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玫:為什麼要選擇京劇作為自己精神的家園?

2021-03-01 京劇大連

張玫在大連理工大學「百川講堂」上的講話

2016年3月23日

 

同學們、老師好!

  今天有機會藉助「百川講堂」想與大家一起分享和交流,我感到非常高興、榮幸和欣慰。因為在這個多彩、多元的校園裡,一種主張或說法,哪怕是另類而又奇葩,或許也能找到它的棲身之處。這裡不僅活躍著青春的生命,更活躍著鮮亮的思想,我願成為百川的滴水,發出自己的叮噹響聲,謝謝大家傾聽我的表達。

  同學們,雖然大學生京劇群體看似並不龐大,但在京劇處在如此微妙境地的今天,在大學裡還有熱愛京劇、熱愛國粹藝術的年輕人,你們的文化示範意義難能可貴,我為理工大學而驕傲。

  我本人不是京劇表演的行家裡手,也非傳統文化的研究學者,我只是一個票友、京劇藝術骨灰級的「粉絲」,並且四處忙碌奔波,樂此不彼。我並不是以京劇為生的人,而是喜歡愛好,把京劇作為自己一種美麗的心情,想活得坦蕩而優雅,在舉手投足、眼神顧盼間,更像一個文化意義上純種的中國人。在玲琅滿目萬花筒般的世界中,為什麼要選擇京劇作為自己精神的家園?

一、京劇是值得敬畏的

  我出生在梨園世家,我從小是在父親的鼓板聲、母親的咿呀聲中長大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常說的要有敬畏之心。天地萬物,敬畏是最基本的法理和規則。很難想像一個無法無天的民族或個人能換取別人的擁戴或尊敬。京劇藝術雖然只有短短的200多年歷史,但它凝聚的中華民族厚重的人文氣質,流淌的是祖先生生不息的血脈。

  從200年四大徽班浩瀚進京到今年全國兩會17位京劇界代表,足以見證國劇和國粹的地位,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都難以憾動。因此我們要像西方人那樣敬畏古希臘戲劇那樣敬畏京劇,它不是宗教,但可以當成信仰;它不是必修課,但不妨列為選修之首;它不是漂亮衣衫,但可以成為我們美麗的心情。

二、京劇是值得擁有的

  我的一個朋友出生在伊朗、後來去了英國,現在在美國生活,他學了23年的京劇。他叫格法,是小有名氣的三維動畫師,他喜歡戲曲,當接觸到京劇便不能自拔。

  2002年,他來到中國,一邊學漢語,一邊練功,他學的是猴戲,現在可以說非常流利的北京話。他說「京劇已經滲入了我的骨髓,成了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把京劇當成自己的心情、方式和符號,因此格法不僅在短短幾年內榮登各種票友舞臺,以「美猴王」享譽國外,還作為中美文化的使者在民間架起了很多橋梁。

  由此可見,在傳統文化復歸的當下,京劇讓我們的生活富有鮮亮色彩和藝術韻律,讓我們的眼睛睿智有神、閃閃發光。值得欣慰的是,我的這種主張不僅得到了許多中老年人的讚許,也得到了一些年輕朋友特別是大學生們的響應。我們的票友隊伍就有一批年輕的大學生以及大學老師的加盟。

  今年9月份,我們將在大連舉辦第四屆「千品國韻」國際京劇票友節,把理工大學作為票友節唯一的分會場,希望同學們參與其中、多多捧場。



三、京劇是值得開發的

  提起京劇,很多朋友腦海裡就會出現咿咿呀呀、慢慢騰騰的景象,與當下「中國好聲音」、「跑男」之類的大場面、快節奏的娛樂節目形成鮮明的對照,認為這是過氣兒的藝術,沒有任何開發利用的價值,其實這完全是一種誤判。其不知京劇藝術博大精深,是許多現代舞臺藝術的本源,但就時尚風潮而言,京劇元素的開發利用,也具有觀賞性和商品價值。

  中國人總是揮不去「中國味」,華人建築大師貝聿明無論設計什麼建築,都有很多中國元素隱含其中。據此我認為,當下京劇藝術在充分堅守的同時,要設法傳播出去、開發出去,要形成良好的京劇生態鏈,我所成立的千品國韻文化傳媒公司就要致力於這方面的工作。計劃在京劇服裝、京劇工藝品、京劇動漫、京劇影視等方面進行探索、生產和營銷。

