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易嚴選和臺灣綜藝教父王偉忠合作的《味道,是臺時光機》在春節來臨之際出街了。
同樣,陳可辛為蘋果用iPhone X拍攝的《三分鐘》也刷爆了朋友圈。
不少朋友向我來打聽:你們這片兒拍了多久了?你們明星轉發花了多少錢?
我特別一本正經:就拍了一天啊,明星沒花錢。
之後,再也沒有人理我了。
可我說的是真話啊!
拍攝:我們用了三分之二的時間,搭雨棚
其實,這個片兒本來大機率得黃。
因為事發緊急,白天還在食堂二樓一邊吸溜麵條一邊討論planBplanC的嚴選市場部飯坨和西蒙娜,晚上才捧上熱乎乎的臺灣通行證,十萬火急衝進快要打烊的嚴選園區店,吧啦吧啦出能布景的嚴選商品。
這兩個平均身高不足160cm的小矮子(咦),就這樣人肉扛著倆28寸的旅行箱,飛到臺北了。
不知道陳可辛導演的《三分鐘》用了多長時間拍攝,《味道,是臺時光機》拍攝中花費最長的時間,是為了搭雨棚。
導演無語凝噎地望著淅淅瀝瀝不斷地飄雨,嘴中念念有詞:奇怪,前兩天明明天氣很好的喔……
他轉頭衝向飯、西兩位,一臉慈愛:我們拜拜天地吧。
飯坨和西蒙娜:啊?
大佬:偉忠哥只用了十分鐘錄音
一向以臭臉聞名於嚴選市場部的飯小姐告訴我,第一次見到偉忠哥的時候,
他似乎有點不高興。
王偉忠是誰?
臺灣綜藝教父,《康熙來了》的製作人,大小S稱自己是「偉忠幫」
這樣一位人物對你蹙著眉毛,飯小姐內心:emmm…… 緊張到面無表情和偉忠哥對完了腳本,但也許講述的是自己的故事,偉忠哥幾乎是一遍通過,連錄音也只用了十分鐘不到的時間,期間有幾處磕巴,偉忠哥衝著工作人員連連道歉:我今天狀態不太好,準備陪女兒去非洲玩,上午剛剛打了疫苗,身體有點不舒服…
而讓偉忠哥高興起來的,是「味道」。
他繪聲繪色講起小時候在夥同同齡小孩兒偷臘肉的故事,他幾乎是搖頭晃腦的形容起當年的五花肉如何肥瘦夾花七層,雪白粗鹽如何一遍一遍整齊碼上,而和大米飯一起蒸煮後,每一粒大米是如何浸透油和香,而就上一口酥爛無形的肉,嘖。
連同偉忠哥自己,所有人都情不自禁的咽了一口口水,卻嘗到了一絲叫做鄉愁的苦味。
專門從眷村請來做手模的阿姨在一旁嘆氣:眷村已經不是當年的眷村了……
《味道,是臺時光機》裡面的展現的眷村,偉忠哥的老家,在城市改造過程中都被拆掉了,視頻中展現的臺北眷村,是整個製作團隊費勁周折找到的場景,那標誌性的小紅門,開啟了每個人的記憶,也開啟了每個人的記憶。
傳播:網易嚴選,和你談談自己的故事
春節帶來的,不僅有擁堵的春運,也帶來各大品牌的創意「撞車」。
在上一周socialbeta 的最受關注的10個案例中,拍拍貸、京東手機乃至於蘋果都先後發布了新春廣告。似乎在這個節日,大家都只能打出一副情感牌,而可以看出,每個品牌,不論展現形式如何,哭笑會後,總是有一番關乎歸鄉的溫情脈脈。
而當內容營銷被反覆被提及,粉絲經濟成為了每個策略的必殺技。而無論是王偉忠,還是陳可辛,都不是大眾娛樂圈裡的所謂「當紅鮮肉」或「流量明星」,其明星帶來的相關價值卻遠不止乎於此:陳可辛的細膩縝密的拍攝手法使一個僅僅七分鐘的故事片展現了完整的邏輯,也以張弛有度的節奏,而《味道,是臺時光機》力圖以王偉忠個人傳記的敘事,映射出時光的往復和變遷,但濃縮在短短三分鐘,我們發現味道濃得化不開,故事多得講不完,我們所能夠梳理和展現的,是故事後味道所承載的不變情感。
但王偉忠在娛樂圈的影響力,為網易嚴選在social渠道帶來眾多明星的加持,被用戶戲稱「偉忠哥的一碗麵,撬動了臺灣半個娛樂圈」,從而為嚴選觸達了不同圈層的用戶群體,有的用戶說自己看哭了,也有很多人說自己看餓了,但,他們都談起了自己的家鄉,談起了自己記憶中不變的味道。
在寫腳本時,嚴選市場部就曾反覆考慮過:是否要在這隻片子裡放上更多的嚴選品牌符號?
