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幻電影之差距:美國已輕車熟路,中國卻仍舉步維艱

2020-12-22 騰訊網

最近,2020年第一部上映的科幻電影《神奇女俠1984》成功吸引了目光,畢竟科幻題材的電影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但很多時候,一提起美國的科幻電影,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中國的科幻電影為何處境還是這樣的尷尬。

近些年來,美國在科幻電影的題材上獲得了很多的成功,不管是復仇者聯盟系列、又或者正義聯盟系列、再加上老牌星球大戰系列,各種題材讓它吸引了全世界的眼光,感嘆於美國在科幻電影上的成熟,但常常也會為中國電影市場的感到可惜,中國人不是不喜歡科幻電影,只是我們的身邊很難有優秀的科幻電影的出現,雖然說《流浪地球》打開了中國科幻電影的新紀元,但是卻仍需要很長的路去走,因為還不斷有《上海堡壘》同類型的低質科幻片的出現。

美國的科幻電影當然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有著一個發展的過程,或許他們的大膽想像,給了他們一個強大的創造空間。

美國科幻電影之歷史

《彩圖科幻百科》一書中介紹1897-1994年間17個國家共計443部科幻電影,其中美國獨佔229部,也就是說2/3的此類電影出自美國。也證明了美國在上個世紀的時候就已經有十分成熟的技術去發展科幻電影,這也為他們今天製造大場面的電影奠定了十分雄厚的基礎,讓他們能夠撐起自己的科幻市場。

劉慈欣就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談到《2001:太空漫遊》這部上世紀60年代的科幻片對自己的重大影響,他謙虛的認為:「我所有的作品只不過是對克拉克(《2001:太空漫遊》原著作者)的拙劣模仿。「這部偉大電影探討的關於人與技術、人類命運等問題啟發了未來眾多導演對科幻片這種類型片的嘗試,使用的元素也成為其他科幻電影的主題,進而影響了許多科幻愛好者的精神世界。

1902年法國人梅裡愛推出的《月球旅行記》則標誌著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電影出現。該片首次動用了大量演員及特效,21分鐘的時長講述了一個完整的太空故事,打開了人們的新視角,也讓太空貫穿到電影之中。隨著好萊塢製片廠制度的誕生,美國的科幻電影奮起直追,誕生了留名影史的《科學怪人》(1910)、《化身博士》(1931)、《海底兩萬裡》(1916)等優秀科幻電影。而美國的科幻電影開始獨立於歐洲的科幻電影市場,有著更多奇思妙想。

而19世紀30年代到40年代,則屬於科幻電影的成熟期。這一時期,美國科幻電影似乎改變了題材傾向,偏愛於拍攝瘋狂的科學家之類的恐怖科幻。比如《科學怪人的新娘》、《科學怪人的兒子》等等,可能與當時的世界環境有著莫大的關係,二戰的影響下,使得科學研究成為了熱門,也刺激了美國科幻電影的構想。而這一時期還有一部經典科幻電影的誕生——《金剛》讓人們耳目一新。

19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則是科幻電影的短暫衰落期。當時盛行外星人理論,以致好萊塢導演都鍾情於外星人題材,這一點上,美國科幻電影的思想倒是落後於歐洲。《不明之物》《火星人入侵》是此時期的代表作品,但這並不能拯救科幻電影的低迷,當時的科幻電影成為了票房毒藥,幾乎每逢上映,都沒有什麼好的結果,算是科幻電影的一個衰落時期。

1968年《人猿星球》和《2001太空漫遊》的橫空出世,科幻電影迎來了它的復興階段,甚至遠超以前的盛況。《2001太空漫遊》堪稱史上最經典的科幻電影,場面宏大,但細緻入微,拍攝技巧也是令人驚嘆不已。而這也讓此前的衰落一掃而光,人們再次對科幻電影充滿了期待,尤其是美國的科幻電影有了更多的深刻含義,開始了新的進程。

1970年之後,美國科幻電影就進入了大繁榮的階段,我們今天熟知的一些著名導演都是這個時期起步成名。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史蒂文·史匹柏的《第三類接觸》、雷德利·斯科特的《異形》以及伍迪·艾倫的《傻瓜大腦科學城》。80年代好萊塢特效技術的進步讓觀眾們有了更佳的觀影體驗,喬治·盧卡斯甚至連續推出《星球大戰2:帝國反擊戰》和《星球大戰3:絕地歸來》。此時期的詹姆斯·卡梅隆的《終結者》系列和羅伯特·澤米斯基的《回到未來》,此一時期,科幻電影優秀的作品層出不窮,甚至於一片欣欣向榮,堪稱電影市場的繁盛期。

