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推薦:《敦煌》

2021-02-21 日語幫幫樂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

       敦煌,這個飽經「風沙」,卻猶如「西域明珠」般的存在,在日本作家的筆下、在日本導演的鏡頭中,會呈現出怎樣的風貌呢?

       本周的電影推薦為大家帶來的是,由佐藤純彌執導,西田敏行、佐藤浩市、中川安奈等主演的電影《敦煌》。

       該片改編自井上靖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宋朝年間,落第書生趙行德因偶然認識西夏女子而決定探訪敦煌的故事,於1988年6月25日在日本上映。這部影片的拍攝意在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十周年,影片耗資45億日元,動用大批人馬,並在甘肅興建了與敦煌古城規模相仿的城池作為外景地,拍攝期間多次得到了中國方面的大力支持。而那段時期,可以稱作是中日關係史中的「蜜月期」。與我們熟知的中外合作的電影不同,《敦煌》這部電影的主創團隊全部為日本人,而這樣特殊形式的「合作」,也是中日關係的「蜜月期」一種體現吧。

       影片中,主人公趙行德可以說是歷經了人生的起起落落。從他榜上無名,出走西夏,到與回鶻公主的相遇,趙行德似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但又像是一位歷經苦難卻始終保持自我的「堅守者」。而究竟是哪一種,還得各位看過電影後自行評判。

       《敦煌》中不乏對文字、文化、文明等問題的討論,主人公趙行德甚至直接參與進了西夏文字的傳播過程,又參與了對敦煌文化典籍的保護。但即便如此,他最終也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粒沙。亙古不變的只有鳴沙山、月牙泉、莫高窟,還有那座沙漠中的敦煌城。它存在於歷史想像當中、大漠孤煙中,更存在在每個人的心中。

       井上靖(1907年5月6日-1991年1月29日):日本作家、詩人、社會活動家。生於明治四十年,去世於平成三年,他的一生縱跨日本明治、大正、昭和、平成四個時代。他的小說大致可分為新聞小說、歷史小說和自傳小說幾類。井上靖一生曾27次訪問中國,到過新疆、甘肅等地實地考察,著有以西域為題材的作品《樓蘭》、《敦煌》和《絲綢之路詩集》。井上靖對中國文化的感情極為深厚,其作品也大量取材自中國歷史。1949年,他以短篇小說《獵槍》和中篇小說《鬥牛》名噪文壇,而他也憑藉《鬥牛》獲得了1949年下半屆芥川龍之介獎。1976年,獲得日本政府頒發的文化勳章。1986年被授予北京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以上就是本周影視推薦的全部內容啦,

如果喜歡這部電影,可以點擊「在看」,並轉發,憑藉記錄向後臺索要資源哦。

(ps:後臺為人工回復,如果回復不及時敬請諒解,一旦我看見了都會回復的。)

       我們建立了一個公益性日語答疑互助群,一群已經有二百多位同學,需要邀請才可以加入。大家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加入二群。

       目前公眾號提供群內免費答疑,付費修改作文,日語一對一輔導。

       歡迎各位喜歡日語、想學日語的同學們前來諮詢呀~

       趕快來一起「幫幫樂」吧!