但最終,只決定在尾版輕輕放上一個嚴選的logo,在這個故事裡,能讀出有一個人的故事,一代人的回憶,和一個品牌的意願。
不論你在哪裡討生活,吃一口家的味道,你會發現,有些人有些事,根本沒有辦法分開的。
快過年了,不管多遠,回家吃頓飯吧!
附:看看網易嚴選粉絲是如何回憶過年的味道的。
媽媽的味道,是過年的味道,是家鄉的味道,是時間的味道,也是鄉愁的味道。
@顏小花時代
其實每年過年只有我和媽媽兩個人,過年每次做好多都吃不了,要吃好多天。所以我都告訴媽媽別做那麼多了,但媽媽總怕給我做的還不夠。今過年要帶我媽去上海過年,想帶她去看看,因為只有過年機票才便宜,我還是個學生但我媽媽卻老了,我希望能帶她早點享受好的生活,新的一年希望媽媽開心健康。
@宕兮:我家比較特殊,我媽媽是北方人,爸爸是南方人,家裡經常會有燴麵,胡辣湯,蔥油餅,還有火鍋,酸菜魚,回鍋肉,記憶最深的,還是媽媽做的火鍋,有北方的鮮香,南方的麻辣,今天買票晚了,不知道能不能回家吃上火鍋了,唉。
@June_7777777:有些人,有些事,根本是無法分開的。 想念媽媽做的手擀麵,清湯清水卻香得不得了;更想念媽媽包的素餡水餃,好看又好吃。離家工作第一年,才知道對於味道的想念,對於家的思念如此。今年的年夜飯呀,怎樣都要大吃一頓,以解思念,得償眷戀。
@小孩兒他媽:小時候總是覺得時間過得太慢,個子長的太小,媽媽做的飯只是管飽。長大了,一個步子邁出去,家鄉濃縮成一個故事、一個味道,所以尋著某個故事為自己的孩子做著老家的味道,酸菜餡的餃子、溜肉段、鍋包肉、糖溜地瓜,看著娃兒吃飯,就像兒時媽媽看著我吃飯一樣,媽媽總是說多吃點多吃點。
@Ada柚子:家鄉的味道 就是家裡的味道,家裡的味道就是媽媽的味道。永遠沒有一頓飯,比媽媽做的好吃,無論走到世界各地。那幾道從小吃到大的,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炒菜。那不管什麼餡的餃子,吃第一口永遠是那句:「沒我媽包的好吃!」
@莫讓精彩少一天:每次大雪,吃到小白菜,我就想起來08年那場大雪,放寒假天氣太冷,早上我就窩被子裡睡覺,天亮了我也不起來,媽媽喊我起來,我說再睡一會,可是,不到一會,媽媽把飯和菜端到了樓上,雪後的小白菜是我吃過最好吃的東西,所以每每遇到雪後,我都會去吃這道菜,哪怕吃不出當初的味道!
@五中等你的二中:我是再也吃不了了,自從我媽走後,人就是這樣,失去了才知道再也回不來了。
@南西的東北:最幸福的味道莫過於媽媽的味道,從小過年媽媽就會炸肉丸,從來都是守在旁邊不肯走開 ,最先出鍋的小半盆都要被我和爸爸左一個右一個的嘗掉。山珍海味也抵不過媽媽的這盆炸肉丸!
