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王」與「最後的羅馬人」

2021-02-13 湯米的書報亭

華盛頓時間1月20號,隨著新一任總統拜登宣誓就職,「懂王」的時代已經落幕。但各路吃瓜群眾仍然意猶未盡,網上依然有很多關於「懂王」的討論、惡搞影片和梗圖。

其實,早就想寫一篇關於「懂王」的推文,但遲遲沒法動筆。一來是還沒放假,比較忙,二來是事情沒有完全塵埃落定,怕被打臉。如今放假了,「懂王」也離職了,可以動筆寫寫了。事先聲明,本人才疏學淺,也不研究美國政治,寫不出什麼高深的東西。大家權當是在書報亭看到一本地攤雜誌,讀一讀,笑一笑便罷。

自從11月初以來,大選的結果引起了各方討論。直到兩個月後的現在,仍然爭論不休。雖然,「懂王」一直指控拜登和民主黨舞弊,但未能拿出足夠有力的證據。另一方面,民主黨和拜登雖然贏得了大選,但疑點頗多,有點勝之不武,難說名正言順。但對於中文網際網路上的吃瓜群眾來說,真相是啥並不重要,倒是喜歡看熱鬧,而且越熱鬧越好。

爭端經過兩個月的發酵,終於引發了1月6號的「國會山之亂。」此事一出,美國主流媒體紛紛發文譴責,還不約而同地將這件事定性為「暴亂」,稱衝進國會的川普支持者為「暴徒」。以彭斯副總統、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為首的共和黨大員們也紛紛見風使舵,譴責「暴徒」惡行,無形中也與「懂王」劃清了界限。

「懂王」也不堪輿論壓力,不得不譴責「暴徒」,舉起了白旗。「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只可惜,剛要踏過盧比孔河,居然鳴金收兵。正所謂,一不做二不休,半途而廢的話,只能等著被清算。不到一天,「懂王」的推特個人帳戶被永久凍結,別的社交平臺也封了「懂王」的帳號。民主黨控制了國會兩院,發起了第二次彈劾。既然「革命」失敗,只能面對兩黨建制派的聯合絞殺。

到了這時,一些有意思的言論出現了。有人把川普比作被希臘成年男性公民用陶片放逐法處死的蘇格拉底和受難的耶穌。

更早以前,有公眾號將其比作列寧。兩者的差別是,一個革命成功了,另一個「革命」失敗了。

(網友仿照列寧領導十月革命的油畫所創)

(原圖)

以前,曾經看過一本電影學的書,克拉考爾寫的《電影的本性》。這本書裡面講到了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導演拍了部關於城市風景的電影短片,給非洲土著人看。土著人看完之後,不斷地討論影片中出現的一隻雞。但是,導演在拍攝過程中並沒有發覺影片中有雞。等到事後復盤影片的時候,才發現在很短的時間內,畫面中出現了一隻雞。土著人不熟悉影片中的其他事物,其他事物都成了背景,而對雞比較熟悉,雞倒成了主角。

其實我們在看電影、讀書的時候,甚至看待世間其他事情的時候,我們看到的也只是我們眼中的那隻「雞」。你看到的「雞」長什麼樣的,取決於你的文化背景,知識結構與人生經歷。同樣,我們看待「懂王」,準確來說是透過新聞報導、各種媒介平臺所展現出來的「懂王」的表象時,也只是看到了「懂王」身上其中的一隻「雞」,關於其表象的其他部分都被我們有意無意地忽略了。

「驕傲男孩」、福音派把「懂王」看成了「上帝的號角」或是「救世主」。有的人對「懂王」嗤之以鼻,把他看做攪局者。在B站吃瓜群眾的眼裡,他又成了忠誠的「臥底」。而在筆者眼中他則是半個「最後的羅馬人」。之前也有一些自媒體把他稱作「最後的羅馬人」或者是「霸業」未竟的「凱撒」(畢竟沒踏過盧比孔河)。

(圖片出處:驍話一下:2020美國大選,為什麼我認為瞌睡拜登能打贏懂王?,觀察者網,嗶哩嗶哩)

所謂「最後的羅馬人」,是羅馬歷史上一些具有古羅馬傳統精神的人的稱號,這些人的逝去表明了這種精神的消逝。最早有關「最後的羅馬人」這一說法的使用來自於凱撒描述布魯圖斯。獲得該稱號的代表人物有羅馬共和派擁護者布魯圖斯、卡西烏斯等人,還有著名的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大帝,以及西羅馬帝國的護國公埃提烏斯等人。

(西羅馬帝國護國公:埃提烏斯)

