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哭喊「我沒有個好爸爸」:每一個愛比較的父母,背後都是心碎的孩子

2021-02-07 凱叔講故事


作者 | 三土不缺水



沒有一個好爸爸!」


說出這句話的,是一個正在寫作業的小姑娘。



這是一段最近刷爆朋友圈的視頻,視頻中,正在寫作業的女孩因為學習成績落後於其他同學,遭到了父親的質問:「你是沒有筆還是沒有本子?」


誰知,女孩神回復,大哭著喊道:「我沒有個好爸爸!」


爸爸顯然也沒料到女兒會這麼回答,無奈地說:「你有個好媽媽就行了。」


女孩坐在床上,嚎啕大哭,她的情緒還沒有平復,委屈巴巴地說出自己的心聲:


「他覺得別的小朋友好去當別的小朋友的爸爸,別的小朋友是要家長的努力和陪伴才能這麼好,不像爸爸三心二意的,學習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會的!」



小女孩的眼淚讓我們心疼,聽起來像是氣話,卻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網友感嘆道:

「看著看著就心酸了!別人家的孩子真是永遠揮之不去的痛!」

「我小時候也想這樣質問我父母,後來忍住了,被比較真的很難過。」


每一個父母,在教育過程中,都會或多或少提到別人家的孩子,他們或許是無意的,但是這種「比較」會深深烙印在孩子心中,變成一場噩夢,永遠都揮之不去。


無論怎麼努力都超不過別人,無論多麼優秀父母都不滿意。


這種無力感令人抓狂,久而久之,就會催生出許多問題。



13歲的男孩天天離家出走了。


他給爸爸留了一張紙條:「親愛的爸爸,我走了,你不用找我了,以後我不認識你,你也不認識我,你不該有我這樣的兒子,再見了,爸爸!」


原來,天天的學習成績一直不太理想,寫作業的時候,爸爸總是拿他和其他同學比較,因為受不了父親的教育方式,壓力太大的天天,一氣之下選擇了離家出走。


「他覺得我這不行那不行,還經常拿我和別人家的孩子作對比,他不喜歡我,我就走。」


找回孩子之後,天天父親一直懸著的心終於落了地,民警勸說他:「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成績差一點就差一點,慢慢來,一定不能打也不能罵。」


《正面管教》告訴我們:不要將一個孩子與其兄弟姐妹進行比較,或者與其他任何人比較,這對孩子是不尊重的,並且是令人沮喪的。


很多父母都不明白孩子們「為什麼會這麼脆弱」,因為一句「別人家的孩子」崩潰大哭。


這是因為孩子的年紀太小,他們對待問題的感知能力很強,但是往往沒有辦法正確解讀父母的用意。


如果父母長時間拿孩子和其他家的孩子作比較,孩子們就會覺得父母不愛自己了,在這種負面情緒的長期侵蝕下,孩子們一定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


輕者會和父母產生間隙,嚴重的就會像天天一樣選擇離家出走。


你的每一句「比較,對於孩子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




有這樣一句俗語:棍棒底下出孝子。


很多時候,父母對孩子的比較,來源於父母對孩子的高期許,但是他們不會表達這種高期待,就選擇用「挫折教育」的方式打擊孩子,希望能激勵孩子成長。


說來慚愧,我曾經就是一個這樣的媽媽。


女兒小葵的學習成績一直不錯,但是她偏科,英語成績一直不太好。


有一次開家長會,英語老師當著全班家長的面,念了一份「英語後進生」的名單,上面就有小葵的名字。我羞愧不已,感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我身上。


回家之後,我恨鐵不成鋼地衝小葵吼:「你被英語老師批評了知道嗎?你怎麼就不能學學你們班第一名,人家就不偏科,語數外門門拔尖!」


小葵被我罵懵了,她瞪大眼睛,淚水凝聚在眼眶中,哽咽地說:


「那你怎麼不能學學別人家的媽媽?人家的媽媽是英語老師,周末帶著她去英語角,你呢?」



那一剎那,我的心情五味雜陳:震撼、失望、難過、不可置信……


我驟然清醒,原來被「比較」的感覺是那麼痛苦,當小葵給我說「你看看別人家的媽媽」時,我沒有感覺到被激勵,撲面而來的都是負面情緒。


作為成年人,我們都無法從「別人家的父母」中砥礪前行,那我們又怎麼能要求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們,能夠在「別人家的孩子」陰影中茁壯成長呢?



