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與迦太基人最後一戰史稱「扎馬之戰」

2020-12-22 張聚哲家常事

羅馬與迦太基人最後一戰史稱「扎馬之戰」。在這次大戰役前,雙方曾一度進行和談,可是合約很快就被撕毀了。扎馬之戰爆發的準確時間可以根據日食發生的日期推算出來。因為戰鬥進行到最關鍵的時候,曾經發生了一次日食。生活在迦太基境內的努米底亞人倒向了羅馬,他們的騎兵明顯強過迦太基軍。戰鬥時,漢尼拔的左右兩翼都被騎兵所摧毀,他所依仗的戰象兵也被小西庇阿訓練的精銳步兵擋住。漢尼拔試圖用步兵包抄羅馬軍團,可是當他的軍隊發現羅馬軍團有比他們還強大的步兵陣線時,就止不住分崩離析了。羅馬軍團大獲全勝。他們的騎兵在追擊漢尼拔騎兵回來後,又遇到了失敗的迦太基步兵,結果又大殺一場。迦太基徹底失敗了,他們與羅馬籤訂了極其苛刻的合約,不過合約還是給他們留下了東山再起的可能。

根據約定,西班牙被割讓給了羅馬;迦太基只被允許保留10艘軍艦,其餘的全部賠償給了羅馬;迦太基還要交出10000塔蘭特軍費賠償。最關鍵的是,如果沒有經過羅馬人允許,迦太基不得對外宣戰。後來,合約中又加入一條:把漢尼拔帶到羅馬去。可是這時候漢尼拔已經聞訊逃亡亞洲了。自扎馬之戰後的50多年裡,羅馬不斷向外擴張,但國內也出現了貧富差距加大,大量自由農民陷入窮困境地的現象。就整體而言,羅馬的共和政體出現了倒退。公民權利沒有絲毫擴大,附屬於羅馬的異族居民也失去了融入羅馬的機會。在對西班牙的統治上,羅馬政策失誤;伊利裡亞和馬其頓淪落為納貢行省。

很明顯,這是羅馬加緊盤剝附庸,以減輕本國居民負擔的政策的體現。公元前168年,義大利境內廢除了舊的土地稅,在這一區域羅馬政府唯一的收入就是國稅和海外進口關稅。真正支持羅馬政府開支的,是他們在亞洲地區徵收的稅負。在羅馬國內,「卡託」們依靠貸款大肆聚斂土地,自由農民被從自己的田地上趕走,越來越便宜的奴隸成了主要勞動者。羅馬貴族永遠不缺乏奴隸,因為在他們看來,所有海外的異族人都是他們潛在的奴隸來源。西西里成為富人們的農場,大量奴隸在那裡種植穀物,然後把產出所得運回羅馬賺取厚利。至於義大利本土的田野,都變成了牧場。

失去土地的羅馬人走進了城鎮,其中湧入羅馬城的尤其多。羅馬人對西庇阿——西庇阿·阿非利加的愛戴是如此之深,以至於2000年後紀念他的還大有人在。圖為公元前106年鑄造的西庇阿頭像銀幣面對不斷腐朽的羅馬,也不是沒有人反抗,擊敗迦太基的西庇阿——西庇阿·阿非利加就是其中之一。不過對他,羅馬貴族一直針鋒相對。在他還沒有取得最後大戰勝利以前,他們就採取各種措施拖他的後腿,當他進軍非洲以後,貴族們又在後方肆意詆毀。西庇阿取得勝利後,驚慌失措的貴族甚至想盡辦法不給他任何官職。西庇阿是個性情豁達但是忍耐力不強的人,他不會利用時勢來給自己增加名望。他的哥哥盧西烏斯·西庇阿第一次率軍進入亞洲時,他曾經跟隨在後面參贊軍務。

公元前190年,盧西烏斯擊敗了塞琉古王朝的君主。由於元老院對他的戰功大為妒忌,所以就污衊盧西烏斯貪汙了戰利品。這引起西庇阿的強烈憤慨。當哥哥試圖在元老院為自己辯解的時候,他衝出來,把哥哥手裡的戰利品清單奪過去撕得粉碎,並且大聲疾呼:盧西烏斯已經向國庫繳納了20萬賽斯太裡亞戰利品,現在他還要為一些莫須有的罪名受人刁難和挑剔嗎?最後,盧西烏斯還是被判處有罪,西庇阿武裝劫牢救了他。後來,大聖歸來的西庇阿遭到陷害彈劾。他當眾提醒羅馬人民說,那一天正是扎馬戰役的周年紀念,這引起了人們的狂歡。羅馬當局對此毫無辦法。羅馬人對西庇阿——西庇阿·阿非利加的愛戴是如此之深,以至於2000年後紀念他的還大有人在。

