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丫頭與人生缺憾美

2021-02-08 紅樓夢學刊

《紅樓夢》人物眾多、關係複雜,據統計,一共寫了900多人。其中,既有寶、黛、釵、鳳等貫穿始終的人物,也有隻出現在某幾個回目的人物;既有多角度、全方位刻畫的形象,也有的只展示其性格中的某些方面,還有「靈光一閃」似的人物。

說是「靈光一閃」,一是說她只出現一兩次,再則是說她與眾不同,給讀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她們不屬於賈府,也不屬於主流語境,作者是通過冰山一角,折射出另一個世界。她們跟《紅樓夢》中常見的太太小姐丫鬟婆子也不一樣,有其特殊的身份,是對小說人物形象序列的一個補充。

這類「靈光一閃」似的人物,有二丫頭、茗玉、慧娘、林四娘等。這篇文章,我們就探討下二丫頭這個人物。

只見炕上有個紡車,寶玉又問小廝們:「這又是什麼?」小廝們又告訴他原委。寶玉聽說,便上來擰轉作耍,自為有趣。只見一個約有十七八歲的村莊丫頭跑了來亂嚷:「別動壞了!」眾小廝忙斷喝攔阻。寶玉忙丟開手,陪笑說道:「我因為沒見過這個,所以試他一試。」那丫頭道:「你們那裡會弄這個,站開了,我紡與你瞧。」秦鍾暗拉寶玉笑道:「此卿大有意趣。」寶玉一把推開,笑道:「該死的!再胡說,我就打了!」說著,只見那丫頭紡起線來。寶玉正要說話時,只聽那邊老婆子叫道:「二丫頭,快過來!」那丫頭聽見,丟下紡車,一徑去了。(《紅樓夢》第十五回)

二丫頭是寶玉隨鳳姐等給秦氏送殯,在莊戶家中「打尖」時,偶遇的農家女。寶玉跟她只有一面之緣,總有就說了兩三句話,但卻讓寶玉印象深刻。因為她太特殊了!首先,身份特殊。她是農家女,受禮教束縛較少,帶著一種天然的野性。她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別動壞了」,作者還用了「亂嚷」兩個字——寶玉何曾見過這麼「肆無忌憚」的女孩子,怪不得小廝們都要「斷喝攔阻」了。其次,性格特殊。「你們那裡會弄這個,站開了,我紡與你瞧」,脂批說,「這丫頭是技癢,是多情,是自己生活恐至損壞?」我想,可能都有,但更多的是「技癢」——且看她這句話,多麼直率、多麼自信!她仿佛在說,「我不會因為你是公子哥兒就怕你,哼,單就紡織這件事兒來說,你可不如我!」一點不怯場,一點不謙虛,真是如聞其聲、如見其形。

曹雪芹擅長「一筆多用」,寫二丫頭時,順帶把寶玉的性格也描摹了一遍。當二丫頭「亂嚷」、小廝們要阻攔她時,寶玉「忙丟開手,陪笑」,一個「忙」、一個「陪笑」,就把寶玉尊重、憐惜女子的性格刻畫出來了。同時,作者還把寶玉與秦鍾對比:秦鍾看到二丫頭,對寶玉說「此卿大有意趣」,大概是在想與智能兒間的那種事。而寶玉的反應是「一把推開」,並說,「該死的!再胡說,我就打了!」他心裡可沒想那些邪念,而只是一種單純的欣賞與喜歡,脂硯齋說「的是寶玉生性之言」、「玉兄身分本心如此」,此之謂也。他的「多情」,是警幻仙姑說的「意淫」,而不是皮膚淫濫。另外,脂硯齋在秦鍾那句話後面還批了一句:「忙中閒筆,卻伏下文」,也就是說,這件事是「秦鯨卿得趣饅頭庵」的引子,作者是有意把這兩件事對比著寫的:面對女子,一個想著肌膚之親,一個則是柏拉圖似的、純粹的欣賞和尊重。

當寶玉再想跟二丫頭說話時,她就被外面的老婆子叫走了,寶玉便「悵然無趣」起來。寶玉一開始玩紡車時,「自為有趣」;二丫頭走了,他便「悵然無趣」了。雖然紡車還在這兒,但他情緒立馬不好了,可見心思全在女兒身上。

好在,離開之前,還是再一次見到了二丫頭:

外面旺兒預備下賞封,賞了本村主人。莊婦等來叩賞。鳳姐並不在意,寶玉卻留心看時,內中並無二丫頭。一時上了車,出來走不多遠,只見迎頭二丫頭懷裡抱著他小兄弟,同著幾個小女孩子說笑而來。寶玉恨不得下車跟了他去,料是眾人不依的,少不得以目相送,爭奈車輕馬快,一時展眼無蹤。(《紅樓夢》第十五回)