冷靜下來之後,我給小葵道歉,並保證也會陪同她去英語角學習,我還給她報了外教親子班,陪同她一起學習英語。後來,她的英語成績有了質的飛躍。


任何一個孩子的成功,都是有跡可循的,每一個父母,都要了解正確的溝通方式。


你的每一句鼓勵,都是孩子向前的最大動力;

你的每一句打壓,都是孩子向前的最大阻力。



盧梭曾說:「要尊重兒童,不要急於對他做出或好或壞的評判。」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他們應該朝著自己的目標和方向去奔跑,而不是活在家長的期許和打壓之下。



就像是《銀河補習班》中馬飛的父親,不管旁人如何評價馬飛,說他這輩子都沒救了,他仍舊溫柔且堅定地告訴馬飛:「兒子,你一定能考進年紀前十名。」


在這種鼓勵下,馬飛漸漸相信自己真的能做到,他帶著父親的期許,在改變中成長,最終成長為了「別人家的孩子」。


這個世界上,一些父母總在不經意間,拿自己的孩子的短處去和別人家孩子的長處做對比。


這種對比方式,不僅傷了孩子的心,也擾亂了自己的情緒。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與其總是給孩子說「別人家的孩子」,不如告訴孩子「媽媽相信你也可以」。


用鼓勵代替比較,用肯定代替打擊。


不必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到孩子身上,每一個孩子都會綻放出屬於自己的光彩,無須否定,無須對比,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