  本屆票友節將以「構建華人京劇藝術圈、網際網路+京劇」為主題,邀請各方面的專家一同研討,歡迎老師和同學們多出點子。這次票友節還將邀請著名主持人、京劇名家參加,同時奏響大型交響樂。

  古典和現代不是對立的,傳統和時尚也不對立。京劇應該以青春的心靈為伴,與現代生活相容。大學生是未來文化的主人,你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決定了民族和國家的前途,讓大學生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音樂、舞臺藝術以及培養藝術修養和綜合素質,對傳承優秀民族文化、樹立民族自信心、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都有深遠的意義。

  我希望同學們能夠走進劇場,看經典的戲、看好角兒的戲。我建議大家有尊嚴地走進劇場,看好的劇目,看好學員的戲。藝術本身就是藝術家的寫照。

  京劇是一門藝術學問,更是塊晶瑩剔透的美玉,相比手鐲、金鍊更體面,更能體現人的修養和品味。京劇也是你我走向世界的橋梁,了解他、弄懂他,他會給你不一樣的生活和人生,也會極大地改變我們內在的精神結構。

  同學們,有一種大愛,只在堅定不移的信仰裡,足可以抵擋任何風雨,並從容經過,靜靜如初。我希望我們每個人懷一顆孔子心、染一身莊子氣,人活在世上總該留下些什麼,那就讓我們留下與眾不同的精氣神,留下與山河同在的精神。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承載起我們高貴的精神,我願永遠漫遊在同學們的精神雲層裡,伴著海風珊步,我願未來探索傳播京劇這條路上,看到更多的理工大學的同學與我一道同行,與這個民族同行。

  最後,我想借用倉央嘉措的一首情詩作為百年京劇的深情獨白: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

不悲 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裡

不來 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裡

不增 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裡

不舍不棄

來我的懷裡,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裡

默然相愛 寂靜歡喜

 

  大連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京劇票界領袖張玫,是「達則兼濟天下」的慈善家。多年來他扶危濟貧捐款資助失學兒童等以千萬元計。更為可貴的是她資助了全國各地的京劇戲迷票友活動,得到了廣泛一致地稱讚和愛戴。她非常關心大連理工大學京劇活動的開展,為該校京劇文化建設專門設立了《大連理工大學京劇藝術發展張玫基金》,推動了京劇選修課和學生京劇團活動,功不可沒。張玫以一己之力推動了京劇藝術的傳承與振興,成為一張「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亮麗名片。

