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MSD、吉利德爭相布局的抗體偶聯藥物,為何有如此魅力?

2020-12-25 MedTrend醫趨勢

被譽為「傳統化療藥替代者」的抗體偶聯藥物(ADC)的發展勢頭正盛:

2019年,FDA創紀錄地批准了3款ADC藥物;2020年7月,阿斯利康第一三共籤訂價值60億美元的協議,針對ADC藥物DS-1062以及治療多種腫瘤類型的潛在新藥達成了一項新的全球開發和商業化協議;而在2019年3月底這兩家公司就已經達成一項金額高達69億美元的針對ADC藥物Enhertu合作協議。2020年9月,吉利德210億美元巨額收購下一代ADC技術先驅Immunomedics2020年9月,默沙東與ADC研發領軍企業Seattle Genetics宣布了總價值42億美元的合作,其中包括針對新型ADC藥物ladiratuzumab vedotin籤訂的聯合開發和推廣協議。

2020年11月,FDA共頒發8項孤兒藥資格,其中涉及了3款創新抗體偶聯藥物(ADC)。

2020年12月,勃林格殷格翰宣布將以最高11.8億歐元的價格收購瑞士私營生物技術公司NBE-Therapeutics的全部股份。NBE-Therapeutics專注於研發ADC,其研發的NBE-002目前正處於三陰性乳腺癌和其他實體瘤的1期臨床研究階段。

除此之外,輝瑞、武田、羅氏/基因泰克、安斯泰來、GSK等大型藥企,早已入局ADC領域。

巨頭們對於ADC的火熱投資,徹底引爆了行業對於ADC的好奇心。

當化療藥帶上「導航器」,ADC誕生

眾所周知,化療藥物最受人詬病的一點就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將腫瘤患者體內的細胞都殺死,不分好壞。

但如果,化療藥物帶上了「導航器」,精準定位並殺死腫瘤細胞呢?

這個設想,就是ADC的由來。ADC被認為是未來傳統化療藥的替代者。

▲ADC概念示意圖

ADC(Antibody-Drug Conjugates)由抗體、藥物/毒素、連接子三部分組成。

連接子連接抗體和藥物/毒素,抗體識別並引導藥物到達腫瘤,內化進入癌細胞並將藥物/毒素在癌細胞內釋放,從而殺死癌細胞。

要確保ADC的三個部分都發揮作用,同時還要在藥物功效與安全性之間取得平衡,這對於ADC的研發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因此,ADC藥物的發展被稱為是一門「藝術」——刀鋒般的平衡行為。

不過從2000年第一款ADC上市至今,20年來,各大醫療公司對於這種「平衡」愈發得心應手。ADC創新產品加速度上市中。

▲目前已上市的ADC產品

那些年,巨頭們追逐過的ADC

不同ADC產品的上市都有著不同的故事。目前來看,大多數ADC尚未在市場上實現放量,除了第二款Adcetris以及第三款Kadcyla。

當然,首款ADC跌宕起伏的「上市-退市-再上市」,也非常值得大家了解。

①首款ADC藥物的跌宕:誕生、退市和重生

首款ADC誕生於2000年,是來自惠氏製藥的Mylotarg。當時,FDA基於其26%的應答率進行了加速批准,用於首次復發、60歲以上的CD33陽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2004年啟動的Mylotarg上市後驗證性三期研究(SWOG106)中,Mylotarg聯合化療組沒有顯示出臨床獲益,且存致命的肝損傷問題。

2009年,惠氏製藥被輝瑞以680億美元的高價收購,Mylotarg也同時被輝瑞獲得。輝瑞提前終止了Mylotarg的 SWOG106試驗。

2010年,輝瑞主動將Mylotarg退市。

但輝瑞並沒有放棄Mylotarg。在調整了劑量,並補充了更多臨床數據後,這款創新藥物的收益-風險比(FDA認可Mylotarg的好處超過風險)終於獲得認可。

2017年9月,Mylotarg涅槃重生、榮耀回歸,再次獲得FDA的批准,重新上市,用於治療表達CD33抗原的新診斷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的成人患者。FDA同時也批准該藥物用於治療2歲及以上的CD33陽性AML患者。