你且等一等。


作者:三土不缺水,我想看到更廣闊的世界,寫出更深刻的觀點,給我一支筆,陪你闖天涯。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愛比較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好嗎?可能會反而抹殺了孩子的優勢
    雙方立刻大吵起來,女主的孩子也因為頻繁被拿來跟有才藝的孩子比較感到不滿,將一團消毒紙巾塞進了小女孩的嘴裡。這下徹底引爆了兩家的矛盾,60歲暮年姐妹團聚的溫馨不再,兩個老人也因為這件事情老死不相往來。01 愛比較的父母,在教育子女上早落了下層?
  • 每一個「電視兒童」的背後,都有一個失職的父母
    沒有孩子是不愛看電影、電視或動畫片的。
  • 爸爸帶娃時「鼾聲如雷」,孩子當面哭喊都沒叫醒,網友笑翻:優秀
    案例今天要和大家說的就是一位大大咧咧的老爸,在帶孩子的時候,也因為實力坑娃在網上也是火了的節奏。在平時都是媽媽照顧孩子,但是這一天媽媽因為要值班,所以只能將孩子交給爸爸照顧,因為爸爸平時帶孩子就非常不靠譜,所以在臨走的時候,媽媽也對爸爸千叮嚀萬囑咐,希望爸爸細心些,半夜還要起來給孩子衝奶粉,爸爸信誓旦旦的答應了媽媽表示自己一定能帶好孩子。
  • 6歲「音樂天才」爆紅:每一個優秀的孩子,都站著這樣的父母
    不難發現,每一個脫穎而出的孩子,背後都站著有遠見和格局的父母;他們懂得為孩子的未來打好基礎,懂得如何引領孩子走向更寬更廣的路。02我想起在《詩詞大會》的爆紅的武亦姝,她成功的背後,同樣是父母孜孜不倦的教育和引導。前兩年,武亦姝登上《中國詩詞大會》舞臺,以2000首詩詞的儲備量橫掃百人團,三戰三捷。
  • 鄭州母子失蹤10天,結局令人心碎:每一句「我很好」背後,都藏著「救救我」
    當時我並沒有太注意,覺得應該就是離家出走了,說不定過兩天就找回了。今早卻傳來令人悲傷的消息。1月23日,鄭州水上救援隊接連在賈魯河河段中將孩子和母親打撈上岸,兩人已無生命體徵。就算是父母兒女,也可能互不理解對方的所思所想。有人說:人與人之間,最遠的距離就是:我以為很熟悉眼前的這個人,其實完全不了解他內心經受的煎熬與苦痛。可是事實上,他們只是用微笑去應對生活,也保護那些關心自己的人。他們努力笑著,故作堅強,只是為了不給別人造成痛苦。所以,請記得,每一位抑鬱症患者內心都渴望被理解,被關愛。
  • 李雪:每一個不可愛的孩子背後,都是在呼喚愛
    以愛之名行傷害之實,孩子雖已有十來歲,卻也不敢反抗,因為他知道畢竟是自己有錯在先。父母也沒有完全不允許他玩,只是希望他玩起遊戲來時能有個度,最起碼不能幾天幾夜,不吃不喝的玩。雖然是因為孩子迷戀網遊而引發的一件事,但歸根結底,最深層的原因還是在於其父母。在事情剛出現苗頭時沒有想辦法撲滅,任由孩子發展。
  • 武亦姝爸爸身份曝光:成功孩子的背後,都離不開有格局的父母
    這個當時只有16歲的女孩,可謂是將「集才華與智慧於一身」表現的淋漓盡致。更是被董卿稱為「才女」,後又被網友們冠以「國民才女」之稱,這樣的肯定已經很高了。 然而在武亦姝「成功」的背後,也離不開「大人物」 的支持,這個人就是她的爸爸武雷。
  • 「爸爸的故事」,小女孩一篇揭穿父親謊言的作文,背後感人的真相
    比起溫柔和孩子相處時間比較多的母親,身為一家之主的父親,在家庭中常常是給人以嚴肅的形象,儘管他們不善言辭,或是個性比較內斂,但他們對孩子的愛從來都不曾少過。今天的廣告都是千篇一律、毫無新意,滿滿都是高大上的套路。更重要的是,很少有那種我們生活中的故事,那種底層小人物的酸甜苦辣的情懷。但曾經有這麼一則廣告,讓人至今都還記憶猶新,因為它取材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底層小人物家庭的普通故事,背後卻蘊滿著那暖暖的情懷。
  • 有一種比較叫「別人家的孩子」,可我也想要「別人家的父母」
    網友A:作為一個在「別人家孩子」陰影中成長的過來人,孩子,我慎重的建議你用 「別人的爸爸」還擊,非常有效!網友C:這個孩子寫的好乖啊,就算爸爸這樣說自己,還是會說出親愛的爸爸,並且還希望爸爸身體健康,挺有愛的一孩子啊。你永遠不知道孩子有多愛你,因為知道被比較有多傷自尊,多傷心,所以不拿自己的父母和別人的父母比較。
  • 女孩從25樓跳下,無數父母刺痛:「為什麼孩子什麼都不和我說?」
    8月22日,四川一個年僅15歲的女孩從25樓不幸身亡,而更讓人悲痛的是,在樓下試圖接住女兒的爸爸,被墜樓的女兒砸傷,經搶救無效也不幸離去。關於小女孩跳樓的原因,曾有兩種說法,一是墜樓女孩對補習鋼琴產生牴觸,另一個說法是女孩因為成績差與家人發生矛盾。
  • 每一個脾氣暴躁的媽媽身後,都有一個缺席的爸爸,很有道理!