這些羅馬人或曾為維護羅馬的共和制度而獻出了生命、或曾成立了對後世影響深遠的法典,抑或是抵禦外族入侵,延續西羅馬帝國國祚,反而慘遭背叛。由此可見,「最後的羅馬人」是個評價非常高的稱號,用於授予曾對羅馬做出過傑出的貢獻,但又有些許悲劇色彩的歷史人物。

但川建國同志能被稱為「最後的羅馬人」嗎?先要看看他維護了什麼?或者說他的支持者希望他維護什麼?根據B站UP主「美國老張」稱,福音派的美國民眾是川普支持者的基石,他們寄希望於川普能夠維護以前美國傳統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即以白人為主導的社會。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家庭生活模式。)但是,這種傳統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在當代看來已經貌似不合時宜,難以維持。川普也推出修牆阻止非法移民越境、和一系列「美國優先」的政策來回應支持者的訴求。但好景不長的是,大選謀求連任失敗,「中興大業」半途而廢。

(以上兩張圖片出處:哪些美國人在支持川普,美國老張,嗶哩嗶哩)

另一方面,1月6號,「懂王」把「踏過盧比孔河」的希望寄托在了副總統彭斯的身上,但是彭斯並沒有為了「懂王」的野心而冒天下之大不韙,義無反顧地在國會認證了拜登是當選總統。大勢已去,「懂王」也只好偃旗息鼓。由此看來,川普離成為「最後的羅馬人」還是差了很大一截。硬要說的話,倒有點類似袁紹、或者曹爽。

  事情並沒有因為川普認輸而就此完結,民主黨掌控國會兩院之後,又開啟了新一輪對川普的彈劾。川普不得不面臨民主黨復闢後的反攻倒算。而他在下臺前又宣稱自己會以某種形式回來,看來或許還有後續。

PS.總統就職典禮過後,拜登進了白宮,發現「懂王」留給他一封信。信件的內容,至今沒有披露。

(這是未經證實的網絡圖片,估計是惡搞。233~)

