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歲「新浪潮祖母」瓦爾達的先鋒作品系列,你值得擁有

2021-03-02 DOCO熱紀錄

「DOCO熱紀錄,持續推薦好紀錄片」

說到導演阿涅斯·瓦爾達,大家就會想起去年的紀錄片佳作《臉龐,村莊》

提名獲獎眾多,讚譽無數。

一部行為藝術紀錄片,為何豆瓣2017年評分最高? | 《臉龐,村莊》  ☜ 戳這裡回顧

拍這部紀錄片時,瓦爾達88歲,全世界最知名的少女之一。

所有貼在她身上的標籤裡,被提及最多的是「新浪潮祖母」

而這位總是令人驚喜的「新浪潮祖母」,創作的優秀紀錄片可不止《臉龐,村莊》這一部。

今天,DOCO君就來推薦4部由阿涅斯·瓦爾達導演的紀錄片

上映日期:2000年
片長:82 min
又名:艾格妮撿風景 / 拾荒者們和女拾荒者

1998年12月至1999年4月,年過七旬的阿涅斯·瓦爾達在法國的城市和鄉村「閒逛」時,拍攝了一些關於法國拾荒者們的影像:

流浪漢和貧困者為維持生計揀拾各種生活必需品;

藝術家從廢銅爛鐵堆裡尋找創造藝術作品的原料。

在瓦爾達看來,形形色色的拾荒者大致分為三類:

有些人拾荒是因為他們被生活所迫,

有些人拾荒是因為他們是藝術家,

有些人拾荒是因為他們喜歡拾荒。

本片又名「拾荒者們和女拾荒者」,其中「女拾荒者」是指瓦爾達本人。

影片中的所有人都在拾荒,瓦爾達也在拾荒,她在揀拾被人遺忘的記憶。

本片的藝術成就不僅在於瓦爾達創作了一部以第一人稱敘事的實驗性數碼紀錄片,而且還巧妙把握住了電影作者的「自我」與現實中被拍攝者的「別人」之間的細微界限。

上映日期:2002年
片長:63min

本片是《拾穗者》的後續故事,是《拾穗者》兩年後的重訪。

瓦爾達拍攝了在法國街頭撿拾垃圾吃的人。

這些人當中還有富裕家庭出身的碩士生,吃了八年的垃圾,其中很多是大型超市丟棄的過期食物。

在別人眼裡,他是另類分子,但他自己卻認為:

吃別人不吃的食物無所謂,這種不工作的生活一樣可以活得很長壽。

片中還有一位喜歡收藏塑膠公仔的老人,他創作的公仔城堡絶對可以稱為一件與眾不同的藝術品。

這位八十幾歲的女導演,就這樣在街頭各處捕捉靈感,用看似隨意的鏡頭,表達對自我的認知、社會的看法。

上映日期:1975年
片長:8min

又名:女人的回答 / 電影傳單

這是一部1975年的彩色紀錄短片。

法國國家電視臺邀請了幾個女導演各自以「什麼是一個女人」為題拍一段影片。

瓦爾達以女人的身體為思考的主軸,去質疑社會的道德標準。

她要談的並不是女人的生存條件,而是從內部,以幾乎是肉體的方式去發現一個女人:

她們是如何回應社會對自己身體的要求;

她們又是如何被販賣和侵犯。

這是一個對立而矛盾的問題,即——

女性一方面要「把自己藏起來、懂得害羞」,不要談及性,不要承認肉體上的欲望,做一個完美的母親、家庭主婦和妻子;