相關焦點

  • 推薦電影 | 《敦煌》:歷史塵沙中一段千古傳奇
    《敦煌》是由佐藤純彌執導,西田敏行、佐藤浩市、中川安奈等主演的古裝劇情片。影片講述了宋朝年間,落第書生趙行德因偶然認識西夏女子而決定探訪敦煌的故事。拍攝於1988 年,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10 周年而拍,拍攝地雖在中國,但原著作者、導演、演員及投資方都是日本的,製作費45 億日元,約等於2 億人民幣,在日本電影投入總排行榜上,至今仍高居第五的位置。高投資換來了高質量,此片至今仍被軍事歷史愛好者奉為史詩片難以超越的經典。該片於1988年6月25日在日本上映。
  • 滬劇電影《敦煌女兒》殺青
    《敦煌女兒》劇照 (圖片由敦煌研究院提供)  歷經20多天的緊張拍攝,滬劇電影《敦煌女兒》近日在橫店影視城殺青。至此,「敦煌的女兒」樊錦詩與敦煌的感人故事將呈現在電影屏幕上。影片預計將於2021年7月前後上映,獻禮建黨一百周年。  滬劇電影《敦煌女兒》由上海滬劇藝術傳習所(上海滬劇院)、上海廣播電視臺、敦煌研究院、上海新文化影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
  • 滬劇電影《敦煌女兒》敦煌莫高窟開機
    歷經多年打磨的最新滬劇電影《敦煌女兒》,日前在敦煌莫高窟九層塔前正式開機。這部以改革先鋒、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為原型的電影開拍,引起多方熱切關注。電影《敦煌女兒》致力於用影像記錄敦煌藝術,也更好地傳播滬劇的魅力。
  • 滬劇電影《敦煌女兒》遠赴敦煌實景拍攝
    滬劇電影《敦煌女兒》在敦煌實景拍攝。 劉海發攝「數十年,如痴如醉守瑰寶,熬過了,家庭崩離孤與寂,一轉眼,鬢已成霜白髮舞,莫高窟,已重過我命,融進血脈裡。」滬劇婉轉動人的唱腔在大漠響起,脫胎於同名滬劇的電影《敦煌女兒》日前結束了在敦煌的實景拍攝,轉場前往橫店。
  • 電影《敦煌女兒》開機
    在敦煌莫高窟九層樓廣場前,滬劇電影《敦煌女兒》拍攝了第一個鏡頭,上海滬劇院院長、樊錦詩的扮演者茅善玉坐在九層樓前的臺階上思考,如何通過數位化手段來保護敦煌
  • 滬劇電影《敦煌女兒》莫高窟開機,致敬樊錦詩及敦煌守護者
    樊錦詩和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馬世林,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以及該片導演滕俊傑共同為電影「開機」9月22日上午,滬劇電影《敦煌女兒》在敦煌莫高窟前正式開機,並在此地實地拍攝半個月,完成該片大部分實景拍攝。這是一部以同名滬劇舞臺劇為藍本,以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敦煌女兒」樊錦詩為原型,獻禮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的電影作品。
  • 從青春到白頭,心歸處,是敦煌--滬劇電影《敦煌女兒》殺青
    導演滕俊傑表示,劇組演職人員十分敬重敦煌精神,即使條件艱苦,大家同樣認真、敬業。其中一場戲,製作了人工沙塵暴,演員一張口滿嘴是沙,大家沒有怨言,克服了各種困難完成了拍攝。敦煌研究院對電影拍攝給予了極大的支持,樊院長和研究院的專家在拍攝間隙為劇組演職人員講解了敦煌文化和保護措施,讓大家對敦煌藝術和敦煌精神有了更深的認識。滬劇電影《敦煌女兒》將於明年7月左右上映,獻禮建黨百年。
  • 西域漢土的千年悲歌,向敦煌遺書致敬的電影《敦煌》
    片名:敦煌導演:佐藤純彌原著:井上靖編劇:佐藤純彌/ 吉田剛主演:西田敏行/ 佐藤浩市/ 中川安奈/ 渡瀨恆彥/ 田村高廣IMDb:7.1豆瓣評分:8.2獲獎情況:第12 屆日本電影學院獎(1989)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西田敏行最佳導演佐藤純彌
  • 從敦煌到橫店,樊錦詩又一次來到滬劇電影《敦煌女兒》片場
    從敦煌到橫店,轉戰了大半個中國,歷時近一個月,滬劇電影《敦煌女兒》日前圓滿完成了前期拍攝。電影殺青前夜,劇中的人物原型樊錦詩,特地從上海趕到了橫店,探班了劇組。從9月20日在莫高窟九層樓前見證開機,到10月16日在橫店見證關機,這位80多歲的「敦煌女兒」也和劇組一樣,奔波千裡。
  • 《敦煌》:給孩子的文化藝術啟蒙書,成年人打卡敦煌的旅行錦囊
    張藝謀這一輩子,真的是一心撲在了電影上。從電影《英雄》《長城》到《一秒鐘》,都曾在敦煌取景拍攝,不難看出張藝謀對敦煌的偏愛。《英雄》劇照尤其是在電影《英雄》中,飛雪(張曼玉飾演)刺秦的心願破滅,與殘劍(梁朝偉飾演)在戈壁灘決一死戰的那一幕更是讓人印象深刻
  • 洪金寶籌拍五部「敦煌」電影