@freebird5620:我最難忘的還是媽媽做的飯……蒸的熱氣騰騰的菜餃,疙瘩湯,過年必做的燉魚以及每年開春親手做的黃澄澄的大醬……年少時享受著媽媽辛苦的付出,如今自己成家立業後經常會給兒子做當年媽媽的拿手飯菜,努力回憶媽媽的味道……媽媽已過世兩年。
有一種美味,叫做小時候過年吃的。雖然這種味道,現在嘗到的越來越少……
@賈靜雯:小時候經常吃天津的四碟撈面,現在這種機會越來越少了…
@伊能靜: 小時候住眷村,大蔥、蒜片、麵條、豆瓣,到傍晚,飄在空氣中,麵條下鍋,水氣氤氳,父輩說著家鄉話,大大的嗓門,在那些聲音裡,吃豬油拌麵的我,肉惇惇的像小豬。轉眼,拉長了身子走過了歲月但眷村的氣味卻在血液裡從沒忘掉。
@朝顏夕顏落微染:小時候過年吃席總有一道夾沙肉,肥肉大刀切塊,中間開塞入豆沙餡,芝麻餡,上面鋪糯米飯,一碗一碗放入大蒸籠蒸,蒸熟後倒扣入盤子裡,肥肉邊的顏色像梅菜扣肉的顏色,肥肉蒸的晶瑩剔透,撒上一層白糖就上了桌,小孩大都不愛吃肥肉,卻愛調皮的把夾沙肉裡的豆沙和著糯米吃與溢出來的豬油一起,是童年味。
@我等你的似水年華:家鄉的味道是小時候春節姥姥家餐桌上米粉肉的味道,小時候特別喜歡吃姥姥做的米粉肉,姥姥廚藝不精也不喜歡做飯,唯獨米粉肉蒸的好吃,幾年前的除夕前突然昏迷,一個多月後去世了,我就再也沒吃過那麼好吃的米粉肉了。
@12歲和父母來到杭州一晃16年了,非常懷念每次過年回老家下車後姥姥煮的熱湯麵,簡單的食材和調味,吃上2碗都不嫌多。雖然在也吃不到那碗熱騰騰的面,但留在心裡記憶永遠忘不掉。春節在杭州想念那份幸福。
@淺陌77:我懷念的家鄉味道,是家人親手寫春聯,濃濃的墨香味裡散發出溫暖的氣息;我懷念的家鄉味道,是手工製作特色美食,一家人每人負責一道工序,井井有條的合作帶來家的味道;我懷念的家鄉味道,是全村人一起看露天電影或者聽戲劇團唱戲,熱熱鬧鬧、紅紅火火中帶來喜慶的春天。想念小時候~
@止戈女喬:山西最有名的當然還是麵食了,但在老家有一種食物,我到現在都沒在別的地方見到過,也沒聽說別的地方有。茄娃子,這是一道醃菜,季節性比較強,只有那種打了霜,沒長大的,硬硬的小茄子才能做,所以叫茄娃子,現在這種茄子很少了,別說外地人,就連本地人都吃不到,90,00後甚至都不知道有這種美食。
檸檸Chealene:小時候大院裡住著好多山東 河北南下來的爺爺奶奶們 包子 餃子也成了大院裡的日常食物 我的家人身為土生土長的南方人也跟著吃餃子包子麵條 時光荏苒大院裡的老人慢慢都不在了 熟悉的北方話也漸漸淡出了我的視聽 有時候想吃餃子了就會讓老爹幫我包 還好老爹有學到一手正宗山東水餃。
那些吃到就覺得過年的味道無時無刻不提醒著我們,可能那些回不去的地方,才是家鄉。
@穎穎穎子醬_:每年過年家裡都會殺雞拜神,然後我們早早的就洗了澡去玩,爸爸就一直在廚房裡忙碌,然後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完飯就去村上的小賣鋪買東西啊,各種零食各種煙花炸炮。這樣子挺好的,只是現在已經回不去那個時候了。
@KAI_悶悶:以前的年味,慢慢淡了,小時候最開心的是假期到了、穿新衣服、新鞋子、要壓歲錢,還有好吃的,最擔心的就是成績單、假期作業,好想回到小時候,對各種美好事物的期待,不想長大,為了房貸,車貸而發愁。
