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人整建制醫療隊出徵前合影檢驗醫學中心達文西機器人進行手術。山大二院北院區效果圖
歷經風雨,在昔日的荷塘藕池之上,一幢幢現代化的病房大樓拔地而起。
作為百年齊魯醫學這棵「老樹」上萌發的「新枝」,山東大學第二醫院(以下簡稱「山大二院」)汲取厚重歷史的營養,沐浴新時代的雨露,在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大潮中茁壯成長。
歲末回首,這裡有一串串奮鬥追夢的足跡……
A 積極踐行國家戰略奏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
滔滔黃河,九曲蜿蜒。黃河之北,作為「黃河戰略」和「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雙重國家戰略疊加下的重點區域,發展前景極為廣闊。
12月10日,山大二院北院區建設迎來動工奠基,不久的將來,一座嶄新的現代化醫院將在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這片熱土上拔地而起。
當前,濟南正全力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國家戰略,全面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提升濟南省會城市首位度、帶動黃河下遊加速崛起。「一個醫院的發展要緊緊圍繞國家及城市發展戰略規劃,應時而謀,因時而動,順勢而為,才能抓住醫療行業發展的機遇。」山大二院黨委書記袁魁昌說。
山大二院作為濟南北部醫療龍頭、離黃河最近的醫療「國家隊」,要爭做先行區建設及時代潮流的先行者,奏響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袁魁昌說,新時代背景下,城市發展建設的需要及百姓對於美好生活的需求,既為醫院發展帶來大機遇,也為醫院發展設置了高門檻,提出了新要求。在不動聲色中布局濟南南北,加上不斷強化的中心院區,山大二院的戰略布局已初見雛形。
據了解,北院區規劃建築面積約42萬平方米,規劃總床位數2000餘張。將以建設區域醫療中心為目標,突出學科引領作用,不斷優化資源配置,將北院區發展成為齊魯醫學最具影響力雙翼之一。北院區以現代化、智慧化、人文化、康養化、個性化高端醫療衛生服務作為設計理念及工作重點,將引進最先進的設備、技術和人才,打造最「高端」的現代化醫院;運用機器人、雲端等智能化手段,提高治療質量;秉承崇高性、悲憫性的人文精神,建設一座有溫度的醫院;重視醫療、康養、預防,為百姓提供全生命周期及健康全過程的健康服務;滿足百姓不同的健康需求,助力濟南國際醫療康養名城建設。「山大二院作為第一個在先行區落地的三甲醫院,將極大地解決黃河以北居民看病難、看病遠的問題。」山大二院院長王傳新說。
宏偉藍圖催人揚鞭奮進,令人歡欣鼓舞,為醫院前行指明新方向,拓展新的視野,帶來新的機遇。「山大二院緊鄰黃河,從區域位置上來看,我們跨過黃河『攜河發展』,就站在了橋頭堡的位置,肩負了更加重要的責任,必將更好助力先行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袁魁昌表示。
作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直屬(管)的44家醫院中最年輕的一個,近年來,山大二院始終與國家民族的命運同頻共振,始終將人民的健康福祉擔承在肩——隨著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山大二院高瞻遠矚,在全國較早提出「醫養結合」理念和模式,於2016年託管運營濟南善德養老院,2017年在醫院開診20周年之際開設南部院區,醫養結合運營模式迅速落地生根;從子洲到華池,從喀什到烏魯木齊,從齊魯大地到異域他鄉塞席爾,山大二院的醫療團隊踏遍千山萬水,傳遞責任和健康;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山大二院組建國家醫療隊整建制出徵,在防疫戰線上發揮「國家隊」的技術優勢,展現山大二院人的家國情懷,貢獻山東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逐夢前行,只爭朝夕。肩負著山東人民的健康強國夢,我們將繼續堅守質量與安全的生命線,以矢志不渝的初心和大醫精誠的情懷,積極發揮區域醫教研輻射作用,引領山東,輻射全國。」袁魁昌說。
B 以強烈的為民情懷答好新時代民生答卷
以人民為中心,是山大二院在發展中亙古不變的主題。
「一個醫院必須堅持以百姓滿意為中心,通過狠抓業務水平及服務意識,才能提升醫院醫療服務質量的整體水平。」袁魁昌說。
