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如今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觀也有了一定的變化;並且隨著現在銷售方式以及渠道的多樣性,我們應該怎麼把握價值,讓用戶選擇你?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感知價值中用戶購買產品的本質,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營銷的概念、方法、渠道等都會層出不窮;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我們該如何在變化中生存?
很多時候,我們更需要去關注那些不變的,本質的東西。
那麼,用戶購買產品的本質是什麼呢?
一、用戶購買的其實是「感知價值」
用戶究竟為什麼要購買你的產品?
想像一下,我們自己去購買一個物品,是因為什麼?
是因為喜歡嗎?有實用價值嗎?顏值高嗎?價格便宜嗎?還是被騙了?……
其實,用戶購買的是「感知價值」,而不是「價值」。
當你購買一個產品時,你能感知到什麼?
你看到這個產品的包裝設計,產地信息,成分用途,你也許還會搜索一下其他人如何看待這個產品/品牌,售後服務如何,用起來是否複雜,需要花費多少錢等。
那麼,什麼是感知價值?
感知價值是用戶在感知到產品或服務的利益之後,減去其在獲取產品或服務時所付出的成本,從而得到的對產品或服務效用的主觀評價。
用一公式表示就是:
感知價值=感知利益—感知付出
我們可以看到,感知價值模型有兩個關鍵要素,分別是:用戶感覺到的利益和用戶付出的成本。
二、感知價值的要點
根據上面的感知模型,我們提煉了一些關鍵信息點:
1. 感知價值其實就是關於感知利益和感知付出的權衡
舉個簡單的例子,有兩家水果店,a店的車釐子100元一斤,距離你家500米;b店的車釐子90元一斤,距離你家2000米。那麼,你會選擇去哪個店鋪消費呢?
你去哪個店鋪消費,並不單單是取決於價格的因素,你可能還會考慮距離的因素,然後,根據你的感知價值的高低,再決定去哪個店鋪消費。
2. 感知價值的主體是用戶本身,而不是企業
有時候,我們做出來的產品很好,但是用戶就是不買單,為什麼?
或許是因為我們做出來的產品,是站在企業的感知價值角度去研發的產品。
歸根結底,還是用戶感知不到產品的價值,或者說所能感知到的成本大於感知的利益。
所以,在產品研發階段,除了考慮用戶的真實需求外,感知價值模型這個因素也需考慮。關於如何洞察用戶的真實需求,可以看看這篇文章:你真的理解用戶需求嗎?
3. 感知價值是因人而異的,是個性化的
還是上面買車釐子的例子,當你時間很多,想去散散步的時候,可能會選擇去距離比較遠的b店,而有些人可能會選擇距離近的a店鋪,有人喜歡網購,也有人喜歡實體店。
這裡又給了我們一個啟發,就是目標用戶界定的問題。你的目標用戶是誰,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你的營銷策略。
4. 感知價值是動態的,不是一成不變的
舉個生活中常見的簡單的例子,對於同一件物品,今天我們看到可能覺得很好很棒,說不定明天你就覺得很low。
你今天很累只想去近距離的店鋪買車釐子,說不定明天你就興致勃勃的想去距離遠一點的店鋪消費,為了省下10塊寧願多走幾步路。
為什麼你今天不用諾基亞手機了?
諾基亞時代我們追求的是手機質量,現在我們還追求運行速度快、顏值高、拍照美、音質好……。
本質上,諾基亞手機本身並沒有變化,是我們身邊的環境變了,我們感知價值的方式也變了。
三、如何讓用戶選擇你
了解了感知價值是怎麼回事後,現在我們來看看如何讓用戶購買你的產品。
根據感知價值的模型,其實無非就兩種方式:
通過以上兩個方法去提高用戶的感知價值,就能增加被用戶選擇的機會。
本質上,如何讓用戶選擇你,其實就是去分析用戶從了解,到感興趣,到購買,到分享傳播的整個過程,我們如何更大程度地讓用戶感知到利益,如何讓成本不那麼容易感知到。
感知利益 VS 產品利益:
然而,很多人會誤以為感知價值只有產品利益,所以不斷地在產品研發上加大投入,但是,即使產品本身很有價值,如果用戶沒有感知到其利益,用戶又為什麼會選擇你呢?
在提高用戶的感知價值方面,我們不妨借鑑一下小米的做法:
如何讓用戶感知到手機的性能有多好?
跑分就知道了;小米在新品發布會上跑分,然後拋出一組圖表數據,用戶瞬間就能感覺到這款手機的利益了。
感知成本 VS 貨幣成本:
很多人也會誤以為感知成本就只有貨幣成本,所以選擇不斷降價以獲取更多的銷售;降價也是有策略的,如何讓用戶感覺到利益才是關鍵。
那麼,如果你賣10000塊錢的產品,你要如何降價,才能讓用戶覺得你真的讓利呢?
「直降1000元」和「打九折」在數額上雖然沒有區別,但是用戶會覺得「直降1000元」優惠力度更大。
現在,我們知道了感知利益和產品利益的區別,感知成本和貨幣成本的區別。
增強產品利益和降低貨幣成本是常見的增強用戶感知價值的方法。
如果我們要提高感知利益,降低感知成本,那麼感知利益和感知成本都有哪些?
1. 增加「形象利益」
很多時候,用戶不消費你的產品,可能並不是因為你的產品不好,而是因為你的產品沒有幫助用戶樹立他們想要的形象。
我們可以看看DR鑽戒是如何提升形象利益的。
「鑽石恆久遠,一顆永留存」賦予了鑽石不只是鑽石,更是「愛情長久」的象徵。
那麼,想要從珠寶界殺出一條路,是大肆宣傳象徵更長久的愛情嗎?
DR的「男士只能定製一枚,承諾一生只愛一人」的廣告語,更大程度地讓用戶感知到鑽戒的長久和稀缺的價值,融化了萬千少女的心。
2. 增加「心理利益」
如何讓用戶感知到你的產品很便宜?
試試把「20元」改成「19.99元」。
如何讓用戶感知到刷牙後牙齒變得更乾淨?
在牙膏加上一點薄荷味。
如何讓用戶感知到牛奶的營養價值更高?
把牛奶做的更濃稠一些。
3. 降低「決策成本」
你的產品變體是越多越好嗎?
不一定。
關鍵在於,你的產品變體的數量,有沒有增加用戶的決策成本?
想像一下,你去吃飯,菜單上幾百道菜,你會有何感想?
如果在一些菜後面加上「店長推薦」,「人氣最高「等標籤,在你不知道如何選擇的時候,這些標籤就有助於降低用戶的決策難度。
四、降低」行動成本「
機場是如何減少用戶對」取行李時間等待過長「的抱怨的?
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家羅賓斯調查後發現,乘客取行李等待的時間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走到行李處的時間,另一部分是取包的時間,機場為改革前,前者需要大約1分鐘,後者需要大約7分鐘。
羅賓斯的解決方案是:增加走到行李處的距離。乘客最終取行李的時間還是8分鐘,但是要走5分鐘的路程才能走到取行李處,然後再等約3分鐘就可以取行李。
這個方案,通過降低用戶的等待取行李的時間(行動成本),從而提高了顧客的滿意度。
五、小結
1)用戶購買產品的本質是購買「感知價值」。
2)感知價值其實是感知利益和感知付出的權衡。
3)感知價值的主體是用戶本身,而不是企業。
4)感知價值是因人而異的,個性化的,也是動態的,不是一成不變的。
5)如何讓用戶購買你的產品?
本文由 @小咦咦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