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卡通片主題曲是香港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很多著名歌星唱過

2020-12-24 古今意不意外雜談

說起香港電視臺的節目,粵語版的卡通片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廣東70、80、90後的集體童年回憶。有人說,粵語卡通篇和粵語卡通片主題曲是香港流行文化的一部分。筆者十分同意這個說法。接下來介紹一些香港著名歌聲唱的粵語卡通片歌。

IQ博士。

《IQ博士》,梅豔芳演唱,《IQ博士》(阿拉蕾)粵語版主題曲。

《宇宙大帝》,張國榮演唱,鄭國江作詞,《宇宙大帝》港版主題曲。

足球小將。

《足球小將》,張衛健演唱,《足球小將》粵語版主題曲。

美少女戰士演唱。

《美少女戰士》,湯寶如 / 王馨平 / 周慧敏合唱,《美少女戰士》TVB版主題曲。

《爆裂旋風》,郭富城演唱,《爆旋陀螺》粵語版主題曲。

鋼之鍊金術師。

《不死傳說》,陳奕迅演唱,《鋼之鍊金術師》粵語版主題曲。

《自動勝利Let's Fight》, 鄭伊健演唱,《數碼暴龍》第一部粵語版主題曲。

《我愛毛查查》,古巨基演唱,《毛查查》粵語版主題曲。

《個個都有個寶》,楊千嬅演唱,《彈珠超人》粵語版主題曲。

《仙樂處處飄》,袁鳳瑛演唱,林夕作詞、羅大佑作曲,動畫《仙樂飄飄處處聞》粵語版主題曲。

《愛的魔法》,楊採妮演唱,《集幻法小魔星》粵語版主題曲。

以上這些歌你都聽過嗎?特別喜歡哪一首,或還有什麼筆者沒提到的,歡迎留言。

註:圖片來源網際網路,侵刪。

相關焦點

  • 香港文化粵語流行歌曲
    很多在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由顧嘉輝作曲、黃沾填詞的電視劇主題曲,至今仍被奉為粵語流行曲的經典作品。  粵語流行歌曲一般指香港的用粵語(廣東話)唱的流行曲,由於香港的原創作曲家是廣東人,所以又叫廣東歌。粵語流行歌的發展已經有50年的歷史,這也是香港流行文化變遷的50年。梳理這段歷史,能發掘很多歌曲背後的文化和社會內涵。
  • TVB翻版的卡通片主題曲
    上期提到,TVB裡有一個《放學icu》的節目,每天下午的時候都會播放22分鐘的卡通片。阿拉蕾可以什麼都不吃,但必需喝一種名為「機械維單A」的飲品(從海水提煉出的,專門供阿拉蕾作能源使用的液體),否則無法補充能源。(大概就是叫IQ博士的人創造了一個矮矮的萌萌的機器人叫阿拉蕾的故事嗯)(來聽聽粵語版的主題曲↓)(這是梅豔芳唱的喔)(現在我還會哼:小雲同小吉,好重要!)
  • TVB這些火爆的粵語卡通片,曾經陪著廣州人長大!但現在......
    後成長的粵語卡通片多到數不清各位媽友還記得多少? 但是現在粵語配音越來越少了我們開始擔心會不會未來有一天電視上再也沒有香港粵配卡通?我們的小朋友又要從哪裡聽粵語?不如我們先來帶娃重溫一下粵語卡通片為他們學習粵語文化增添點樂趣~順便深扒一下奇奇怪怪的知識點吧!
  • 漫談香港粵語流行音樂30年
    中國流行音樂裡面有一個重要的分支成員,那就是粵語流行音樂,準確的說是「香港粵語流行音樂」。早在上世紀50、60年代,香港音樂就已經開始形成了獨有的流行風格,但受到歐美流行音樂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有相當的一部分英文歌曲得到了流行和發展,當然這和當時的香港特定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粵語歌曲