5月18日上午,在醫院開診23周年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萬眾期待的山大二院內科病房樓在歷經1077個日夜後華麗亮相。山大二院內科病房樓東西長61.5米、南北長43.7米,總建築面積45565平方米。功能涵蓋藥學部、靜脈用藥調配中心、消化內鏡、檢驗醫學中心、血液淨化病區、腎臟內科、神經內科、心血管內科等。「它是在腳下這片藕塘之上深耕自作的又一碩果,是一場高難度、高標準、高期待的硬仗工程,也是醫院事業發展歷程中的重要節點。」項目落成儀式上,王傳新激動地說,「醫院要抓住歷史機遇,牢記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這一新的歷史使命,弘揚援鄂抗疫精神,打造內科病房樓、科研教學樓、東片區及先行區院區這一系列新的事業增長極,努力開啟山大二院實現歷史性跨越的新徵程。」
這僅僅是山大二院改善就醫環境、解決「看病難」的一個縮影。如今,隨著群眾對優質醫療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山大二院在改善硬體方面的投入可謂不遺餘力。
醫療質量有保障,群眾看病才放心。為不斷提高醫療技術水平,醫院堅持走內涵發展的道路,將重點學科、專科建設擺在突出戰略位置。檢驗醫學,是現代醫學的診療基礎,在現代醫學發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它對醫學實踐起著基礎支撐作用,對醫學的循證引導有著關鍵性作用,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檢驗醫學的作用和角色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
11月14日,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發布了「2019年度中國醫院排行榜」,山大二院檢驗醫學中心在「專科聲譽排行榜(2019年度)」和「專科綜合排行榜(2019年度)」中同時上榜,均進入全國前十名,向世人展現出科室的「硬實力」。檢驗醫學中心下設臨床生化科、臨床免疫科、臨床分子生物學實驗室、臨床微生物科、血液與體液檢驗科、急診檢驗科、南部院區檢驗科共七個專業科室和新冠核酸檢測專業組、採血組兩個專業組,目前開展檢驗項目500餘項,覆蓋眾多疑難雜症,每天完成檢驗標本超過1萬份。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檢驗醫學中心迅速組建了新冠核酸檢測工作小組,並升級為專業組,建立了一支50人的預備隊。截至目前,核酸檢測樣本數量已超過18.4萬人次。
檢驗醫學中心現有職工107名,學科帶頭人王傳新教授是中華醫學會檢驗醫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隨著內科病房樓檢驗醫學中心正式啟用,目前檢驗醫學中心實驗場地已達6400多平方米,擁有國內外頂尖的各種檢驗流水線設備及全自動化檢測儀器,全面保障醫院日常診療工作的需要。「目前山大二院的檢驗醫學中心配備了國內外頂尖的7條自動化流水線,為檢驗醫學做出精準診斷、發展精準醫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檢驗醫學中心主任毛海婷說。
隨著神經重症患者的醫療需求日益增長,學科建設和發展的緊迫性日益凸顯。為進一步提高神經病學專科建設管理的規範化、標準化水平,更好地救治神經急危重症病人,彰顯急危重症救治水平,山大二院將神經重症監護病房(NICU)進行擴建、改進後正式啟用,並在重症神經科專業方向、一般重症病房救治職能、加強和醫院其他重症監護病房聯合發展等方面實現「升級換代」。「神經重症病房在NICU規模、技術力量、儀器先進程度等諸多方面目前已處於山東省最前列。」神經重症科副主任來超說。
消化內科由門診、病房、內鏡中心、胃腸動力室等機構組成。在新建成的內科病房樓上,消化內科擁有了2800平方米的「新空間」,同時開設11間內鏡診療室,成為省內規模最大的消化內鏡中心。
回望醫院發展歷程,折射的是歲月的痕跡,更呈現出山大二院從昨天走到今天的滄桑歷程。秉承「仁愛求真」的精神,一代又一代山大二院人繼往開來、奮勇前行,書寫著新時代醫療發展的新篇章。
C 跨入智能醫療時代讓夢想照進現實
「Davanci is ready!」隨著一聲清脆的語音,4月3日8時,身高一米八、手臂纖細靈活、穿著白色「隔離衣」的第四代達文西手術機器人開始了手術生涯。胃腸外科主任丁印魯通過機器人,成功為一位胃大彎側間質瘤患者進行手術。
患者因上腹疼痛不適半年多來到山大二院。因擔心手術風險及可能的併發症的出現,遲遲不敢考慮手術。達文西手術機器人的到來,為患者解決了後顧之憂。患者全身麻醉後,助手們在患者的腹部打了4個黃豆大小的洞,將機械手臂伸入腹腔內,丁印魯正式操作達文西機器人。手術中,機器人與醫生團隊配合默契,手術部位精準,解剖層次清晰分明,操作行雲流水。手術時間約20分鐘,患者各項生命體徵平穩,腹壁幾乎看不到創傷。以最小的創傷、最佳愈後獲得最佳的手術效果,始終是外科醫生所追求的目標。
