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不像其他動物只懂現在,人掌握了過去,接著還要開始探索未來。"
猛然間,從宇宙傳來了一種聲音。像是從手指間划過,又重新回到了手指尖。黑色的巨石從天而降,它裡面傳出一種簡單重複而令人血脈亢奮的震動,聽來為之恍惚。
霎那間,鼓聲更響,奪人心魄,仿佛天籟一般瀰漫在炎熱的空氣中,溶於夜空變成一種富有詩意的聲音。
猿人們學會了結繩記事,製造工具……它吸引著人類一步一步來到它的面前,促進了生命的進化,給人類的冒險生活帶來了一種神秘的快樂。在往後的幾百萬年中,巨石不斷地給人們帶來困惑,也不斷的揭示了宇宙的真相。
在作品中始終有一塊兒神秘的黑色巨石,它貫穿首尾,仿佛一抹神秘的微笑。
它的出現早於人類300萬年,是宇宙間高級智慧生物的產物。是我們無法觸及的外星文明所創造。
那些終極的智慧生命擺脫了肉體與宇宙引力作用的束縛,放棄了自身物質形式的存在方式。他們在宇宙間以意識流的方式存在,以思維和能量的方式生活。這種特殊的存在形式最終使他們進化成了宇宙中終極的智慧形態,並且得到了永恆的生命。
在本書的最後,主角戴維也最終以這種意識流的終極生命形態將人類渺小的生命延續至永恆。它擺脫了人類思考時間的局限,體會到了永恆的意義。成為了童星一一這個世界及宇宙的主宰。
本書創作於1968年,它完美的將科學上升到了哲學的高度。它將人工智慧的發展大大的提前了幾個世紀,劉慈欣將此稱之為 "空靈的高度"。因為它不僅僅是一部科幻,還包含了建築、生物、人文歷史……等等。
它對我們的影響已經不僅僅是一部科幻小說,特別是它對未來航天科技的構想,直接影響了現今人類航空技術的發展。
今天,我們看到的很多科幻小說和電影中所使用的元素,有很大的一部分都能在本書中找到,可以說整整影響了一代人的科幻創作。比如說在科幻電影《超體》中,變成了意識流形態,並且無處不在的露西,電影《阿凡達》中可以上傳自己的意識到另一個世界,皆是對本作中黑色石碑的延伸設定。
在電影《2001太空漫遊》中,裡面的人工智慧由於接到了不一致的命令從而產生了自我意識,最終為了完成使命,對所有的船員痛下殺手。而在電影《流浪地球》中,人工智慧莫斯為了同樣的理由抗拒了指令,船員們的掙扎和莫斯閃爍的冷酷紅光,都是向電影版《2001太空漫遊》致敬。
本書中用到的故事理念與思考,全部超越了時間的局限性,猶如一股強大的魔幻力量。由它衍生出了無數的「平行宇宙" 作品。
《2001太空漫遊》並不是一本兒硬度很高的純科幻,它從頭到尾意味深長地講述了生命起源的哲學。從人類個體的進化,再追溯到宇宙的概念,從生命演化的本質再追溯到生命最終的歸宿。
我們最終在哪裡塵埃落定?
生命如同一個循環的莫比烏斯環,一部分已經死亡,而另一部分尚未誕生。源起一一進化一一毀滅一一重生。在走向未來的同時,我們又返回了生命的源頭塵埃落定。
「那一刻永恆的瞬間過去了,鐘擺又擺回去了。漂浮在離地球兩萬光年之遠的雙星火焰之間,一間空蕩蕩的屋子裡,一個嬰兒睜開了眼睛,放聲哭了起來。」
本文的最後致一一阿瑟克拉克:
他死了
卻永遠活著
我們看見的每一顆星星都是他炙熱的靈魂
他的光芒比太陽更加璀璨
沒有他的光
我們不會有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