    粵語歌曲的發展簡史:粵語流行歌的發展已經有50年的歷史,這也是香港流行文化變遷的50年。梳理這段歷史,能發掘很多歌曲背後的文化和社會內涵。著名音樂文化人黃志淙在新書《流聲》中,將香港流行音樂的歷史背景、音樂源流、工業狀況、技術條件及臺前幕後的經驗和想法,有條不紊地一一呈現出來。
  • TVB | 你最喜愛卡通片之1990-1999
    和你一起回憶童年哪部卡通片是你小時候最愛?小編答:因為我小時候很多東西看不用只看羊妹妹:..在以前無論多當紅的歌星都會演唱卡通片主題曲朗朗上口的主題曲無論幾多年之後我們變了幾多我們依然還記得那首童年最愛怎麼唱無論是陳奕迅激情四射的《超人迪加》「  奴隸獸 奴隸獸 東一隻 西一隻東一腳 西一腳 給批鬥抱著頭 退後 十秒便失手  」或是何姑的《小丸子的心事
  • 粵語流行音樂史上,他才是第一人
    由許冠傑為電影《鬼馬雙星》《半斤八兩》創作的主題曲,揭開了香港粵語流行樂壇的序幕。 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許冠傑,港樂的時代或許會推遲到來。  彼時港人講英文,唱歐美歌,把粵語流行歌看為是低俗不入流的,就好比現在有些人對喊麥的態度。 而作風西化、英俊瀟灑,還是香港大學碩士畢業的許冠傑,居然用粵語唱起了「針砭時弊」又「接地氣」的流行歌,把日常生活和時代精神唱進歌裡。
  • 「翡翠臺的粵語卡通片,80至90年代的你看過幾多部
    #翡翠臺的卡通片,特別就特別在它的粵語配音。   那個年代,翡翠臺還沒沒落,擁有大批實力配音演員,每一部引進的卡通片都會為其配音。#粵語翻譯的同時,還融入了本土的元素。   現在的我們被「淡黃長裙」洗腦,其實很多年前,我們就被花師奶同樣地洗腦過。
  • 朱紫嬈獲邀「獻聲」香港亞洲流行音樂節主題曲
    首屆IFPI亞洲流行音樂節發布會在香港盛大舉行,由香港著名音樂人力捧新人朱紫嬈和其他眾多明星參加出席了新聞發布會,雖然天氣寒冷,朱紫嬈依然不懼嚴寒「露肉」盛裝出席,性感熟女的媚態盡顯無疑,在眾多女星中脫穎而出。
  • 粵語歌曲與香港音樂的興衰
    上世紀50年代,粵劇中的一些歌曲被提取出來,茶館裡的幾個人唱了一段,意思是「節選精彩片段」。這種形式短,容易傳播,而且香港市民有去茶館喝早茶的習慣。邊吃邊喝邊聽粵曲,這使得粵曲很受歡迎。1960年代和粵語的碎片真正的記錄始於20世紀60年代,當時香港粵語電影非常流行,現在叫做「粵語殘片」。這些香港影星已經被賣到了東南亞等地。
  • 香港樂壇填詞人鄭國江:我經歷了粵語流行曲的戰國時代
    【編者按】香港樂壇著名填詞人鄭國江(曾用筆名鄭一川、江羽)在上個世紀80年代為粵語歌壇創作了大量優秀詞作,其經典作品有張國榮的《風繼續吹》、陳百強的《漣漪》和《偏偏喜歡你》、鄧麗君的《漫步人生路》、梅豔芳的《似水流年》等。
  • 粵語流行金曲演唱會唱響彩虹曲苑
    11月19日晚,廣東音樂曲藝團「流金歲月」粵語流行金曲演唱會在彩虹曲苑上演,吸引大批粵語歌迷們前來重溫流金歲月,品味經典老歌的不朽魅力。本屆羊城粵劇節,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東音樂、粵曲兩大代表性保護單位的廣東音樂曲藝團,為市民帶來「流金歲月」粵語流行金曲演唱會。廣東音樂曲藝團相關負責人介紹,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廣東音樂曲藝團就開始了將廣東音樂、曲藝與流行音樂結合的不斷探索。