    曾經看過一句話:那些小脾氣背後,其實是積攢了很久的不滿一下子傾瀉而出。每一個脾氣暴躁的媽媽背後,都有一個「缺位」的爸爸。一位資深的媽媽有這樣一個新年願望:希望孩子他爸能夠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好好愛我,和我一起照顧孩子,給他換紙尿褲,陪他玩樂高,給他講故事,給我一點休息的時間。可是,在每一個忙碌的媽媽身後,坐著一個悠閒的爸爸。而孩子有什麼第一時間喊的也是媽媽:「媽媽,我的衣服放哪了?
  • 「作業沒完成,爸爸失控砍傷孩子」:情緒不穩定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災難
    當父母衝著孩子大喊大叫的時候,孩子整個人都處於一種很不安的狀態。腦子想的全都是「我又做錯什麼了」、「媽媽會不會懲罰我」、「爸爸會不會動手打我」… 他全部的精力都用來提防父母了,根本沒有多餘的注意力去分給學習,又怎麼會成績好呢?
  • 四川15歲女孩25層跳樓,父親託舉雙雙身亡:每一句「我很好」背後,都藏著「救救我」
    8月22日,四川瀘縣一名15歲女生從25樓跳下,而女孩的父親在樓下試圖用手接住女兒。結果衝擊力太大,兩人雙雙身亡。現場視頻真的令人心碎,女孩跳的決絕,而父母最後時刻絕望地伸手更是讓人肝腸寸斷。多好的女孩就這樣放棄了自己的生命,而更讓人心痛的是父親。
  • 每一個脾氣暴躁的媽媽背後,都有一個缺席的爸爸!
    爸爸、媽媽還是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啊?說實話,表姐當時信心很滿的,以為寶寶會毫不猶豫的說喜歡媽媽,結果寶寶想了想很認真的歪著頭:我喜歡爸爸,因為媽媽老是兇我,天天逼著我學東西。那一瞬間,表姐感覺無比失落,委屈極了:我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誰啊,怎麼還這麼評價我,再者說在我生下你之前,我也是很溫柔的好麼?
  • 爸爸撒潑打滾要糖吃:比起父母愛孩子,孩子才是無條件愛著父母
    這得是多不愛孩子的媽媽才能幹得出來的事情呀!其實比起很多有條件愛孩子的父母來說,孩子才是無條件地愛著父母的。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做無條件的愛,這一種愛不附帶任何條件,就愛你原本的模樣,不需要擔心因為自己做錯了什麼事,而使那一份愛少了一點點。
  • 北大教授:優秀孩子背後的好爸爸,原來這才是「拼爹」
    因此有些孩子掉隊了,逐漸變得平庸;而有些孩子卻扶搖直上,讓自己羽翼豐滿。這樣看來,優秀的孩子,他們背後都離不開父親的教育。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父親呢?北大教授是這樣說的。但其實,每個孩子的成長中,父親都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是男孩子。作為爸爸,應該讓孩子感受到更多的父愛,這樣會填滿他們內心的空缺,感受到加倍的溫暖。親子關係都是需要用時間去培養的,若是能夠陪在孩子身邊,聽著他們耐心地說話,或者是陪著他們遊戲,都能讓孩子懂得珍惜和感恩。
  • 《伴我高飛》,一部適合爸爸跟孩子一起看的電影
    《伴我高飛》,是一部適合爸爸跟孩子一起看的美國電影。電影講述的是一個14歲女孩艾米,在父親湯姆的協助和帶領下,駕駛飛行器帶領16隻野雁遷徙南方的故事。俯瞰大地,綠地,城市,房屋……安大略的風景讓人嚮往,畫面都是溫情。人物關係很溫暖!艾米:一個孤獨的女孩。失去媽媽後,因為孤獨,開始孵化野雁,做起雁媽媽,她感知野雁,陪伴弱小,在陪伴野雁長大中獲得快樂,也變得懂事,理解了離異的父母關係,接納爸爸的女友,也融入爸爸的家庭。
  • 「我也沒有辦法啊,還不是為了給孩子一個好的將來……」
    ,我的父母早已離開我去他鄉工作了,還記得,同齡的朋友都愛指著我的鼻子,說:「 你是個沒人要的孩子,沒人疼,沒人愛……」每每想起這些,眼淚就止不住地往下流,我恨,恨那些朋友對我的嘲笑,更恨我的父母,恨他們讓我被朋友嘲笑,恨他們在我那麼小的年紀就讓我失去了那個年齡應受到的關愛……
  • 「我沒有一個好爸爸」,小學生崩潰哭訴,網友:認命吧!
    父母與孩子永遠是一對相愛相殺的矛盾體,有家長對孩子的不滿,也有孩子對父母產生的意見。不過按大部分家庭看,孩子的意見基本上都被父母的「絕對權威」壓制了回去。一、小學生哭訴「沒有一個好爸爸」很多家長經常在網絡上發表自己家孩子做作業需要輔導,說了多少遍還不會,被氣得不行。還有家長甚至被氣得二胎早產、心臟疼,下面還有好多家長對此表示附和贊同。
  • 父母吵架各自離開,2歲男童機場大哭:你的極端情緒,正在狠狠傷害孩子!
    這樣的陰影,將伴隨孩子成年,甚至終身,成為他們大部分情感傷痛的來源。近年來,社會新聞中,父母對孩子發洩極端情緒的案例,層出不窮。每一個熱點背後,都有一顆傷痕累累的心靈!4月18日,寧波櫟社機場,一個小男孩,正在嗚嗚大哭。這天,爸爸要乘坐飛機外出,媽媽帶著男孩,一起陪同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