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霸權爭奪戰——布匿戰爭中,為何羅馬人笑到了最後?

2020-12-22 衾竹說

前言

兩千多年前,地中海西部,隔著狹長的墨西拿海峽,兩大強國僵持對峙了將近百年。一個是傳統的商業強國、雄霸地中海的迦太基;一個是北邊剛剛崛起而又野心勃勃的羅馬共和國。為了爭奪地中海這塊寶地,從公元前264年起,兩國之間相持對峙了118年,期間爆發了一系列的戰爭。最後羅馬人取得最終的勝利,笑到最後,徹底毀滅了迦太基,打開了通向帝國之路的大門。這次百年對峙中,何以羅馬人可以獲得最終的勝利呢?

羅馬的崛起與實力強化的迦太基

羅馬發祥於義大利半島的一個小城邦。公元前3世紀早期,羅馬得到快速發展,統一了義大利半島,成為地中海區域的一大強國。其後,羅馬在一片欣欣向榮的態勢下將擴張矛頭轉向了西地中海的迦太基。

迦太基是有腓尼基人移民建立的,位於今北非的突尼西亞。公元前3世紀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強大且十分富庶的國家,佔有北非西部沿海、西班牙南部沿海、西西里島及其附近島嶼等地,是羅馬對外擴張的強大對手。

當時,羅馬擁有4個常備軍團,每個軍團人數大約是4200~6000之間,軍團戰鬥力十分強悍。迦太基的軍事力量也很強大,其中,迦太基的海軍力量尤為突出,在整個地中海區域屬一流。

源起於地中海霸權的爭奪戰

第一次布匿戰爭第一次布匿戰爭雙方的爭奪焦點是西西里島在現代人眼中,西西里島只是一個有著美麗傳說的風景勝地,其實她還擁有這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公元前262年,迦太基與羅馬之間的爭奪戰爭在此拉開序幕,西西里島也將作為羅馬的第一個海外行省,見證羅馬與迦太基之間長達百年的戰爭。

軍事力量上,羅馬軍隊擅長陸戰,而迦太基則海軍力量強悍。公元前262年,羅馬人打敗強大的迦太基,奪走了西西里島上的阿格裡琴託城。在此之前,迦太基與羅馬軍隊在西西里島的墨西拿交戰,強大的羅馬軍隊打敗的迦太基,奪得墨西拿城。此次戰役,羅馬人再次獲勝,似乎迦太基實力並不強盛。

其實,這兩次戰役並沒有對迦太基造成太大損失。迦太基利用強大的海軍對西西里島進行了全面的封鎖。此時的羅馬人幾乎沒有海戰經驗,也沒有一支像樣的海軍,甚至沒有一艘專門用來作戰的戰艦。

對此,羅馬的執政官杜伊留斯組織大批工匠,仿照迦太基的戰艦為樣板,並在希臘人的幫助下,建立了一支龐大的海軍艦隊。當時,迦太基採取以船上的鐵嘴衝撞敵船,或者以火球和火箭攻擊敵人。羅馬人發明了一種新的海戰設備——烏鴉吊。利用敵船靠近時將其勾住,然後士兵以此登上敵船,甲板上進行「陸戰」,將自己不擅長的海戰變為「陸戰」,不得不佩服羅馬人的聰明才智。迦太基人面對羅馬的戰術,一時間之間毫無對策,而羅馬人也打破了迦太基人海上無敵的神話,使羅馬人樹立了海戰信心。

第一次布匿戰爭持續了20年,雙方之間各有勝敗。後迦太基因國內爆發起義,不得不向羅馬求和,忍痛割讓西西里島以及附近島嶼。第一次布匿戰爭到此結束,羅馬人如願奪取了西西里島,羅馬的第一次地中海爭奪戰打得十分漂亮。值得注意的是,儘管迦太基失去了西西里島,但綜合實力並未受到太大影響。精心準備了23年之後,他們發動了第二次布匿戰爭,以報當年之恥。