  • 【最新活動】穿粵回憶 粵語兒歌分享會---傳承粵語文化Part One
    根據素有「香港兒歌之父」之讚譽的韋然先生的論述,廣東童謠兒歌歌曲化的歷史不長。當年參與唱片灌錄的,也包括了當時基督教兒童合唱團的小團員張崇基、張崇德(流行樂壇歌手組合,《龍珠二世》94年主題曲正是他們的成名作)。
  • 主題曲《鐵血丹心》的演唱者竟是被稱為「香港歌聖」的他
    《鐵塔凌雲》的推出使香港民眾發現,原來粵語歌也可以這麼好聽。1973年,羅文為電視劇《獅子山下》演唱粵語同名主題曲,同樣引發關注。自此,羅文與許冠傑成為香港流行音樂的奠基人和開拓者。可以說,是他第一次將粵語流行歌推向了全世界。羅文曾在《羅文講羅文》中講到:「我剛出道的時候,與某個當紅歌星同臺演出,他出場時掌聲雷動,觀眾多次要求他重唱。他入了臺就到我出臺,臺下的觀眾就起鬨。在那一分鐘我就下了決心,你不歡迎我,我就要加倍努力,一定要唱到你歡迎。現在我做到了。」
  • 粵唱粵精彩 粵語流行歌曲
    粵語流行歌曲,一般指香港的用粵語(廣東話)唱的流行曲,由於香港的原創作曲家是廣東人,又叫廣東歌。
  • 原來記憶中的那些粵語動畫金曲,竟是這些巨星唱的!
    TVB把日本的動畫片配音成粵語版後,還會為重點時段播出的動畫重新製作粵語版主題曲,常常是用日語版主題曲的曲調,配合動畫劇情,填上粵語的詞,變成南粵街坊小時候耳熟能詳的粵語兒歌。有很多被改變的作品被賦予了一層新的色彩,在觀眾心中經常有「超越原作」的評價。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如今已經長大成人的我們,還記得這些童年時曾抄在歌詞本的粵語兒歌嗎?
  • 90年代TVB播嘅卡通片主題曲,原來都喺呢d明星唱嘅!
    把日本的動畫片配音成粵語版後還會為重點時段播出的動畫重新製作粵語版主題曲常常是用日語版主題曲的曲調配合動畫劇情,填上粵語的詞再找當紅的偶像演唱變成南粵街坊小時候耳熟能詳的粵語兒歌有很多被改變的作品被賦予了一層新的色彩在觀眾心中經常有「超越原作」
  • 傾聽最香港 丨那些年,我們聽過的香港音樂
    譚詠麟《愛在深秋》隨著香港回歸的日期越來越近,譚詠麟、張國榮等一批香港歌星,讓內地聽到了越來越多的粵語歌曲,那些耳熟能詳的旋律,在亞洲市場、乃至國際市場大放異彩。這次想過香港來看一看,我覺得還是經典的最好。(beyond的歌曲……)在香港流行音樂體系中,電影、電視劇主題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構成部分。很多電影插曲都邀請作詞人在片場看片後量身打造。曾導演《我和春天有個約會》、《開心鬼》系列的香港電影導演高志森對此深有體會。
  • 在粵語流行音樂史上,他才是第一人
    港樂起點在1970年代以前,港人的的確確是沒有「文化自信」的。彼時港人講英文,唱歐美歌,把粵語流行歌看為是低俗不入流的,就好比現在有些人對喊麥的態度。而作風西化、英俊瀟灑,還是香港大學碩士畢業的許冠傑,居然用粵語唱起了「針砭時弊」又「接地氣」的流行歌,把日常生活和時代精神唱進歌裡。
  • 香港第一代天王,粵語歌曲的祖師爺,至今無人超越!
    小編今天要寫的是香港流行樂壇的「扛把子」,粵語歌曲的祖師爺。四大天王在他面前也只能是小學生,他就是——許冠傑。 70年代的香港 粵語歌曲就是非主流70年代之前,粵語歌曲在香港人的眼中就是「非主流」,甚至給他們貼上低俗的標籤。當時香港人最愛聽的就是英文歌曲和來自臺灣的「國語歌曲」(臺灣永遠是中國的一部分)。這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