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藝術家將精神疾病患者的情緒通過藝術手法呈現,那些光怪陸離的影像被放置在同一空間中,闖入者也許會突然意識到,眼前看似異常的一切不過是平常壓抑在內心深處的猛獸,似曾相識。我們藉由藝術鋪就的小徑認識了他人的情緒,包容異常,也救贖了自己。
近期回顧:走進特殊的藝術展近期,刺鳥棲息地在楊浦區定海港路252號舉辦了「藥玩嘉年華」。參與者可以在這裡交流有關精神健康話題的一切。今年的展覽內容包括藝術加工後的田野調查報告,抑鬱/躁鬱親歷者的投稿,藝術家的主題創作,匯聚各家機構的資源角,主辦方長期積累的行動經驗展示和豐富有趣的互動環節。展品被精心布置,為了讓參與者的注意力集中在紙本的畫面上,一些作品懸掛在展廳裡,刻意營造出不太常規但讓人感到舒適的閱讀體驗。
這場活動並不是在消費獵奇話題,主辦方不想突出傷痕或製造浪漫,舉辦展覽是為了反思理所當然,打破話語壟斷,開拓公眾認知,盡力去消解汙名化,讓參與者發現精神疾病作為個人體驗和社會現象的多重含義。無論當下觀看者的社會角色或個人情緒如何,這個場域裡的作品或多或少都能觸動到其內心深處。
展覽期間,主辦方還舉辦了一些延展性的活動,譬如讀書會、觀影會、懇談會等,希望通過不同的方式將精神健康議題推向大眾的視野。
同期,在劉海粟美術館舉辦了一場相同議題的展覽——「藝術社區在上海:案例與論壇」系列工作坊成果展。展覽的「情緒地圖」部分由藝術家王忠升主導,以「Talk +工作坊+藝術成果展覽」的形式展陳,前後歷時近一個月,展開了4次主題系列的共享療愈藝術工作坊。
展廳內,幾十張人形畫布滿了整個空間。這些人形畫由素人創作,表達作畫人的情緒,呈現不同情緒的人形畫相互形成了強烈的衝突,但它們被放置在同一個空間中卻讓我感受到和諧——現實世界中,每一種情緒的存在都應被包容。而除了人形畫,因展廳內燈光布置塑造出的影子隱喻著一種潛意識,也構成了當下這個空間中非常重要的元素。
很多人在嘗試用藝術表達情緒,但運用「共享療愈藝術」的理念和方法論,讓人們通過繪畫語言打開心扉,再用當代藝術的手段做公開展示,在國內藝術療愈圈還算是大膽先鋒的嘗試。這一探索和可循證可量化的藝術治療相呼應,或許是國內藝術療愈/治療的積極的發展方向。(圖/文 陳鑫培)
以上兩場展覽的更多信息請關注
刺鳥棲息地和
劉海粟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本周話題:藝術書展近年來, 與藝術家書、手工書、獨立雜誌等獨立出版相關的活動越來越多,它們大多與視覺文化相關,文學好像一直被排除在外。其實,比如在蘇聯就有「自版文學」「他版文學」現象,布科夫斯基(Vladimir Bukovsky)在其回憶錄
《風又吹回來了》(And the Wind Returns)中這樣定義「自版文學」:「自己寫作,自己編輯,自己審查,自己出版,自己傳播,然後自己因此去坐牢。」俄羅斯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Memorial曾多次組織過有關地下出版物(samizdat)的研討會。如今,我們也許能在以下的書展中體察到人類獨立自由的創造力。(話題主持:Jady Liu)
今年,168家參展單位入選了第三屆上海藝術書展。在書展現場和分會場,UNFOLD將舉辦1個專業領域研討會、2個分會場策劃展、5場公教工作坊、30+場書展講座和30+場展商在UNFOLD首發的新書發布活動。
書展時間:10月16日 周五 14:00 - 20:00
10月17日 周六 11:00 - 20:00
10月18日 周日 11:00 - 19:00
地點:上海M50創意園
詳情請關注
上海藝術書展微信公眾號
上海·書展丨亞洲RISOGRAPH研討會時間:10月19日 10:00 - 17:00
地點:M50創意園區CAC(書展四號展廳)
詳情請關注
上海藝術書展微信公眾號