西西里島

第二次布匿戰爭公元前221年,迦太基為了奪回失地,發動第二次與羅馬的爭奪戰。

這次統率軍隊的是漢尼拔,漢尼拔出生於軍事貴族家庭,自10歲起就隨父從軍,自小受到良好的軍事教育,具有卓越的軍事、外交才能。漢尼拔帶領軍隊翻越阿爾卑斯山麓,經過長途跋涉,來到羅馬人面前,並發起襲擊,使羅馬人大為驚慌,慌忙組織軍隊迎戰,結果羅馬軍隊被打敗。

公元前217年,漢尼拔率軍抵達羅馬城附近。新任的執政官連忙領兵感到特拉西密那湖迎戰,漢尼拔精心選擇了一個谷地,在此設伏,羅馬人在此漢尼拔打敗。此後在坎尼戰役中,漢尼拔再次大敗羅馬軍隊,迦太基的復仇之路現在看來是如此的順利。

迦太基軍隊

雖然在坎尼戰役失敗了,羅馬人並沒有就此屈服,反而不斷的招兵買馬,積蓄力量。而漢尼拔的軍隊卻不得不面對孤軍深入帶來的得不到補充的問題,長久的外出作戰,漢尼拔軍隊的糧草補給也出現了問題。

公元前207年,漢尼拔的弟弟哈士多路巴帶領4.8萬步兵、8000騎兵趕到義大利增援,途中遭到羅馬人的阻擊,全軍覆滅,哈士多路巴也陣亡,加劇了漢尼拔不利的處境。公元前204年,羅馬人從北非登錄,直接進攻迦太基本土。漢尼拔不得不返回迦太基救援,在扎馬決戰中,漢尼拔也被羅馬人打敗。迦太基再次求和,接受了十分苛刻的求和條件,失去海外屬土,戰艦被銷毀,徹底失去了海上霸主的地位,而羅馬卻成為了新的海上霸主。

第三次布匿戰爭50多年後,迦太基得到了一定的回覆,商業發展迅速,物質財富積累增加,這引起了羅馬人的猜忌,唯恐迦太基復興。公元前149年,迦太基遭到外族入侵,迦太基人奮起反抗。羅馬卻以此為迦太基違反不準武裝的協定,發起對迦太基的攻擊,第三次布匿戰爭爆發。

羅馬執政官孟尼留斯率步兵8萬、騎兵4000、戰艦600,從西西渡海直達迦太基的重鎮烏提卡。羅馬的突然襲擊,打得迦太基措手不及,只能向羅馬求和。羅馬趁機要求迦太基交出全部武器和300貴族子弟當做人質。迦太基無奈滿足了這一點,此後羅馬卻背信棄義,堅持要毀掉迦太基城。迦太基人不甘屈辱,全員出動,製造武器,民眾也都自己主動上交餘糧,想要將背信棄義的羅馬人趕出迦太基。

全民一心的迦太基多次擊退羅馬的進攻,羅馬元老院見久攻不下,便換掉指揮官。派當時最驍勇善戰的將軍艾密利奧去擔任統帥,並把軍隊增加到15萬人。迦太基人的頑強抵抗也沒能抵住來勢洶洶的羅馬軍隊,不過幾個月的時間,羅馬軍隊就完成了對迦太基城的合圍。

公元前146年,羅馬發起了對迦太基城的總攻。此時的迦太基城已然是一座孤城,但城內的迦太基人都拒絕投降,連婦孺老人都上了戰場。最後的決戰打了6天6夜,儘管羅馬人也為此付出了代價,還是在第7天攻破了迦太基城,最終迦太基人還是沒能擊退羅馬軍隊。羅馬人攻破迦太基城後,元老院下令焚燒迦太基城,大火持續了16天,整個城市化為灰燼,20萬人慘遭屠殺,5萬倖存者淪為奴隸。

第三次布匿戰爭結束,以迦太基的徹底滅亡告終,原迦太基所屬區域也變成了羅馬的「阿非利加省」。

笑到最後的羅馬人

縱觀布匿戰爭我們可以發現,羅馬人最終獲得勝利原因是多方面的。

善於學習,勇於創善於學習、勇於創新是羅馬人在西西里島爭奪戰爭獲勝的關鍵。此戰之前,迦太基是地中海的海上霸主,掌握著地中海的制海權。羅馬人此時連一隻像樣的海軍戰艦都沒有,並且羅馬軍隊海上作戰的經驗並不豐富,與迦太基相比明顯處於劣勢。

