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裡的中國軍隊武器

2021-02-14 少年科普報

  以抗日戰爭時期淞滬會戰中,八百壯士堅守四行倉庫為歷史原型的電影《八佰》,無疑是2020年最為火爆的影片。劇中大量手持跟拍長鏡頭帶來的震動、搖擺的畫面,以及老式攝影機的黑白畫面立即就把觀眾帶到了那個烽火硝煙的抗日戰場上。那麼,我們就來說一說電影裡中國軍隊所使用的各種武器。

中正式步騎槍

  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四百人號稱八百人孤軍奮戰。第88師是戰前國軍最精銳的四個德械師之一,師長孫元良。

  德械師正式名稱應該是「調整師」,原指國軍在德國顧問的指導下,採用德式編制、使用德式武器以及進行德式訓練的整編師。然而,由於政府財力有限,當時大部分的德械師包括88師,都只能使用根據德國毛瑟1924式步槍圖紙仿製出的中正式步騎槍。

  中正式步騎槍一般稱之為「中正式」,於1935年在鞏縣兵工廠開始試生產,原定名稱為「二四式」。因時任國民政府主席的蔣介石,名中正,字介石,於是國民政府就將新槍定名為「中正式」步騎槍。中正式步騎槍口徑7.90毫米,槍長1.11米,槍重4千克。它配屬的刺刀全長575.5毫米,刀身長484.5毫米,刺刀全重0.75千克。其使用7.92×57毫米尖頭彈,初速度810米每秒,有效射程1000米以上。中正式步騎槍是中國近代第一種制式步槍,其生產數量十分龐大,現在已經難以具體統計數據。不過,在後來的解放戰爭期間人民解放軍部隊也大量裝備該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人民志願軍有不少戰士仍然在使用繳獲的中正式步騎槍在朝鮮戰場作戰。

蘇羅通ST-5式20毫米高射炮

  從《八佰》中我們可以看到,駐守四行倉庫的中國軍隊還有一門高射炮。在完整的德械師編制中,直屬炮兵營和四個步兵團都計劃下轄一個20毫米高射炮連,各裝備6門20毫米小口徑高射炮。這便是大名鼎鼎的蘇羅通ST-5式20毫米高射炮。

  蘇羅通ST-5式20毫米高射炮既可以高射又可以平射,所以也被稱之為機關炮。其炮管長2.15米,炮身重80千克,口徑20毫米,最大射高3400米,最遠射程5600米。這種高射炮可以使用多種炮彈,用於對空射擊時一般採用高爆、曳光、自毀彈。同時還可以使用穿甲曳光彈、高速穿甲彈等。

  當時日軍所使用的中型、輕型、超輕型坦克的正面裝甲最厚處不過25毫米,而蘇羅通ST-5式20毫米高射炮平射使用高速穿甲彈在100米距離可以穿透50毫米均質鋼板,400米距離可穿透30毫米鋼板,在800米距離上也有大約對20毫米鋼板的穿透力。因此,蘇羅通ST-5式20毫米高射炮對於缺少反坦克武器的中國軍隊來說意義尤其重大。

  值得一提的是,八路軍在取得了平型關、陽明堡、七亙村等戰鬥的勝利後,國民政府破例調撥了六門蘇羅通ST-5式20毫米口徑高射炮。115、120、129師各分得兩門,但是由於炮彈數量有限,若要使用必須要師長親自批准。

駁殼槍

  《八佰》中的原型部隊國軍88師,雖然號稱「德械師」但其實真正意義上的德械武器就只有配備給軍官的駁殼槍了。影片中,七班長朱勝忠使用的就是駁殼槍,但在當時至少要排長以上的軍官才可能配備駁殼槍。

  駁殼槍的正式名稱叫毛瑟軍用手槍,因為其槍套是一個木頭盒子所以在我國也俗稱為「盒子炮」「鏡面匣子」,具有全自動功能的也稱「快慢機」等。

  駁殼槍由德國毛瑟兵工廠製造,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自動手槍之一。該槍長288毫米,口徑7.63毫米,重1.24千克,子彈初速度425米每秒,射擊速度900發每分鐘,有效射程50-150米。