@在你對面的右邊:小時候過年,爸爸把蝦去頭裹上麵粉炸成蝦酥,還記得一整盤金黃色,一個一個像穿上金黃色大衣,家裡熱熱鬧鬧過新年,還有把蝦分邊加上蒜蓉情蒸,那種味道,是世界上最好吃的味道,爸爸離開後才明白,最想吃的味道再也沒辦法吃到了,渴望有時光機。
@慧敏-hm笑崩牙:我吃過最好吃的粥,最好吃的炒豬肉,最好吃的豆豉蒸鹹魚,都在那個有外公外婆的家,無論是從寬敞的大房子,還是後來搬到了小小的舊屋,外婆炒菜的味道是我最美味的家鄉味,後來外婆做不了菜了,換成外公煮,幾十年沒有做過飯的外公,雖然很生疏,但那段時間也煮了很好吃的面,還有清淡的飯菜,好懷念。
@大櫻桃要爆炸:家對於我來說的味道,是餃子鍋開帶著一點點油星撲臉熱氣的味道,是滷成棕褐色骰子塊帶一片筋牛腩的味道,是三十那天屋裡燃香屋外放炮的味道,還有我媽洗好衣服晾乾衣服上帶的陽光味和洗衣粉味。 我有好多味道,大概這輩子再也聞不到。
時間會把人們分開,距離會把人們分開,生老病死會把人們分開。但是吃一口家的味道,你會發現,有些人有些事,根本是沒有辦法被分開的。
@FoxCYherry:我們很久沒有坐下來一起吃個年夜飯了,雖然,最近天氣冷了,父親出門的時間晚了,但是我們之間卻很少說話。今天吃晚飯的時候,父親說要不然在酒店裡定點吃的送到家裡。其實,什麼叫年?這個年味,就是我送媽媽的頸椎按摩,父親的羊絨毛衣。送自己的一個安心。年夜飯,成了我們聚少離多的開始了。
@雅拉索1699:今年10月,父親生病去世了。我把媽媽從老家接到廣州住下。過年前妹妹一家會從杭州過來,陪媽媽一起過第一次沒有父親的春節。媽媽中風後很少做得了大菜,我從網上淘了很多家鄉的食材,打算給全家人回味一下家鄉的年味。枕頭棕、炒粉利、煎糖糕……只要家人都在,就是家鄉的味道。
@壹品:每年就回老家一次,每次15天。一晃出來都10年了。老家的味道只記得赤壁魚糕。魚肉做的,特別想,吃不膩,終於要過年回老家了。
@五個味道:三年沒回家啦,很想我奶做的醋肉啊,家鄉的面線糊大肉粽還有海蠣煎都是我的最愛,上學那會一星期五下課就喜歡去美食街那裡喝碗面線糊,加的料就是醋肉滷蛋,還會去鐘樓的藍氏買個大肉粽蘸著番茄醬吃,當然最喜歡的就是奶奶過來看我給我做的海蠣煎了,整整三年沒吃到了,很想她。
@廢話老李的追夢生活win:臘八早上一碗糯糯的粥和午飯後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剝的蒜 二十三黏牙的糖瓜 再來就是全家齊上陣的大掃除備年貨貼對聯。當然了還有小時候過年最期待的新衣服 男孩子兜裡揣一個小鞭炮扔哪兒哪兒響 女孩手裡拿著一捧比彩虹還漂亮的小煙花晚上遠遠的看起來就像極光一樣絢麗…好了,不說了我要去買回家的車票了。
@羊寶寶kiyomi:我的老家湖北有香氣四溢的熱乾麵、粉糯清甜的排骨藕湯、唇齒留香的豆渣煲、還有晶瑩圓潤的珍珠丸子…曾經是媽媽的專屬菜,隨著我的長大也得到了傳承。因為工作的原因,30年以來的第一個春節回不了家,希望爸媽姐姐姐夫還有小外甥能開心過年,等到輪休時我立馬趕回家,給你們做我的專屬菜,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