善於學習的羅馬人為了獲取戰爭的勝利,學習借鑑迦太基人的戰艦,迅速製造了一批用於海上作戰的艦船。並且,針對迦太基的戰術,創造了適合自己的「海上陸戰」,揚長避短,進行技術和戰術的創新,從而獲得了戰爭的勝利,也讓羅馬人信心倍增。正是由於不斷的學習和創新,才是的毫無海戰基礎的羅馬軍隊打敗海上強國迦太基,取得西西里島的控制權。

穿著絲綢的羅馬人

迦太基與虎謀皮,終致滅亡在第三次布匿戰爭中,迦太基人先是由於害怕羅馬軍隊而選擇了投降。從一開始就能看出,羅馬軍隊的不良居心,但他們在還有實力之時退縮了,將自己的武器裝備上繳,導致最後羅馬人氣焰更甚,自己也缺乏戰爭物資。儘管後來迦太基人同心抗敵,然而已為時已晚,在絕對優勢下的拼死抵抗也不過是延緩死亡時間。

結語

迦太基與羅馬的這場戰爭,持續了一百多年,羅馬在這百年之中不斷發展,可以說這一百年是羅馬的發展史,三次戰爭都獲得勝利。迦太基在地中海的霸權被羅馬人繼承,成為地中領域最強大的國家,並最終走向了帝國之路。對於迦太基來說,這一百年就是迦太基的衰落史。迦太基人眼睜睜的看著自己所擁有的被羅馬一點一點搶走,最後連自己的國家和人民都搭上了。

現在看來,迦太基從第一次布匿戰爭失敗後就一直處於被動的狀態,每一次戰敗後的協議都是羅馬有目的的對迦太基實力的削減,並且為自己留下積蓄力量和消化既得利益的時間。羅馬人利用百年的時間逐漸獲取地中海的制海權,避免與迦太基兩敗俱傷下出現第三個強國。