而90年代之後,美國的科幻電影因為有了更多的技術的支持,更是將科幻一詞貫徹到底,讓人們眼花繚亂,畢竟科幻註定是描寫未來的事情,人們對它充滿了期待。經典的《黑衣人》也是誕生於這一時期。而進入新世紀之後,科幻電影更是對得起科幻一詞,《變形金剛》、《2012》等等,而2008年的《鋼鐵俠》更是讓漫威宇宙的構想深入人心,最終形成了今天的各種子系列電影的發展。2009年的時候,卡梅隆的《阿凡達》電影讓人們對於3D電影有所具體認識,更是促進了科幻電影的發展,也讓《阿凡達》在科幻電影的歷史上留下了極為突出的印象。

而今,美國的科幻電影已經在這條道路上輕車熟路,提起科幻電影,自然跳不過好萊塢,也讓人們對它有了更為全面客觀的認識。

中國的科幻電影為何舉步維艱?

2019年,《流浪地球》的出現讓人們耳目一新,尤其是讓中國科幻電影有了新的評價,其票房也證明了中國科幻電影的潛力。雖然說這部電影之中的不少設定以及情節,讓許多人依然詬病,但對於沉迷許久的電影市場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飛躍,證明中國人是能夠拍好科幻電影的。但是正當人們對科幻電影充滿希望的時候,《上海堡壘》的出現一度讓人們大跌眼鏡,畢竟珠玉在前,倘若沒有拿得出手的東西,很容易讓人嘲笑。

而今,中國的科幻電影仍然還有不少在籌備之中,很多人常說年輕演員拍不好電影,但是要知道美國的《蜘蛛俠》系列的選角幾乎都是年輕演員,不是說演員拍不好作品,只是有些人忽略了一些本質的東西。就好像此前郭敬明的《爵跡》雖然花費了大量的金錢在人物的細節構造上,但是人物建模卻存在很大的問題,觀賞度並不是很高,因此電影從來都不是靠誇大宣傳,而是用心。

至於為何中國的科幻電影舉步維艱,其實是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便是起步較晚,技術不成熟的原因。對於中國人來說,科幻畢竟電影確實是一個新的事物,這與特定的國情有關。但起步晚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的位置,我們還需要很長的路去走,技術可以學習,爭取在不斷地發展中讓自己在科幻電影之中有一席之地。

其次是關於想像力的一個問題。美國向來重視好奇心、尊重想像力,這種尊重從保護孩童時期的異想天開就可看出,大多科學幻想的萌芽啟發自少年時期不切實際的幻想。其次是探索精神,想像力的飛馳也就助長了探索精神的養成。科幻無可置疑的便是對於未來的想像,但對於今天的我們教育來看,很多學生面對的是各種各樣的試卷、作業等等,讓他們想像這些虛無的東西,看似確實不切實際。而且現在的飯圈文化盛行,更多的人傾向於選秀和追星,這樣的情況下,人們只會向現實靠攏,哪裡又有想像的空間。

最後便是沒有好的電影劇本。雖然說劉慈欣給中國的科幻小說打開了很大的一個空間,但這些年,我們能夠耳熟能詳的科幻作品卻少之又少,科幻電影不是胡亂想像,它也有著一定的科學依據。好的電影作品必然需要好的文學作品,而且還需要一個好的環境,如果處處為資本所限,電影便失去了它應用的價值。

結語

中國科幻電影是未來可期的。但從長遠發展來看,與其一味想要通過模仿超越領先者,倒不如轉換目標,去培養新青年一代的科學意識、尊重想像力和探索精神,鼓勵未來一代創作出有具有中國獨特思考的科幻作品。讓世界看到我們的想像力與創造了,而不是一味的去追求國外地文化價值。

