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唱京劇要講究板眼?

2021-02-19 早安京劇

《早安京劇》系列公眾號,全天候陪您賞玩京劇……

長按二維碼,即可購買

                                        

(文:戈寶棟)

      回想六十多年前,我就愛上了京劇,跟唱片學了幾段唱,很得意!什麼板眼不板眼,跟唱片上差不多就滿足了。後來年紀大了起來,聽說,有板眼怎麼回事,也沒有在意。後來又有人說我唱的沒有板眼,我有點反感:吹毛求疵!現在我覺得京劇唱腔,講究板眼,太精闢了!

      但是在初學的人中,也發現有我早年那種「不耐煩」的表情。似乎是學戲(唱)中的必經之路。其實板眼就是指樂曲中的節奏。也就是歌曲曲譜中的2/4、4/4的符號。這我們早就知道了!我唱歌不是唱得好好的麼?一點也不稀奇!不就是說音樂中每小節中有兩拍或者四拍嗎?它們是強弱關係是「強、弱」或「強、弱、次強、弱」嗎?我早就知道了,歌不是唱得很好嗎?有什麼難的?這是一切音樂的規律。但是一唱戲,動不動就是「沒有板眼」!怎麼啦?覺得難。唱地方戲也沒有這麼難!也有的人因此望而卻步。看看那些上歲數的人,文化也不一定高,也許樂理知識還不如我,他卻唱得有滋有味。就那麼神秘?

       是的,傳統的說法也許沒有那麼一套。但是道理卻是一樣的。我國的戲曲舞臺是靠音響指揮的,鼓師掌握一副檀板和一面單皮鼓。以檀板的音響作為強拍的信號,以鼓籤打在單皮鼓中的鼓心(稱為眼)的音響作為弱拍的信號。舞臺上一切演唱與伴奏,都必須聽從他的指令。故俗稱「板眼」。京劇的板式有「一板一眼」(即2/4),「一板三眼」(即4/4)。強拍以板(檀板)表示,弱拍以眼(鼓)表示。而京劇的「二黃」是「板起板落」即開唱或末字都落在「板」上。而「西皮」是「眼起板落」,也即是每句的起唱在弱拍的「眼」上,而末一字卻落在強拍的「板」上。這個規律自古以來就必須嚴格遵守。對於學唱京劇的人也是如此。

      其實就是唱歌,也是如此。只是現在的歌曲節奏通常是機械的行進速度基本上沒有變化。通常的歌曲都是強音起、強音落。但是也有弱音起的,至於最後字都是在強音域的,只是不多。如我國的國歌,「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和「把我們的血肉」這個「起」和「把」字都是弱拍上唱的。還有《歌唱祖國》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的「五星」也是弱拍起。《國際歌》的「起來…」也是弱拍起。為了便於開口,在歌唱前必須有個前奏作鋪墊,這鋪墊的最後音必須落在強拍上,否則,就沒有辦法在弱音區開口。

     然而戲曲的唱,不是歌曲那麼單純,唱段中有更多的抒情變化,有時激憤、有時悲慘、有時戀情等等。所以節奏的變化很多,而且人物各別。因此節奏的變化就很多。所以必須在鼓師的統一指揮之下進行。所以「板眼」的作用就非常重要。長期的實踐積累,「板眼」就形成了戲曲演員非常重要的職業習慣。這是非常重要非常合理的規則。而業餘演唱只是玩玩。所以常常在「板眼」問題上忽略。經內行經常指出,似乎有點「吹毛求疵」的感覺,也成為學戲過程中最令人畏難的問題。其實這卻是我國京劇在世界上音樂領域中最了不起的成就之一!