相關焦點

  • 張玫、楊赤在美弘揚國粹京劇花絮
    講座中,張玫首先介紹了中國京劇起源、發展的概況,之後生動介紹了京劇的藝術特徵、表演形式、流派傳承與欣賞,以及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審美價值。她還介紹了大連京劇專業劇團與民間票社的發展現狀。楊赤則從京劇專業的角度進一步闡釋張玫的觀點。講座接近尾聲時,張玫表演了傳統戲《遊龍戲鳳》選段,楊赤與三位年輕演員侯宇、楊鵬程、胡嘉博則表演了《智取威虎山》《打龍袍》《霸王別姬》等經典劇目選段。
  • 張玫:使命
    文/張玫                京劇,是上天賜給喜歡京劇、欣賞京劇、能夠從京劇中獲得審美享受人們的極為奢侈的有機精神食糧。
  • 【原創】 張玫,傳遞愛與美的使者!
    她,是一個為京劇而生的女人。她,是一個具有強烈使命感和大愛精神的女人;她更是一個無可救藥的分享者,一個傳承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和愛的使者……她是一位知名企業家,更是一位感性、聰慧、善良而美麗的優雅女性,一個被全國票友譽為:「中國京劇票友領袖」,能活出自我價值又能引領和影響別人的人,她就是——張玫!
  • 張玫:賣火柴的小姑娘,照亮了慈善的路
    張玫常說:做慈善要有情懷更要有勇氣。Part.3張玫出生於京劇世家,學唱張派,拜師張君秋弟子馬中月,被譽為京劇票友領袖、第一個登上《中國京劇》雜誌封面的票友、國際講臺上的京劇傳播者。張玫邀請到了久違舞臺的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呂東明,以及遼寧省8個地域12個流派,20多位京劇名票登臺,票友們或獨唱,或與兄弟城市的票友聯袂演唱,風格各異,異彩紛呈。
  • 張玫:賣火柴的小姑娘,照亮了慈善的路!
    Part.2張玫對人很大方,甚至對素不相識的人也會鼎力相助。跟隨她多年的總經理張美菊和我說,張玫董事長手裡不能有錢,一旦有點錢,就趕緊給需要的人,一會功夫就沒有了,所以不得不替她把關,連財務帳面上有多少錢,都不能說,她為別人花了幾千萬,對自己卻摳得不行,經常從網上淘寶,出差為員工、朋友帶好幾萬的禮物,去捨不得為自己買一盒常用的面膜。
  • 張玫:心懷大愛的票友領袖
    張玫的父輩以及他們練功的場景但張玫並沒有圓成自己的梨園夢。長大後的那些身不由已,使她把握不了確切的未來,工廠10年,她與京劇也相行漸遠。百度標籤裡的「張玫」,幾乎都與京劇相關:京劇票友領袖、第一個登上《中國京劇》雜誌封面的票友、國際講壇上的京劇傳播者……在企業慢慢步入正軌之後,埋藏在張玫心底的那個京劇夢又開始復甦了,她琢磨著應該為京劇做點什麼了。2001年,她開始以票友的身份,組織旅順票友社,把京劇愛好者集中起來,自己花錢請琴師,排練表演。
  • 張玫 被寫進哈佛的雲南女人
    「我到大理時,不管是在街對面買一碗米線,還是到南門外買一個木雕,又或是跑步路過菜地和農民交流,大理人待人跟我是一模一樣的,那個地方的人有一種文化底蘊在裡頭。這就是我為什麼不管走到哪裡總是叫雲南張玫,這樣子也好認。」
  • 京劇就是京劇:京劇為什麼不能姓京卻要改姓為「今」?
    「一個民族,如果有哪一代竟然使自己的『古典藝術』——優秀文化『失落』,並不說明此種藝術、文化已經『過時』,或這一代人真的不需要此種藝術、文化,而只能說明『這一代人』『配不上』此種藝術、文化,就連那最好『時髦』,最求『新奇』的西方的一些民族,也要耗費巨資來修復古畫、古蹟,花大力氣來保存古代希臘和莎士比亞的戲劇。」
  • 呂正惠:中國文化是我的精神家園
    文章版權所有,轉載請在文末留言題目這一句話是我的由衷之言,絲毫沒有誇張的成分,首先我要簡略說明一下我所以有這種體悟的經歷。從20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臺獨」思想逐漸瀰漫於臺灣全島。我大惑不解,曾質問同為中文系畢業的好朋友,為什麼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難道你不是讀中國書長大的嗎?他回答,中國文化那麼「落後」,中國人那麼「野蠻」,你為什麼還要當中國人?這樣的對答,在其後十多年間不知道發生了多少次。
  • 堅守自己的精神家園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但1900堅持不下船,甚至不惜錯過自己一生中一段美好的愛情。生,生在這船上;死,死在這船上。一代天才,隨著爆炸聲,與船同沉大海,英年早逝,讓人痛心不已。世人眼中,俗人心中,定是認為他是個大傻瓜。可我覺得,面對物慾橫流的社會,人間的榮辱浮沉,1900隻是堅守自己的初心,堅持的只是自己內心最純粹的東西,那便是他的音樂。