Mylotarg先前的退市主要源於其採用的腙鍵是一種可裂解的、酸不穩定接頭,易在體循環中水解。這就導致了脫靶以及進入細胞的有效成分減少。

② 第二款ADC:穩步增長,2019年破10億美元

相較於Mylotarg,第二款ADC——由武田製藥和Seattle Genetics聯合開發的Adcetris上市時已經是2011年,間隔長達11年。

不過鑑於Mylotarg於2009年退市,Adcetris的上市在當時提振了ADC領域的研發。

Adcetris終結了難治性霍奇金淋巴瘤領域40多年治療方案沒有改變的歷史,同時也成為了霍奇金淋巴瘤一線治療的新標杆。

在2011年獲批上市後,該藥物營收持續增長,其中原研企業Seattle Genetics負責美國、加拿大地區的銷售,而武田則被授權進行全球其他地區的銷售。

Adcetris現已被FDA批准用於六種不同類型的血液癌,在包括美國加拿大、日本、歐盟成員國等在內的40多個國家上市。

數據顯示,2018財年和2019財年,

Seattle Genetics 在Adcetris的銷售額分別為4.77億美元、6.28億美元;武田製藥在Adcetris的銷售額為429億日元(約合4.16億美元)、527億日元(約合5.11億美元);因此,雖然武田製藥的2019財年區間為2019年4月1日-2020年3月31日,但Adcetris毫無疑問在2019年就成長為了年營收超10億美元的重磅炸彈。

③ 第三款ADC:後來者居上

為了應對郝賽汀(曲妥珠單抗)的專利懸崖,羅氏把很大的精力投入到ADC藥物的研發當中,試圖取代郝賽汀。

因此,有了第三款ACD上市——Kadcyla。Kadcyla於2013年獲FDA批准上市,用於HER2陽性轉移性乳腺癌,原研企業為羅氏旗下的基因泰克。

Kadcyla目前競爭格局良好,臨床剛需強勁,在2019年銷售額實現13.93億瑞士法郎(約合15.78億美元),已成長為羅氏在該領域的中堅力量。

Kadcyla也成為ADC領域目前最火爆的產品,年營收最高。

但相較於郝賽汀2019年全球銷售額60.39億瑞士法郎來說,Kadcyla還仍未達到羅氏預期。

ADC研發趨勢1:聯合開發&併購

ADC研發領域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聯合開發或併購

從上面已上市的產品中,你會發現,這些產品大多涉及兩家公司。

這就是目前醫藥企業補充產品管線的兩大法門:

①併購那些已經看得到未來的創新產品的研發企業,就如吉利德大手一揮,210億美元併購Immunomedics以獲得其剛上市不久的ACD產品Trodelvy一樣。

②獲得一定區域的商業化甚至開發權利,以實現風險共擔。

這裡尤其要提一下Seattle Genetics這家公司,它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西雅圖的生物技術公司,2001年在納斯達克上市。

從上面已上市的ACD產品表格中可以看到,它與武田製藥、安斯泰來、GSK分別聯合開發的ACD分別獲得了FDA的批准。

這也就是意味著,Seattle Genetics一家公司擁有三款ACD產品。

2020年10月,Seattle Genetics正式更名為Seagen,開啟了其全球擴張的步伐。

在財務數據上,2020年10月30日,Seagen公告顯示其2020財年三季報(累計)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淨利潤為4.47億美元,同比+342.07%;營業收入為15.74億美元,同比+151.11%。

