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熱播的國產古裝科幻網劇《慶餘年》中,慶帝和陳萍萍等人都想從北齊肖恩嘴裡得知「神廟」裡隱藏的秘密。劇中,肖恩道出神廟所在之地,那就是北齊之北的北極之地。從劇中我們得知,原來神廟是在未來世界的北極。「神廟」也是勾起我們對這部電視劇好奇心的一個重要的科幻梗。而翻看過往的科幻歷史,我們發現,1912年梅裡愛的《徵服北極》不正是他鏡頭下的「神廟」。
《徵服北極》是梅裡愛在他電影事業的末期的著名影片,是梅裡愛電影事業最後輝煌的代表。從劇情來說在很大程度上沿襲了《月球旅行記》的故事套路。議會眾人討論去北極以及如何到達。
然後他們最終選定了乘坐飛機去。在飛達北極的途中,探險者們遇到了各種光怪陸離的星際。比如,各式各樣的飛行器,手持星星的仙女們,各種奇形怪狀的星體。最終他們到達北極,卻在北極遇到了北極的一個怪物--雪人。經過一番搏鬥,最終探險者們還是沒有打敗雪人,他們不得不跪地臣服北極雪人。後來,他們回到議院。在影片最後的一個場景,北極出現了企鵝、海豹這些原本在南極的生物。究其原因,原來,1911年12月14日,挪威著名極地探險家羅阿德阿蒙森歷盡艱辛,闖過難關,成為人類第一個登上南極點的人。而此時北極卻未有人涉足。在當時,人們會自然的聯想北極和南極景象應該是一樣的。
這部影片,梅裡愛向我們展現了他的雄心--不僅僅要探索宇宙,還探索地球上的未知領域。從電影的手法來說,他更多的是運用舞臺戲劇的手法呈現光怪陸離的未知世界。借用「神廟」一詞,北極中遇到的那個雪人,不正是這座「神廟」中的守護神。
電影折射的是歷史。第二次工業革命,促使當時的法國生產力得到極大的發展,法國也因此成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資本主義強國。那個時期,各個資本主義強國進入瓜分世界市場的階段,無論是在經濟、軍事領域還是文化領域,他們都基於向世界進行殖民擴張。北極,隱喻的就是那些未開拓之地、未徵服之地。雪人就是他們的阻力。這部電影在當時來說也受到出版商的追捧,究其原因,它不僅僅滿足了觀眾的好奇心,而且通過影片也折射了當時法國人開拓世界市場的野心。
神廟,從北極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