不過,西庇阿天生缺乏平民領袖的素質,而且他也沒有愷撒那樣的才幹,在政治能力方面也非常平庸,所以戰事結束後他就隱居田園了。公元前183年,西庇阿逝世。在同一年,漢尼拔也因為絕望而服毒自盡。在此之前,羅馬元老院出於對漢尼拔的恐懼,始終不遺餘力地追捕他。雖然西庇阿持反對意見,但是羅馬政府還是不斷向一個又一個給漢尼拔提供庇護的國家施壓,要求他們交出漢尼拔。最後,漢尼拔逃到了比提尼亞。提尼亞國王扣押了他,準備把他引渡到羅馬。於是絕望的漢尼拔就用藏在自己指環裡的毒藥自殺了。羅馬歷史上還有一個名叫「西庇阿」的名人——西庇阿·納西卡。

他經常在元老院宣揚「迦太基有利於羅馬」論。在他看來,迦太基的存在是有助於刺激羅馬繁榮的。這一點並不容易為羅馬人所接受。事實上,最後一次布匿戰爭——第三次布匿戰爭的爆發原因恰恰是迦太基通過商業發展再次繁榮起來了。雖然羅馬和迦太基之間並沒有商業競爭存在,可是繁盛的迦太基還是引起了羅馬人的忌妒。第三次布匿戰爭事實上就是羅馬對迦太基發起的掠奪戰爭:他們先誘使努米底亞人去劫掠迦太基,當迦太基人忍無可忍進行反擊的時候,羅馬軍團就以他們違背條約、隨意開戰為由發起了進攻不敢與羅馬為敵的迦太基應羅馬要求,派出了人質,繳納軍械,割地賠款。

可是這些並沒有滿足羅馬人的貪慾。羅馬元老院還是要求毀掉迦太基城,所有迦太基人民必須遠離海岸至少10英裡——這對一個依靠海洋為生的民族是多麼殘酷!這樣苛刻的要求激起了迦太基上下一致的反對。他們召回在外的族人,開始準備抵抗。多年沒有進行徵戰的羅馬軍團戰鬥力極其衰弱。公元前149年,進攻迦太基的羅馬人大敗而回。作為低級軍官的西庇阿·納西卡卻在戰鬥中大放異彩。戰爭仍在繼續,羅馬人仍在不斷失利。一時間,羅馬居民恃強凌弱的心態變成了極度的恐慌。西庇阿·納西卡還沒有成年,可是他還是因為顯赫的家世被選為執政官,受命率軍出擊。