相關焦點

  • 「最後的羅馬人」末代帝國的中流砥柱,卻喪命於自己人手裡
    其璀璨的歷史文化,人文軼事被人津津樂道,成為茶餘飯後的談資。而今天我要講的是「最後的羅馬人」—埃提烏斯的傳奇一生。首先說明一下,「最後的羅馬人」是指歷史上一些具有古羅馬傳統精神的人,這些人的逝去表明了精神的消逝,或是在末代帝國中流砥柱,堪當大任的人。而像西羅馬帝國最後皇帝羅穆魯斯奧古斯都和儒略尼波斯,拉丁帝國的最後領袖鮑德溫二世,摩裡亞的安德利等自封的稱號。
  • 一樁荒唐的婚約:羅馬公主竟求嫁匈人王阿提拉?
    匈人王阿提拉,在西方人想像中,一直都是極其野蠻而恐怖的形象,是與羅馬文明格格不入的野蠻人。高高在上的羅馬公主怎麼會看上阿提拉這個野蠻人?他讓海辛瑟斯回去告訴公主,她不必擔心自己嫁給赫爾庫拉努斯,但有個條件:作為加拉·普拉西提阿的女兒、西羅馬帝國皇帝瓦倫提尼安三世姐姐的尤斯塔·格拉塔·霍諾裡婭,將成為匈人王阿提拉的下一任妻子。霍諾裡婭尋求匈人王的幫助,既不魯莽也不愚蠢,也不像約爾達內斯所說的那樣,她深深愛戀著阿提拉。
  • 「最後的羅馬人」與「上帝之鞭」間的戰鬥,阿提拉唯一的一次慘敗
    匈人帝國的大兵壓境,讓高盧土地上所有的民族驚慌起來,在這緊急關頭,羅馬帝國的末代名將、被稱為「最後的羅馬人」的埃提烏斯與羅馬人的世仇西哥特國王狄奧多裡克摒棄前嫌,暫時達成了合兵抗擊匈人的協議。羅馬聯軍乘勢窮追,在漆黑的夜晚和道路十分複雜的情況下,雙方互相交織,一片混亂,西哥特王子託裡斯蒙追擊時與大部隊失散,誤入匈人營地,幸虧部下奮力營救才得以脫險,而埃提烏斯也與羅馬軍隊失散,不得不在西哥特人的營地中過夜。第二天拂曉,當羅馬人看到戰場上堆滿了死屍,匈人也不敢再出來挑戰,才知道他們已經勝利了。
  • 羅馬與迦太基人最後一戰史稱「扎馬之戰」
    羅馬與迦太基人最後一戰史稱「扎馬之戰」。在這次大戰役前,雙方曾一度進行和談,可是合約很快就被撕毀了。扎馬之戰爆發的準確時間可以根據日食發生的日期推算出來。因為戰鬥進行到最關鍵的時候,曾經發生了一次日食。生活在迦太基境內的努米底亞人倒向了羅馬,他們的騎兵明顯強過迦太基軍。
  • 地中海霸權爭奪戰——布匿戰爭中,為何羅馬人笑到了最後?
    最後羅馬人取得最終的勝利,笑到最後,徹底毀滅了迦太基,打開了通向帝國之路的大門。這次百年對峙中,何以羅馬人可以獲得最終的勝利呢?羅馬的崛起與實力強化的迦太基羅馬發祥於義大利半島的一個小城邦。公元前146年,羅馬發起了對迦太基城的總攻。此時的迦太基城已然是一座孤城,但城內的迦太基人都拒絕投降,連婦孺老人都上了戰場。最後的決戰打了6天6夜,儘管羅馬人也為此付出了代價,還是在第7天攻破了迦太基城,最終迦太基人還是沒能擊退羅馬軍隊。
  • 《羅馬 第二季》安東尼最後的結局
    羅馬這個劇因為突然被砍,弄得後面三季全部壓縮在一季裡,完完全全成了個大綱文,真是太令人遺憾了。其實沒有亞克興海戰也無所謂,畢竟太燒錢了,可以略過。但是安東尼在腓力比之後去了東方的事情也略過,帶著屋大維婭去雅典,支援屋大維艦隊,和屋大維的第三次合作與分裂,把屋大維婭送回羅馬,徵帕提亞,和女王結婚,在亞歷山卓辦凱旋式等重大歷史事件都略過,弄得虎頭蛇尾的,很多突兀的地方。
  • 從囚犯到羅馬皇帝:羅馬多神文明最後的捍衛者,卻死於理想主義
    薩珊波斯:末代羅馬的心腹大患在君士坦提烏斯治下,曾與之共同分享過權力的兄弟幾人先後因天災或人禍死去,這不得不讓人皺眉,尤利安若按部就班地與皇帝合作下去,是否有一天也會招致殺身之禍?但戰爭的急迫容不得尤利安過多思考。在之後的高盧戰爭、斯特拉斯堡戰爭中,尤氏均成功保衛了帝國的完整,獲得了士兵和人民的稱讚。
  • 羅馬:榮耀與愛情
    羅馬 帝國的輝煌也是幾個世紀左右的歷程。難得 羅馬 人能夠保持相當部分的原貌至今,一是 義大利 人本身不是一個特別勤勞能幹的名族,另一方面是 歐洲 對於傳統文明的狂熱和擁護。不知不覺間,竟然走到了 西班牙 廣場,你懂的,現實裡還是有柵欄的,這也足以證明那部片子的巨大影響力。意淫吧。
  • 羅馬的鷹,日耳曼的人
    故事設定在羅馬帝國時期,日耳曼人(德國人)aka野蠻人 是羅馬人的臣民。學過拉丁語的都知道羅馬人有奴隸制。當時的日耳曼人雖然沒有淪落到奴隸的程度,但是待遇也是豬狗不如。他們得給羅馬人提供貢品,牛羊馬匹,食物,酒肉等等。不然羅馬人就——如果這批村民有點存貨倒好,問題是這個村子窮的要命,可以說是寸草不生。最後呢,村長只能把最後一匹骨瘦如柴的山羊也給羅馬人了。
  • 「懂王」的最後8周,還要給拜登留下多少坑?
    無論是什麼問題,他都能用一句「沒人比我懂得更多」的經典臺詞來回應。正因如此,媒體給他封了個「懂王」的稱號。「沒人比我懂得更多」系列周邊產品懂王開創了「推特治國」,一言不和就在Twitter上狂轟濫炸。如果Covid-19病毒有朋友,那麼懂王絕對是BFF(Best friend forever)級別的。印度作為受疫情影響第二嚴重的國家,如今每日新增確診的人數都開始出現下降的趨勢。而美國的新增確診人數還一直居高不下,甚至在美國大選期間連創新高。這樣觸目驚心的數據,難道還不能讓美國總統重視起來嗎?