參考書目

《世界古代史》

相關焦點

  • 如果羅馬人和迦太基人是合乎現實意義的人,那麼布匿戰爭就奇怪了
    對於中國人來說,西方的歷史常常是讓人難以理解的。譬如古羅馬的歷史,就處處透露著奇怪的味道。現在許多西方專家說,古羅馬地人口有1.2億,少的也說有幾千萬的。我們知道,古羅馬存在於公元前753年到公元前27年,後面分裂為東西兩羅馬。
  • 接舷戰在海戰中的第一次應用:不可一世的迦太基人被羅馬人暴揍
    為了同迦太基帝國爭奪地中海的霸權,羅馬帝國下定決心要打造一支強大的海軍,在義大利南部希臘人的幫助下,羅馬建立了一支艦隊,他的戰艦如同迦太基人的艦隊的戰艦一樣,都屬於槳式戰船。 埃克諾姆斯角海戰的勝利讓羅馬人在地中海上不再懼怕迦太基海軍,為其鋪平了通向北非的道路,不久之後,羅馬軍隊就在克魯彼亞城附近登陸,直逼迦太基城下,直到斯巴達軍隊第二年前來支援,迦太基城才解圍。 羅馬人同迦太基人之間開展的戰爭,歷史上叫做布匿戰爭,這場海戰是第一次布匿戰爭中的重要戰役。
  • 本是地中海沿岸強大的國家,結果卻成了羅馬擴張的墊腳石
    羅馬從義大利半島上的一個共和國轉變為了一個龐大的帝國是突然而驚人的。羅馬帝國的強大也離不開地中海沿岸的另一強國迦太基,羅馬通過三次布匿戰爭,最終滅亡迦太基,成為地中海沿岸最強大的帝國。
  • 150年後,羅馬人控制了阿爾諾河(Arno)以南的義大利地區
    不知為何,羅馬共和國的公民鬥爭持續了很長時間卻沒有因此造成致命的傷害,儘管隨著對民眾勢力的妥協,其政治制度慢慢發生了變化。然而,儘管羅馬的下層公民贏得了多次勝利,在權利分配中享有更多的份額,但羅馬從未實現民主制,羅馬貴族始終長期控制著羅馬政體。
  • 《萬國覺醒》影響了歐洲古代史的布匿戰爭交戰雙方是古羅馬跟哪個...
    ,在《萬國覺醒》中,很多小夥伴都不是很了解這些題目的答案是什麼?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影響了歐洲古代史的布匿戰爭交戰雙方是古羅馬跟哪... 「影響了歐洲古代史的「布匿戰爭」,交戰雙方是古羅馬跟哪個古國?",在《萬國覺醒》中,很多小夥伴都不是很了解這些題目的答案是什麼?
  • 孕育希臘文明、羅馬文明的環地中海地區,為何沒有統一的語言?
    埃及人、腓尼基人、羅馬人都在此留下足跡;但是,我們腦海中不禁浮現出這樣一個想法:在眾多的文明的交流之中,為何環地中海地區的語言沒有實現統一呢?一、環地中海地區培育出的輝煌文明,眾多文明的碰撞交流(1)早期文明的在此駐足,環地中海地區成了文明的搖籃。
  • 第一次布匿戰爭之皮洛士一語成讖,由傭兵叛亂引發的23年大戰
    迦太基、羅馬以及西西里島的位置皮洛士的撤退,對羅馬共和國和迦太基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麻煩終於離開了。隨後羅馬忙著消化新佔領的義大利南部大希臘地區,而迦太基則趁著皮洛士與羅馬最後一戰的時機重新控制了大半個西西里島,僅餘島東部的敘拉古和墨西拿。
  • 羅馬與迦太基人最後一戰史稱「扎馬之戰」
    羅馬與迦太基人最後一戰史稱「扎馬之戰」。在這次大戰役前,雙方曾一度進行和談,可是合約很快就被撕毀了。扎馬之戰爆發的準確時間可以根據日食發生的日期推算出來。因為戰鬥進行到最關鍵的時候,曾經發生了一次日食。生活在迦太基境內的努米底亞人倒向了羅馬,他們的騎兵明顯強過迦太基軍。
  • 行省制度:古羅馬霸權強盛的秘密
    羅馬霸權的興起,給我們提供了對這一問題的另一種思考方向,羅馬人在剛衝出亞平寧半島,向地中海周圍世界擴張的時候,作戰兵種單一,多由重裝步兵構成,連像樣的海軍都沒有,在與北非霸主迦太基的作戰中,羅馬人連吃敗仗,長途奔襲的漢尼拔遠徵軍越過阿爾卑斯山,通過坎尼等戰役重創羅馬軍團,甚至引發了亞平寧半島其他羅馬盟友的反叛。
  • 在遠徵迦太基的行動中,這位羅馬指揮官讓迦太基很痛苦
    西庇阿的計劃3部分講西庇阿的勝利4部分講迦太基的想法5部分講漢尼拔回到迦太基1公元前204年,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中佔據絕對優勢的羅馬除了這些大禮之外,迦太基聯絡到的馬其頓軍隊和高盧,西班牙僱傭兵也正在以最快的速度趕往迦太基。因此,迦太基在這個時候說不定正幻想著過幾天就可以活捉西庇阿,然後讓羅馬在這場戰爭中的絕對優勢消失。
  • 吞噬母體長大的羅馬:西方藝術家的聖城與消失的伊特魯裡亞人