  駁殼槍在其原產地因為價格高、尺寸大、槍口上跳嚴重等問題,一直不被歐洲各國軍隊看好。但是,到了我國駁殼槍卻大受歡迎。原因是大家想出了一個非常簡便的方法,不僅解決了槍口上跳難題,而且將它轉化為全自動速射的掃射優勢。就是將槍橫著打,當使用者扣動扳機,槍口的上跳作用使駁殼槍呈橫向掃射狀態。

  由於大受歡迎,駁殼槍在我國也被大量仿製。從國民政府的兵工廠,到各種隨軍修械隊,甚至於流動的造槍商販等。而駁殼槍的使用範圍則更為廣泛了,其中最有名的就屬打響南昌起義第一槍的朱德總司令當時使用的就是一支駁殼槍。

捷克式輕機槍和二四式重機槍

  按照當年國民政府的計劃,所謂的「德械師」每個步兵班編制人員14名,配備一挺捷克式輕機槍;營下面除了配屬三個連之外,還配屬一個裝備二四式重機槍和82毫米迫擊炮的機炮連。然而,由於缺錢這都屬於紙上的數據,實際上絕大多數德械師根本沒有到達這個標準。

  不過,據資料顯示影片中的原型國軍88師確實達到了一個連轄三個排九個班,每個班一挺捷克式機關槍,全師一共裝備了700挺左右的捷克式機關槍。

  捷克式輕機槍是捷克斯洛伐克布爾諾國營兵工廠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研製的一種輕機槍。它的本名是ZB-26輕機槍,捷克式是在中國的通稱,該槍全長1161毫米,重9.60千克,口徑7.92毫米,彈匣容量20發,射速500發每分鐘,有效射程1000米。

  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開始,中國各地都開始購買和仿製捷克式輕機槍。直到934年,國民政府選擇它作為統一制式輕機槍,廣東、重慶、昆明等地的兵工廠開始批量生產。有意思的是,捷克式輕機槍一般每射擊200發,就需要更換一次槍管,不過由於該槍結構簡單,熟練的射手在副射手的幫助下,更換槍管只需要不到十秒鐘的時間。

  二四式重機槍是金陵兵工廠以德國製造的7.92毫米MG08式水冷馬克沁重機槍為藍本,於1935年仿製而成的重機槍。其槍身長895毫米,槍身重20千克,槍架重29千克,理論射速為600發每分鐘。因為是1935年(民國24年)仿製成功並正式列為國軍的裝備,故而命名為二四式重機槍。

  比較獨特的是,二四式重機槍在槍口處設有一圓形鐵片。它的作用其實是為了防止敵方射穿其自身的水冷筒。由於二四式重機槍殺傷力極大,因此在「淞滬戰役」中,日軍常常調用戰防炮來對付中國軍隊的二四式重機槍。一場戰鬥下來,參戰的二四式重機槍十之八九都會遭到損毀,其戰損率極高。

  在影片中,二四式重機槍使用的是100或250發金屬彈鏈供彈。實際上,德國原產的馬克沁重機槍確實是如此,但是由於金屬彈鏈成本過高,金陵兵工廠在仿製時就將其改成了帆布彈鏈。

作品徵集活動詳情請點這裡:

       第九屆「科普杯」 全國青少年書畫攝影大賽


  更多精彩內容請掃描二維碼或添加公眾號「少年科普報」,關注少年科普報微信平臺,訂閱《少年科普報》!