應用機器人,在泌尿外科手術,特別是全膀胱切除術、前列腺癌根治術、腎部分切除等手術中更具有獨特的優勢。前不久,山大二院普通泌尿外科成功為一位輸尿管腫瘤患者完成「達文西機器人腎輸尿管全長切除+膀胱袖狀切除」手術,整個過程僅有少量出血,病人已順利康復出院。在接下來的一周內,普通泌尿外科又順利完成兩例達文西機器人手術。「手術的開展,標誌著山大二院精準外科微創手術新時代正在到來。下一步,我們將開展更多的機器人輔助手術,為人民的健康事業作出新的貢獻。」王傳新說。
技術、質量永遠是醫院生存發展的生命線。2018年,山大二院正式獲頒內窺鏡手術器械控制系統(手術機器人)的乙類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證。這是甲乙類大型醫用設備政策調整以來,全國醫療衛生系統發放的首批乙類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證。2019年,山大二院脊柱外科在手術機器人輔助下完成長節段經皮微創骨折復位內固定術,成功救治一例強直性脊柱炎(AS)合併胸椎骨折患者;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自安裝使用以來,在醫院脊柱外科、創傷骨科、手外科/足踝外科、關節外科/運動醫學科、兒外科等科室得到廣泛的使用,原來複雜的操作變得更加簡單精細,實現骨科領域的重大突破和技術領先,獲得患者的廣泛讚譽。
傳統手術微創化,微創手術智能化,這將是未來醫學的發展趨勢。年輕的山大二院,不缺的是幹事創業的激情和敢為人先的氣魄,一項項先進的臨床技術讓「夢想照進現實」。如今的山大二院,緊盯國際醫學科技前沿,立足委屬三級甲等醫院「國家隊」的功能定位,圍繞急難危重患者救治,鞏固提升傳統優勢學科,大力引進吸收新興技術,打造優勢明顯、特色突出、布局合理、部分學科引領全省的優勢學科集群,在科研、人才、學科建設等領域實現突破性進展,讓科技創新、技術進步成為醫院跨越式發展的新動能,不斷向「特色鮮明、國內一流、國際知名」醫學中心堅實邁進。
D 響應國家號召整建制醫療隊馳援湖北
2020年伊始,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疫情就是命令,生命高於一切。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山大二院聞令而動、盡銳出戰,146名醫務工作者身披白衣戰甲,義無反顧地背起行囊,踏上了捨命馳援湖北、馳援戰疫一線的逆行之路。
「國家有難,義不容辭,有召必應!」「我身體素質好,臨床經驗豐富!孩子大了,父母身體健康,沒有後顧之憂!我報名!」「我主動請戰,不計報酬,無論生死,時刻聽從黨和人民的召喚。」當得知要組建醫療隊馳援湖北後,大年三十,山大二院微信群裡熱血沸騰,短短幾個小時400多人主動請戰,進軍疫情風暴中心。
1月25日正月初一,第一批4名援湖北醫療隊緊急出徵;28日正月初四,第二批3名醫療隊員出徵;2月2日,第三批7名醫療隊員出徵;2月9日,山大二院131人組成的國家醫療隊整建制出徵,次日接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的一個重症病區。這是一支實力強勁、專業齊全、醫護配合默契的精銳之師,這是一支攜帶呼吸機、除顫儀、監護儀、ECMO(俗稱「人工肺」)等醫療設備的「硬核」之師。截至3月18日,經過近兩個月的奮戰,前兩批醫療隊進駐的湖北黃岡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已順利實現患者「清零」。3月29日,整建制醫療隊總計收治患者94人,治癒出院73人,轉出16人。在防疫戰
線上,山大二院發揮「國家隊」醫院的技術優勢,展現山大二院人的家國情懷,貢獻山東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面對嚴峻的疫情,山大二院派出強大的骨幹醫護團隊支援湖北一線,這既是國家對醫院的信任和囑託,同時也是醫院作為國家隊醫院的使命和擔當。「這場艱苦卓絕的人民戰爭所孕育誕生的『抗疫精神』是歷久彌新的法寶,是彌足珍貴的財富。」王傳新表示。
老樹新枝吐芳華,繼往開來譜新篇。當前,健康中國行動動員部署,區域醫療服務能力「攀登計劃」有序推進,大學「雙一流」建設全面鋪開,山大二院胸懷「國家隊」醫院的責任擔當,肩負大學附屬醫院的歷史使命,堅持「綜合型、特色型、引領型、人文型、國際化」發展定位,以「三步走」發展戰略為指引,不斷向「特色鮮明、國內一流、國際知名」醫學中心堅實邁進。
(本報記者 時偉 通訊員 張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