  • 勞力士為什麼會選擇一頂「王冠」來作為自己的標誌
    很多人都好奇勞力士為什麼會選擇一頂「王冠」來作為自己的標誌。下面聚奢網小編給大家科普下。勞力士標誌的歷史由來勞力士手錶標誌是一個皇冠,勞力士手錶標誌原型由最初的一個伸開五個指頭的手掌,漸漸升華為居高臨下的皇冠標誌。手掌寓意著勞力士手錶每一處細節都是完全用手工來製作的,每一個紋絡都是純手工雕在貴金屬上面的的,說明勞力士使用一種精益求精的精神來打造每一款手錶。
  • 精神家園的構建——談翰儒小說的藝術追求
    他的中篇小說《家園》總共七篇小說,每一篇都有它獨有的故事,枝枝葉葉,各顯其姿。而在總體上,七篇小說都貫穿著他對人的精神家園的探究與追求。  像《家園》中的尤大松,為了使家鄉修一條像樣的水泥路,不惜抱病到處籌款,最後在水泥路竣工之日平靜地離開了這個世界。這個故事不僅僅是寫鄉村中好人好事,更重要的是寫出了鄉村中從棄耕到復耕、從衰落到新生的鄉愁掛念。它寫的是家園裡的精神支柱和理想支持。
  • 觀《梅蘭芳·蓄鬚記》:京劇照見中國人的精神世界
    10月2日下午,作為2020紫金文化藝術節重點劇目,廣受好評的京劇原創劇目《梅蘭芳·蓄鬚記》在荔枝大劇院再度上演。京劇《梅蘭芳•蓄鬚記》的戲核是選擇——利刃懸頂下的選擇,是智慧、是氣節,是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今天下午的荔枝大劇院觀眾非常多,喝彩聲、叫好聲不絕,南方觀眾對於京劇也是愛的。不能登臺,對於梅蘭芳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一段獨白足以說明。「我多想拍彩拍紅貼花鈿,鶯啼雁啼伴胡琴;我多想迎風拂雲出素腕,水袖翩飛著舞裙」。
  • 【方志四川•詩詞】程馳‖精神家園(組詩)
    精神家園(組詩) 程 馳 固 執 流水因情緒,嬗變四季的色彩 砌成了風中的磐石 土地無私饋贈了農人 書籍墨香在故紙堆澆灌,時光的陰陽圖 固守一方精神家園,盤根 成就了風兒喧囂,心中無知的傻子
  • 為什麼唱京劇要講究板眼?
    《早安京劇》系列公眾號,全天候陪您賞玩京劇……
  • 一部弘揚時代精神的正氣歌——京劇《溫世仁》在第八屆中國京劇藝術節精美亮相
    ▲京劇《溫世仁》劇照京劇《溫世仁》講述的是「千鄉萬才」計劃的創始人臺灣企業家溫世仁先生科技扶貧的感人事跡,他為祖國的西部開發留下了寶貴的物質成果和精神財富。該劇充分體現出兩岸同胞手足深情、為共謀發展而不懈奮鬥的精神,是一部弘揚時代精神的正氣歌,是一部謳歌兩岸情深的交響曲。
  • 故事|小主播劉梓如:佩澤提諾(聽故事建造自己的精神家園)
    在留言中,梓如小朋友說自己非常喜歡聽故事,因為聽了這麼多故事,有了自己的一片小小精神家園。這才是給孩子聽講故事的最終目的。希望每個小朋友都能從故事中獲得一片屬於自己的精神家園!他卻是個小不點兒,所以他覺得自己肯定是什麼人身上的一小塊兒,並且決定去找到答案。他問了飛毛腿、大塊頭、遊得快、飛得高……可是大家都說如果自己少了一小塊兒,不可能做事還漂亮。後來,佩澤提諾遵照智多星的指點去了砰砰島。可是島上除了石頭,什麼也沒有。在島上爬上爬下的佩澤提諾累壞了,沒想到一磕一絆滾了下去,結果他碎成了很多的小小塊兒。
  • 精神家園守望的《潛伏》
    《潛伏》除了演員們的精湛表演,恰到好處的是,所闡釋的信仰和精神,通過一個諜報人員一段曲折的經歷演繹出來。它不以展現宏大的場面,來描述戰爭時期恐怖狀態下的人生軌跡,而是在一個風雨飄搖行將坍塌的諜報站裡殘酷傾軋與殘殺中,展現人生中關於信仰和堅持的主題。
  • 金馬風波破壞的,是李安的精神家園
    近幾年的金馬獎風雨飄搖,屢屢被質疑不專業,不公正,加之華語影壇的種種亂象,自己手頭有好幾部電影要忙碌的李安,本可不去觸碰這個燙手山芋。電影是他的精神家園李安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太多的人讚揚李安的勇氣,討論他如何不斷挑戰自己;人們驚嘆於他的創造力,翻看他的歷年電影,你會深深懷疑眼前的一切是否出自於一位導演之手。我們挖掘他身上的矛盾——在家靠老婆養了六年後華麗轉身;儒雅的外表經常釋放出限制級的能量;連pad都不會用卻硬要上4K,120幀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