相關焦點

  • 【費玉平雜談】京劇音樂大師陳彥衡
    他為演員伴奏配合默契,託腔換氣十分講究,節奏協調琴音極盡旋律優美之能事。一時名聲大震,成為京胡的一代宗師。陳彥衡對京劇生旦唱腔頗有研究,他常為譚鑫培吊嗓子,所以把譚腔全都學會了。他對老譚唱西皮快板的那種驟如疾風的氣勢體會頗深,老譚對每句腔都要反覆研究,不斷改進,務求精益求精,正與陳彥衡的深研音律一拍即合。在此期間陳彥衡更是有章法地研究譚腔的發聲,琢磨其韻味,可謂是如醉如痴。
  • 京劇就是京劇:京劇為什麼不能姓京卻要改姓為「今」?
    保守就是大逆不道,改革,哪怕是把已臻於完美的堪稱經典的東西改得非驢非馬,不倫不類,也要受到讚揚。總之是寧左勿右,左比右好。 二、為什麼不能為京劇爭地位?  在「文化大革命」中,傳統京劇橫遭誣衊,被視為「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公子遭難小姐養漢」、「封、資、修黑貨」從而被禁絕。
  • 京劇:學習京劇程派唱腔藝術的步驟
    首先從喜愛的唱段開始聽並試唱,能達到唱音基本對。 2、拼音是必備的。唱音要去除方言,講好普通話尤為重要,京劇所謂的韻味就是和詩詞的要求一樣高,對每個字的聲母、韻母拼的要準確。如「王」字的拼音為wang, 唱時先發 wang(王)音,延續 ang(昂)音至結束。 3、音樂知識。
  • 朱雲鵬:談談如何學唱老生
    要反覆唱反覆練,把這個唱段唱好,水平也就提高了。唱京劇首先要音準,音不準別人聽了很不舒服。但也有人天生「五音不全」,他自己不覺得,別人一聽就覺得出來,「五音不全」的人,學唱戲就比較困難了。    要想唱得好還要少而精,切忌貪多,也不要太雜。京劇老生有很多流派,不要今天喜歡餘派唱餘派,明天喜歡馬派學馬派,後天喜歡上言派又學言派了,這樣是學不好的。
  • 京劇唱腔伴奏及京胡演奏的方法
    根據老師所講,要想伴奏好京劇唱腔,需從六個方面入手:    1、堅持基本功練習,認真研究並學好唱腔,即「吃戲」;    2、學習唱腔時,要搞清楚板眼,即節拍;有4/4拍、2/4拍、1/4拍;    3、掌握京胡的基本伴奏方法:託、包、隨、襯、補、墊、保七種;
  • 京劇唱腔的基本知識
    京劇聲樂名詞。指演員唱曲音調不準,習慣上專指略低於調門的變音。大部分都是由於演員先天生理條件所造成,如聲帶變異、耳音不準等。有時也由於練聲不得法所致。(11)冒調,京劇聲樂名詞。指演員唱曲音調略高於規定的調門。大部分是由於先天生理條件所造成。有的是由於生理條件(如聲帶)臨時發生故障;有時也由於練聲不得法所致。(12)走板,京劇聲樂名詞。指演員唱曲不符合規定的節拍。
  • 如何唱好京劇唱腔的收音
    點擊連結(《早安京劇》系列公眾號簡介),關注《早安京劇》其他公眾號長按二維碼,為辛苦的編輯打賞
  • 孫紅俠:京劇應不應該等於「唱的響亮」?
    散戲,實在忍不住還是問了句「怎麼樣」,朋友直話直說——沒什麼感覺,就是唱得挺響~~我無語。可是這無語背後是什麼呢?難道這就是一個觀眾看完一種戲劇藝術形式之後的唯一感想?可是現在的京劇可不就是給人這種感覺?      京劇是重視表演的藝術,唱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唱、念、做、打缺一不可,所以京劇才是舞臺藝術,而不是清唱「藝術」。可是現代傳媒通過電視對戲曲的介入幾乎徹底地改變了她。
  • 【名家教誨】趙燕俠:「京劇旦角的唱念,要使觀眾一字一句都聽清楚」
    趙燕俠 京劇一向講究唱念,前輩藝術家們在京劇旦角的唱念上有很多創造和發展
  • 【唱念做打】京劇唱腔知識(經典35條,留著看看)
    (12)走板,京劇聲樂名詞。指演員唱曲不符合規定的節拍。京劇唱腔中有一板三眼、一板一眼、流水板等各種不同的板槽,行腔時如背離板眼的規定,失去節拍的分寸,即謂走板。(13)不搭調,京劇聲樂名詞。指演員唱曲音調或高或低,不合於規定的調門。習稱跑調。 (14)氣口,京劇演唱方法之一。
  • 【聊聊京劇】暢談京劇角色:跑龍套
