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歷史上,不乏因為爭權奪位而引起父子反目,兄弟殘殺的故事。對於每一位當權者來說,兒子不聰明了難以託付重任,兒子太聰明了又難於選擇,比如那位兒子個頂個聰明的康熙帝。但若是兒子和孫子都很有才幹,對於儲位的選擇就更加令老皇帝「選擇困難症」了,不只如此,怕是死前見兒子一面都很是困難,據悉,明太祖朱元璋死之前曾連問三遍「燕王來否」,大臣們竟無一人敢回答,原因說起來,很是讓人唏噓。
我們都知道朱元璋是歷史上逆襲最為成功的「屌絲男士」,他長得不好看,也沒什麼文化,家裡往上倒八輩都是一窮二白的農村人,但是他卻憑著天生的政治雄略,從一個普普通通的「放牛娃」一路摸爬滾打登上了皇位,他結束了蒙元在中國的統治,創建了明朝,收復失地,最終統一了中國。
朱元璋在位期間,不僅鼓勵農耕,興修水利,減免稅負,推行了一系列利民的舉措,他還打破了歷朝歷代的丞相制,加強了中央集權,最終實現了「洪武之治」的一片繁榮景象。可是,就是這麼有才幹無所不能的皇帝,在諸位選擇的問題上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我們都知道朱元璋最喜愛的兒子是太子朱標。朱標這個人在朱元璋眾多兒子中,確實算得上一表人才,聰明仁孝,只可惜他英年早逝,最終無緣皇位。許是朱元璋對朱標太過疼愛,朱標死後,朱元璋立馬就把太子之位給了朱標的兒子他的孫子朱允炆。朱允炆其實也算得上有帝王之才,但是朱元璋的這一安排還是導致了他其他兒子的不滿。
其中最不滿意的應該就是燕王朱棣了。朱棣這個人也很有才幹,他自幼習武,文才武略並不輸朱元璋,但是因為之前有太子朱標在前,他對皇位並沒有太多奢望。可是朱標死後,滿以為唾手可得的皇位竟然輕而易舉的被自己的父親送給了一個黃口小兒,這著實令朱棣非常不滿,他的不滿,也引起了朱元璋的重視。
朱元璋是個很聰明的皇帝,也是一位好父親,好爺爺,他為了能讓自己的孫子順利登上皇位,排除了一切隱患,不惜把自己的兒子們都分封在外,甚至在自己的遺詔中,也曾命令自己死後,各地藩王皇子只能在自己的封地祭拜,不得來京。
儘管如此,朱元璋還是放心不下朱棣,他也很清楚,對於朱允炆而言,最大的威脅就是自己的四兒子。於是,朱元璋病危之時,又下令緊急召燕王進京,至於為什麼單獨召見燕王,《明太宗實錄》裡並沒有詳述,我們可以猜測朱元璋是想要在言語上敲打一番燕王,當然也可以猜想朱元璋是否會為了朱允炆的皇位而除掉朱棣這一最強大的隱患。
朱棣應該也有此猜想,所以遲遲未能到達京城。病若遊絲的朱元璋在清醒之際仍會詢問身邊的大臣:「燕王來否?」只是對於這樣的問題,所有人都不敢應對,「凡三問,無敢對者」,朱元璋最終在遺憾中合上了雙眼。
後來的故事,就是朱允炆和朱棣的戰火相見,朱棣最終還是登上了他渴盼已久的皇位。聰明一世的朱元璋也未能阻擋子孫對於皇位的爭奪,這應該是他唯一的憾事吧。
本文所有資料來自《明太宗實錄》《明史》等書,小編保證內容的真實性,不涉及、影射任何政治。
嗨,您好,我是笑言鴻儒,一個喜歡在史書中發現故事,拾取情感的人,如果你也喜歡,請多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