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南京這一旅遊勝地,相信許多人都對那一道獨特的「鴨血粉絲湯」印象頗深。
鴨肝、鴨血、粉絲,配上香菜、榨菜和一大勺鮮湯……這仿佛成了許多人心目中鴨血粉絲湯的「標配」,許多外地遊客來到南京,也會四處打聽哪家飯館做得最正宗。
然而最近有消息稱,鴨血粉絲湯要出地方標準了!網友們紛紛猜想,這個「標準」會是什麼樣的呢?
某著名南京風味餐廳推出的鴨血粉絲湯 中新經緯 趙佳然攝
對此,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檢驗院工作人員回應北青報記者,該標準實際上應該叫做《鴨血粉絲湯加工操作衛生規範》,旨在規範該產業的標準化生產、提升產品質量,目前尚未發布。
此外,據南京餐飲商會向江蘇衛視表示,制定地方標準也是想比照南京的另兩種名吃——鹽水鴨和板鴨,為其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做準備。
中新經緯 趙佳然攝
實際上,給食品制定地方標準早有先例。
揚州炒飯:要加海參和3個雞蛋
江蘇省揚州市質監局於2015年發布了「揚州炒飯」新標準,要求「揚州炒飯」不僅要配海參和3個雞蛋,還要在形態上達到米飯顆粒分明、晶瑩透亮;色澤上要做到紅綠黃白橙,明快、諧和;口感上要鹹鮮、軟硬適度,香、潤、爽口。
外國友人品嘗揚州炒飯 崔佳明 攝
驢肉火燒:重量不低於140克
2009年,河北省地方標準納入了省標準審定委員會關於「驢肉火燒」的審定。按照標準,一個標準的驢肉火燒重量應不低於140克,夾帶的驢肉不應少於50克,脂肪含量不高於12.6%,所含水分不高於30%等。
蘭州拉麵:熟牛肉不得少於30克
早在2000年,甘肅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就制定並實施了《甘肅省地方標準——蘭州牛肉拉麵》,規定普通牛肉麵中熟牛肉的含量不得少於30克(即0.6兩)。此外,麵條需呈各品種的特有形狀,蘿蔔呈薄片狀,牛肉呈片或丁狀,蒜苗、香菜呈丁狀,大小基本均勻一致,無肉眼可見外來雜質。
螺螄粉:請叫我「Liuzhou river snails rice noodle」
2016年,廣西柳州市政府舉行了柳州螺螄粉地方標準發布儀式,標準內包含了對商品內辣椒油、酸筍、腐竹、花生等配料的規定。廣西所有生產預包裝螺螄粉的企業都將嚴格執行柳州螺螄粉地方標準,否則將面臨整改或處罰。此外,據柳州日報稱,螺螄粉還有了官方英文
名:「Liuzhou river snails rice noodle」(柳州螺螄米粉)。
資料圖 黃威銘 攝
煎餅餜子也要有行業標準了?
就連京、津地區非常普遍的煎餅餜子,也在今年3月成立了天津市餐飲行業協會下的「煎餅餜子分會」。分會會長宋冠鳴對北京青年報記者表示,他們將制定團體標準,讓更多的從業者有標可依,按標作業。入會的攤主將會統一著裝,製作煎餅時需佩戴標牌。
針對行業現狀,宋冠鳴表示,市面上不少加了火腿、遼參等五花八門配料的煎餅餜子並不正宗,天津本地人基本上都不會買。據煎餅餜子分會統計,目前天津共有2000家以上的煎餅餜子攤,一年的總產值不低於5億元。
資料圖 來源:新華網
鴨血粉絲湯、煎餅餜子等既普遍又具有知名度的小吃,到底需不需要統一標準呢?許多網友表示,每個人心中對「最好吃」的定義都有所不同。
91分姐姐:我在南京夫子廟吃的還不如上海南京路吃的好吃,有點懵。
七折林:標準可以有,但不必刻板。吃的這種東西,眾口難調,自己覺得好吃最重要。
特別關注2333:我覺得我們學校旁邊的最好吃,其實來南京問這邊的人哪家最好吃,得到的答案一般是「我家門口的」。
在南京生活十餘年的小鄭告訴中新經緯,自己吃過最美味的鴨血粉絲湯是在當地新街口某家連鎖小吃店裡,而最「難吃」的體驗則是在火車站旁的「蒼蠅館子」。「在我看來,好吃的關鍵在於鴨血是否正宗,鴨湯是否乾淨。我認為沒必要統一製作標準,這樣各家才能展開競爭,做出自己的口味,不能千篇一律。」
在提及鴨血粉絲湯「地道」的做法時,大家給出的理想搭配也是各不相同:
不要香菜不要鴨腸多加鴨肝,有木有一樣的?
不要鴨血,加一份鍋巴!
不放辣油的鴨血粉絲沒有靈魂。
不要鴨肝,多點鴨腸。
作為一個南京土著,小時候只有鴨血湯,裡面是沒有粉絲的。清亮的鴨湯裡放幾塊切成小塊的鴨血,再撒些許蔥花蒜葉,沒有粉絲、豆腐果,也沒有香菜,更沒有鴨腸鴨雜。
部分網友擔心,如果成功申遺,制定統一標準,會不會帶來漲價?
HG江機靈鬼:申遺可以,別漲價,作為一個來南京求學的孩子,覺得鴨血粉絲是真正物美價廉的小吃,很喜歡,不然真的吃不起了………
熱巴的小口罩:鴨血粉絲一年賣的比一年貴我也是很傷心。
也有一些網友表示,制定統一標準是為了加強市場監管,避免「山寨」小吃的出現影響口碑。「我認為統一標準是一個『保底』的做法。」來自北京的小羅對中新經緯說,「避免市場上出現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商品,但同時也限制了一些商家的創新。也許我們現在覺得地道的小吃,本身就已不再是原始的味道,而是不斷改良的結果。」
不可否認,食品製作的標準化曾對餐飲業起到重要作用,特別是快餐、速食的標準化生產,「萬店同味」讓一些連鎖餐廳迅速發展壯大。然而在偏好多元化、產品細分化的市場中,小吃的差異性也隨之產生,並能夠滿足部分消費者的需求。
在你看來,特色食品制定地方標準是否有必要呢?歡迎在留言區討論哦!
編輯:趙佳然
部分內容引用自江蘇衛視、北青報、廣西日報、華商報