南京·展覽丨2020南京揚子藝博會「藝術出版」單元時間:2020年10月15日 - 18日
地點:南京國際博覽中心1號館(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00號)
詳情請關注
Art Yangtze微信公眾號
廣州·展覽丨世界「誌」旅:影響世界的50本雜誌因疫情不便遠行的當下,更地設計圖書室希望大家仍然可以和世界保持聯繫,通過「世界誌旅」全球雜誌展覽感受到世界各地正在發生的種種依然與我們息息相關。疫情阻止了出門的腳步,但並不妨礙我們選擇精神上的遊歷與冒險。
時間:2020年9月15日-10月25日 周二 至 周日 12:00 - 20:00
地點:廣州天河區六運五街11號103室
詳情請關注
更地設計圖書室微信公眾號
線下活動推薦上海·書展|mini jazazhi上海站mini jiazazhi此行帶來了精選的40餘本世界範圍內的攝影書,涵蓋了10餘家出版機構,其中包括以策展角度為攝影書提供展現方法的倫敦獨立出版機構MACK和德國老牌出版社Steidl。
詳情請關注
假雜誌微信公眾號
上海·展覽|BGM上海桌遊展上海桌遊展將邀請桌遊自媒體、桌遊設計師等桌遊產業各方代表舉行原創桌遊閒談、行業分享會等活動,讓參與者重新認識作為內容和媒介的桌遊。
詳情請關注
BGM桌遊展微信公眾號
上海·展覽|Queer as German Folk詳情關注
德國駐上海總領事館文化教育處微信公眾號
上海·展覽|風從江城來——紀念湖北美術學院100周年華誕上海校友會群展詳情關注
美博藝術中心微信公眾號
上海·展覽|平行宇宙展覽將會用全息交互設置、鏡面無限空間、多維全息空間和全息體感交互等形式,為參與者帶來精彩紛呈的視聽體驗。
詳情關注
夜裡就要變成貓微信公眾號
上海·展覽|《城市記憶·虹鎮老街》攝影展地點:海派文化中心 二樓展廳虹口區四川北路1468號(四川北路公園內)
展期:2020年10月14日-10月31日9:00-16:30
詳情請關注
海派文化中心微信公眾號
上海·展覽|大美工藝,匠心育人百年海派工藝美術教育文獻展詳情請關注
劉海粟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上海·展覽|時間劇場:翟永明文學與攝影展詳情請關注
明珠美術館PAM微信公眾號
上海·展覽|開光詳情關注
雲間糧倉微信公眾號
上海·講座|公園:都市生活的鏡與窗詳情請關注
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上海·講座|水銀燈影裡的輝煌人生:唐大郎與電影詳情請關注
上海圖書館微信公眾號
上海·講座|記憶過濾廠:復活童年和展覽製造詳情請關注
OCAT上海館微信公眾號
北京·音樂丨磁帶唱片店日今年的磁帶唱片店日將於10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nugget小塊兒咖啡舉辦。幾個月前,nugget 小塊兒咖啡剛剛開業。它是nugget records的總部及線下空間,這家以lofi和流行音樂為主要風格的磁帶廠牌致力於將模擬和復古的音樂形式帶回到我們的生活中。另外,腦波普音樂作為組織者也會加入其中——這是一個由Guiguisuisui成員建立的更黑暗、更具實驗性的磁帶音樂廠牌。
地點:nugget小塊兒(花園前巷乙號)
北京·市集丨第二屆 「一帶一路」國際美食嘉年華由首創郎園Station發起的第二屆 「一帶一路」國際美食嘉年華即將開啟,這不僅是一場舌尖上的美食文化之旅,還將以更加廣闊的視角探討文化的碰撞與交融。
時間:2020/10/17-18 11:00-21:00
地點:首創郎園Station濱河娛樂休閒區
現場報名,免費入場,詳情請關注
郎園Station微信公眾號
北京·講座丨青年詩人昆鳥詩歌朗誦會《樂園》是昆鳥的第三本詩集,與《壞手》集中於公共關切不同,《樂園》幾乎將全部關注轉向了自我,是近乎隔絕狀態中發生的自我體察。對生命的重新思索造成了語調的突轉,戲謔和機智消失了,代之以一種新的極端性,更直接、放任,甚至瘋狂。在主題上,社會與政治指涉也被個體的深層經驗和與超越性力量的對話所取代。
