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在《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上的一項研究中,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BIDMC)的一項大腦成像研究表明,核桃能激活大腦中的特定區域,而該區域正是負責調節飢餓感和渴望的重要區域。這項研究首次揭示出核桃對大腦產生的神經認知影響。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Olivia M Farr博士是BIDMC內分泌、糖尿病和新陳代謝系的負責人,他說:「我們知道人在吃過核桃之後會有很強的飽腹感,但是能發現大腦中與食物線索相關區域的活動發生變化還是非常令人驚訝,食物線索指的是,人們吃的什麼以及他們的飢餓感。」
為了確定核桃平息欲望的方式,Farr和他的同事在一項研究中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觀察食用核桃是如何改變大腦活動的。該研究由BIDMC人類營養學系的負責人Christos Mantzoros博士領導,他同時也是哈佛醫學院的教授。
研究人員招募了10名肥胖志願者,住進了BIDMC的臨床研究中心(CRC),接受兩次為期5天的療程。CRC中的受控環境使研究人員可以密切監測志願者們的營養攝入狀況,而不需要依賴於不可靠的食物記錄,而這也是很多觀察性營養學研究的缺陷。
在第一個療程中,志願者們每天食用含有48克核桃的奶昔,這是美國糖尿病協會(ADA)的膳食推薦量。在第二個療程中,他們食用沒有核桃但是營養價值相同的安慰劑奶昔,味道也與第一次含有核桃的奶昔相同。兩個療程的順序是隨機的,也就是說一些人先吃核桃,而另一些人先吃安慰劑奶昔。受試者們和研究人員都不知道他們到底是按什麼順序。
與過去的觀察性研究結果一致,受試者們都報告稱自己的飢餓感在食用核桃的那一周比另一個周更少。在第五天進行的fMRI測試給了研究人員們一個清晰的答案。
在接受fMRI測試時,受試者們會看到美味食物的圖片,比如漢堡和甜品,也會看到中性物品,比如鮮花和石頭,還會看到蔬菜等不是那麼誘人的食物。
當他們看到美味食物的圖片時,fMRI圖像表明,相比於沒有核桃的一周,在食用核桃那一周中,受試者大腦的右側腦活動增強。
功能磁共振成像測試表明,受試者食用核桃後,他們的右側腦島活動增強,這個區域調節飽腹感和欲望。
Mantzoros說:「這是非常有力的指標。我們知道研究結果非常明確。當受試者們食用核桃時,這個大腦區域會變得活躍,而這個區域與飢餓感降低或者飽腹感增強有關。」
這個腦島區域似乎與認知控制相關,也就是說受試者們更關注於食物選擇,他們會選擇更健康而非好吃但不健康的食物。Farr和Mantzoros接下來計劃測試食用不同的核桃量是否會使大腦的活躍程度不同,以及是否達到某個劑量時大腦活動會達到峰值。研究人員也可以利用該實驗測試其他物質對這個大腦系統的作用。
類似的研究還可以揭示出其他物質對大腦食慾控制中心的影響,比如激素。未來的研究很可能幫助人們找到治療肥胖的新方法。
Mantzoros說:「從策略的角度講,我們現在擁有了可以觀察人類大腦的好工具,可以觀察到很多生物學信息。我們計劃利用這種方法弄清楚為什麼人們對環境中食物的反應不同,並最終開發出新的藥物幫助人們更容易地控制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