寶玉「恨不得下車跟了他去」、「少不得以目相送」,他對二丫頭的留戀由此可見。脂硯齋在「車輕馬快」後批:「四字有文章,人生離聚亦未嘗不如此也」,正揭示了這個故事最核心的含義,那就是給寶玉上了一節生動的課,讓他明白了什麼叫「缺憾之美」。就像周汝昌先生講的:「茫茫天地,草草人生,緣止一面,即此永別。」(《紅樓奪目紅》)

其實,這樣的事,在我們生活中也經常發生:一個偶然的場景,偶然遇到一個人,在那一剎間,就很欣賞對方。彼此或許說了話,也可能一句話沒說,隨後各奔天涯、再無相見之期。為什麼不說句話呢?可能因為羞澀,也可能覺得沒必要——就這樣望一眼就挺好了,多說一句都是多餘的、沒必要的。因為我們知道,人生就是如此,總有一些人,就是這麼吉光片羽似的一閃而過。

遺憾嗎?遺憾。但又是那麼美,所以叫「缺憾之美」。

文學作品中描寫這種「缺憾之美」的,我想到兩個經典的例子。

一是季羨林的《留德十年》,裡面有一篇《Wala》,追憶與一位叫Wala的波蘭少女的邂逅。她「淡紅的雙腮,圓圓的大眼睛」,晶瑩澄澈、天真無邪,雖萍水相聚,卻久久不能忘懷。過去好幾年了,還念及她身為波蘭人,在二戰期間可能的悲慘遭遇。文章末尾寫道,「即使她現在有淚,也只好一個人獨灑了,她又到什麼地方能找到我呢?」這份感情,這份懷念,簡直可以用「盪氣迴腸」來形容,讓人感動。

另一個是崔護的《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這首詩好在哪兒呢?我覺得,好就好在、它所體現的那樣一種「缺憾之美」。去年今日來討水時,她獨倚小桃柯,人面桃花、相互映襯,成為記憶深處最美的畫面;今再次來訪,佳人何在?唯見桃花於春風中搖曳而已。詩歌到這裡戛然而止,但就像繪畫中的「留白」,留下了大片想像的空間,讓人深思、腦補。

關於這首詩,還有一個動人的「本事」,如《太平廣記》云:

「初護舉進士不第,清明獨遊都城南,得村居,花木叢萃,叩門久,有女子自門隙問之。對曰:『尋春獨行,酒渴求飲。』女子啟關,以盂水至,獨倚小桃柯佇立,而意屬殊厚。崔辭去,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後絕不復至。及來歲清明,逕往尋之,戶扃無人,因題此詩於左扉。後數日,復往尋之,有老父出曰:『吾女笄年,知書,未適人,自去年已來,常恍惚若有所失。比日與之出,及歸,見左扉有字,讀之,入門而病,遂絕食,數日死。得非君耶,殺吾女。』持崔大哭,崔感慟,請入臨,見其女儼然在床,舉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曰:『某在斯。』須臾,開目復活,老父大喜,遂以女歸之。」

這條記載,在我看來,前一半大概屬實,後一半死而復生、前緣再續,則出於人們一種美好的憧憬——因為對「人面不知何處去」的結局不滿意。其實,生活中本來就有這樣那樣的缺憾,就像《西遊記》中,經書被水打溼,破損了,唐僧非常懊悔,而孫悟空則說,「不在此!不在此!蓋天地不全,這經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應不全之奧妙也,豈人力所能與耶!」悟空才是真正悟了道的!我想,寫這條材料的,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只是,出於本心、審美習慣,還是想看到大團圓結局。

放在現實中,寶玉與二丫頭再次相見的機會微乎其微。但作為一部小說,我相信,按照雪芹的思路,寶玉最後肯定還會和二丫頭再次相遇,並發生什麼故事。

我們可以試想,也許,那時候,賈府已經敗落,寶玉披著破鬥篷,沿街乞討,又或許四處逃難。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又遇到了二丫頭。也許二丫頭那時候已經嫁人,還像她們上次分別時一樣,懷裡抱著一個孩子。歲月似乎並沒有在二丫頭身上留下什麼印記,而自己經歷人世滄桑,卻衰老了很多,也呆滯了很多……

又也許,二丫頭就只是寶玉生命中的一個過客?誰知道呢!