相關焦點

  • 史上最真實的《八佰》,都在這部紀錄片裡!
    抗戰電影《八佰》正在熱映江蘇有線重磅推薦紀錄片《1937淞滬抗戰實錄》第3集第35分鐘完整展現了「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的真實場景點擊播放 GIF 0.2M電影《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頑強死守四天四夜以少敵多阻擊日軍的故事
  • 《八佰》是國民黨軍隊,為什麼導演會選這樣的背景?
    如今電影院裡正在熱播《八佰》這部電影,若干導演和大牌演員都對這部電影拍手稱讚,確實,現在在電影院把若干人看哭的電影真的不多了,充分說明這部電影拍攝的真實和導演對在氛圍上的渲染的強厚功力。不過我想和大家從另一個方面看待這段真實的歷史 。
  • 《八佰》這部電影為什麼叫八佰? 真實歷史比電影更震撼人心
    《八佰》這部電影為什麼叫八佰?8月21日,管虎執導的新電影《八佰》全國公映。這部蓄力5年的主旋律電影,上映2天票房破5億;點映階段的累計票房就已超過2億元,創造了中國電影市場點映票房最高紀錄。
  • 《八佰》的亮點,槍械道具基本沒差錯,這在國產戰爭片裡很難得了
    老周摘要:影片《八佰》儘管劇情很糟糕,但是卻有一個很不錯的亮點,就是槍械道具基本沒差錯,甚至可以說相當到位,這在國產戰爭片裡很難得了。 所以,對劇情就不多說了,但在槍械道具方面基本沒有差錯,甚至可以說相當到位,這一點在國產戰爭片裡很難得了。很多抗戰劇裡,在抗戰初期就出現了1942年以後才問世的M3衝鋒鎗,這好歹還能理解,畢竟還都是二戰時期。像《大決戰》這樣大製作重點獻禮工程,都出現了解放戰爭就用上了50年代才問世的56式衝鋒鎗,相比之下,《八佰》的槍械道具絕對算是國產戰爭片的一流水準了。
  • 電影《八佰》,為何要叫八佰?真正的原因硬漢落淚,哭到不能自己
    01 致敬,並居安思危電影《八佰》一場戰爭片,仿佛身臨其景,置身於中。向片中的英雄們致敬,看電影《八佰》,居安思危,今日的和平,國泰民安來之不易。《八佰》:賺盡眼淚,究竟靠的是什麼秘密武器?看完這部電影,深刻思索。
  • 《軍人志》四行倉庫戰鬥驚現燒烤鬼子,《八佰》裡的噴火器可是BUG?
    這些橋段讓筆者頗生疑惑,在以往的印象中,在中國戰場上尤其是抗戰前期,火焰噴射器是一種很罕見的武器,中日兩國軍隊都鮮有裝備和使用的記錄,那麼《八佰》中的火焰噴射器是否有歷史依據可循呢?
  • 八佰裡黃曉明出演的是誰 電影《八佰》歷史背景是什麼
    八佰裡黃曉明演的是誰黃曉明出演的是特派員。電影《八佰》歷史背景是什麼最近上映的電影《八佰》,再次聚焦了80多年前那場淞滬戰役。四行倉庫之戰,是70萬國民黨軍3個月被動挨打大背景下,唯一的亮點。
  • 《八佰》最大的亮點,槍械道具基本沒差錯,這在國產戰爭片裡很難得了
    老周 摘要:影片《八佰》儘管劇情很糟糕,但是卻有一個很不錯的亮點,就是槍械道具基本沒差錯,甚至可以說相當到位,這在國產戰爭片裡很難得了。
  • 《八佰》,票房破10億!《八佰》背後的故事
    電影《八佰》與時間8月21日上映,累積到8月25日累計票房突破10億!這部電影是導演管虎花費多年的籌備,拍攝將近消耗了3年,再加上如今面臨內憂外患的華誼兄弟重金打造,這部近代戰爭電影也引起不少人的關注。
  • 這些片段,我希望電影《八佰》裡能夠出現
    而我覺得添堵的是:《八佰》中對歷史的扭曲雖然並不表現在影片裡已經呈現的內容,真正的扭曲,是對一些極為重要內容的迴避和視而不見的扭曲。首先從《八佰》裡你不得不承認這點:該說的不去說,不該說的刻意放大,同時,需要記住的故意淡化。在第六代導演中,管虎一直是很獨特的一位。
  • 《八佰》背後的真相,是比電影更壯烈的中國
    70萬中國軍隊從西南、華南、中原向上海集結,老百姓們夾道相送。士兵們在車窗裡哭著發誓:一定要把日本人趕出去!這場戰役持續了三個月之久,慘烈沉痛,滿地焦土。但終究實力懸殊,再加上決策有誤,10月下旬,中國軍隊漸漸落於下風。
  • 電影《八佰》背後八佰壯士的由來?四行倉庫保衛戰為什麼如此出名