相關焦點

  • 如果羅馬人和迦太基人是合乎現實意義的人,那麼布匿戰爭就奇怪了
    不過由於第二次布匿戰爭之後羅馬人急於與其他國家徵戰,而迦太基則利用良好的地理環境展開了商業貿易,實力得到了迅速的回升。與此同時,由於第二次布匿戰爭時,迦太基名將漢尼拔曾經奇襲羅馬,差點兒攻入羅馬城。這使得羅馬對迦太基恨之入骨,時刻想著消滅迦太基。因此,羅馬人總是對迦太基念茲在茲。
  • 接舷戰在海戰中的第一次應用:不可一世的迦太基人被羅馬人暴揍
    羅馬艦隊的機動性比不上迦太基的艦隊,因此在決戰中不適宜採用戰艦撞擊的戰法,而應當充分利用好「烏鴉吊」,同迦太基的艦隊進行接舷戰。這樣在海戰中,雙方艦隊糾纏在一起,羅馬士兵利用烏鴉吊就可以輕鬆登上敵方戰艦,在敵方戰艦上同敵人開展白刃戰。
  • 你可以不知道迦太基,但你必須要知道漢尼拔?
    迦太基其實一個挺悲催的國家,在古希臘的巔峰時期,一直在與古希臘爭奪地中海的霸權地位;羅馬崛起後,則與新興的古羅馬爭奪霸權。從古迦太基建國開始,便與古希臘就地中海沿岸的西西里、薩丁尼亞、義大利南部發生一系列戰爭,史稱希臘-布匿戰爭。這場戰爭並沒有分出勝負,古迦太基在地中海西部建立霸權,古希臘則稱雄於東部。
  • 在遠徵迦太基的行動中,這位羅馬指揮官讓迦太基很痛苦
    >5部分講漢尼拔回到迦太基1公元前204年,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中佔據絕對優勢的羅馬開始遠徵迦太基(位於北非)。過了沒多久之後,迦太基請來的馬其頓軍隊以及高盧和西班牙僱傭兵都來到了戰場。因此,迦太基人在這個好時機宣布要和西庇阿在距離烏提卡有5天路程(要步行5天)的平原地區進行陣地戰。
  • 開場勢如破竹,為何還輸了第二次迦太基戰爭?漢尼拔:小看了羅馬
    漢尼拔:背水陣、火牛計我都會用》一文,我們明白漢尼拔不缺謀略,那麼為何漢尼拔再第二次迦太基戰爭中,還是以失敗告終? 我們首先要明白漢尼拔的第一步戰略,漢尼拔進入羅馬之後,採取的是分化瓦解戰術。這裡我們可以從以下事例中看出,再拉西美諾湖之戰之後,他很仁慈地對待羅馬的同盟者,沒有勒索贖款而釋放他們回家去,以便安撫他們的市鎮。
  • 地中海霸權爭奪戰——布匿戰爭中,為何羅馬人笑到了最後?
    一個是傳統的商業強國、雄霸地中海的迦太基;一個是北邊剛剛崛起而又野心勃勃的羅馬共和國。為了爭奪地中海這塊寶地,從公元前264年起,兩國之間相持對峙了118年,期間爆發了一系列的戰爭。最後羅馬人取得最終的勝利,笑到最後,徹底毀滅了迦太基,打開了通向帝國之路的大門。這次百年對峙中,何以羅馬人可以獲得最終的勝利呢?
  • 迦太基之魂—漢尼拔
    第一次布匿戰爭圍繞著義大利西邊隔海相望的西西里島控制權展開,迦太基的雙排漿戰船將羅馬的軍艦壓制在港口不能冒頭,但陸地作戰卻是羅馬步兵更勝一籌。漢尼拔下令俘虜羅馬軍士,釋放無公民權的義大利人,此舉使得漢尼拔在長期受壓迫的羅馬底層貧民中大受歡迎。另一方面,羅馬幾大軍團長相互不受節制,貌合神離,始終不能形成合力,使得羅馬對漢尼拔的幾次反擊都遭到潰敗。就這樣,漢尼拔以摧枯拉朽之勢佔領了羅馬大片的土地。漢尼拔軍隊的戰鬥力令羅馬人聞風喪膽,不得不採取堅壁清野方式進行龜縮防禦,雙方進入僵持階段。
  • 羅馬vs迦太基——漢尼拔怎麼這麼牛?
    作為一名軍事家,這人有多牛呢?歐洲歷史上四大軍事統帥,亞歷山大、漢尼拔、愷撒、拿破崙,另外三人都是皇帝(愷撒差一點,沒當成,但也算是了),只有漢尼拔只是軍隊將領。而且這哥們還一個稱號——戰略之父,這也不是白給的,要知道二戰中,德國閃擊戰就是由漢尼拔的戰術發展而來,只不過是將騎兵換成了坦克。就說三次布匿戰爭,前後100多年,現在世人能記住的名字有誰?
  • 漢尼拔的封神之戰,他率5萬人深入羅馬心臟,靠一陣法滅7萬多敵人
    考慮到迦太基騎兵個個騎術精湛、勇悍絕倫,羅馬統帥瓦羅擬用所部騎兵引開迦太基騎兵,然後憑藉自己佔優勢的步兵,用密集的隊形以泰山壓頂之勢攻向迦太基步兵,以期揚長避短,集中步兵從中央突破,贏得最後的勝利。
  • 《全面戰爭:競技場》講武堂——歷史上的羅馬軍隊與戰術體系