而另一方面,又要「為了賣絲襪,得展示大腿;為了賣香水,得展示肩膀;為了賣車子,得展示身體」。

這部紀錄短片無疑是勇敢而超前的,它探討的關於女性地位的問題至今仍是整個社會需要深思的。

上映日期:2008年
片長:110min

又名:沙灘上的華妲

80歲生日之際,瓦爾達用DV拍攝出記錄自己一生風景的紀錄片,然後作為生日禮物送給了自己。

《阿涅斯的海灘》是瓦爾達用影像書寫一生的自傳體紀錄片。

她以比利時、塞特、洛杉磯威尼斯海灘、南法諾穆提島及巴黎的海灘作為線索,重回故鄉,撿拾曾經遺落的美好歲月。

影片利用重構的手法,重現了與丈夫德米的生活片段,也重現了這位導演一生中的重大事件。

時而深情,時而詩意,時而紀實,時而超現實。

在這部片子裡,你絲毫看不到一個遲暮老人的腐朽氣息,反而全都是瓦爾達少女般的、大膽、勇敢又深情款款的心。

出生於1928年的阿涅斯·瓦爾達,至今仍保持著旺盛的創作精力。

從攝影到電影再到裝置藝術,她樂此不疲地在不同的領域奔波。

頂著六十年如一日的娃娃頭,她在世界各地捕捉關於愛情、生死和記憶的瞬間。

她是歷史最心悅誠服的敬仰者,也是視覺藝術最虔誠的實踐者。

作為藝術家,她一直用作品表達著自己鍾愛的藝術主題——

行動與停滯、電影與攝影、瞬間與永恆。

而在時空交錯中,她駐足凝視,又匆匆啟程,行止之間,一不留神,就成為了歷史的一部分。

想看以上4部紀錄片的

找DOCO君(docokun)拿資源

識別可添加



《達格雷街風情》不出門也能搞藝術!新浪潮教母瓦爾達帶你體驗巴黎的街道風情

一部行為藝術紀錄片,為何豆瓣2017年評分最高? | 《臉龐,村莊》

《拾穗者》法國新浪潮之母帶你撿垃圾


喜歡DOCO君的今日推薦

就請打賞吧

相關焦點

  • 深挖 | 法國新浪潮電影祖母瓦爾達逝世,曾到中國拍攝數千張照片
    去年2月,阿涅斯·瓦爾達的製片人曾表示,她會在柏林國際電影節「放慢腳步」和「準備說再見」。一年後,這部作品如約而至,瓦爾達最後一部紀錄片《阿涅斯論瓦爾達》(Varda par Agnès)在柏林首映。沒想到,在柏林電影節結束後僅僅一個月,這位90歲的老人便與世長辭。
  • 法國新浪潮祖母瓦爾達逝世,那個貢獻電影終生的人走了
    剛剛傳來消息,當地時間3月29日晚上,法國新浪潮祖母級人物阿涅斯·瓦爾達(Agnès Varda)逝世,享年90歲。
  • 阿涅斯·瓦爾達的90歲和2秒鐘
    這次電影節上,她還帶來了自己最新的紀錄片《阿涅斯論瓦爾達》,在90歲之際回顧了自己一生的藝術創作。現在看來,也是她為自己真正傳奇生涯的開啟,做下的一個註腳。這既是她一生的回顧,也是我們懷念她的一個起源。
  • 法國導演阿涅斯·瓦爾達去世 「新浪潮」一代只剩戈達爾
    據法新社報導,曾執導《五至七時的克萊奧》、《天涯淪落女》、《拾穗者》、《臉龐,村莊》等片的著名導演阿涅斯·瓦爾達(Agnès Varda)已於當地時間3月28日因乳腺癌引發的併發症在家中去世,享年90歲。
  • 浙江國際青年電影周評論特刊(二):《阿涅斯論瓦爾達》
    由巴黎、洛杉磯到北京,馬不停蹄開班分享創作理念,這位九十歲祖師奶奶不言倦,反正花樣年華已被喚作「法國新浪潮祖母」,索性成為影壇萬年青。本尊娓娓道來啟發《短角情事》(38 屆)的好奇心,《拾穗者與我》(25 屆)的細膩觀察;至今不輟光影實驗,不吝將藝術觸覺傳承。是為一生回顧展?言之尚早!
  • 新浪潮不只有特呂弗、戈達爾
    60年前興起的「新浪潮」電影運動,深刻地影響了世界電影史的發展。戈達爾《精疲力盡》1960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展映並沒有像慣常的那樣,只以戈達爾、特呂弗這兩位影迷圈人人皆知的導演作品為主,還選擇了同樣偉大、絲毫不比前兩位遜色的其他新浪潮導演代表作。
  • 【永遠的瓦爾達 Agnès Forever】阿涅斯·瓦爾達CC全集 第一集
    這套今年8月CC剛出版的瓦爾達全集共39部電影和幾十部大大小小的花絮。由於她老人家在世界影史與女性主義運動中重要的地位,再加之我又十分喜歡,所以計劃分十五期全部放送。「  阿涅斯·瓦爾達,法國女導演,有「新浪潮祖母」的美譽。
  • 阿涅斯·瓦爾達紀念特映《臉龐,村莊》|機遇放映009
    阿涅斯·瓦爾達,留著標誌性的紅色蘑菇頭,全世界最知名的少女之一,被親切地稱為「新浪潮祖母」。JR,墨鏡帽子不離身,穿行於全球城市,把普通人的巨幅黑白肖像照貼滿街頭。這是她70年代的代表作品。進入80年代,瓦爾達仍然堅持自己的創作方向,敏感地撲捉著時代的氣息。在一些不太成功的作品和一些短片之後,她在85年拍出了自己80年代的代表作《流浪女》,不僅為她挽回多年沉寂的聲名,而且還在威尼斯電影節上獲得金獅大獎。
  • 她以90歲高齡拍出的9.2分新片,預定了今年的奧斯卡