    敦煌莫高窟是中國的文化瑰寶,敦煌的壁畫更是古代中國藝術的精華。在6月13日上海電影節舉辦的「敦煌·電影·大師」的論壇中,微影時代宣布將和剛剛成立的「洪金寶工作室」合作,預計用5年的時間拍攝5部以「敦煌」為主題的電影。微影時代的負責人林寧表示,將以「敦煌」為主題,開發以「探險奪寶」、「歷史傳記」、「懸疑探案」、「魔幻傳說」為題材的電影,預計投入5億資金拍攝5部,其中敦煌地區流傳的九色鹿、月牙泉等傳說和敦煌的壁畫都有可能成為影片表現的主題。
  • 「敦煌·大師·電影論壇」上海開幕 微影時代宣布5年5億5部敦煌電影計劃
    「敦煌·大師·電影」發布會與會嘉賓合影在發布會上,微影時代CEO林寧談起了「敦煌電影計劃」的緣起:「敦煌是我們寶貴的文化寶藏和精神財富,她不僅保留了大量中華文明的藝術傑作,同時也是絲綢之路上重要的一站。面對如此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卻鮮有影視作品來系統表現她的過去、她的歷程,以及那些守衛敦煌、保護敦煌、把敦煌的文化帶向全世界的中國人。
  • 敦煌小鎮北廣場免費放映中日雙語《敦煌》老電影,帶您了解敦煌歷史!
    由導演佐藤純彌執導,1988年上映的《敦煌1988》,是由西田敏行,佐藤浩市,中川安奈,渡瀨恆彥等主演的劇情片。北宋年間,舉人趙行德(佐藤浩市 飾)面對西夏的考題啞口無言,抱憾殿試此後心灰意冷的行德決定遠走塞外,前往令人充滿遐想的西夏遊歷旅行途中,行德所在商隊遭到漢人組成的用兵部隊的襲擊,他被迫編入部隊,並漸漸得到隊長朱王禮的賞識和器重。
  • 一部不該被遺忘的經典電影《敦煌》
    我很清楚地記得這部電影在當時給我帶來的震撼,第一次看完它後從此再看任何國產的古代戰爭片都索然無味。
  • 【現場】洪金寶電影工作室落戶上海 敦煌大師電影論壇開幕
    「敦煌·大師·電影論壇」上海開幕微影時代宣布5年5億5部敦煌電影計劃 6月13日下午,「敦煌·大師·電影」發布會在中華藝術宮舉行。面對如此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卻鮮有影視作品來系統表現她的過去、她的歷程,以及那些守衛敦煌、保護敦煌、把敦煌的文化帶向全世界的中國人。正是有感於這種缺失,微影時代才下定決心,推出敦煌電影計劃,旨在讓更多的觀眾認識敦煌,了解敦煌、愛上敦煌。」 同時,敦煌電影計劃還發布了包括魔幻玄幻、探險奪寶、歷史傳記、懸疑探案四條類型線索,充分挖掘了現有敦煌故事題材的方方面面,並展示了電影概念圖。
  • 《敦煌》:一部小說,一部電影與一座城
  • 滬劇電影《敦煌女兒》9月22日開機!
    這是一部獻禮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以滬劇舞臺劇《敦煌女兒》為藍本,以「一帶一路」重要文明交匯地「敦煌」為背景,以改革先鋒、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為原型的滬劇電影。影片在舞臺版基礎上改編,增加了多個未在舞臺上出現的人物和故事,把「敦煌故事」講述的更加有厚度、有廣度、有溫度。電影將真實還原樊錦詩在敦煌考古、學術研究和文物保護事業五十餘年的風雨歷程;講述以樊錦詩為代表的敦煌人,用一顆初心,擇一事而終一生,「堅守大漠、甘於奉獻、勇於擔當、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展現莫高窟在世界文明史上獨一無二的藝術價值。
  • 董璇敦煌拍攝之餘當遊客
    董璇在敦煌拍攝長達一個多月,拍攝之餘打卡了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敦煌夜市等等 莫高窟真的很震撼,是可以去了再去一直去的,董璇推薦推薦大家每年逛兩次,每次都有新感覺:A類票,下午2點到,先看了兩個電影和8個洞窟。
  • 滬劇電影《敦煌女兒》遠赴敦煌實景拍攝 三上三危山,只為講好幾代...
    滬劇電影《敦煌女兒》在敦煌實景拍攝。 劉海發攝  「數十年,如痴如醉守瑰寶,熬過了,家庭崩離孤與寂,一轉眼,鬢已成霜白髮舞,莫高窟,已重過我命,融進血脈裡。」滬劇婉轉動人的唱腔在大漠響起,脫胎於同名滬劇的電影《敦煌女兒》日前結束了在敦煌的實景拍攝,轉場前往橫店。該片以「敦煌女兒」樊錦詩為原型,將獻禮建黨100周年。  正式開拍前,主角樊錦詩的扮演者、上海滬劇院院長茅善玉與幾位演員在常書鴻和段文杰的墓碑前三鞠躬,以表敬意。
  • 迎接建黨百年,上海出品歌劇電影《賀綠汀》、滬劇電影《敦煌女兒...
    2021年開年,上海的電影人依然在緊張忙碌中。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由知名歌唱家廖昌永主演的中國首部8K全景聲實景歌劇電影《賀綠汀》和由知名滬劇藝術家茅善玉主演的滬劇電影《敦煌女兒》已緊鑼密鼓地進入後期精加工階段。兩部紮根上海、風格鮮明的影片均計劃在七一前後上映,獨特的藝術品質和魅力引起多重的期待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