時間:2020年10月17日 19:30-21:00
地點:碼字人書店 王府井和平菓局店
詳情請關注
碼字人書店微信公眾號
北京·講座丨現代詩歌愛好者如何進行自我教育本次活動圍繞「詩歌的閱讀與寫作」邀請了兩位在高校任教並極富詩歌教育實踐的詩人——胡續冬和冷霜。兩位不僅自身都是優秀的詩人、學者、譯者,也親身參與九十年代以來的中國詩歌進程,並見證了當代青年詩人寫作的新生態。
詳情請關注
刺魚微信公眾號
北京·放映丨「我記 二零二零」疫情主題短片展映活動10月18日下午15:30,凹凸鏡DOC聯合刺魚書店和薈讀空間邀請郭容非導演和邢海東導演帶著他們的四部疫情主題短片來到朗園的薈讀空間,與觀眾進行線下交流。
此次活動將展映《2020疫期家庭錄像》《如果瘟疫結束在春天》《請回答2020》和《額溫槍女孩》。其中,《額溫槍女孩》是第一次面向普通觀眾進行放映。
詳情請關注
凹凸鏡DOC微信公眾號
北京·放映丨秋季高雅藝術舞臺影像展「新現場」高清放映系列致力於通過放映的形式向觀眾呈現當今世界舞臺上最優秀的作品。「新現場」高清放映系列目前發行推廣來自英國國家劇院、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皇家歌劇院、莎士比亞環球劇院、莫斯科大劇院、法蘭西喜劇院等多個機構的世界頂級戲劇、歌劇、舞蹈、展覽影像。
詳情請關注
中間劇場微信公眾號
南京·展映|我們在此:未來態詳情請關注
四方當代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杭州·講座丨葉露盈《木蘭辭》繪本分享會詳情關注
單向在杭州微信公眾號
杭州·影展丨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詳情請關注
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微信公眾號
武漢·展覽丨共生與變異:主題建築展詳情請關注
合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武漢·音樂丨Field Day #2 願404沒有404「Field Day」 是武漢獨立廠牌 Field Ring Records舉辦的線下系列活動,由廠牌旗下的音樂人在不同場地舉辦新穎特別的音樂活動。屆時,主辦方會根據不同的場地情況,利用燈光、投影、全息紗幕等視覺方式,嘗試做出不一樣的現場。
詳情請關注
FieldRingRecords微信公眾號
重慶·藝術丨設計一種能生產設計的設計,或許有關未來這是一項以「設計」之名而發起的藝術項目,它嘗試回到「藝術/設計」最具活力或最富冒險性的兩極,100年前由一群激進左派藝術家們推動的發生在藝術領域的「設計改造世界」的思潮。「藝術/設計/媒介/媒體/數位化」這些早已進入至我們現實生活的場景將構成我們的工作語境。
詳情請關注
Organhaus微信公眾號
成都·展覽丨朱林個展「洞見·現場」藝術家朱林個展「洞見·現場」圍繞著他近年在遊歷城鄉時嘗試抓住人與人、人與社會關係中「變化」的內核,並用紛繁複雜的影像圖景與內心對話的實踐。
詳情請關注
成都當代影像館微信公眾號
福州·講座丨第三屆譯想論壇:翻譯的使命與關懷10月16日-18日,新京報文化客廳聯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甲骨文舉辦的第三屆譯想論壇(2020)將在福州舉行。文化客廳邀請了17位來自學術界、翻譯界和出版界的行業權威,以「翻譯的使命與關懷」為主題,探討翻譯的時代使命,體味獨特的人文關懷。
詳情請關注
新京報書評周刊微信公眾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