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3日刊|總第2644期
最近十幾年以來,隨著美國大片在中國的輪番上映、以及中國大製作院線電影的成功模式不斷被複製,原本專屬於好萊塢的「高概念」這一術語如今在中國已經不再陌生,成為中國本土電影人所熟悉,乃至所追求的電影工業標準。
何為「高概念」電影?簡而言之,它是以美國好萊塢為典型代表的程式化、工業化的電影製作模式,其核心是以營銷指導電影製作,在創作和製作過程中設置未來可以營銷的「概念」,如強情節故事、強實力團隊、強視覺衝擊、主旋律價值等等,以此來創造巨大的市場影響,謀取巨大的經濟利益。
這種電影模式,一度被視為美國電影專屬的「大殺器」,而隨著中國電影向好萊塢模式的逐漸靠攏,這種商業電影模式對中國電影行業也產生了深刻影響。
其中,作為中國電影市場的最大市場增量,網絡電影雖未形成與院線電影一樣高度工業化的電影製作流水線,但在產業化日趨明顯的發展道路上,它早已不再是故步自封的獨立個體,不僅在票房分帳上取得破千萬的佳績,在電影品質上也走上了升級提質的道路,逐漸積累了向「高概念」高地發起衝鋒的力量。
近期,一部向院線電影模式發起挑戰的「高概念」網絡電影——《倖存者1937》官宣殺青,引起了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它的出現或許可以為網絡電影撕開一道口子,推動網絡電影向前邁進關鍵的一小步。
劇情推進剛柔並濟,
築起「高概念」電影的第一道基石
《倖存者1937》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戰士冉徵從民族大義出發,決定暫時放下舊仇,肩負起保護國民黨軍統密碼專家鄭忠的任務,護送他從日軍圍堵中安全撤離的故事。
不難發現,作為一部主打「高概念」的網絡電影,《倖存者1937》具備適合在市場獲得聲量並且能受到觀眾歡迎的諸多特性。
首先,激烈的戰場對決,充分顯示出了戰爭題材的獨特魅力。《倖存者1937》是一部將宏大戰爭背景與密集戰鬥場面相結合的作品,全片以中日雙方數番精彩的戰鬥過程串聯起主要線索,從已經公布的一系列物料來看,殺敵與犧牲並非一掃而過,而是真實真切地表現了戰爭場面的慘烈,具有強烈的震撼力。這種具備類型化色彩的影片,對追求視聽衝突和強劇情節奏的現代觀眾而言,無疑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其次,強烈的劇情衝突為影片提供了強大的戲劇張力。除了中華英雄兒女和侵略者之間的殊死較量之外,八路軍小隊和密碼專家鄭忠雙方如何從互不信任到走上聯合抗日的道路,是全片的另一條主要線索,這條線索中同樣充滿了此起彼伏的矛盾和波瀾。鄭忠不相信冉徵和八路軍小分隊會好意送自己回到安全區,更不認為他們具備這種能力。而冉徵同樣因為過往的歷史對鄭忠充滿警惕。在經歷了幾度危機和戰鬥之後,鄭忠逐漸被八路軍的理想信念感動,其認知也發生巨大轉變。
這一過程中,冉徵與密碼專家鄭忠之間是守護與被守護、感化與被感化的關係,與硬核的戰場部分之間剛柔相濟、同樣精彩,共同築起了「高概念」的第一道基石。
幕後團隊匠心貫注,
全力把控作品品相
高概念電影通常並不以故事和人物的複雜奇譎取勝,而是要將簡單的故事講述得繪聲繪色、吸引觀眾的持續觀看。這就需要在技法上足夠成熟,敘事、美術、造型、後期特效等等各個環節都要保證品質在線,不能「掉鏈子」。
秉持著精益求精的製作原則,《倖存者1937》的主創們匠心貫注,從視聽效果等各個方面入手,讓《倖存者1937》最大程度滿足「高概念」作品的品質標準。
《倖存者1937》由才華出眾的年輕導演王巖川執導,其代表作《三公裡》《母親江戀歌》《狂野之夜》跨越多個題材類型,並在各大電影節和獎項中多次入圍獲獎。本次執掌《倖存者1937》導筒,將如何用新鮮角度演繹主旋律英雄故事,其表現頗為值得看好。
此外,《倖存者1937》的幕後團隊可謂人才濟濟:軍事指導劉松,原為特種作戰旅偵查員,曾為電視劇《三八線》、電影《建軍大業》《空天獵》《流浪地球》等作品擔任軍事指導,他的加盟夯實了本片的製作根基,讓影片的戰爭場面更加真實精彩;煙火及特別效果指導霍錦棠是持有A級執照的電影煙火及特別效果專家,憑藉深厚的經驗和創意,在《變形金剛4》《戰狼2》《建軍大業》中得到了電影業界和觀眾的一致好評;武術指導孟振,善於因人而異設計動作,將每個人的特長發揮到極致,在一招一式中盡顯人物氣質風採,代表作品有電視劇《鶴唳華亭》《破冰行動》等等;服化造型指導張靜經驗豐富,善於在服化造型中展現人物形象多元化的層次感,曾擔任亞洲化妝髮型大賽舞臺創意組評委、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舞蹈化妝設計,為《神鵰俠侶》《射鵰英雄傳》《精武陳真》《喬家大院》等多部經典電視劇擔任化妝。
從主創團隊的陣容來看,《倖存者1937》代表了行業內的良心水平,而臺前幕後的謀劃布局,勢必讓作品散發出於細微之處見真章的力量。
小人物書寫大時代,
主旋律撐起價值高度
「高概念」電影和小眾題材電影相比,對準的是佔據城市人口大多數的主流受眾,因此其價值觀必須符合整個社會價值的「最大公約數」。縱觀好萊塢出品的眾多「高概念」電影大片,其價值觀基本無出正義、勇氣、奮鬥、友誼等西方社會主流價值觀的範疇。而對於國產電影而言,要想實現高概念的落地,「主旋律」價值觀也自然是題中應有之義。
在抗日戰爭的宏大背景下,《倖存者1937》聚焦人所共知的「大歷史」中不為人知的「小人物」,通過冉徵、鄭忠等形象的塑造,體現出他們面對戰爭、面對民族大義時的抉擇,煥發出人性的光澤和崇高的境界,為作品增添了飽滿的血肉。
雖然劇中描繪的故事距離我們已有83年之久,但其中展現的奮鬥、犧牲、追求正義等正面價值均具有恆久的意義,對當下的年輕人來說極具共鳴和啟發。影片無論從歷史教育與啟示意義上,還是從藝術欣賞層面上,都具有獨特的價值。
如今,網絡電影在製作水準上獲得了飛速提高,但深度相對淺顯,類型相對單一,很難達到「高概念」的標準。《倖存者1937》以震撼的戰爭場面、強實力團隊、強故事情節賦予了網絡電影不同以往的熱血燃情,而在價值觀方面,又以能引起普遍共情的主流價值觀賦予影片雄毅剛勁的時代氣質,可以說,它的出現,拓寬了網絡電影的邊界,為廣大創作者們提供了另一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