我們只知道:每一次的相遇都可能是永訣,那些美好的回憶便成了心頭最美的畫面——正所謂,「缺憾是感情最有餘味的一種結局」。



相關焦點

  • 《石頭記》人物談:二丫頭
    我以為,他看到了晴雯的影子,二丫頭的說話風格頗似晴雯,二丫頭善於紡織也頗似晴雯的精於女工。既有「二丫頭」,必有「大丫頭」,晴雯才是賈寶玉心中最愛的「大丫頭」。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他看到了二丫頭的粗獷美。「別動壞了」,言語大大咧咧,行為不拘細節,不管是否會得罪權貴,關心的只是自己的紡車,那是她的飯碗。
  • 早讀:缺憾,也是一種美
    車爾尼雪夫斯基說:「既然太陽上也有黑點,人世間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沒有缺憾。」缺憾是人生的一種常態,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正因為有不完美,人們才會不斷地彌補和完善。我們應該正視缺憾,追求完美。 想這世間,該有多少美裡帶著缺憾?又有多少缺憾流露著美啊!
  • 蔣勳:北靜王與二丫頭
    後來屋外有人叫道:「二丫頭,快過來!」寶玉見到這二丫頭大概只有幾十秒鐘,二丫頭就被叫走了。寶玉心裡抱歉,他只是好奇,沒有要弄壞別人東西的意思。富貴公子要欺負一個田莊女孩,這樣的故事太多了,然而寶玉只是覺得抱歉。生命的尊重或許原不在貴賤之分。
  • 於毅——二丫頭的故事
    這一下可把郭靖宇給拍懵了,就這樣,「二丫頭」的角色被於毅給爭取下來了。後來在採訪花絮中才知道,導演郭俊宇這還是頭一次被男人拍大腿。原話是這麼說的,「我從來沒被男演員摸過大腿……」配上郭靖宇採訪現場欲言又止的表情,確實有點不可言述。難怪坊間會流傳於毅色誘導演的段子。
  • 二丫頭和北靜王,誰的歲月長又長
    二丫頭和北靜王,這兩個社會地位天壤之別的人物,王爺貴為王室,尊貴優雅、談吐有致;村姑卑微如草,卻灑朗活潑、熱辣有趣,他們幾乎同時出現在少年寶玉的視野裡,以不同的人生姿態,展現在少年貴公子寶玉的面前。少年水溶,端的是一副好容顏,書中描寫道:「生得形容秀美……面如美玉,目似明星」而北靜王眼裡的寶玉也是:「面若春花,目如點漆」,都是絕好姣容。
  • 「二丫頭」,演員於毅
    從《男才女貌》中的絕世好男人趙磊,到《王的女人》中悲哀而無奈的秦二世胡亥,從《心術》中滿腹才華卻遭遇現實挫敗的谷超華,到《打狗棍中》的「娘娘腔」二丫頭,當時出演「二丫頭」這一角色的時候,他曾坦言:演「二丫頭」這個角色有很大壓力。而且為了得到這個角色,他面見導演的時候,還化了妝,描了眼線。
  • 缺憾,有時也是一種美.
    您現在收聽到的是5ndFM《城市陌聲人》我是你們的老朋友橙子,這個夜晚,我們一起分享故事《缺憾有時也是一種美》。關於缺憾,我相信是每一位聽友人生中都會遇到的。那對於你來說,最大的缺憾是什麼呢?歡迎你在本期節目下方的評論區和我分享你的故事。
  • 紅樓夢故事賞析 雖然只是一次擦肩而過 也是寶玉跟二丫頭的緣分
    寶玉四下裡看,不見二丫頭。忽見二丫頭抱著小兄弟,同幾個女孩說笑而來。寶玉恨不得跟了他去,只得以目相送,車輕馬快,轉眼相去甚遠。【評點和賞析】在那個不知名的村莊。寶玉對各色農具非常好奇。紡車尤其有趣,寶玉忍不住把玩起來。這時候,二丫頭衝進來制止。她根本沒把尊貴的寶玉當回事,訓斥他別亂動。寶玉的小廝連忙幹預。寶玉並沒覺得二丫頭有什麼不對,反倒是自己覺得抱歉。
  • 有缺憾才是真實的人生
    人生皆有缺憾,有缺憾才是真實的人生。那種看不見人生缺憾的人,或者是幼稚的,或者是麻木的,或者是自欺的。正是在弱點和缺憾中,在對弱點的寬容和對缺憾的接受中,人幸福地生活著。在今天的世界上,大家都很忙,我似乎也不例外。但是,對於忙,我始終有一種警惕。我確立了兩個界限,第一要忙得愉快,只為自己真正喜歡的事忙,第二要忙得有分寸,做多麼喜歡的事也不讓自己忙昏了頭。
  • 《打狗棍》「二丫頭」於毅,曾因飾演「偽娘」不能自拔,今怎樣?