ADC研發趨勢2:轉向攻克實體瘤

隨著越來越多創新療法的出現,血液腫瘤的治療得到了極大的突破,ADC在血液腫瘤治療領域同樣取得了豐碩成果。

然而,在實體瘤療法領域,各種創新療法的突破性寥寥無幾。

已上市的ADC在治療實體瘤領域顯示出潛在可能性(主要應用於乳腺癌),因此,越來越多的公司躋身ADC領域,來試圖攻克實體瘤。

吉利德210億美元併購Immunomedics獲得的Trodelvy已獲FDA批准,用於治療先前已接受過至少2種療法治療轉移性疾病的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mTNBC)成人患者。目前,Trodelvy也正被開發用於治療表達Trop-2的多種實體瘤。

勃林格殷格翰研究領域的重點是開發針對難治型實體瘤的靶向療法。

12月11日,勃林格殷格翰宣布將以最高11.8億歐元收購的NBE-Therapeutics專注於研發ADC,其研發的NBE-002目前正處於三陰性乳腺癌和其他實體瘤的1期臨床研究階段。

阿斯利康第一三共先後就兩款ACD藥物達成了69億美元、60億美元的合作,主要針對的乳腺癌、胃癌等多種實體瘤。

中國市場,瘋狂的自研與引入

國內暫無國產ADC藥物獲批上市,但研發競爭相當激烈。

▲國內企業ADC藥物研發管線(資料來源:火石創造資料庫)

榮昌生物的緯迪西妥單抗是國內首個提交新藥上市申請的自主研發的ADC藥物,用於治療局部晚期或轉移性胃癌。另有多家企業的ADC藥物正處於臨床或IND申請階段。

百奧泰研發的的注射用BAT8001、東曜藥業的注射用TAA013,浙江醫藥的ARX788均已進入臨床III期,靶點都是HER2,針對的適應症都是乳腺癌。

因此,同國外適應症集中度類似,國內ADC藥物開發聚焦在腫瘤領域,尤其是乳腺癌等實體瘤。

自研之外,一些藥企也通過授權來引入ADC產品,以趕上進度:

2019年4月,雲頂新耀以8.35億美元總金額引進lmmunomedics的Trop2靶向ADC藥物Trodelvy;2019年12月,君實生物以3000萬元預付款+2.7億元裡程碑金額引進多禧生物的Torp2靶向ADC藥物;2020年10月,華東醫藥以4000萬美元預付款+2.65億美元裡程碑金額引進lmmunoGen的FRα靶向ADC藥物Mirvetuximab Soravransine;2020年10月,基石藥業以1000萬美元預付款+3.535億美元裡程碑金額引進LCB的ROR1靶向ADC藥物LCB71。