    他們可能是你家門前歌舞夕陽紅的大媽,也可能是90歲還在追逐電影夢的阿涅斯·瓦爾達。她在89歲時,拍出了自己最新一部紀錄片——《臉龐,村莊》。豆瓣評分9.2分,爛番茄網好評100%,並且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
  • 這部新浪潮的核心影片,為何沒早點被認可? | 瓦爾達&德米影展映後談
    本次影展除了開幕片外,我們安排了兩場映後交流,一場為6月29日(周六)14:00的《天涯淪落女》,為瓦爾達早期女性題材作品,也是瓦爾達最犀利的電影作品。這位戴著寬邊高呢帽,一身白色打扮的神秘男子米歇爾,是蘿拉七歲兒子伊馮Yvon的父親,他回到南特是為了找尋之前的情人和孩子。
  • 瓦爾達,我愛你.
    與她為《電影手冊》撰稿的同輩人不同,瓦爾達拒絕對電影做理論性探究。即便如此,她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觀點,電影書寫(cinécriture),它探討的內容涵蓋了寬泛的感官範疇:剪輯風格、畫外音評論、勘景、攝製的時節性、團隊與燈光。在1994年,瓦爾達就自己的工作與生活寫了一本書,《阿涅斯著的瓦爾達》(Varda par Agnès),由Cine-Tamaris與電影手冊聯合出版。
  • 瓦爾達逝世一周年,我們還有多少不認識的她
    2019年3月29日,瓦爾達因乳腺癌去世的消息讓我的心情跌落谷底,我翻著被刷屏的社交頁面,驚覺瓦爾達竟然已經90歲了。 雖然年齡讓她的離開變得順理成章,但這一刻讓我突然意識到,原來有太多的影迷仍舊對這樣一位老人存有著莫大的期待。
  • 阿涅斯·瓦爾達的紀錄片智慧
    在此之前,我對瓦爾達這位導演一無所知。不知為何,「法國新浪潮祖母」的光環並沒有引起我的重視。瓦爾達也從未在我的紀錄片課上被提及過。甚至在影展排片計劃上都沒有一張她電影的海報或劇照。這似乎就是關於她的故事。
  • 「法國新浪潮教母」阿涅斯瓦爾達去世
    時光網訊 據外媒報導,「法國新浪潮之母」阿涅斯·瓦爾達去世,享年90歲。瓦爾達是與癌症短暫抗爭後於家中離世,去世時家人和朋友都在她的身邊。阿涅斯·瓦爾達以攝影起家,曾當過攝影記者。1954年開始當導演,50年代曾來中國拍攝短片。丈夫系著名導演雅克·德米,全家人都從事電影業。
  • 阿涅斯·瓦爾達,離開我們一整年了
    為什麼我們都那麼愛瓦爾達?我們對她的感情究竟是怎樣建立的?我們真的了解她麼?或者,我們了解她的電影作品麼?特別是對年輕的影迷來說,我們離那傳奇般的法國新浪潮太遠了,所以每當瓦爾達或者戈達爾的新片有了眉目,我們很容易陷入到對那段我們不曾親歷卻倍感憧憬的電影史的懷舊情緒。我們認識瓦爾達的時候,她早就被尊稱為「新浪潮的祖母」。
  • 「酷奶奶」瓦爾達去世,為電影貢獻終身,88歲拍出豆瓣9.2分神片
    ▼3月29日晚上,法國新浪潮祖母級人物,阿涅斯·瓦爾達(Agnès Varda)逝世,享年90歲瓦爾達是法國著名女導演,法國新浪潮電影的奠基人之一,曾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終身成就獎,是目前該獎項唯一一位女性獲獎者去世前,她給人的印象,仍是個時髦又酷炫的老太太,90歲還留著可愛的蘑菇頭,把一半頭髮染成了酒紅色近幾年,瓦爾達出現在公眾視野裡
  • 暴力美學鬼才導演,他的電影作品,你值得擁有
    ,那麼到他29歲的時候,也就是19年,一年按照365天計算,就是6935天。雖然說在海洋另一邊,另一位著名導演,前幾個月剛過世的少女奶奶、新浪潮之母阿涅斯·瓦爾達,在她的個人紀錄片中《阿涅斯·瓦爾達昆汀自己就曾經說過,自己曾在作品中效仿了一眾著名導演的作品。
  • 本周放映影片|《我和拾穗者》法國阿涅斯·瓦爾達執導電影
    阿涅斯·瓦爾達,法國女導演,有「新浪潮祖母」的美譽。以攝影起家,曾當過攝影記者。1928年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1940年為了躲避戰禍到了法國,在巴黎念書。21歲就開始在亞維儂藝術節擔任劇場攝影師,並前往古巴、西班牙等地從事紀實攝影。
  • 新浪潮電影女神逝世,法國電影的黃金時代結束了嗎?
    剛過去的一年,肯定是讓很多熱愛新浪潮電影的觀眾心碎的一年。2019年3月29日,著名導演、「新浪潮祖母」阿涅斯·瓦爾達(Agnès Varda)離世。2019年12月14日,新浪潮著名女演員安娜·卡裡娜(Anna Karina)也因癌症離開人世。
  • 永別新浪潮電影教母,她用骨子裡的浪漫和真摯成為永恆
    2019年2月13日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阿涅斯論瓦爾達》發布會上阿涅斯·瓦爾達亮相。圖/視覺中國阿涅斯·瓦爾達被人尊稱為新浪潮教母,她的去世或許再一次提醒我們那個讓人感到激越的「新浪潮」電影時代徹底成為過去。儘管已經92歲高齡,瓦爾達的猝然離世還是讓人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