    說起這個人物,第一時間就想到《打狗棍》中「二丫頭」。扮演這個角色的演員是於毅。於毅這個人雖然出演了許多作品。最讓人記憶深刻的應該就是「二丫頭」這個角色。憑藉著自己精湛的演技,把角色發揮的恰到好處。01於毅出生在美麗的海邊,山東青島。他的這個名字是爺爺為他取得。
  • 世界並不完美,人生當有不足;像接受美一樣接受缺憾
    身體有缺憾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此對自己失去信心,自暴自棄。著名物理學家霍金教授的身體狀況眾所周知。按當下的市美標準來看,姚晨應該算是非典型美女。《武林外傳》中的郭芙蓉,使得她人氣驟升,大家記住了她的排山倒海。
  • 人物 蔣勳:北靜王和二丫頭為何寫在同一回?
    > 《紅樓夢》第十五回同時描寫兩個完全不相干的人物,一個是俊美年輕貴為親王的北靜郡王,一個是不知名的村落裡連名姓都沒有的女子二丫頭
  • 《搞笑一家人》缺憾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臨近尾聲,一個又一個人的離去,讓我們不得不面對人生中各種的離別:愛情,友情,事業,成長,衰老…… 導演與編劇用一種極具浪漫的形式傳遞著人生中缺憾的那一部分,一開始僅僅以為這是一部好下飯的搞笑劇,越往下看,越發覺得這部劇對於人物刻畫的生動,有趣,深刻,傳遞著人性中的溫暖,積極有力量。
  • 缺憾,是另一種完滿!
    《讓缺憾,成為人生的美》文 | 楓林秋水
  • 金晨回應嘴歪缺陷:接受缺憾,管理好情緒,人生最差不過大器晚成
    接受缺憾 不完美才是人生的底色沒有人的生命是完整無缺的,有缺憾,不完美才是人生的底色。如果說,不完美是描繪人生的底色,接受缺憾就是對自己內心的釋然。日前,白湘菱作為江蘇文科第一名考生,因選修歷史B+,意外錯過了清華和北大,被網友稱作:「史上最慘第一名」。
  • 張藝謀《一秒鐘》火了,很多人哭了:完美都是假象,缺憾才是人生
    所謂缺憾,是人生的常態 電影中還有另外一個父親,他是在張九聲尋女期間,遇到的人——範電影。 儘管作為電影放映員的範電影,以「從沒有出過差錯」聞名。 人生,很多時候就是一件只能二選一的遊戲,無論選擇哪一方,都註定了遺憾。 是選擇事業,還是選擇愛情?是選擇金錢,還是選擇健康?是選擇故土,還是選擇遠方?馬薇薇說過一句話:「人生最痛苦的,便是選擇。」 無論我們作出哪一個選擇,就要背負另一種缺憾帶給我們的代價。
  • 電影《一生一世》/愛而不得的缺憾美
    這種愛而不得,讓人唏噓不已的缺憾美,是這部影片讓人回味無窮的主要原因。(圖片來自網絡,如侵立刪)
  • 《奇妙的時光之旅》展現缺憾美 周播混搭也能玩情懷
    人生的劇情總是在完美和缺憾之間遊移。前一天林心如還在大喇喇自詡「不嫁女」,後一天就在跟霍建華羞答答「秀真情」。這仿佛印證了林心如、賈乃亮的新作《奇妙的時光之旅》劇名暗示的情節。它通過「男主角每改變一次過去,就造成當下現實又變得更加複雜」等類似細節來釋放全劇核心主旨——即使人生重新來過,有些事情依然無法改變,以此暗示觀眾「活在當下比懊悔過去更重要」。
  •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缺憾不足,人要學會知足者常樂
    人生不會有十全十美,水滿則溢,月盈則虧,人世間缺憾無時不在。其實,缺憾也是一種美,太過追求完美,人生反而不完美了!
  • 《旗袍美探》:馬伊琍到底何德何能,讓我人生第一次花錢追劇
    除了《旗袍美探》,馬伊琍留給我印象最深刻的角色,就是《北上廣不相信眼淚》裡的潘芸和《我的前半生》裡的羅子君。也許那些劇情多少和她的性格或者人生經歷有關,所以她對角色駕馭自如,顯得好像是一種本能。而《旗袍美探》在某種程度上,卻顛覆了馬伊琍以往的角色形象,她的作、她的調皮以及她的旗袍呈現,都給了人們一種驚喜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