從兩款年營收超10億美金的ADC產品來看,ADC研發無疑擁有者巨大的潛力。一個輝煌的時代即將來臨。

但與此同時,研究方向的高度重合也應該是研發企業需要重視的問題,畢竟如果不能搶到先發優勢,後來者難以倖存。

這個教訓,已經在PD-(L)1的研發上應驗。

· END ·

相關焦點

  • 抗體偶聯藥物(ADC)的藥代動力學和生物分析
    1958年Mathe首次將抗鼠白細胞免疫球蛋白與甲氨蝶呤偶聯用於白血病的治療,拉開了抗體偶聯藥物的研究序幕。受限於當時的抗體製備技術,鼠來源的抗體偶聯藥物並沒有在臨床上取得成功,1975年雜交瘤技術的誕生才催生出第一個為人所熟知的ADC分子。之後,靶標抗原的選擇、抗體人源化技術、超高細胞毒性小分子藥物、抗體藥物荷載等問題隨著彼時的技術進步被一個個解決。
  • 首個TROP-2靶向抗體-藥物偶聯療法Trodelvy在美國上市!
    2020年05月05日訊 /生物谷BIOON/ --Immunomedics是下一代抗體藥物偶聯物(ADC)技術的先驅,致力於幫助癌症患者改變生活。其專有的ADC平臺的核心是使用一種新型的連結子,這種連結子不需要酶來釋放有效荷載,可在腫瘤細胞內和腫瘤微環境中遞送活性藥物,從而產生近旁效應(bystander effect)。
  • HER3靶向抗體偶聯藥物(ADC)!第一三共patritumab deruxtecan治療...
    2020年09月28日訊 /生物谷BIOON/ --第一三共製藥(Daiichi Sankyo)近日公布了HER3靶向抗體偶聯藥物(ADC)patritumab deruxtecan(U3-1402)治療非小細胞肺癌(NSCLC)I期研究的最新數據,包括劑量擴展部分一個隊列的首批結果。
  • 全球首款「三陰性乳腺癌」抗體偶聯藥Trodelvy獲批
    4月22日,美國FDA加速批准靶向TROP-2的抗體偶聯藥物Trodelvy(Sacituzumab Govitecan-hziy)上市,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至少2種療法的轉移性三陰乳腺癌(mTNBC)成人患者。
  • ...吉利德210億美元收購的下一代抗體偶聯藥物Trodelvy獲美國FDA...
    2020年10月14日訊 /生物谷BIOON/ --Immunomedics是下一代抗體偶聯藥物(ADC)技術的先驅,致力於幫助癌症患者改變生活。其專有ADC平臺的核心是使用一種新型的連結子,這種連結子不需要酶來釋放有效荷載,可在腫瘤細胞內和腫瘤微環境中遞送活性藥物,從而產生近旁效應(bystander effect)。
  • 2020值得關注的抗體藥物|抗體|藥物|tanezumab|幹擾素
    前言截至2019年11月,共有5種新抗體治療藥物(romosozumab,risankizumab,polatuzumab vedotin,brolucizumab和crizanlizumab)已在美國或歐盟獲得首次批准,有13種新抗體治療藥物正在接受審查,這些新抗體藥物代表了治療性抗體的主要市場。
  • 中金:ADC藥物蓄勢待發 有望引領下一個十年的新藥研發
    抗體偶聯藥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由靶向特異性抗原的單克隆抗體藥物和小分子細胞毒藥物通過連接子偶聯而成,兼具傳統小分子化療的強大殺傷效應及抗體藥物的腫瘤靶向性。隨著ADC關鍵技術的進展與突破,近兩年共獲批上市了5款ADC藥物,產品上市節奏加快。
  • 速遞|羅氏乳腺癌藥物恩美曲妥珠單抗中國上市
    據悉,作為全球首個獲批的單藥治療實體瘤的抗體藥物偶聯物(ADC),也是首個登陸中國的抗體偶聯物(ADC)類裡程碑式的靶向抗癌藥物,恩美曲妥珠單抗全新的作用機制將使新輔助治療後仍殘存病灶的HER2陽性早期乳腺癌患者復發或死亡風險降低50% ,這將為高危復發風險HER2陽性早期乳腺癌患者帶來全新的治療選擇。
  • 遠大醫藥(0512.HK):布局RDC領域,百億市場重磅玩家
    ,遠大醫藥選擇引入創新賽道放射性核素偶聯藥物(Radionuclide-drug conjugate, RDC)進行布局。放射性核素偶聯藥物當中的放射性核素起到影像診斷或殺滅腫瘤的作用,偶聯的靶向分子或抗體藥物起到精準靶向腫瘤的作用,這一技術能夠有效提高腫瘤診斷及殺滅效果並降低不良反應,並在多個癌種顯示出了其他治療手段不具備的優勢。