    電影《八佰》的上映,讓許多人重新了解到83年前淞滬戰場上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往事。不過在長達三個月的淞滬會戰中,800壯士並非是最悲壯,最慘烈的,可為什麼他們的事跡會特別出名呢?對中國而言,此戰關係著整個民族的生死存亡。對日本來說,這場戰役的勝負也將極大影響到他們的侵略節奏。因此中日雙方都對此戰抱著志在必得的信念,經過兩個多月的頑強抵抗後。由於雙方在武器裝備等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距,中方傷亡遠大於日方,幾乎一天就要損失掉一個師的兵力。
  • 電影《八佰》背後, 是更加壯烈的中國
    」▲淞滬會戰,88師在上海閘北的環形工事裡同日軍巷戰70萬中國軍隊從西南、華南、中原向上海集結,老百姓們夾道相送。但終究實力懸殊,再加上決策有誤,10月下旬,中國軍隊漸漸落於下風。10月26日,大場陣地陷落,戰局急轉直下,中國軍隊面臨著被日軍合圍的危險,不得不放棄閘北、江灣一線,向滬西撤退。八百壯士的故事,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展開的。就在大軍撤退的這一天,第九集團軍第88師師長孫元良接到「單獨留守上海」的任務。
  • 課本裡消失的歷史!00、90後看《八佰》感到好奇
    (圖/記者任以芳攝)任以芳/北京報導中國戰爭大片《八佰》上映六天,刷出12億人民幣好票房,由於00、90後年輕人,對於「四行倉庫」抗日故事十分陌生,許多人對這段歷史都感到十分好奇。▲電影《八佰》 描述中國軍隊死守「四行倉庫」,很多中國青年不知道這段歷史。
  • 《八佰》上映,淞滬會戰中日軍隊輕武器相當,最後怎麼一敗塗地?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軍武次位面 隨著萬眾矚目的電影《八佰》即將上映,八一三淞滬抗戰的烽火硝煙也再次引發輿論關注,很多人對淞滬抗戰的失敗耿耿於懷,有人甚至說,參加淞滬抗戰的不都是德械精銳嗎?怎麼還打成這個樣子?
  • 軍武巔峰《八佰》中的道具與兵器
    《八佰》是一部好電影! 如果說劇情方面還可以更上一層樓的話,那麼武器道具的使用方面的精細認真已經達到了國產戰爭電影的有一個高峰,讓軍迷品贊有加。右為日本海軍陸戰隊士兵服,電影如實還原了這個細節 說完了輕武器再來侃侃影片中的重武器,最值得一提的便是影片中閃過的日軍94式輕型坦克了,這種輕型坦克只裝備機槍連火炮都沒有,但是仍給彼時的中國軍隊造成大量的麻煩
  • 電影《八佰》觀後感,歷史是鏡子,記住抗日英雄謝晉元!
    電影《八佰》在全國上映以來,反響巨大。中國蔣介石政府的民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軍隊87師、88師及148師和62個旅,計80萬人左右。最後還是以國軍放棄上海為代價,撤出上海,「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阻擊日軍四天四夜,統計死傷30萬人左右,代價慘重,之後上海淪陷。
  • 《八佰》無不體現了管虎 作為導演的出色能力
    電影《八佰》講述的是在淞滬會戰,後期作為最後堅守上海的一支中國孤軍,在日軍圍困下死守四行倉庫的戰爭故事。八百壯士,實則只有452人,是由524團團副謝晉元率領的第88師。當時的戰爭背景是蔣介石為在2天後召開的布魯塞爾會議上得到西方國家的支持,於是下令讓這支軍隊再堅守2天。但電影的最後點出了這場戰爭在國民黨高層看來只是一場表演。而戰爭的背後都是政治,八百壯士孤軍堅守,象徵意義遠大於軍事意義。這些孤軍的犧牲正正是蔣介石所做出的各種錯誤決策下的導致的悲劇慘象。
  • 《八佰》在時代的背景下,這種悲壯是必然要發生的
    看了一遍後,作為歷史老師的我,也讓《八佰》感動的淚水在眼圈裡打轉。同時也讓我的歷史專業對電影理解更加深刻,八佰體現出的正是中華民族面對侵略,捨己為國的愛國精神!3000人,蔣介石認為中國軍隊在人數上佔有明顯優勢,自信會儘快解決此事。
  • 《八佰》的趙子龍,《金剛川》的劉關張,兩代中國軍人的生死變化
    看過《八佰》和《金剛川》的觀眾應該不難發現,同樣是中國軍人,在兩部電影裡的形象是不一樣的。 《八佰》裡的國民革命軍,龍蛇混雜,千人千面,良莠不齊,有人赤心報國,就有人心懷鬼胎,有人捨生取義,就有人臨陣退縮;到了《金剛川》的志願軍,就變成了令行禁止,萬眾一心,同仇敵愾,就像電影裡那句臺詞——「俺們這些人,真的沒有一個怕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