展覽及研討會|越風悠悠:蕭山越文化文物展
  • 回顧與展望:一周城市生活_城市漫步_澎湃新聞-The Paper
    開放日設立了不同項目展示的「站點」,並由每個整點時刻發車的「美好列車」來導覽今年度聯勸公益基金會的項目亮點。第四站是城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課餘生活的「放學啦!寶藏小屋」項目,該項目重點在長三角地區城市開展,致力於城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安全保護、教育發展和社會融合。中國共有3億兒童,而其中受父母流動影響的約佔三分之一。
  • 2016 AArt 城市藝術博覽會 藝術生活對話錄
    2016AArt,藝術與生活的對話,零距離體驗藝術。 敦煌藝術中心 COCOART  格林女士為我們探索燈光熄滅之後的另一種可能,在每一幅藝術景觀背後,都暗含著一片星光熠熠的夜色。無論光明或黑暗,它都安靜在牆上,守護家的空間。
  • 音樂療法,是治療情緒的學問,也是藝術
    如果音樂是一部小說,那麼它的情節是跌宕起伏的,與情緒傳達緊密銜接的。它叫人在高潮處擊節讚嘆,峰迴路轉後為之動容。這也就是為什麼,自古以來,音樂除了偉大的藝術價值外,還是療愈心靈的重要輔助方式。尤其在高壓力、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經驗豐富的醫生通過音樂療法改善情緒問題,平復難以排解的負能量。
  • 【藝術城市】李祺丨夢幻桃花源
    李祺的夢境是彩色的,與城市有關但又遠離城市的喧囂。文人隱士一般富有詩意但又不乏城市間的五彩斑斕。李祺的夢與水墨有關,傳統的筆法毫不掩飾的色彩,古意於當代的碰撞。,哪怕是靜靜地聽著風聲,亦能感受到詩意的生活」。
  • 都市漫話:一周城市生活_城市漫步_澎湃新聞-The Paper
    本周我們推薦的內容,是關於城市歷史記憶的書籍,介紹了中國北京、上海和歐洲的一些以城市背景的人的故事,重新聆聽和進入都市傳說。下期我們會繼續推薦關於城市地理、視覺符號系統的書。在更名為馬裡博爾的城市中,昔日的鄰居和朋友分道揚鑣,一場抵抗運動在周圍的群山中醞釀。
  • 如何構建城市藝術生態?看藝術之城杜塞道夫是怎麼做的!
    藝術是衡量城市文化多樣性的尺度之一,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藝術已經成為現代城市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對城市發展的作用並不僅僅是簡單的美化環境,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介入城市生活,提高公眾的生活及審美品質,豐富大眾文化精神需求,是打造宜居城市的關鍵。不論東方與西方,發達國家或是發展中國家,對於城市化及其進程中文化藝術的重要作用都早有探索。
  • LDS新作|減壓治癒系 善待生活的境遇,城市森林The Forest City
    >Hey take it easy 月亮發出邀請請享用 這份光怪陸離首先申明這並不是一場夢境」Leslie就是聽了這首歌頓時激發了他的設計靈感因為這首歌的寓意也是想告訴我們在城市快節奏的生活中並非只有不堪和不易
  • 《生氣的亞瑟》學會認識情緒,學會調節控制情緒!
    聽完亞瑟小朋友的故事 希望家長可以帶領孩子孩子認識情緒 這樣子才能做到調節情緒, 橘子哥哥 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鳳凰學院播音主持專業 第十六屆星星火炬全國藝術英才溫州賽區評委
  • 借時光之翼,穿梭戀愛中的城市
    每一座城市都有著屬於自己獨特的文化氣息;每一座城市都會上演屬於它的愛情故事。《戀愛中的城市》在8月20日七夕情人節浪漫上映,描繪了佛羅倫斯、布拉格、巴黎、上海、北海道小樽,五座城市,五段不同的愛情故事在這個「小世界」中上演。我們,借時光之翼,穿梭於戀愛中的城市,看這五對男女主人公尋找愛、邂逅愛、收穫愛、重溫愛。
  • 一周藝術 | 黑色電影 戲劇空間
    張海潮art工作室「一周藝術」距寒假班開始還有...
  • YT ART POWER | 王津元 :藝術對話城市
    每盞燈閃爍變化的間隔,是由300位上海市民選出的對他們有特殊意義的數字。那麼,觀眾以Silent Disco的方式,則在復星藝術中心完成了一場開放肆意的闖入。復星藝術中心「數字空中花園」 夜晚景色,圖片提供:復星藝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