願電影不死,科幻不滅。

相關焦點

  • 中國嫦娥5號成功挖土!美國航天卻停滯51年?中美差距正逐漸縮小
    一喜一悲下,英媒發出了這樣的評論:一國的科學家在歡慶即將到來的重大發現,另一國的科學家卻在為標誌性儀器的坍塌而悲傷,這是否預示著中美兩國在「探索宇宙」上的差距正逐漸縮小?美國痛失「天眼」,中國卻再次迎來航天喜訊!
  • 中國科幻電影有救了
    不客氣地說,在《流浪地球》出現之前,中國的科幻電影還停留在「基礎科幻的低質階段」。題材匱乏,故事乏味,對於科幻元素淺嘗輒止.諸多「疾病」纏身的國產科幻片,大多是掛著羊頭賣狗肉的「偽科幻」。止步不前的原因很多——電影工業化模式不成熟、科幻概念的工業設計落後、創作想像力的匱乏,都讓國產科幻在泥潭中越陷越深。為此,觀眾更加期盼一部真正的國產硬核科幻片。2019年,承載著國產科幻期望的《流浪地球》終於來了。
  • 科幻電影的政治問題
    人民日報:美國人看了《流浪地球》之後問,為什麼片中沒有美國人?這是以「中國人拯救地球」為主題的科幻電影,影片攝製和上映期間,正逢中美貿易戰白熱化,兩國首腦穿梭外交,談判桌上討價還價;導演拍的時候當然也會想,如果電影在裡加美國人,到底是正面人設比較討喜呢?還是負面角色更合理?
  • 中美差距縮小!中國2035年或成世界第一大國,39國投下「信任票」
    在此形勢下,不少國家都將「信任票」投給了亞洲最大經濟體——中國。39國投下信任票,中國成為亞太企業最大海外市場!滙豐控股本周二發布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亞太地區公司的最大海外市場。那麼和美國相比,中國具備什麼優勢?才收穫了諸國企業的信任?一方面,中國經濟抵禦風險的能力強。今年二季度中國經濟強勢反彈,GDP實現同比3.2%的增長;同期,全球經濟「跌跌不休」,美國、日本、德國、加拿大等發達經濟體的跌幅接近或超過10%。
  • 美國大片一家獨大?2019中國科幻崛起
    美國大片一家獨大?2019中國科幻崛起提起科幻片,你最先想起的可能是美國。漫威系列、《生化危機》系、《環太平洋》系列等等都很優秀。之前我國很少涉足科幻片的拍攝,主要是因為科幻片對特效的要求很嚴格,而我國很多影視作品的特效一直被稱之為是「五毛錢特效」。
  • 英美職業體育的文化失調,讓英超球隊的美國老闆們舉步維艱
    英美職業體育的文化失調,讓英超球隊的美國老闆們舉步維艱 原標題:英美職業體育的文化失調,讓英超球隊的美國老闆們舉步維艱倫敦——
  • 美劇《三體》遭議員叫停,指望美國拍好中國科幻恐怕只是一廂情願
    文/薛丁格的前不久,美國5名共和黨聯邦參議員致信流媒體平臺網飛(Netflix),要求該公司重新考慮與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合作。而就在這之前,網飛還興奮地宣布拿下了劉慈欣小說《三體》的海外改編權,並將《三體》的電視劇拍攝提上日程。劉慈欣將擔任該劇顧問。
  • 這部剛上映的好萊塢大片,讓中國科幻電影徹底認清了差距
    卡神作為全球最頂級的科幻電影大師之一,滾君之前就很喜歡他執導的《阿凡達》、《終結者》。無論是刷多少遍,只要看到電影裡那廣闊蒼茫的神秘宇宙,以及瞬息萬變的人類智慧,就讓人百看不厭。強大神秘的撒冷空間站,為戰而生的機械人阿麗塔,自持其高的賞金獵人,暗藏在黑夜腥風血雨的獵殺,300年前那場未知的天墜之戰……在卡梅隆和羅伯特的齊力合作下,用21世紀的電影工業技術,還原我們這代人的想像,勾勒出一副屬於地球未來的階級文明。這是真正牛逼的科幻大片。但無論是從劇情、還是特效來看,現階段的中國科幻電影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 中國科幻電影如何突破瓶頸期?|流浪地球|三體|科幻|科幻電影
    2019年,科幻電影《流浪地球》46億的票房神話,在國內掀起了一陣科幻影視熱。自去年年底至2020年9月,先後有B站、騰訊影業和Netflix聲稱將把劉慈欣的科幻巨製《三體》改編成動畫/電視劇集。在2020中國科幻大會上,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吳巖在發布《2020中國科幻產業報告》時也表示:「中國科幻產業平穩向上發展。
  • 中美電影高峰論壇解讀"電影+金融+網際網路"
