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兩千多年前,地中海西部,隔著狹長的墨西拿海峽,兩大強國僵持對峙了將近百年。一個是傳統的商業強國、雄霸地中海的迦太基;一個是北邊剛剛崛起而又野心勃勃的羅馬共和國。為了爭奪地中海這塊寶地,從公元前264年起,兩國之間相持對峙了118年,期間爆發了一系列的戰爭。最後羅馬人取得最終的勝利,笑到最後,徹底毀滅了迦太基,打開了通向帝國之路的大門。這次百年對峙中,何以羅馬人可以獲得最終的勝利呢?
羅馬的崛起與實力強化的迦太基
羅馬發祥於義大利半島的一個小城邦。公元前3世紀早期,羅馬得到快速發展,統一了義大利半島,成為地中海區域的一大強國。其後,羅馬在一片欣欣向榮的態勢下將擴張矛頭轉向了西地中海的迦太基。
迦太基是有腓尼基人移民建立的,位於今北非的突尼西亞。公元前3世紀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強大且十分富庶的國家,佔有北非西部沿海、西班牙南部沿海、西西里島及其附近島嶼等地,是羅馬對外擴張的強大對手。
當時,羅馬擁有4個常備軍團,每個軍團人數大約是4200~6000之間,軍團戰鬥力十分強悍。迦太基的軍事力量也很強大,其中,迦太基的海軍力量尤為突出,在整個地中海區域屬一流。
源起於地中海霸權的爭奪戰
第一次布匿戰爭第一次布匿戰爭雙方的爭奪焦點是西西里島。在現代人眼中,西西里島只是一個有著美麗傳說的風景勝地,其實她還擁有這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公元前262年,迦太基與羅馬之間的爭奪戰爭在此拉開序幕,西西里島也將作為羅馬的第一個海外行省,見證羅馬與迦太基之間長達百年的戰爭。
軍事力量上,羅馬軍隊擅長陸戰,而迦太基則海軍力量強悍。公元前262年,羅馬人打敗強大的迦太基,奪走了西西里島上的阿格裡琴託城。在此之前,迦太基與羅馬軍隊在西西里島的墨西拿交戰,強大的羅馬軍隊打敗的迦太基,奪得墨西拿城。此次戰役,羅馬人再次獲勝,似乎迦太基實力並不強盛。
其實,這兩次戰役並沒有對迦太基造成太大損失。迦太基利用強大的海軍對西西里島進行了全面的封鎖。此時的羅馬人幾乎沒有海戰經驗,也沒有一支像樣的海軍,甚至沒有一艘專門用來作戰的戰艦。
對此,羅馬的執政官杜伊留斯組織大批工匠,仿照迦太基的戰艦為樣板,並在希臘人的幫助下,建立了一支龐大的海軍艦隊。當時,迦太基採取以船上的鐵嘴衝撞敵船,或者以火球和火箭攻擊敵人。羅馬人發明了一種新的海戰設備——烏鴉吊。利用敵船靠近時將其勾住,然後士兵以此登上敵船,甲板上進行「陸戰」,將自己不擅長的海戰變為「陸戰」,不得不佩服羅馬人的聰明才智。迦太基人面對羅馬的戰術,一時間之間毫無對策,而羅馬人也打破了迦太基人海上無敵的神話,使羅馬人樹立了海戰信心。
第一次布匿戰爭持續了20年,雙方之間各有勝敗。後迦太基因國內爆發起義,不得不向羅馬求和,忍痛割讓西西里島以及附近島嶼。第一次布匿戰爭到此結束,羅馬人如願奪取了西西里島,羅馬的第一次地中海爭奪戰打得十分漂亮。值得注意的是,儘管迦太基失去了西西里島,但綜合實力並未受到太大影響。精心準備了23年之後,他們發動了第二次布匿戰爭,以報當年之恥。
第二次布匿戰爭公元前221年,迦太基為了奪回失地,發動第二次與羅馬的爭奪戰。
這次統率軍隊的是漢尼拔,漢尼拔出生於軍事貴族家庭,自10歲起就隨父從軍,自小受到良好的軍事教育,具有卓越的軍事、外交才能。漢尼拔帶領軍隊翻越阿爾卑斯山麓,經過長途跋涉,來到羅馬人面前,並發起襲擊,使羅馬人大為驚慌,慌忙組織軍隊迎戰,結果羅馬軍隊被打敗。
公元前217年,漢尼拔率軍抵達羅馬城附近。新任的執政官連忙領兵感到特拉西密那湖迎戰,漢尼拔精心選擇了一個谷地,在此設伏,羅馬人在此漢尼拔打敗。此後在坎尼戰役中,漢尼拔再次大敗羅馬軍隊,迦太基的復仇之路現在看來是如此的順利。
雖然在坎尼戰役失敗了,羅馬人並沒有就此屈服,反而不斷的招兵買馬,積蓄力量。而漢尼拔的軍隊卻不得不面對孤軍深入帶來的得不到補充的問題,長久的外出作戰,漢尼拔軍隊的糧草補給也出現了問題。