    在舞臺上,龍套總是跟著主帥跑上跑下,而且臺上各種集體上下場的隊形、各種舞臺部位的變換,甚至舞臺氣氛、環境變化,都要靠龍套「跑」出來,故而也叫「跑龍套」,龍套的表演除了「跑」,則以靜為主。即使演武將的隨從兵丁,也和武行的翻打不一樣,他們著重走陣式、擺隊形或站門助威。有時,整齣戲龍套在官員後面一直站著不動,所以也叫「文堂」。龍套扮演的角色流動性很大,一會兒演士兵,一會兒演太監。
  • 京劇演唱十忌
    《早安京劇》系列公眾號,全天候陪您賞玩京劇……點擊連結(《早安京劇》系列公眾號簡介),關注《早安京劇》其他公眾號
  • 【京劇知識】程派資深票友張繼安《淺談唱好程派的體會》
    一、正確地理解程派     程派是 「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硯秋先生創始的,風靡幾十年的京劇藝術。其唱腔「挺拔秀麗、柔裡有剛、剛柔相濟、藕斷絲連、若斷若續」,深受廣大程迷的喜愛。    那麼為什麼說要「正確理解程派哪」?
  • 中國傳統戲曲文化,京劇音樂,板腔體程式的規定性及靈活性
    本文乃作者丹姐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京劇唱腔音樂為什麼沒採用曲牌體,而採用了板腔體?這主要是因為相比曲牌體來說,板腔體程式既有其規定性,更具有很大的靈活性。
  • 京劇唱念中的「疊字」很難唱好,原因是什麼,有什麼方法規律?
    京劇唱念中有「疊字」嗎?有,不但有,而且還很多。「疊字」好唱嗎?唱是好唱,唱好了就不容易了。由於我們中國人的語言習慣,在一般生活的語言中,習慣性的說「疊字」,基本上是前一個字比後一個字發音要略重,在京劇的唱念中,基本也是這麼個情況,這裡有語音習慣,也有強調頭一個字,是為了讓聽的人聽清楚字音的原因。一重一輕,前重後輕,這也符合字音講究陰陽的這個道理。
  • 京劇鑼鼓:搖散板開頭
    《早安京劇》系列公眾號,全天候陪您賞玩京劇……點擊連結(《早安京劇》系列公眾號簡介),關注《早安京劇》其他公眾號
  • 王珮瑜:京劇梨園的規矩最講究一個「和」
    談到京劇,除了想到生旦淨醜不同行當、畫眉抹彩的妝容與餘音繞梁的唱腔,我們還會想到「王珮瑜」這個名字。作為著名京劇演員,王珮瑜不但唱出「當代孟小冬」的名氣,還擔當起京劇藝術傳承與創新的責任。在現代娛樂工業風生水起的當下,她與團隊以「和而不同」的心態努力將傳統藝術與流行文化融合,力求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喜愛京劇,推動京劇藝術的傳播與發展,希望能迎來京劇的黃金時代。
  • 辜振甫先生在上海唱京劇 馬博敏、劉建
    這些戲碼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京昆同臺、文武兼備,劇場氣氛非常熱烈。汪老和辜老一面看戲一面交談品析,不時交換著對演出的看法。辜老每聽到得意處還常在沙發扶手上擊節輕吟。對京劇的共同愛好,使兩位老人如逢知己相談甚歡。  在演出前,我們給李炳淑交代了一項特殊任務,讓她唱完後下去請辜先生上臺演唱。李
  • 武漢板眼2020年度專輯封面作品展示
    2020年末武漢板眼改版後個人年度專輯在大家的大力支持下在短短兩個月之內陸續發布了二十期專輯
  • 【京劇知識】京劇怎麼練聲
    雖然總的共鳴要求在一個固定的部位,但由於字的限制這裡面還要分出共振的主要部位和次要部位,不考慮這些,把每一個字用相同的方法唱(不唱在完全適當的部位)是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的。對吐字來說,拼音的問題是很重要的,因為任何字都不外乎由聲母和韻母拼成。因為京劇總是要拖長唱的,所以韻母在這裡就格外地重要了。有時由於用氣口型及部位的關係,嘴型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因此韻母也就變了,這樣就會感到字不準和不歸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