  • 長春高新金妥利珠單抗注射液獲FDA藥物臨床試驗批准
    新京報訊(記者 張秀蘭)12月18日晚間,長春高新發布公告稱,控股子公司金賽藥業金妥利珠單抗注射液獲得美國食藥監局(FDA)藥物臨床試驗批准,用於進展期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急性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
  • 開發以烯二炔天然產物作為ADC藥物payload的機遇和挑戰
    在本綜述中,作者闡述了目前開發以烯二炔天然產物作為抗體偶聯藥物(ADC)的機遇和挑戰以及一些成功的案例。因其對腫瘤細胞和正常細胞都具有毒性,所以臨床使用烯二炔天然產物就需要像抗體一樣的偶聯載體來提高其靶向特異性。本文詳細介紹了烯二炔類作為偶聯小分子的第一代抗體偶聯藥物的現狀和新一代抗體偶聯藥物的前景。抗體偶聯藥物(ADC)利用抗體的靶向特異性的優點使強細胞毒性的小分子選擇性殺傷腫瘤細胞,從而提高了ADC在臨床上的治療指數。
  • 被納入優先審評的10款重磅藥物 達格列淨片、維奈克拉片...
    今年上半年,共計有27款藥物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其中,17款為進口藥物,10款為國產藥物,另一邊,還有共計有108項(按受理號統計)藥物上市申請被納入優先審評,其中,有50項新藥申請涉及35款藥物正在審評審批中,在這其中,又有多款重磅創新藥物引人注意,他們也或將藉助優先審評在下半年獲批上市,以下是10款重磅創新藥物的具體信息(按照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公示日期排列
  • ...的三陰乳腺癌治療新希望,FDA加速批准首個ADC藥物Trodelvy上市
    Trodelvy是FDA批准的首個治療三陰乳腺癌的抗體偶聯藥物,也是首個獲批的靶向人滋養層細胞表面抗原2(Trop-2)的抗體偶聯藥物。抗體偶聯藥物(ADC)提及ADC藥物,可能感到陌生。其全稱是「抗體偶聯藥物」。
  • 抗毒傳奇吉利德
    據估計,全球約有2.57億人患有B型肝炎。中國約有8600萬的B肝感染者和大約2000萬的B肝患者,發病率還在持續上升,每年大約有30萬人死於B肝病毒相關的肝硬化。 治療藥物有沒有呢?有,但無法做到功能性治癒,都只能抑制病毒,患者需要長期服藥。
  • 首款靶向TROP-2的ADC藥物Trodelvy來襲!
    提及到ADC藥物,興許大家還是有些陌生。之前小編其實在文章中提及到ADC藥物(相關文章:精準爆破癌細胞,多款ADC抗癌藥玩轉「靶向+化療」,未來可期),其全稱是「抗體偶聯藥物」。
  • 吉利德(GILD.US)PI3K抑制劑初顯治療潛力
    吉利德(GILD.US)PI3K抑制劑初顯治療潛力 2020年3月21日 10:20:25 醫藥觀瀾 本文來自 微信公眾號
  • 阿斯利康(AZN.US)重磅ADC乳腺癌藥物獲得驚豔II期數據,2021年能在...
    近日,阿斯利康(AZN.US)和第一三共在2019年聖安東尼奧乳腺癌研討會(SABCS)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同步公布了抗體偶聯藥物DS-8201(trastuzumab decuxtecan)治療乳腺癌的II期結果(DESTINY-Breast01)。該項單臂試驗在全球入組184例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
  • 吉利德傳奇:「人民的希望」如何面對歷史的考驗
    而我們體內沒有這些聚合酶,因此很容易篩選出對這些酶有特異性抑制作用的化合物,達到藥物開發過程中對於靶點蛋白的選擇性,並且達到足夠的治療窗口。因此,製藥業開展了大量的篩選工作,尋找針對這些酶的小分子抑制劑。無獨有偶,之前吉利德公司積累了大量ASO藥物開發過程中的核苷類化合物,正好成為這類聚合酶抑制劑的重要開發基礎。
  • 被誇上天的吉利德有沒有那麼偉大?
    自成立以來,吉利德的研發重點一直是抗病毒藥物,這與瑞沃丹本人的興趣有關,因為他自己就是登革熱感染者,這是一種無法治癒的病毒性疾病。著名的B肝藥物韋立德(Viread)就是吉利德早年的成果之一,這是使用最廣泛的抗逆轉錄病毒藥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