  • 羅馬人的故事X
    鹽野七生在一開頭就把羅馬的道路和中國的長城做比較。她認為羅馬的成功在於同化被統治者。方法就是為其修建羅馬式的道路和水道,讓被統治地區的人深切感受到羅馬文明的益處,從而融入羅馬的生活。同樣是公元3世紀,在西方的羅馬大興土木之時,東方的一個古老帝國也沒有停滯不前,不過卻在做著看似相反的事情——修築長城。鹽野七生認象徵交流的道路和象徵防禦的城牆正體現了兩國思維的不同——開放和封閉的差異。
  • 懂王輸在哪裡?
    他的支持者和團隊也都還在做著最後的努力,11月9日,川普陣營又派出白宮新聞秘書麥肯內妮,在福克斯電視直播中,強調拜登選舉中存在欺詐和作弊,結果連福克斯電視臺,都把信號給掐了。
  • 「懂王」金句嚇死人
    不知是自誇還是自嘲,川普常說自己就是點子多,網友也就是順勢冠之以「懂王」。「懂王」這套完全不符合常識邏輯的說辭發布後,網上對消毒水的需求激增,以至於川普自己任命的公共衛生官員都感到有必要警告美國人不要真去當回事。美國公共衛生服務署署長傑羅姆·亞當斯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提醒所有的美國人,請在採取任何療法之前先諮詢醫務人員。」
  • 跟懂王,學成語!
    上面其實不是「最厲害」的,「最厲害」的是他什麼都懂,簡稱「懂王」。如果你拉著你家學童,指著懂王圖片或視頻,給他說:什麼是倒行逆施?看:懂王「最懂病毒」,所以要大家「消毒液洗肺」;懂王「最愛米國人」,所以米國人民,因新冠病毒喪生近10萬,哀傷不已時,他帶著近臣開心的玩起了高爾夫;懂王「最有人道主義」,所以他下令,燒毀了指望新糧救急的敘利亞人,2萬公頃近50萬人一年的口糧。
  • 【神話傳說】特洛伊戰爭後,哪些人轉生成羅馬偉人
    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則認為靈魂在不同的物種中輪迴轉生,直到最後得以淨化,從而擺脫生死輪迴。古羅馬史詩《埃涅阿斯紀》也秉持同樣觀點,詩人維吉爾詳細介紹了特洛伊戰爭後,在冥界的樂土,一些人將會轉生成羅馬偉人的情形。依據史詩所述,為了爭奪世上最美的女子海倫,希臘和特洛伊的二個國王引發大戰。希臘人攻陷特洛伊後,大肆屠殺城民。
  • 《羅馬人的故事》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鹽野七生用十五年的時間完成這部羅馬人的故事,我用將近1年的時間邊記邊想的讀完這部煌煌巨著,很感動,因為鹽野七生帶我走進歷史,讓我在閱讀時總有「今夕何夕,我在何處」的感覺。鹽野七生是日本女作家,她熱愛羅馬,感情色彩豐富,故事性比較強,確實比起讀李維的《羅馬史》會輕鬆很多,但有些地方重複講述的比較多,但不影響,因為作為入門且想了解羅馬歷史的還是比較推薦。作者的筆下的羅馬歷史很有代入感,通俗易懂,不枯燥,有時還覺得繪聲繪色。
  • 懂王,到底懂些什麼?
    恐怕,他們中的不少人,依然不會承認自己的誤判,甚至還會自信滿滿地傳播各種陰謀論的小道消息。「沒有人比我更懂大選!」川普的鐵粉們,和「懂王」就像一個模子裡出來的,也真是絕配!拋開「大選」之類,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也難免經常出現類似「懂王」的心理和行為。
  • 《羅馬 第二季》有故事的人
    屋大維與安東尼下令在羅馬大開殺戒,阿格裡帕憂心殺的人過多,梅塞納斯卻不曾留情。羅馬鬧饑荒的時候,這位小哥哥還發出過羅馬版「何不食肉糜」的感慨。屋大維勸說母親與姐姐去埃及,阿提婭與屋大維婭同樣地對饑荒並不上心。看來不同於中國歷史劇,美劇中的統治階層甚至不屑於偽裝出愛民如子的面孔。劇中梅塞納斯和波斯卡圖謀貪汙的情節著實有些意外,以他的身份地位來說,他沒必要貪財。
  • 懂王的兒子吐槽這個詞全是動漫圖,網友:你不懂宅宅喜歡谷歌娘
    前言就到此結束,接下來才是重點,近日,懂王的兒子之一Eric Frederick Trump就搜尋引擎一事在推特上發表吐槽:在谷歌搜索「mob」或「mobs」,查出來的內容,然後在其他搜尋引擎做一樣的事。
  • 此國歷史上曾以漢字為例創造本國文字 但最後卻使用羅馬拼音
    雖然現代越南文已全以羅馬字母拼寫,但在歷史上長達兩千餘年的歷史,越南丟是以漢字為主的文字書寫體系,越南的史書全部是漢字書寫,現代越南人如果要熟悉本國歷史必須通過學習漢字來學習寫史書。最後這一喃字體系到胡朝時期(明朝永樂時期)日漸成熟,當時的胡朝皇帝還曾把儒學經典翻譯成喃字。百年前越南漢字春聯不過喃字始終沒有統一過,雖然在越南歷史上曾有兩個王朝(胡朝和西山阮朝)把喃字確定為官方文書用字,但都因此兩個王朝短命導致喃字沒能在越南全境推行開來。喃字只是少數懂漢字的人士使用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