    洛杉磯時間11月5日,中美電影盛事——第六屆中美電影高峰論壇及慶祝晚宴在美國洛杉磯桃樂絲錢德勒大廳舉行。鈺誠集團董事長張敏、鈺誠集團副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楊晨、鈺誠中鑾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鈺誠中鑾」)總裁高楊以及鈺誠中鑾聯席總裁梁雪青應邀出席,並與中外嘉賓共襄盛舉,為中美電影的發展獻計獻策。
  • 《蒸發太平洋》:中國的科幻時代來臨了?
    面對「野蠻生長」的中國電影市場,全球的電影人都垂涎三尺,但是因為中國電影市場採取的是配額制,所以美國好萊塢面對這個蓬勃發展的新興市場也只好另闢蹊徑走合拍片的路子。但是隨著廣電總局進一步明確了「合拍片」的具體條件之後,導致渾水摸魚混合拍片身份也越來越難了。
  • 中國各省與美國各州GDP對比排名,差距到底在哪裡?
    我們都知道美國與中國是當今世界經濟實力最強的兩個國家,真正的經濟巨無霸。根據2019年的數據2019年,美國GDP總量為21.43萬億美元;2019年,中國GDP總量為99.1萬億,折算為14.36萬億美元。中美兩國GDP的差距為7.07萬億美元,中國GDP大概是美國的67%。
  • 本期關注 從《信條》熱映看中國科幻電影發展
    9月4日起,英國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新片《信條》在中國內地上映,截至13日,《信條》在中國內地院線票房已破3.3億元人民幣,雖然口碑兩極分化,目前票房成績相比諾蘭之前的作品還有差距,但對電影市場仍處復甦階段的現狀而言,這是一個不錯的好成績。
  • 中國科幻比美國差100年?我要反駁《流浪地球》導演
    中國科幻電影在製作上與好萊塢仍有25年到30年的差距,跟頂級科幻片導演諾蘭和卡梅隆相比恐怕有100年的差距。這個說法顯然太過謙虛。《2001太空漫遊》1968二三十年的差距,應該是有的。但如果說有100年的差距,那就誇張了。
  • 從「復聯」看美國電影在中國的市場
    上映滿1月剛剛下映的漫威大片《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Avengers: Endgame)在中國內地已下映了,累計斬獲票房42.38億元,位於《戰狼2》(56.8億元)和《流浪地球》(46.54億元)之後,位居中國電影票房總榜第三位,也成為中國影史上進口分帳片票房榜總冠軍。那美方票房怎麼算呢?
  • 中國科幻電影如何突破瓶頸期?
    然而,儘管科幻的市場規模在持續擴大,頭部影視投資公司對科幻類型的投入不斷加碼,為何《流浪地球》之後,中國科幻電影沒有再創造票房奇蹟?目前的中國科幻電影,是否進入了瓶頸期?這是中國科幻界、電影界和文學界近兩年都在探討的議題。12月初,在南京舉辦的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上,數個論壇都提及了中國科幻電影當下面臨的困境。
  • 中美俄衛星大比拼:中國200顆,俄羅斯135顆,美國令人不解
    如今,中國的嫦娥5號卻攜帶1731克的月壤返回地球,令美國人眼紅。 目前,中美俄三國擁有衛星數目最多。 中美俄三國的差距竟如此之大,令人大感不解,問題的關鍵是馬斯克和貝佐斯,馬斯克和貝佐斯均為世界首富,偏偏對太空探索情有獨鍾,尤其是馬斯克的太空探索公司,令世界各國不敢小覷。
  • 十大末日科幻電影,看美國電影是如何作死人類的
    末日討論是科幻電影常用的命題,網友經常調侃中美電影的區別在於中國沒未來,美國沒過去。意思是說中國想拍科幻片卻一直拍不好,美國想拍歷史片,講的都是別的國家的歷史。其實有時候,美國的科幻片也沒有未來,因為他們會拉著人類共赴末日。下面就為大家列舉十個美國電影作死人類的末日科幻片。
  • 中美合拍片《我們誕生在中國》正式在美公映
    中新社記者 鄧敏 攝   中新社華盛頓4月21日電 (記者 鄧敏)中美合拍影片《我們誕生在中國》21日正式在美國公映,中國駐美大使館當晚舉行該片全球公映招待會。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副主任崔玉英表示,這是習近平主席和川普總統在海湖莊園成功會晤後,兩國間的一次重要人文交流活動。
  • 中國已今非昔比,與美差距多大?張召忠:不要被誤導!
    新中國成立後,嘗夠了落後艱苦的時局,深切體會到了壯大自身實力的重要性,為了避免再被人隨意宰割,此後一直在想方設法地發展經濟和軍力,如今通過幾十年的努力,中國已躍身成為世界前三,在國際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