公元前207年,漢尼拔的弟弟哈士多路巴帶領4.8萬步兵、8000騎兵趕到義大利增援,途中遭到羅馬人的阻擊,全軍覆滅,哈士多路巴也陣亡,加劇了漢尼拔不利的處境。公元前204年,羅馬人從北非登錄,直接進攻迦太基本土。漢尼拔不得不返回迦太基救援,在扎馬決戰中,漢尼拔也被羅馬人打敗。迦太基再次求和,接受了十分苛刻的求和條件,失去海外屬土,戰艦被銷毀,徹底失去了海上霸主的地位,而羅馬卻成為了新的海上霸主。
第三次布匿戰爭50多年後,迦太基得到了一定的回覆,商業發展迅速,物質財富積累增加,這引起了羅馬人的猜忌,唯恐迦太基復興。公元前149年,迦太基遭到外族入侵,迦太基人奮起反抗。羅馬卻以此為迦太基違反不準武裝的協定,發起對迦太基的攻擊,第三次布匿戰爭爆發。
羅馬執政官孟尼留斯率步兵8萬、騎兵4000、戰艦600,從西西渡海直達迦太基的重鎮烏提卡。羅馬的突然襲擊,打得迦太基措手不及,只能向羅馬求和。羅馬趁機要求迦太基交出全部武器和300貴族子弟當做人質。迦太基無奈滿足了這一點,此後羅馬卻背信棄義,堅持要毀掉迦太基城。迦太基人不甘屈辱,全員出動,製造武器,民眾也都自己主動上交餘糧,想要將背信棄義的羅馬人趕出迦太基。
全民一心的迦太基多次擊退羅馬的進攻,羅馬元老院見久攻不下,便換掉指揮官。派當時最驍勇善戰的將軍艾密利奧去擔任統帥,並把軍隊增加到15萬人。迦太基人的頑強抵抗也沒能抵住來勢洶洶的羅馬軍隊,不過幾個月的時間,羅馬軍隊就完成了對迦太基城的合圍。
公元前146年,羅馬發起了對迦太基城的總攻。此時的迦太基城已然是一座孤城,但城內的迦太基人都拒絕投降,連婦孺老人都上了戰場。最後的決戰打了6天6夜,儘管羅馬人也為此付出了代價,還是在第7天攻破了迦太基城,最終迦太基人還是沒能擊退羅馬軍隊。羅馬人攻破迦太基城後,元老院下令焚燒迦太基城,大火持續了16天,整個城市化為灰燼,20萬人慘遭屠殺,5萬倖存者淪為奴隸。
第三次布匿戰爭結束,以迦太基的徹底滅亡告終,原迦太基所屬區域也變成了羅馬的「阿非利加省」。
笑到最後的羅馬人
縱觀布匿戰爭我們可以發現,羅馬人最終獲得勝利原因是多方面的。
善於學習,勇於創新善於學習、勇於創新是羅馬人在西西里島爭奪戰爭獲勝的關鍵。此戰之前,迦太基是地中海的海上霸主,掌握著地中海的制海權。羅馬人此時連一隻像樣的海軍戰艦都沒有,並且羅馬軍隊海上作戰的經驗並不豐富,與迦太基相比明顯處於劣勢。
善於學習的羅馬人為了獲取戰爭的勝利,學習借鑑迦太基人的戰艦,迅速製造了一批用於海上作戰的艦船。並且,針對迦太基的戰術,創造了適合自己的「海上陸戰」,揚長避短,進行技術和戰術的創新,從而獲得了戰爭的勝利,也讓羅馬人信心倍增。正是由於不斷的學習和創新,才是的毫無海戰基礎的羅馬軍隊打敗海上強國迦太基,取得西西里島的控制權。
迦太基與虎謀皮,終致滅亡在第三次布匿戰爭中,迦太基人先是由於害怕羅馬軍隊而選擇了投降。從一開始就能看出,羅馬軍隊的不良居心,但他們在還有實力之時退縮了,將自己的武器裝備上繳,導致最後羅馬人氣焰更甚,自己也缺乏戰爭物資。儘管後來迦太基人同心抗敵,然而已為時已晚,在絕對優勢下的拼死抵抗也不過是延緩死亡時間。
結語
迦太基與羅馬的這場戰爭,持續了一百多年,羅馬在這百年之中不斷發展,可以說這一百年是羅馬的發展史,三次戰爭都獲得勝利。迦太基在地中海的霸權被羅馬人繼承,成為地中領域最強大的國家,並最終走向了帝國之路。對於迦太基來說,這一百年就是迦太基的衰落史。迦太基人眼睜睜的看著自己所擁有的被羅馬一點一點搶走,最後連自己的國家和人民都搭上了。
現在看來,迦太基從第一次布匿戰爭失敗後就一直處於被動的狀態,每一次戰敗後的協議都是羅馬有目的的對迦太基實力的削減,並且為自己留下積蓄力量和消化既得利益的時間。羅馬人利用百年的時間逐漸獲取地中海的制海權,避免與迦太基兩敗俱傷下出現第三個強國。
參考書目
《世界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