    尤其是自1663年,路易十四時期的法國創立了羅馬大獎(Prix de Rome),每年頒布四個名額分別授予繪畫、雕塑、建築和藝術章牌設計中的傑出者,由政府資助前往羅馬,在美第其家族的別墅中留學三年。從1803年起,這一大獎又增加了音樂方面的獲獎者。
  •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丨羅馬共和時代,成也公民兵制,敗也公民兵制
    作為羅馬國家存在的軍事基礎,公民兵制在羅馬共和國對義大利和地中海的徵服擴張過程中發揮了決定作用,而它最終恰恰也是埋葬羅馬共和國的重要因素。羅馬徵服義大利是通過三次戰爭來完成的。首先,羅馬發動了三次維艾戰爭,佔領了義大利北部的益達拉裡亞人。在處理妥當義大利北部地區後,羅馬統治階級又與撒末耐人開戰。最後,羅馬軍隊打敗了撒末耐人,義大利中部區域成為羅馬的囊中之物。隨後羅馬人開始發動丕洛士戰爭,公元前272年,丕洛士戰爭結束,羅馬共和國掌控了義大利半島。在佔領義大利之後,羅馬人的勢力開始了向地中海滲透。
  • 我讀我悟好書之《羅馬人的故事》
    這些天出於好奇,一口氣把《權利的遊戲》看完了,這部劇我不去多加評論,不過在看的過程中,一直讓我聯想到一套書,書名叫做《羅馬人的故事》,個人覺得這套書的故事情節要比《權利的遊戲》精彩的多。如果你喜歡《權利的遊戲》,不妨嘗試看看這套書。《羅馬人的故事》可謂是羅馬的名人簡史,是日本女作家鹽野七生歷時15年完成的15冊巨著。
  • 漢朝和羅馬誰更強?打破次元壁地理性分析一下
    回顧羅馬的發家史,就是一部戰爭史。共和國時期的羅馬,為了爭奪地中海西部的統治權,不惜與佔據西部沿海地區的迦太基展開多場戰爭。羅馬和迦太基對於霸權的爭奪戰爭,史稱布匿戰爭。布匿戰爭時間跨度大,所需人力物力也巨大。巨額的戰爭開銷使得羅馬當政者犯愁。羅馬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對羅馬人所納稅款。但面對戰爭,常規的稅收難以滿足所需。
  • 古羅馬角鬥:從祭祀儀式到公眾表演,與徵服文化交相輝映
    此外,羅馬人的英雄情結和血腥的暴力審美也與角鬥活動息息相關,角鬥活動的參與者從奴隸、貧民到貴族甚至羅馬皇帝,都展現出了角鬥活動在羅馬的盛行。從羅馬的起源中就可以瞥見羅馬文化中的暴力徵服因素,這是一種天然根植於羅馬人身心的文化因子,所導致的結果是羅馬人將武力徵服視為理所應當。其二,有史記載以來,羅馬的徵服伴隨著整個共和國,甚至在徵服戰爭結束之後,羅馬出現了三世紀危機。羅馬在義大利定居之際,依靠三次維愛戰爭打敗了伊達拉裡亞人,接著發動了薩莫奈戰爭和皮洛士戰爭。
  • 在傳說中有一把古羅馬刀,看這把刀的形狀,其實是不可能存在的
    歷史記載和傳言中,世界上最厲害的刀是古羅馬刀。每當閃爍著冷烈寒光的古羅馬刀出現,許多犯人都被活活嚇死。然而,看罷這把刀的形狀,就會明白歷史傳說是假的,您可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小編這就來為你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南歐|希臘|羅馬|日耳曼_網易訂閱
    同樣作為歐洲文明的起源,坐落在南歐臺伯河畔的羅馬,更是為世界歷史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羅馬歷史最早從王政時期(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前509年)說起,但由於最後一任國王塔克文統治暴虐,於公元前509年被人民推翻。從此,羅馬進入了由貴族掌權的共和國時期。  同時羅馬也在逐漸地擴張,後來將整個義大利地區囊於手中。
  • 地中海的平行世界
    地中海西部通過直布羅陀海峽與大西洋相連,東部通過土耳其海峽和黑海相連。19世紀時開通的蘇伊士運河連通了地中海和紅海。作為古代世界霸權的樞紐,地中海地區位於歐洲、非洲、亞洲、中東的十字路口,向來是文化之間的交匯點。各地區文明相互影響並相互豐富,影響了其他文明的更迭。此處誕生了愛琴文化、希臘文化、蠻人文化、羅馬文化和伊斯蘭教文化,地中海也因此有「人類文明的搖籃」之稱。
  • 看《地中海的輝煌》解密羅馬一部給國人看的古羅馬文化紀實片
    、開疆拓土,但隨著國家版圖的擴大和行省的增加,大量的財富流入羅馬,羅馬人傳統的英雄主義精神在日益增長物質財富的腐蝕下逐漸衰弱。,享樂之風愈演愈烈,羅馬人終日在浴場中消磨時光,被時人稱為「瘟疫時期的飲宴」,這種享樂風氣一定程度上預告了羅馬帝國的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