    在公元前390年,凱爾特人襲擊羅馬,導致一些被羅馬徵服的城邦與蠻族加入到這場動亂之中。羅馬共和早期,軍隊高度依賴公民兵。但在他們逐漸徵服義大利半島之時,羅馬統治下的城邦與殖民地都需要提供同盟部隊。一般來說,兩位執政官分別率領兩支執政官軍隊,各自轄有2個羅馬軍團以及2個相等兵力的同盟部隊。這些同盟部隊一般布置在羅馬軍團的兩側翼。
  • 漢尼拔的悲劇和迦太基的沒落
    這讓人想起那位被拿破崙奉為「戰神」的迦太基名將漢尼拔。 迦太基位於北非,跟強盛的羅馬一度勢均力敵。公元前218年,漢尼拔挺進到義大利腹地,甚至有望攻克羅馬城,但他的遠徵並未得到國內的支持,最後難以為繼。國內輿論的短視,讓漢尼拔撤回北非本土,後又因為政敵和輿論的內外打壓,出走小亞細亞。羅馬共和國的真正目標不是漢尼拔,而是迦太基,乃至整個地中海世界。
  • 還原真實歷史《全面戰爭:競技場》迦太基特色兵種介紹
    《全面戰爭:競技場》遊戲中迦太基派系還原於歷史上羅馬崛起前地中海沿岸的霸主:由腓尼基人建立的迦太基城邦。迦太基將領,被稱為西方戰略之父的漢尼拔可以由你選用作為將領出戰。
  • 羅馬戰事12:反轉又反轉,西西里島風雲變幻,鹿死誰手誰人能知
    畢竟,他們在前一年大勝羅馬,而且上天似乎都在幫助他們。談判桌上不能得到的,就在戰場上得到吧!重獲自信的迦太基人還解僱了那個幫助他們大勝羅馬但也狠狠羞辱過他們的僱傭軍將領贊提帕斯。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53年,在親羅馬派的巴勒莫居民的協助下,羅馬軍隊終於攻克了迦太基在西西里島的一個根據地——巴勒莫。巴勒莫原住居民中的親羅馬派被羅馬給予了自由人的身份,繼續在巴勒莫生活,而親迦太基派居民大多數被賣身為奴。
  • 屢敗羅馬、進抵羅馬城的希臘英雄
    ,同時,也是這批人,居然迫使了羅馬人和未來的死敵迦太基人結為同盟。羅馬人的頑強給皮洛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一戰下來,羅馬人一戰就損失了15000人左右,義大利其它民族一看是大受鼓舞,皮洛士真是羅馬剋星,我們有救了!於是很多當地民族都紛紛加入皮洛士的軍隊。
  • 撒謊,背叛和活人獻祭,希臘人是如何給迦太基人潑髒水的?
    雖然人們都知道迦太基人源於腓尼基人,但是把這兩個族群聯繫在一起還是有些困難,因為腓尼基人是類似於希臘人的城邦林立,而迦太基更類似於擁有廣闊的疆域的羅馬。一般來說,對西方古典歷史有些了解的人多少都會聽說過迦太基,但是對迦太基的了解恐怕十分有限,這個文明究竟來源於哪裡?創造了怎樣的文明?又如何遭到希臘人和羅馬人的汙名化?
  • 150年後,羅馬人控制了阿爾諾河(Arno)以南的義大利地區
    最後,羅馬人將傷感地追憶那段樸素的時期,當時羅馬的共和政體和品德是靠自由的小農公民支持的。這種有限的農業基礎讓我們很難解釋羅馬擴張的第一階段。我們不能說羅馬人總是充滿侵略性並渴望徵服。羅馬統治(和之後的帝國統治一樣)其擴張更多的是因為恐慌,而不是因為貪婪。而且擴張都很緩慢。
  • 迦太基:一個海上帝國的興衰
    迦太基人崇拜許多神,在宗教方面,他們很開放包容。作為腓尼基神來說,迦太基人主要崇拜巴力神。這個神源自中東,是迦南神話中的暴風與雷電之神,是地位最高的神。那位第二次布匿戰爭中的名將漢尼拔•巴卡與巴力的關係密不可分,漢尼拔的意思是「巴力是仁慈之主」而巴卡是「雷電」。從神職上看來,巴力和古埃及的戰神賽特可能會有互相影響的關係。
  • 力敵強敵漢尼拔的羅馬群英
    為此,羅馬軍隊對漢尼拔的軍隊打起了陣地戰,公元前212年,羅馬共和國投入6個軍團進攻漢尼拔之前的老巢加普亞城,同時在塔蘭託和加普亞中間安排格拉古領著奴隸軍團攔截漢尼拔,不過,羅馬人深知格拉古的軍隊被突破也不過是時間問題,因此,圍攻加普亞的6個軍團,只能在圍城的地方修建營壘,以包圍戰圍困加普亞。
  • 勝不驕,羅馬整合內部再圖擴張;恨難平,名將世家誓要為國雪恥
    那場持續23年的戰爭,史稱「第一次布匿戰爭」,羅馬笑到了最後,成為最終的勝利者。多數迦太基人,坦然地接受了這場失敗,尤其是那些「國內農業派」。在他們看來,迦太基不過是損失了些無關緊要的海外殖民地,迦太基依然是一個獨立自主甚至算得上富強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